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匆匆那年(岁月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匆匆那年(岁月征文·散文)


作者:慕寒 童生,753.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28发表时间:2014-12-01 21:47:11

【流年】匆匆那年(岁月征文·散文)
   那一年,她十岁。
   三年自然灾害导致饥民无数,寒冬腊月不要说无米下锅,就是连野菜也无处可寻。万般无奈的父亲决定带着她,到三四十里外的亲戚家借点粮食,填补一下家中老少六张嘴。
   十岁的她还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只知道和父亲出门走亲戚,就会吃到好吃的,她匆匆忙忙地喝掉父亲递给她的米汤,拉着父亲浮肿的手,在弟妹们羡慕的眼神中雀跃着出了门。
   天气很好,晴朗无风。她一边走一边和父亲叽叽喳喳地说着话,父亲有一搭无一搭地回应着她,偶尔在她不注意的时候,捂一下肚子、皱一下眉。肚子里没有食物,越走越没劲,她求助地看着父亲,小心眼里希望能像以前一样,伏在父亲的肩上,最好是一觉醒来就到地方了。父亲逃避着她的目光,却向她摊开了手掌,那略带浮肿的掌心滚动着六粒玉米。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粒放在嘴里,熟的,炒熟的玉米!她慢慢地咀嚼着,让那香气在嘴里慢慢地慢慢地滑向喉咙,她竟然没有了饥饿感。
   爹,你哪来的炒玉米呀?吃了两粒之后,她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力气了,倒退着走在父亲的前面,右手紧紧攥着余下的四粒玉米。
   那阵咱们过那个村子时,不是有家结婚的人家么?新娘子从咱跟前过的时候,掉下来的。父亲微红着脸回答她。
   她记起来了,那阵儿父亲有一会儿是站在那不走了,眼睛还带着笑一个劲儿地看着什么,后来还弯下腰系了系鞋带,可她只顾着看新娘子的花衣服了,要是她也低低头,没准会捡更多的玉米粒,那样就可以带给弟弟妹妹们吃了。她的小心眼后悔地扑扑地跳。她把手伸向父亲:爹,你也吃!
   父亲苦笑着摇摇头:我是大人,不饿,你吃吧!
   这是父亲最爱说得一句话,她不明白,父亲为啥就不饿呢?可父亲爱渴,总是一瓢一瓢地喝水。她继续走在父亲地前面,走着走着忽然听不见父亲的脚步了,回头一看父亲蹲在路边上,她连忙往回跑,嘴里不住地喊着:爹爹,你咋了?
   父亲强撑着身体站起来:小媛,别害怕,爹肚子疼,一会就好了!
   她搀着父亲的胳膊,咧咧跄跄地往前走,但走了没多远,父亲就支持不住了,直往地上出溜。她扶着父亲坐在路边上,父亲已经坐不住了,半倚在她身上,她伸开小腿,把父亲的头放在腿上,嘴里叨叨着:爹,咱歇会,歇会儿你就不肚子疼了,你把玉米豆吃了吧,吃完咱去叔叔家就能借到粮食了!
   父亲用一种她看不明白的眼光盯着她,嘴里喃喃地说道:要是就剩你们娘五个了,你们可咋活?可咋活呀!爹挣扎着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穿在她的身上:孩子,你是老大,你可要帮你妈妈带大你三个弟妹呀,尤其是你弟弟,咱家就这一个传宗接代的了呀!她茫然地看着父亲肿得发亮的脸,不懂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不就是累了么,歇会不就好了么,爹咋这么难过呢?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日影渐西了,天气开始变得冷了起来,她站起身来拉父亲:爹,歇够了,快起来吧,再不走天黑了,咱就回不了家了!
   她拽着父亲的手,那手开始变得凉了起来,她使劲往起拉父亲,父亲的身体随着她的一拉一拽在地上拖动着,不管她说什么,都没有回答,只有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她,看得她直害怕。
   这是谁家的孩子,咋坐在这呢?眼看着天就黑了,不怕野兽出来呀!一位和父亲差不多年岁的大叔,远远地吆喝着走了过来,当他发现躺在地上的父亲时,吓了一大跳,连忙跑了过来。老哥、老哥他连声地呼喊着,父亲没有任何反应,他把手伸向父亲的鼻子下面,一声长叹站直了身子。
   孩子,这是你爹吧,他睡着了,咱叫不醒他了,你家是哪的呀?今晚你和大叔回家住一晚,明天我送你们爷俩回家吧!
