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月光如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月光】趁年轻还未溜走(外一篇)(散文)

编辑推荐 【月光】趁年轻还未溜走(外一篇)(散文)


作者:杨黄何 布衣,28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72发表时间:2014-12-01 20:29:09
摘要:一个人能坚持一个梦想到老,是一件不易的事情,我会揣着我的梦想一直到多年以后,我坐在午后的搖椅上慢慢地老去、老去。

伊恩·麦克尤恩,英国作家。
   这老小子以前很不老实,也就是他年轻那会儿。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英国有一股反文化反理性浪潮,他作了急先锋。什么叫反文化反理性?我的理解是:我说人要吃饭才能活下去,你就说人们可以吃泥巴充饥。我说回归传统,你说传统是狗屎。我说男女思想开放,你偏提起禁欲主义。那时候他还年轻,还不像今天这样用他作家的眼光看问题。
   人年轻的时候容易犯错,以为世界横竖都在跟自己作对。比如我自己,那会儿不但没有理想,还朝相反的方向发展。打架的事常有,染发,抽烟,打耳洞,穿破裤子学牛仔,吹着口哨招摇过市,深更半夜还装变周扒皮学过鸡叫,真是人见人恨,狗见狗咬。在家里与父母对抗,出门与邻居闹腾,虽不像卢梭在《忏悔录》里叙述的在隔壁大娘锅里撒尿,但缺德事真没有少干。在学校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语文课上拿物理课本出来,上数学课干脆就和金庸对话,英文老师讲单词的时候,我就腾云驾雾梦见周公去了。今天想起来根本就是不要脸。
   是不是年轻都可以被原谅?
   如果人生还能重来,每件事情都能有两次选择,我想我应该会成熟考虑。但是青春没有成熟,还在慢慢学会成熟。
   人的一生最宝贵最容易失去最可珍惜的是青春。每一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趁年轻还在,趁年华还在,让我们的青春活跃一些吧。在一生的黄金时代里,心理,眼光,生活态度,对价值的取向都在未定型之中。对未来无限憧憬,也常常陷入迷茫里无法自拔。所以,年轻是最好的阅世时龄,让人成熟的不是年纪,而是年纪成长之中的经历。
   年轻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可以放开一切去追求,去探索。因为年轻,我们有时候会把错误当作美丽,甚至找不到出口与人生方向。因为年轻,我们显得幼稚,不够从容。也许,年轻是一种资本,是一张万能的通行证。
   我的一位朋友说他年纪大了不能够去做很多事。其实不然,只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失败也是一种尝试,是一种享受。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没有给自己定位,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昏昏沉沉。到头来年华失去却颗粒无收。
   人要有理想,在希望和理想中追求着生活着。
   西方的一位哲学家赫伯特这样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美丽,30岁时不健壮,40岁时不富有,50岁时不聪明,那就永远失去这些了。”我们知道时间如流水,但是只会坐着慨叹与感伤,躺着虚度与嘘唏,站着徘徊与放纵。我们宁愿期待明天的到来也不肯把握今天,还在为昨天所做的成绩沾沾自喜。这不应该是我们的所为。很多人常常自以为是最聪明的,做出来的事却又十分的愚蠢。
   三毛有云:“当我们30岁的时候悲伤20岁已不再回来。当我们50岁的时候又怀念30岁的生日是多么的美好。当我们99岁的时候发现一生如此安然度过,可能快乐得如同一个没被抓到的小偷一样嘿嘿偷笑”。我记得罗蒙诺索夫19岁的时候还在跟父亲打鱼,华罗庚年纪尚轻的时候还在小卖店演算数学题,童第周十七岁中学才刚毕业。可是后来他们都成功了,他们是天才吗?无论从那一个方面去分析,他们都不是天才。他们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勤奋学习,把握住自己的青春时光。也正像鲁迅所说的:“那里有天才,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现在的年轻人是被网络网住了的一代,他们在网络通讯发达的今天学的知识要比他们的前辈广阔。但他们去追赶时髦,把玩新潮流的时候,我还在作冷静的思考。思考中国的文化前景以及现在的文化状态。南京大学的吴为山教授曾说香港一位歌迷问杨振宁是唱哪一首歌走红的。这也许不是笑话,我不知道中国冠之于世界的文明是否将面临抉择?如果我们的青春总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度过,不知道是遗憾还是庆幸?
   中国古代常常以惜时如金来教育人,“一寸光阴一寸金”。到了今天,我们却不如前人了。整天说珍惜,一有时间就疯狂在酒吧之内,流离于喧闹的人群之中,陶醉在舞步之下,穿梭于城市的车水马龙。中华民族常常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最伟大的民族,我们还可以引以为豪。中国常常以为自己是惜时如金的国家,但有很多人是在等待时间,等待死亡。中国的青年常常把自己看得很高也很骄傲,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一些青年把父母的脊梁都踩弯了还能清高?
   趁年轻还未溜走,把握好青春。
  
