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雅韵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韵】泉州行(散文)

精品 【雅韵】泉州行(散文)


作者:我是朱颜改 秀才,1670.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279发表时间:2014-12-04 16:41:28

最好的相遇,会让人如花开放。
   一路向南,两千里奔走和泉州相遇,我的心就如同春风拂过的原野,无数花朵次第盛开,缤纷的落英变成了一串串的文字栖息到纸上。
   我是何等幸运,在我最适当的年纪遇见了你,太早,我尚浅薄,未必能真正理解你深厚的内涵,就会错失珠玉;太迟,我已老迈,可能已经无力认真品读你的风采,只能心存遗憾。
   老洪夫妇要回泉州老家,邀我们全家同行。我从未曾留意过泉州,对这座闽南城市给我的全部印象就是教科书里干瘪的几句话:泉州是著名的侨乡,南宋末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市舶司曾经设立在此处,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颂为“光明之城”。从没想过要了解它的前生今世,若不是朋友相邀,我也许此生都不会来泉州。
   朋友用颇为自得的语气告诉我们,他的家乡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初到泉州,我从车窗里看这座城市的街道风光,红砖小楼和红砖瓦房鳞次栉比,树下水果摊上摆着艳丽热带水果……和我见过的那些南方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不过是寻常的南国风情,虽然明丽热烈,但却远远没能到令人惊艳的地步。北京、南京、西安、洛阳这些古都才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他们的名字曾经在史书里反复出现,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每条街每条巷都有故事可以信手拈来,散发着挥之不去文化气息。而这座闽南城市到底凭借什么居然有资格和北京、南京、西安、洛阳这些古都一起晋级?
   不过,我知道“倾盖如故”“一见倾心”都是传奇,传奇不可能一再重演。一面之缘岂能真懂得一个人,一眼之交如何能懂得一座城?所以,当我知道老洪夫妇不是安排我们住宾馆,而是邀请我们住他的家里的时候,感觉特别顺心如意。宾馆即便设施高档装修豪华,但宾馆的生活被格式化成千篇一律的几个步骤,想着就让人厌倦。居家旅游,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当地的人间烟火,品味当地的风土人情。我要亲自探访这座古城的街头巷尾犄角旮旯,去看它低垂的眉眼,去找它隐匿的笑涡和朱砂痣;我要贴近它的胸膛,触摸它的脉搏,倾听它的呼吸和心跳,也许我能碰触到这座城市的灵魂。
  
   一、异域风情本同根
   朋友的旧居就坐落在泉州西街的五夫人巷。躺在床上就能看见邻家院子里的那颗高大的龙眼树,披覆的枝叶罩着红砖红瓦房屋,一簇簇圆溜溜的龙眼在绿叶的腋窝里探头探脑,看着就心生欢喜。
   更让人欢喜的是,每天早晨醒来就能听见鸽子们在龙眼树下的红屋顶上咕嘟咕嘟的低沉叫着。 在我听来,全天下的鸽子叫声都是如此,然而鸟类学家却说不同地区的鸽子相互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原来这鸽子也有方言呢!除了能听见鸽子的呢喃外,还能听见巷子里有早起的妇女用柔软奇异的闽南话相互打招呼“ao zao!”“ao zao!”我喜欢揣摩这些语音背后的含义,应该是问候用语吧!他们是不是也像大多数中国人那样也用“你好”或者“吃过了么”当做见面问候?可是我听不懂,只能猜测,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就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的鸽子,落在闽南这座城市的红屋顶上,迷惘的看着自己的“同类”们彼此呢喃相语。
   在我的眼中,闽南话就是难以听懂的“异域”语言。人们常说“百里异俗”,江淮和闽南远隔二十个“百里”,该有多少“异俗”供人惊异啊!