   爹一个人睡在这里,多冷呀,他还把棉袄脱给了我,大叔,咱叫醒爹一起走吧!
   闺女,听大叔的话,你爹他不怕冷了,也不怕饿了,你跟大叔回家,让你大婶给你熬点粥喝,你一个人在这儿,你爹会不放心的,你没有他禁冻,眼看着天就黑了,好孩子,你听话,要不大叔也会像你爹一样睡着的!那你要是饿了,就没办法了!
   大叔,我不怕饿,我还有两粒玉米呢,那会儿我饿了,我吃了两粒了。天黑了,爹自己在这也会害怕的,咱陪着他呗!
   孩子,你先和大叔回家,回头大叔找几个人把你爹抬大叔家去,明个儿早上,一起送你们两个回家!
   她伏在大叔的背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不知道走了多久,等她醒过来的时候,已经睡在一铺热炕上,旁边坐着一位大婶,她一骨碌爬起来:大婶,我爹呢?你大叔和几个人一起去接了,好孩子,你吃点东西,接着睡吧,等你睡醒了,你爹就到了!大婶说完背转过身子,悄悄地擦着眼泪。
   第二天清晨她起床的时候,大叔已经套了牛车,父亲躺在车上,身下铺了床棉被,身上盖了床棉被。屋子大婶拿着一个口袋,大叔往里面倒着苞米面,倒着倒着大叔突然不倒了,直接把两个口袋挽上口,放到了牛车上,把她也抱到车上坐在了父亲的身边,把父亲的棉衣又套在了她的身上,她挣扎了一下:大叔,给爹穿上吧!他冷呢,他的脸都冻红了!
   你爹不冷,他盖着被子呢,好孩子,告诉大叔你家在哪个屯,大叔送你们爷俩回家!
   说出自己家村名,她欢天喜地坐在爹的身边,不用走着回家了,爹也不累了,真好。牛车经过的门口,许多人在指指点点地说着话,还有几个大叔也往车上放吃的,赶车的大叔都一一地收好,放在爹的旁边。还有几个婶子、大娘擦着眼泪,过来抱抱她,她忽然有了一种莫名其妙地感觉。
   到家了,看到母亲俯在牛车上呼天抢地地哭,看着周围的邻居七手八脚的把爹抬下牛车,放在院子里搪起来的门板上,隔壁的二大爷还在爹身上蒙了块白布,她一下子明白过来:爹死了,爹死了呀!
   她紧紧地咬着下嘴唇,手伸向兜里,紧紧地攥着那两粒玉米粒,耳边响着爹和她说地最后一句话:你要帮着你妈妈带大三个弟妹,尤其是你弟弟,那是咱家就这一个传宗接代的了……
  
   二
   那一年,她二十岁。
   她长成大姑娘了,出落得秀气、俊俏。她的能干是远近闻名的,她的厉害也是众所周知的。
   隔壁给人保媒拉纤的二大娘,一次一次地往她家里跑,每次来都和母亲嘀嘀咕咕的。她明白一家有女百家求的道理,可是她有着自己的主意。她只有一个条件:谁娶了她,就得帮着她养家,帮着她给十四岁的弟弟供到高中毕业再给说上媳妇。
   那个年头自己这一家子人还不知道咋养活呢,一个人一天的工分也只能换个几毛钱,她家里小妹十一岁,弟弟十三岁,大妹十六,个个都正是长身体能吃的时候,哪个男孩子的父母愿意给自己家弄回一个大麻烦呢?渐渐地提亲的人少了,妈妈也开始着急了。
   妈妈不知道,她心里有个小伙子,两个人心照不宣地好了一年了,每当她家有累活重活时,小伙儿就不请自来。那小伙子曾经尝试着说服她把条件放宽些,他就可以让爸妈来提亲。可她牢记着父亲的嘱托,记得父亲离去时那闭不上的眼睛,牢记着一直藏在衣服箱子里的两粒玉米,每次都坚决地摇头,渐渐地小伙子在家人的劝说下,离她也越来越远了,她只能在暗夜里悄悄地哭,她盼着有人能够和她一起撑起这个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期盼越来越渺茫。
   这一天舅舅家的表哥从黑龙江回来到她家串门,说起了黑龙江的建设兵团,那的人生活条件特别好,吃的是白面,开工资给的是现钱,许多随兵团转业的老兵们,都还没有说上媳妇,她的心思忽然动了一下。表哥走了之后,她开始和母亲商量着要到黑龙江看看,母亲拗不过执拗的她,终于点头答应了。