   【我也会慢慢老去】
   我每天都要经过艺术学院的路口,路口有一位拾荒的老人,每次与他相遇都要神聊一会儿。他很残败,苍老,憔悴,驼背,易使我想起几十年后自己的真实模样。
   几十年后,倘若我真是那很颓唐的样子,我想我也知足了。每一个人都在不同层次的突破自己的人生极限,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活在鲜花与掌声中,即使在这样文化大背景经济大环境的年代,社会都不会也不可能为哪一个人提供很足够的发展空间,有的也只是生存的空间,成功与否,要看个人的奋斗及造化了。
   老人告诉我,人年轻的时候多半喜欢用生命来换取金钱,名利,而人老去的时候又想抛弃这些东西来获得时间。怎样的幸福,怎样的困苦;怎样的活法,那都是一个人的一生。当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蓦然回首,才发现岁月已不再,没有轰轰烈烈,也不孤寂,就这样实实在在走完自己的一生。
   老人说得对,莫非他年轻的时候有着怎样凄美的故事,或者有着怎样伟大的壮举?几十年后真能像老人一样放开一切,做个路口的拾荒者,能达到这样的心境,实乃高人。
   孔子曾经站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复昼夜”,时间像滚滚的东流水一去不复返。
   我的童年和少年都流逝了,只有一些淡淡的记忆定格在脑海中,留下的是未知的岁月。
   有一天我也会老去,像凋零的树叶落在土地上,一切都好象是安排好了的,刚巧赶上了季节的夕阳晚照。
   有一天我也会老去,做个路口的拾荒者,每天做着重复而有意义的事情,并且乐此不疲。或者如我的爷爷一样,在屋前的树荫下,堂屋的圆桌旁;手持一把搖扇;桌上置杯清茶;对着满堂绕膝的儿孙,讲着自己经年的故事。
   有一天如果我不幸死于非命,我会像三毛海子一样,不悲不痛,不紧不慢,温柔的向世界挥一挥手,再轻轻的告诉自己一声,人就这一辈子,没有来世,只有今生,死也要死得潇洒,安毅。
   我也许是将来世界的第N个鲁迅,或者做个中国的艾略特,也许都不是,梦想总是在触摸不到的地方伸展。
   一个人能坚持一个梦想到老,是一件不易的事情,我会揣着我的梦想一直到多年以后,我坐在午后的搖椅上慢慢地老去、老去。
  
  

共 25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借用英籍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年青时成长的故事,吿诉读者们,“人的一生最宝贵最容易失去最可珍惜的是青春”,那里有憧憬、浮躁、迷茫、失落、追求、探索、理想、爱情、幼稚……像春天的时节,生长着变化着交替着,又像一幅稚气的画。可这些都是通向成熟之地的必经道路,年青人在希望和理想中追求着生活着,最后走向成熟,所以,确应珍惜这段时光,甭让它悄悄地溜走。而成熟的终极《我也会慢慢老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复昼夜”。时间像滚滚的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诉读者珍惜青春和时光,以及不能失去自己远大的理想。很灵动的一篇让人思忖的佳作,推荐大家共赏之。感谢杨黃何的辛勤笔耕。【编辑:厦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厦屋        2014-12-01 20:33:17
  感谢赐稿月光,有你月光更妧媚,有你如水更多悄
文学作者
2 楼        文友:厦屋        2014-12-01 20:34:26
  感谢赐稿月光,有你月光更妧媚,有你如水更多情。
文学作者
3 楼        文友:厦屋        2014-12-01 20:52:59
  辛勤的耕作,定能换来秋的谷垛,祝创作天天开心,天天美文
文学作者
4 楼        文友:厦屋        2014-12-01 20:54:25
  微小处做了改动和调整。
文学作者
5 楼        文友:杨黄何        2014-12-01 21:07:34
  谢谢编辑辛苦编辑,改动地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编辑的敬业精神值得我学习。问好。
杨黄何,八零一代,曾从事石油化工,广告,摄影记者等职业。现居南方沿海地区,贸易从业者,网络文学编辑。
6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4-12-01 22:56:31
  杨老师的文章不跟风,有自己的特色,一米非常喜欢!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