   在泉州的那些日子里,我和孩子戴着惠安女的竹斗笠穿行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每天都能发现许多让人倍感新奇的“异域”风俗。吃过了蘸着酱油的芒果和荔枝,酸甜咸的口感非常开胃,就算吃多了也不会甜腻反胃;尝了沙虫熬煮的晶莹剔透滑溜爽口的“土笋冻”;品过了阿秋牛排店的酥烂的牛排和爽口又筋斗的牛肉软羹;喝过了细如发丝糊而不乱的海鲜面线……思考过惠安、永泰,福田,福安,永春、永安,顺昌等吉祥如意的地名的地域特点;欣赏过艳丽辉煌的红砖大厝,认真的研究线条优美轻灵的微凹浅弧形的燕尾脊是如何建成的;看过南洋风格的红砖骑楼和别墅;探讨过“出砖入石”砌墙法的来历和它所呈现出的古朴、拙实之美;研究过汉家女子——惠安女们穿戴的“奇装异服”的实用和美学效果;参加了农历二十六的开元寺庙会,体验了“东南佛国”浓厚的佛教氛围;探索了人家门楣上石雕或者砖雕上“某某衍派”四个大字的来历和含义;在新华街的芒果树林荫路上寻找被风吹落的金芒果;探讨闽南人深目高颧体瘦肤深的长相和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生活习惯之间的联系……我一边感受一边感叹,闽南的土地上,到底存留着多少鲜活的文化习俗?
   地域文化特色,既是沟通交流的障碍,也是彰显了的独特魅力。因为补充了那么多鲜活的实景和解说,这个被夹在教科书里的城市,如同经雨的干苔藓,立刻转活了过来,青丝丝湿漉漉丰满水润,让人欢喜感叹。这时的泉州就如同一本打开的书,每一页都是新奇的画面,让人忍不住想深入的看下去。
   在语言不通的地方,有个能当随身翻译的朋友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老洪已经在安徽生活了30年了,可他的“安徽话”里依然带着浓重的闽南腔,偏偏他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个的安徽话说的很地道,我们和他聊天只能听懂百分之九十左右,余下的只能借助谈话的内容毛估带猜。他和夫人林姐用闽南话交流,我们就更如同听外语,完全不知所云。在我心目中闽南话是具有“异域风情”的一种语言。
   有时候,我也会向林姐学些闽南话。林姐见我对她的家乡话感兴趣就热情高涨倾囊相授,可是我却觉得她所授的闽南话就是泉州名吃——面线糊,满钵细如发丝,糊而不乱的面线,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却偏偏一根都捞不上来。老洪的儿媳看见我愣头愣脑的样子,就抿着嘴笑起来。她是重庆人,大学毕业,我和她都说普通话,交流起来顺溜如水毫不打结。我们站在阳台上洗衣服聊天,她说:“中国人学闽南话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和写!”然后用手指沾水在水泥台上写了一个“鼎”,告诉我闽南话里的“鼎”就是锅、“食糜”就是吃粥、“读册”就是读书,“走”就是跑、“若会这呢”的意思是怎么会这样、“歹人”就是坏蛋、“汝号做啥物名”的意思就是你叫什么名字......
   我惊讶的忘掉了回答:闽南语中居然有这么多耳熟能详的古字!我一直认为这些文字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却再也没有想到在这东南一隅,它们依然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看过古代小说里面的人物对话,总认为是经文人们加工后才变得半文不白,不能反映当时人们交流的实际情形。可是闽南方言却和古代小说里的对白是何其相似!
