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笔尖】话说鹅湖三胜(随笔)

编辑推荐 【笔尖】话说鹅湖三胜(随笔)


作者:周游四海 童生,68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70发表时间:2014-12-02 15:40:53
摘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书院。

一直认为我辈是外行,每每到鹅湖书院只知道看热闹,不敢随意写什么感想之类的文字。著名军旅作家彭荆风重回铅山开讲座,到鹅湖书院召开“鹅湖文学写作班创作交流会”,谈“鹅湖之会”,谈朱、吕、二陆的“四贤”,谈鹅湖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的地位。我虔诚聆听,肃然起敬。
   跟随彭荆风老先生寻访鹅湖人文,我分明感觉到此圣地有三胜。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是唐诗人王驾游鹅湖写的诗《社日》。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空灵而淳朴的风景图画。古人作鹅湖游,可以得仙境,得佛境,得圣境。“(鹅湖山)实含儒、释、道三胜境。鹅湖之为山,三峰特秀,已若揭三教而示之。”(明,柯仲炯《鹅湖峰顶三胜记》)。三境相衬相映的鹅湖,让寻访者的心弦悠长地拨动起来。
   东汉末年,医学家、旅行家、道学家、道教灵宝派创始人葛玄晚年来到鹅湖山幽居修道数年,写下《修真四要》、《九训》等道学典籍,留下藏经穴、炼丹台等遗迹。只是,葛玄后来又到了葛仙山,并在葛仙山“上昇”。因此,鹅湖山的道仙之迹被葛仙山之名所掩盖。
   然而,鹅湖的禅儒之化却经久不衰。唐以后,鹅湖的人文,早已将禅儒融为一体,难解难分。明铅山知县笪继良说:“山何择焉?可以禅亦可以儒;人何择焉?在禅即言禅,在儒即言儒。”《铅书》自唐至清末,鹅湖山是热闹非凡的。寺院接踵,香火连云,官道擦肩而过,路上驿马如飞,商客如蚁,被田园风光吸引来的读书人络绎不绝,物化的人文与人化的自然风光在鹅湖山的乡野中和谐而相融。
   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时名僧大义禅师云游鹅湖,植锡山中,建立寺院。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大义进长安见太子李诵,其学问令太子钦佩而与交之情笃。805年,顺宗御赐大义封号“慧觉”,并赐锡杖、玉杯、佛珠等物携回鹅湖山。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宪宗召见大义,赐封号“慈济”,敇建鹅湖山峰顶慈济禅院。到了五代,鹅湖山已成为我国东南著名的佛教中心。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真宗赐峰顶慈济禅院额“慈济禅院”,后称鹅湖寺。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鹅湖寺扩建御书阁12楹,藏历代朝廷御赐书籍。明洪武年间(1368~1397年),鹅湖山又被朝廷立为“鹅湖禅林”,为天下八大丛林之一。大义之后,鹅湖名僧辈出,有云正、绍能、养庵、千叶、治斋等高僧。这些名僧,都有很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亦儒亦僧,是学者型的高僧。因此,鹅湖儒学浓厚,人文荟萃。王安石、曾巩、陆游、宋濂、李梦阳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都对鹅湖情有独钟,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这里,又是南宋大儒朱熹、陆九渊、吕祖谦等过化之地,是辛弃疾、陈亮极论世事和切磋学问之地。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春夏之交,朱熹、陆九渊、吕祖谦等100多位学者在鹅湖寺举行了为期5天的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的学术辩论会。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在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的陈亮与辛弃疾“鹅湖同憩,瓢泉共酌,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这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寻访鹅湖,寻游人眼中风光多隽美,心中三胜教泽更悠长。
  

共 12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上饶市铅山县鹅湖书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书院,在中国书院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东汉到唐宋时期,到这里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留下了不少千古不朽的篇章。同时,这里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中心,历史上那些道行极高的僧人有着极深的修为,被朝廷所重视,被立为“鹅湖禅林”,是天下八大丛林之一。如今的娥湖更是风景名胜的旅游胜地,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感谢老师赐稿笔尖,期待精彩继续。【编辑:你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4-12-02 15:41:23
  欣赏老师佳作,祝好。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