   来到黑龙江,她终于领略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风雪,什么是北大荒,一望无垠的雪野皑皑地在眼前铺陈开去,望也望不到边。人烟稀少得可怜,一个连队和一个连队相隔的很远很远,可她却莫名地喜欢上了这里。
   表哥给她介绍的人竟然和她是一个省份的,都说亲不亲家乡人,骨子里就有了种亲近感,只是那个人的年纪比她大好多,可是人家能做到她的要求,把她的家搬过来,就算是进不了兵团,也会安排在相隔不算太远的农村。她欣然同意,就算是农村,土地也比家乡那里多好几倍,而且还可以常来常往,不受思乡之苦。
   二十岁,她把自己嫁了出去,第二年的开春,她生下了女儿,再过两年又生了儿子,幸福的生活似乎开始了。
  
   三
   那一年,她二十九岁。
   这日子还能不能过了?不能过,咱就散!丈夫站在院子里大声地喝骂着。她在厨房里抹着眼泪,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争吵了,一双儿女偎在里屋的炕角,不敢出声。她在心里不断地祈求,盼望有人能来把丈夫找走,那样她们娘三个,就可以过一个消停的大年夜。
   自从前年大小叔子,得了尿毒症不治而亡之后,丈夫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时不时地借着一点小事,就火冒三丈,尤其是到了年节,更是变本加厉。这不,今个是大年三十,一上午和女儿忙着擦拭房间、打扫卫生,准备年夜饭,午饭做得稍微晚了一点,出去打扑克的丈夫,回来一看饭还没做好,发怒了。
   其实她明白丈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奶同胞的弟弟,那么善良、那么体贴懂事,说走就走了。尽管自家为他举债近万元,可她这个做嫂子的从未后悔过,小叔子撒手人寰那一刻,她心如刀绞,何况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但悲伤总得有个头吧,难道小叔子不在了,自家的生活就不能继续了么?难道自家的每个节日就要在悲伤中度过么?
   女儿泪水涟涟地靠近她:妈妈咱把爸爸杀了吧!她连忙捂住女儿的嘴,这孩子和她当年失去父亲的时候一样大,胆子却比她当年还要大,也不知道她小脑瓜里都想些什么,她哪知道失去父亲的难处呢!
   她仍记得,她跟女儿一样大时,父亲不在了,家里变得乱糟糟的一团。母亲天天以泪洗面,弟妹饿得嗷嗷地哭,幸亏有那位好心的大叔和他村邻们送的一些吃食,让她们娘几个维持了一阶段。后来自己村子的乡亲们看她家艰难,就让母亲在生产队做饭,她们姐几个可以跟着在食堂吃饭。
   十二三岁的她一边上学,一边卖糖葫芦,贴补家用。每天中午放学,她都以最快的速度熬好糖稀,把头一天晚上去籽的山楂,五个一串地穿在比筷子细些的柳条棍上,在熬好的糖稀里打个滚,一串裹着晶莹糖衣的糖葫芦就做成了。然后她会提前来到学校大门口,三分、五分地叫卖,每天会有几毛钱收入,那些糖葫芦多数都被学校的老师们买走了,每位老师都为品学兼优的她的不幸遭遇,而心痛不已。每当她作业本正反两面都用完后,班主任老师就会在后面给她钉上一个新本子。铅笔用到短得握不住,就会有家境好些的同学送给她一支或半支。有一次弟弟拿了几根稍微长一点的铅笔给她,当得知是弟弟在垃圾堆捡来的时,她抱着弟弟痛哭失声。
   看着母亲白天在生产队上工,晚上给他们姐弟缝补衣裳,做鞋子,熬得一天比一天瘦,她想着父亲的话,马上就要高小毕业的她,不顾老师的一再挽留,决定不上学了。她要和母亲一道扛起这个家。虽然她挣的工分只是成人的一半,但怎么说也可以多买点粮食,填饱弟弟妹妹的肚子……
   丈夫的咆哮声打断了她的回忆,她看到女儿怯怯地目光,心想,自己这丫头心够狠的,咋就能想到杀了她爹呢?她悄悄地看看屋外,发火的人正气呼呼地走出去,她揽着女儿走进房间:孩子,以后不许说那话了,他是你爸爸,心情不好才这样的,他是想你二叔了,你还小不懂失去亲人的感觉!