   我们的祖先是不是也用这些语言作为日常口语的?闽南语和现在的普通话到底有着怎样的渊源?这些我眼中的“异域风情”到底和今天的北方文化有着怎样瓜葛?……疑问如潮,一波波涌起。
   和老洪聊天中,一段发生在一千七百年前的历史轮廓终于清晰的展现在我的面前:汉武帝灭了古闽越国之后,就把闽南人全部迁到江淮流域,福建就成了蛮荒之地。直到晋朝,中原战乱,晋元帝渡江,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中原士族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当时,南渡入闽的主要是林、陈、黄等八姓,所以又称 “八姓入闽”。他们在闽南安家落户,同时也将中原文化带到闽南。
   我知道黄河古称“河”,洛河古称“洛”,所谓河洛,就是指黄河和洛水之间的土地。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河洛地区的土著方言,被一种胡腔的吴汉混合语言取代,也就是所谓的普通话。千年时光,世事变迁,中原文化早已在一次次民族文化杂交过程中渐渐改变了样貌。而我却还是认为中原文化才是古河洛文化最正宗的嫡系子孙,我一直认为中原地区保存着中华文化最纯正的血统,最多继承了它的基因。关河万重,交通不便,远离了政治斗争的中心,朝代更迭之际,颠覆性的毁灭和破旧立新的重建从来都不曾那么彻底。使这片土地避开了中原地区因为民族融合造成的语言和习俗的变迁,奇迹般的保留下大量的古河洛地区古老的文化习俗。
   一千七百年前的历史已经支离破碎,一部分碎片已经完全遗落,但还有一些碎片直到千年之后依然散布在泉州的街巷山水之间,漂浮在我们的生活里,变成了我们生活里的细小元素。想起了自己耳闻目睹的一些小事。
   老洪夫妇回家打开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供在案上的菩萨们上香,离开故乡的最后一件事是去了关岳庙再次进香。闽南信佛的人多,只是我没有想到他们会如此虔诚,泉州城里乡下街头巷尾的大小神庙和古树文物下的香烟熏烤的痕迹,满城弥漫着浓烈的檀香气息,熏蒸着檀香气息我暗自在心里抨击这些“封建陋习”:“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和老祖宗们一样的迷信!” 如今我忽然茅塞顿开,晋朝的人有尊神事鬼的规矩,东晋史学家干宝著述的《搜神记》就是一部关于鬼神的书。《搜神记》与其说是记载鬼神,还不如说是记述了当时人们对鬼神的尊重和畏惧。而今尊神事鬼的规矩依然顽固的保留在闽南的文化里。
   林姐调侃老洪:“我的祖上可是大家族,是闽南第一大姓。你们“翁山衍派”的洪姓是小族,除了洪承畴外,就再也找不出一个名人了,你娶我可是攀了高枝呀!”。那时候我也只当是两人之间的调情,如今我才知道他们的话里还包含着“八姓入闽”的一段历史。
   老洪自称为“he luo lang”,那时候我认为这是个没有多少意义的发音,直到现在我才知道那三个字应该是“河洛郎”,蕴含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文化密码。他们的先祖就是从那里经过数千里迁徙来到这个蓬蒿初劈的蛮荒之地。也许当时有人问:“你们是谁?从哪来?”,这些穿着优雅的衣服、带着冠帽乘车骑马风尘仆仆远道而来人们想起自己的故乡,于是就河洛方言彬彬有礼的回答“吾自河洛来”,于是这些人就被称作了“河洛郎。”这个称谓一代一代延续流传下来,他们的子孙以及子孙的子孙也一直沿用。
   还有洛阳河入海口处的那座古老的石桥——洛阳桥。早在多年以前,我就知道了洛阳桥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我始终认为它位于古都洛阳。直到白日西斜时分,我提着凉拖,赤脚站在这座由宋代著名书法家蔡襄主持修建的古桥上,用脚掌感受桥面上巨型条石烫脚的温度的时候,我才确信洛阳桥不在洛阳而是在泉州。和所有的被传说和故事妆点的神奇曼妙的名胜古迹一样,想象力丰富的泉州百姓,围绕在这座千年古桥,想象出许多神奇的故事,什么“真武留肠成水怪”、“芭蕉蚁字智还乡”、“洞宾修书请退潮”、“观音‘招婿’筹善款”、“富商昭雪还夙愿”等神奇的传说。我知道神话和传说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们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修桥时的艰难困苦,以及百姓对建造者完成了“只有神才能完成”的壮举由衷的敬佩。当时我只是被这些神奇的故事迷住了,并没有过多的思考。而现在这些故事如同轻飘飘的飞花,纷纷扬扬的飘散了,我头脑里依然是一千七百年前那些远道而来的河洛人,一定是故土难忘,故国难离,为了宽慰自己的思乡愁绪,他们才把自己眼前的这条河叫洛阳河。这个名字揭示了遥远南国城市和北方的那座中原的城市之间无法割断的血脉渊源。还有晋江,大约也是为了是为了让后代人记住,自己的祖先是晋朝时从洛阳来到这里。
