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木马】安黎评转(41)

编辑推荐 【木马】安黎评转(41)


作者:杨凌杨柳岸 秀才,100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17发表时间:2014-12-03 09:22:38

《痉挛》出版后,在图书市场上大热大卖,安黎在北京、上海或等地的一些同学或学生,纷纷给他打来电话,说《痉挛》这本书在当地如果畅销。安黎到成都出差时,也看到当地书店、书摊外面对这本书的宣传广告,诸如“陕军东征再添新成员,陕西著名作家安黎最新力作”等字样。
  
   也有一些评论报导文章见诸报刊:
  
   1995年9月9日《西安晚报》发表王世雄文章《我识安黎》;
   1995年9月12日《宝鸡科技报》刊发抗美先生文章《一部〈痉挛〉异峰突起,陕西长篇依然有戏》;
   1995年10月9日《陕西日报》发表阿冬先生的评论文章《荒诞的真实——读安黎小说〈痉挛〉印象》;
   1995年10月10日《西安晚报》发表肖云儒先生的文章《读〈痉挛〉——致安黎的信》;
   1995年10月11日《辽宁青年报》刊发小山女士写安黎的文章《土色土质的人》;
   1995年11月2日《文学报》,刊发了《痉挛》的封面书影及内容简介;
   1995年11月16日《文学报》,刊发了任晓鹏先生的评论文章《荒诞的真实——读安黎小说〈痉挛〉》;
   1995年12月4日《西北信息报》,刊发了王郁森先生的评论文章《一个荒唐的政治神话———读安黎的小说〈痉挛〉》
   1995年12月27日《铜川日报》刊发了王永杰先生的评论文章《一群痉挛的灵魂——读安黎长篇小说〈痉挛〉》
   1996年2月14日《西北信息报》刊发著名编剧芦苇先生的文章《病态中的〈痉挛〉》;
   1996年《小说评论》第三期发表仵丛巨先生的评论文章《“痉挛”的意义》
  
   其中仵丛巨先生,是安黎的老校友,文学上的启蒙老师,安黎多年来一直和他有着联系。仵丛巨先生这时候是全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对文学有着很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外国现代派文学中卡夫卡、黑色幽默、昆德拉等领域有着非常精到的研究。而安黎的这部《痉挛》的写法,也是深受外国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加这仵先生对安黎的了解,所以仵先生解读安黎的这部长篇小说来,就更能切中要害。三年后,他在1998年第一期《文学自由谈》上,发表文章《一部不该忽略的书——再说〈痉挛〉》,其中开头有这样的话:“这部由一位名气不大的作家写的、一家摊子不大的地方出版社出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论者评的长篇小说出版之后被不无道理地忽略了。它似乎在高达700部年产量与海洋般的印刷品里沉入了水底而寂无声息。”他为什么说安黎的《痉挛》是“一部不该忽略的书”呢?这篇文章中,他从《痉挛》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给予了论述。内容上,它有尖锐且严峻的“现实性”;在形式上,它又具有明显的“实验性”,将现代派小说的手法用到描写中国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对黑色幽默的运用。
  
   仵丛巨先生在文章中谈到了一个信息,或者说一个事实,那就是,《痉挛》在出版后经过一阵子的火爆热闹之后就“被不无道理地忽略了”,“沉入了水底而寂无声息”。这种现象对于那种低劣之作、对于那些取悦一时的作品来说,应该是正常现象。那么,《痉挛》是这样的作品吗?这是安黎十年磨一剑这作,难道是因为它那“低俗”的封面包装设计?难道是因为书商对此书的那些低俗的广告宣传?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但,评论家们难道没有自己的艺术眼睛吗?仵丛巨先生说此书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忽略,是“不无道理”的,那道理在哪儿呢?这与作家安黎自身不无关系。首先,他出版这书是单独个体行为,他没有搭伙抱团取暖,比如也和“陕军东征”挂上钩,比如也组织在北京、至少在西安开作品研讨会,再让某个有名的女记者也写个报导,等等,他都没有做。后来据报导,当年的所谓“陕军东征”,其内幕让人所不齿,有人为争夺沾上这个名号而动用各种官场关系,甚至在文字上弄虚作假。不管怎样,他们都出名了,都达到目的了。而安黎在这方面就显得有点太过洁身自好了。当然,他当时是否刻意要洁身自好,可能不尽然,但他不去做那些宣传,那些为争名夺利的蝇营狗苟,也是他心性使然。他也并没有觉得他的《痉挛》就好到让他当时非常满意,可能他认为这书是他过去的作品,他真正好的作品应该是“下一部”。事实上,《痉挛》出版后一个月,他就与一家某南方出版社签订了他下一部书的合同。
  
   从后来的情况看,安黎的《痉挛》确实如其书名一样,它的命运常受痉挛之苦。它是不走运的,在它刚完成的那一年,1986年,它错过了在北京大杂志《中国》上发表的机会。如果它当时发表了,那可能安黎早就在文学上“功成名就”了。此后,安黎到《美文》编辑部工作后,他如果能把这书在西安某或其它卖方某出版社出版社出版,那此书也会赶上“陕军东征”,也会名利双收。后来不止一位评论家私下对安黎赞叹他的《痉挛》,说此后放在“陕军东征”那几部作品中,其水平是应该和前两部、陈忠实贾平凹的作品是一个档次的,其水准远在其它三部小说之上。如此高的评价,评论家们只是私下说说,从来没有发在正式杂志上。这可能也是陕西甚至全国评论界一个潜规则吧,有些真话只能私下说说,放在大杂志上,那要符合主流意识。而陕西的主流文学意识是由柳青杜鹏程等开辟的所谓现实主义,安黎的《痉挛》却呈现出创新的迹象,作品呈现出深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所以,他就有点异类的意味。评论家要评论他的作品,当然要承担风险了。事实上,陈忠实的《白鹿原》与贾平凹的《废都》,它们之所以优秀,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两部作品对传统的现实主义作了很大的突破。文学艺术,贵在创造创新。
  

共 22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介绍作家安黎的《痉挛》出版后的热卖和好评如潮的盛况,列举了11家报刊杂志各路名家对此书的评论文章标题。重点谈了著名文学评论家仵丛巨先生对这部书的评价:《痉挛》是“一部不该忽略的书”“内容上,它有尖锐且严峻的“现实性”;在形式上,它又具有明显的“实验性”,将现代派小说的手法用到描写中国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对黑色幽默的运用。”也谈到了《痉挛》在出版后经过一阵子的火爆热闹之后就“被不无道理地忽略了”,“沉入了水底而寂无声息”的原因。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材料充分、通过举例、对比、引用等各种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品读欣赏,倾情推荐,谢谢赐稿!谢谢对木马社团的始终如一地支持!【编辑:神秘老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