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东方论诗歌(二)

编辑推荐 东方论诗歌(二)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60发表时间:2009-05-21 13:16:42

东方论诗歌(二) 审美与诗歌:
  
   诗缘情,诗言志。有了强烈的感情,但如果对于生活缺乏独特的见识,缺乏崇高的思想境界,也未必有好诗。作者的思想境界越高,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得越深刻,写出来的诗越能使人受到启发和感动。作者的审美思想,集中地反映了他对社会生活的基本态度及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是一定的思想认识在写诗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因此,题材的选择,内容的开掘,形式的创造,表现的深化,始终贯穿着作者对人生和艺术的思想见解。在深刻的命意之下,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涵,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画面,必定会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一九七九年,我国诗坛上有百上千首写党的好女儿张志新烈士的诗作,有长啸,有低吟。然而,韩瀚的一首五行诗却获得了全国奖。“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使一切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这首诗命意极其不凡。它不仅对敌人的控诉无比沉痛,而对苟活者的批判又多么深刻,在歌颂英雄中升华了“死,重于泰山”的主题。
  
   诗人当是现实中人,得在社会生活中激流勇进,无悔今生,从而觉唐人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至今犹有道理。诗,孕育在生活里,只有深入生活,懂得生活而又能把握生活,才能使诗在生活得母体中茁壮成长,也只有真实地反映和升华生活,诗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诗,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的反映、是真实人生情感地喷发、是真实生活的存在写照。诗美创造与诗人的职责在于融历史与现实于一体,在于有更精深的人生哲理与思想内涵,在于创造出让人激动、感动、心动的多姿色的波澜。
  
   诗歌的命意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作者的审美水准和世界观在诗歌创作中的实际反映。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与积累不同,关心和爱好又各有侧重面,所以从诗句中所表现出来的必然带有种种风味;可能是有如江河汹涌澎湃的动态之美,可能是有如湖光水色一平如镜的静态之美,二者不必强求以谁代替谁。有些诗篇,看上去那么含蓄。蕴藉,一时竟总结不出几句立意之言,但是那种明朗健康的情绪却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我们不妨也称它为好诗。
  
   爱美,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倾向。在诗歌作品中,不论是美好的自然风光,还是纷纭的人生画卷,不论是生动的人物形象,还是崇高的道德力量,它所唤起的美感都是共鸣的基础。毫无疑问,诗歌的使命在于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美的形象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然而,形象的间接性又正是文学(诗歌)作为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显著标志,这使得文学(诗歌)难以直接描绘美的形象上与其他艺术争强斗胜。正如莱辛在其文艺论著《拉奥孔》中说的:“如果诗(即文学)希望跟踪一种姊妹艺术而描绘物体美,结果就只会战战兢兢,徘徊歧路,永远达不到目的。”那么,作家是怎样克服这种局限的呢?莱辛通过古希腊一些文艺作品的欣赏和研究,发现作家克服这种局限的途径之一,在于“诗人就美的效果来描写美”,从而“避免对物体美作细节的描绘。”让读者在特定“效果”的激发下,去感受,去想象,去创造“美本身”。
  
   想象与诗歌: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在诗歌写作行为的三级飞跃中,它是在感知飞跃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虽然以表象为基本材料,不脱离感性认识,但其具有分析综合效应和理性认识因素;它虽然更多地作用于内孕飞跃中,和形象思维具有内在联系,但它关于对于诗歌构思和形象塑造乃至最后成篇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诗歌创作活动中,想象和联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想是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回忆起起有关的其他事物,这是在神经中已经暂逝的某种联系的恢复;想象倒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表象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对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某些暂时神经联系进行重新结合的过程。诗歌创作中的想象,则是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新事物的形象。
  
   诗歌创作过程中,想象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联系的中介。因为想象和思维密切联系着,象思维一样能进行分析综合,具有理性认识的性质,所以,它往往可以对客观现实进行超前反映,使人预见未来。想象的这种超前呈示功能,能够使诗人在诗歌尚未成形或尚未成熟时,把它们的未来形貌展示出来。“预见”实际上也是一种“内视”能力,它能够帮助作者在脑海中清楚地“看到”要描绘的形象。鲁迅强调的“打腹稿”就是一种“内视写作”。毛泽东写《送瘟神》,就是“浮想联翩”然后“欣然命笔”的;他写的《蝶恋花》更见这种“内视”的功夫。那献舞的嫦娥,那捧酒的吴刚,那飞泪的亲人……没有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写下如此感人的艺术珍品的。
  