   妈妈,我懂。女儿乖巧地抬起脸看着她:二叔不在了,就没人给我买糖吃了,也没人让我和弟弟骑大马了,妈妈我想二叔。爸爸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啊,那我以后不说那不好听的话了,我只是不愿意他打你,骂你,也不愿意看见你哭。
   妈妈没事,妈妈看见你和弟弟,就不难过了,你爸爸他也是没法子,他要挣钱养活咱们,还要挣钱还为二叔治病欠的债,他多不容易呀!看看你穿的新衣服新鞋,不都是爸爸挣的钱买的么?你说那些话他听见了该多伤心呀。
   女儿懂事地点点头,她为两个孩子擦干眼泪,起身准备年夜饭。她看了一下竖立在墙角的衣橱,微微地笑了一下。
  
   四
   那一年,她五十岁。
   远嫁女儿抱着未满周岁的外孙子回娘家了,看着和女儿长得一模一样的小不点,她的心里乐开了花。她曾经为这个女儿担足了心,害怕个性好强的丫头嫁不出去。如今提着的心终于落到肚子里了,看着女儿给外孙做的那些小衣服,小裤子,她的泪花在眼圈里打转转。这孩子把自己嫁得那么远不说,为了挣钱养家,又远离了婆家,和自己当年伺候她们姐俩是一个样子。自己想帮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孙子比外孙子大一岁,正是需要人照料的时候,她也不能为了外孙子,扔下孙子不管呀。女儿的婆婆是个粗枝大叶的人,曾经在给女儿做过一条棉裤,马大嘻哈的女儿竟然穿了一个冬天总是觉得扎得慌,她去看望女儿,听她说棉裤有刺,就细细地一路摸过去,竟然发现了一根缝衣针!而且棉裤是只缝合了裤里和裤面,裤胆竟然是散着的,真不知道天天骑着三轮送货的女儿,是咋过的冬天,咋就没觉得冷呢?

共 691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匆匆那年》里,是她匆匆而过的岁月,其中的酸甜苦辣,随着流逝时光的沉淀,剩下的只有丝丝缕缕的甜,以及记忆中最深刻的那两粒玉米。是,最初握在父亲手里的那六粒玉米,当初被嘴馋的她吃了四粒,在看到父亲饥饿致死,她将剩下的两粒玉米收藏起来,从此背负着父亲的遗愿辛苦地生活着。为了帮助母亲养育弟妹,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业、爱情、家乡,她带着家人搬迁到北大荒的建设兵团,即便面对丈夫的苛责训斥也从没有想到放弃。在她的殷切注视下,不仅将弟妹抚养长大,而且还将子女教育成人,在孩子们都拥有自己安定的归宿后,她和丈夫已经步入老年,曾经脾气暴躁的丈夫乖乖地听女儿的话,他们相约一起好好的,一起携手到老。此刻,她依然没有走出两粒玉米的注视,那是来自父亲最初不变的爱。 此篇文章,借用两粒玉米作为线索流转了全部情节,10岁,20岁,……细数过来,是人不可重来的一生,其中的插叙,让人在其中领悟到人生去前生今世的因缘轮回,不由感叹,爱,是一个家庭最暖的守护。深情文字,感人至深,读到最后,唯有祝福。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20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4-12-01 21:53:43
  看到很感动,爱的传承,世世代代,用一颗真心无怨无悔地传递着。
   很幸福,拥有着这些的人们。
   祝福。
回复1 楼        文友:慕寒        2014-12-03 12:40:30
  谢谢真真的完美编按,表达出我所谓表达到的深意。
   我相信:爱在,梦就在!愿红尘有爱无伤!
2 楼        文友:静如画        2014-12-01 22:28:02
  十岁,二十岁,二十九岁,五十岁,六十五岁――这几个年纪,整整书写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那个荒凉的时代,让一个女孩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因生活困苦不堪而死去,在渐渐长大后,她的一生遭遇,悲伤,甜蜜,幸福,都如过往云烟,在儿女的幸福中画下句点。
   可怜天下父母心,就是如此。
   文章最后一句,让人陷入情感最深的感动中。
   文字情真意切,用第三人称书写了一个女孩到暮年的经历。最后一笔,道出这个女人就是自己的母亲。泪水随着这句不经意的话,坠落。
   这篇文字深深打动了我,为寒赞一个。
   加油,期待你更多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慕寒        2014-12-03 12:41:41
  画画,谢谢你,若有机会来东北,记住我的家就是你的家,我的亲人也是你的亲人!