   还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音,电影《胭脂扣》里,如花和十二少相遇之初时,如花唱的就是南音里著名的唱段《客途秋恨》。我听不懂歌者的闽南方言,但倾听片刻,那低回婉转苍凉萧瑟的音韵就慢慢渗透进心灵,人不由心酸起来。歌词更有一种美得无以复加的悲愁,句句凄切,字字清绝,闻者忧戚,听者动容,意境情感直逼宋词。“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初见此句就已让人销魂荡魄,心醉神迷了。唐诗宋词用闽南话读起来更有韵味,南音只有用闽南话演唱才别有韵味,还有那伴奏的浑厚深沉的尺八箫,横抱琵琶的弹奏姿态,与五代《韩熙载夜宴图》的姿势何其相似。
   所有的这些碎片都印证着一千七百年前的那段历史,是古河洛文化的遗韵啊!文物是历史分崩离析后遗落的碎片,假如不知道它们记载着怎样的文化信息,这些文物也就成了晦暗陈旧的历史尸骸,然而一旦看见它们承载的文化信息,它们就会散发出令人惊艳的气质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四维空间里,过去在不断的分崩离析,那些历史的碎片又变成了构建新的历史的原料,只要这座城市还活着,这个过程就永不停息。一千七百年前的历史已经烟消云散,然而那些细小的尘埃却混合在后世生活里。因为渗透进历史的余香,这些本来感觉寻常无奇的名字,对白、行为才变得让人深思,令人着迷。也正是渗入了太多历史的痕迹,这座城市底蕴才变的如此深厚,让你深读千遍依然意兴犹存。
   因为纬度差异,黄昏提前降临。 南国夏日的黄昏温存慵懒,昏黄的光线笼罩着整座城市,勾勒出红砖厝燕尾脊的那道优美的浅弧线,芒果树的革质叶片闪烁着点点金光,寺庙的塔尖在黄昏的光线里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偶尔传来孩子们嬉闹发出的尖叫和笑声,须臾又归于沉寂。昏暗的里巷有人用闽南话打招呼:

共 15418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地处闽南的泉州市,是一个拥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城市,是著名的侨乡,南宋末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颂为“光明之城”,同时,它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者一家随朋友一同千里故乡行,用一双掠奇探究的目光审视着这个曾一度辉煌,而今逐渐失却光华的多元化组合的滨海城市,用心用情去触摸这座城市的灵魂,与它耳鬓厮磨,一倾心音。纵览全文,作者精雕细琢,夹叙夹议,将地域风光、风土人情、名人芝士与厚重的历史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赋予游记更高层次的品味和意境。全文作者共分四个章节分别描写了这座建筑风格独特,地域风貌奇特的袖珍极致的南国小城。《异域风情本同根》中重点介绍了泉州的地域文化特色,《开放的胸怀》中着重介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传统之困》中则依次介绍了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平民化的城市》则是追溯泉州的建筑风格与历史的渊源……文字在优雅温婉中不失大气厚重,在娓娓叙述中又包含诗情画意,突破了以往游记一贯恪守的惯例,可谓一篇情景交融,内涵丰富的内容详尽全面的大手笔游记作品,令阅读者在阅文时视野开阔,受益匪浅。感谢赐稿雅韵文学!佳作倾情推荐!问好作者!期望拜读更多精彩!【编辑:幽兰萦梦】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205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幽兰萦梦        2014-12-04 16:44:25
  今日有幸再次编辑文采飞扬的阿朱妹妹的缱绻佳作,深感荣幸。拜赏妹妹情景交融、内涵丰富的佳作,受益匪浅。问好妹妹!遥祝妹妹雅韵笔键文丰,创作愉快!期望拜读妹妹更多的精彩佳作!雅韵有你更精彩!
人品若山崇俊杰 情怀如水共清幽
2 楼        文友:树阴凉儿        2014-12-05 22:09:30
  一篇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文字,详细介绍了闽南风土民情和异域文化特色。文章恢宏大气,运用大量的历史资料,揭示泉州这一历史名城所具有的地域特点和文化渊源,语句凝练,古朴而典雅,结构严谨,内蕴深刻。文章堪称经典,欣赏学习!祝老师雅韵写作快乐!
崇尚自然,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乐得自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