   想象是以表象作为基本材料进行思维的。但想象的分析和综合不同于抽象思维中的分析和综合。抽象思维的分析和综合是以概念为基本形式的逻辑推理;而想象的分析和综合则是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形成新形象。英国作家和评论家艾笛生说:“我们想象里没有一个形象不是先从视觉进来的。可是我们有本领在接受了这些形象之后,把它们保留、修改并且组合成想象里最喜爱的各式各种图样和幻想。”只有想象活动的参与,诗人才能选择、提炼、概括、缀合从生活中获得的种种表象,才能按照作者“最喜爱”的“图样和幻想”对生活素材进行重新的组合,创造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美、更强烈、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知识与经验是想象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想象力的丰富程度与知识经验的多少成正比。满足已有的知识,因循守旧,势必成为创作的绊脚石。任何作者要克服个人经历、实践、观察和学识上的局限性、狭隘性,冲破就经验的束缚,就必须借助想象。写诗不等于录像,不是对现实生活得简单描摹和抄袭,因此,想象可以弥补或突破作者局限,去创造新的生活领域。别林斯基认为,无论丰富的思想内容也好,强烈的情感也好,忠实于自己的信仰也好,甚至高明绝伦的技巧也好,都不能帮助那种缺乏创造性的想象的、不能通过形象来体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人,只有创造性的想象,才构成诗人之所以有别于非诗人的特长。
  
   想象从其有无目的划分,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根据创造性的强弱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想象。幻想和联想是两种特殊的想象方式。无意想象是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得想象。初级形式往往如此。例如:不由自主地随别人对故事的讲述而想象故事中的情景;看到天上的白云而把它想象为人的面孔、奇峰、异兽或某种动物等。无意想象虽然是一种心理活动,但它的有些内容经过改造是可以入诗的。梦则是睡眠状态时的想象活动,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有些诗人看到了这种“变位”、“变形”的艺术魅力,使梦境也成了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杜甫写过《梦李白》,李贺写过《梦天》。
  
   有意想象,即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象。通常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现成的语言或其他手段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在再造想象中,事物的形象都是别人想想过的事物,都是“再造”出来的新形象。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浪漫主义的表象分解与综合往往采用超现实的形式。屈原的《离骚》、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都表现了人与超现实事物事物的种种联系。这种创造想象的运用,往往使诗歌具有形象新奇,色调浓郁,风格瑰丽,情感奔放,个性鲜明等特点。诗歌写作中的创造想象,要求对所有表象的分解越细越好(托尔斯泰称为“捣成碎粉”);对新表象的综合越和谐越新颖越好。

共 29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歌的高度,取决于作者的审美标准;诗歌的创作,也该溶入作者的想象。概念性的文字,准确而生动。举杜甫、李贺等为例,佐证了自己的观点,令读者信服,给诗歌写作者很强的借鉴意义。【编辑:单培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单培文        2009-05-21 13:18:00
  古今中外的诗人的诗歌都熟悉地被作者引用过来,作证,显示出东方老师深厚的文字功底。
-刻画心灵的印记
2 楼        文友:月光下的小屋        2009-05-21 13:22:10
  拜读东方老师诗论,令人受益匪浅。问好东方老师。
3 楼        文友:东方鹰        2009-05-21 20:11:35
  诗歌的高度,取决于作者的审美标准;诗歌的创作,也该溶入作者的想象。概念性的文字,准确而生动。举杜甫、李贺等为例,佐证了自己的观点,令读者信服,给诗歌写作者很强的借鉴意义。【编辑:单培文】东方谢谢编辑点评。
让心灵亲近文学,以文学清净心灵。追求“淡雅”,醉心美丽的文字。
4 楼        文友:东方鹰        2009-05-21 20:12:51
   “拜读东方老师诗论,令人受益匪浅。问好东方老师。”东方谢谢江山文友月光下的小屋关注评论。
让心灵亲近文学,以文学清净心灵。追求“淡雅”,醉心美丽的文字。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