3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4-12-02 07:57:40
  慕寒的构思精巧。回头再来细品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3 楼        文友:慕寒        2014-12-03 12:42:21
  雁子姐姐,不急,欢迎你再来!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4-12-02 08:56:0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4 楼        文友:慕寒        2014-12-03 12:42:55
  谢谢流年!谢谢流年的你们!
5 楼        文友:人性即是个性        2014-12-02 10:25:37
  本文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切入写她父亲的过世,故事就在这样的悲情氛围中拉开了序幕……全文叙述了一个女子一辈子隐忍为了家的延续而牺牲自己的幸福的伟大经历,读来震撼人心,品着余味无穷,想着意蕴悠长……这样的故事不是今天才有,感觉似曾相识;那是因为文中的女主人公的经历应该不是一个女人的经历,还有千千万万的女子也在重复着同样的命运……中国老一辈女人们的婚姻史,哪一部不是充盈着酸辛的泪水呢?即便是现实社会中,女人们解放了,可以自由恋爱了,可是依然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阴差阳错让人身不由己……好在故事的结局还算是皆大欢喜!小说文笔细腻,情节设计巧妙自然,语言很有特色,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娃娃受益匪浅……向你学习了,寒寒!
回复5 楼        文友:慕寒        2014-12-03 12:43:38
  娃娃,和你相比,我还差得远呢,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6 楼        文友:赵亚亚        2014-12-02 12:57:47
  以时间为线索,写母亲的一生。细节生动感情真挚。
回复6 楼        文友:慕寒        2014-12-03 12:45:24
  欢迎朋友,咱俩五百年前是一家呢,多提宝贵意见!
7 楼        文友:红袖留香        2014-12-02 13:15:54
  寒寒,上帝不会辜负任何人,只要你努力了,
   付出了,你说对吧?期待你继续精彩!
有个性的人不需要签名
回复7 楼        文友:慕寒        2014-12-03 12:44:27
  小狐仙,我会记住你的话的,你一定一定不要走远哦,好好的看着我哈!
8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4-12-02 18:13:51
  全文设计很好,以几粒玉米作为线索,展开了故事情节,把那个年代艰苦凄惨的往事展现在读者面前,活灵活现……
   由于有了这个经历,父亲的大爱,永远地陪伴在主人公的心灵深处,一世温暖,永远抹灭不了。
   爱转化为力量,她终于完成父亲的重托……
   语言流畅通透,富有正能量,感染人,佳作!
回复8 楼        文友:慕寒        2014-12-03 12:52:10
  谢谢山哥的评论,喜欢山歌的文字,篇篇精彩,以后还要向你多多请教。
9 楼        文友:清鸟        2014-12-03 19:48:13
  本文以年龄为主线贯穿全文幽幽地诉说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文中的她经历了饥饿,丧父,抚养弟弟和育儿的感情回想,表达了一个女性的坚强与执着,生活就是要付出和经历苦难的,只要我们相信未来一定美好,那么之中的艰辛就会在幸福之后变成一笔厚重的财富,在经年以后慢慢回味和珍惜,告诉世人经过与过程一样美好,那些苦难也会成为记忆的永远留存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10 楼        文友:阳光下的红叶        2014-12-16 16:48:52
  慕寒这篇散文的线条,极其流畅。
   她巧妙地用一个女人的年纪当做文章的脉络,自然委婉地把这个女人的一生,清晰鲜明地连接并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从失去父亲的十岁,初遇丈夫的二十岁,到大度隐忍的二十九岁,到儿女各自成家的五十岁,再到和老伴相依相伴的六十五岁,她用四个富有代表性的时段,完美立体地展现了主人公不同时期的生活态度和心路历程。
   而善良,包容,感恩,则一直是从始至终贯穿在文章中间的主色调,而结尾的那两粒玉米,更是对爱与感恩,更高层次的诠释与解析。
   一篇很好看的散文,欣赏。
做一个简单的人,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