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江南名镇—孝爱梅李行 (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江南名镇—孝爱梅李行 (散文)


作者:天亮故事 举人,3118.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18发表时间:2014-12-05 01:58:58
摘要:在梅李,我感受到了浓郁的“孝爱、感恩、正义、正气”的氛围,感受到了“孝”这种超越时空的感情。梅李镇围绕孝爱文化,将真诚的孝、亲、爱作为培育一代新人道德素质的起点,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使之成为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之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这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大有意义。

【轻舞】江南名镇—孝爱梅李行    (散文)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诗,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江南,自古就享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
   江南水乡是流传千古的诗篇,缠绵悱恻,江南水乡是绵延不绝的画卷,婀娜多姿。在人心目当中,江南水乡是拟人化的,是一种自然山水和人性情感完美的结合。徜徉于江南水乡,回味这里的民俗风情,是种梦境,一种情趣,一次修身养性,一次洗涤心文化之旅。
   我是北方人,从小就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对江南苏杭二洲和西太两湖早已向往已久,有幸年近花甲来到苏州名镇梅李小居,感受到国家“孝爱文化之乡”的风土人情。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东距上海市区81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名。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苏州的常熟市位于江苏东南部,长江下游,省辖县级城市,因年年丰收而得名“常熟”,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又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成为中国获得该殊荣的第一个县级市;同时还获得“遗产管理”单项竞赛第一名等称号。
   梅李镇位于常熟市东北部,东靠上海,南频苏州,西邻无锡,北依黄金水道长江,距常熟港10公里。梅李镇是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百强乡镇、江苏省现代化新型小城镇、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苏州市现代化建设示范镇。
   千年古镇梅李,自古为常熟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的美誉。
   (一)梅李故事
   梅李镇,原名叫梅里。追溯它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这块滨江临海的无名处女地已得到初步开发,至西汉开挖完盐铁塘后,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东汉末三国时期,经东吴孙权大力治理,农业进一步发展,人口增多,形成村落,其中有个较大的梅姓宅基,且村旁有一片梅林,就随林而叫“梅林”,因紧靠长江边,成了一个出入长江的小港口。到唐代区域重新划分,基层实行坊和里制度,农村百户为一“里”,“里”为农村地方基层政权机构。在梅林这里建立了一个“里”的地方行政组织,就将梅林改为梅里,属开元乡。此后这里就有了这个地名。
   唐末,朝政腐败,社会大乱,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各地方势力不断扩大,纷纷脱离李唐皇朝中央,自立为王建国,进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大分裂历史年代。梅里则隶属于吴越国。吴越初建时,沿江盗匪十分猖獗。梅里一带盗匪横行乡里。吴越国王钱鏐经过几年治理,民心初定。政权稳定后欲开发梅里一带原农业生产基础较好的海边平坦沃土。于是派梅世忠,李开山率水路两路大军进驻梅里。
   梅、李将军进驻梅里后,为减轻当地农民的负担,在开发当地原居民和招徕流民垦荒种地的同时,驻军也在梅里周围开始屯田。梅世忠李开山边积极采取种种措施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边抓紧剿匪工作。几经严厉打击,土匪海盗有所收敛。经济繁荣,人口迅速增长。梅里又处在水路交通要地,民众聚居此处,依军建镇,成为一个物资交流,集散的农村小集镇。随着经济的发展,镇的规模不断增大。
   土匪、海盗屡遭梅、李将军的沉重打击后,匪患锐减,黎民百姓的生活日趋安定。梅里周围的民众对这两位将军治理地方的功绩有口皆碑,敬仰感激不尽。可匪盗不甘心失败,对梅、李两将军恨之入骨,他们暗中勾结,处心积虑伺机报复。是年深秋,大熟作物刚登场的一天深夜,水陆两股盗匪沆瀣一气,趁劳累了一天的官兵酣然入睡之际,分水陆两路偷袭梅里。梅世忠李开山率军应战,将士们英勇杀敌,奋力反击,可盗匪们都是些亡命之徒,不断冲上来,把守军们团团围住,梅、李二将军受到前后夹击,杀声震天,血染战袍,可仍未能击退盗匪,杀到凌晨,梅、李二将军人困马乏,仍处在敌众我寡的重重包围之中。两将跃马横枪,左冲又突,吓的那些强梁不敢近前交战。官军们大部分阵亡,他们孤立无援,最后梅、李二将军寡不敌众,精疲力竭,先后阵亡,为梅里百姓献出了生命。
   梅里百姓为纪念梅世忠、李开山两将军开发梅里,为民众除害牺牲的献身功绩,就用这两将军的姓氏作为地方的冠名,将梅里更改为梅李,沿用至今,以致纪念。
   (二)聚沙塔
   聚沙塔因为始建于南宋的聚沙百福宝塔而得名,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内亭台水榭,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百花吐艳,是旅游爱好者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为充分挖掘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集镇品味,梅李镇历届党委政府投巨资先后多次对聚沙园进行扩建改造,使园内面积从原来的53000平方米扩大到55668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了80%。园内设有屏山听泉、梧桐踏月、濠濮间想、古木清风、聚沙塔影、荷浦薰风、曲径寒梅、梅李风云以及名家碑刻回廊、名胜古迹展厅、中共常熟县委重建的常熟人民抗日武装纪念碑、健身中心、茶座等旅游景点和休闲场所,其中“聚沙塔影”是新虞山十八景之一。可谓集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休息游览多功能于一体。漫步园间,繁花似锦,轻乐相伴,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聚沙塔是镇上的一座标志性著名古塔。一聚沙塔,全称为“聚沙百福宝塔”,坐落于梅李集镇东市梢,临常浒河。梅李原地处长江江滩,聚沙塔作为镇江之宝,镇潮水冲激,故取名“聚沙塔”。据史料记载,此塔为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邑人钱道者所建。1991年10月,常熟市人民政府将聚沙塔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聚沙朱塔,八面七层,高20多米,系仿木塔楼阁式砖木结构。清代,塔檐、塔顶残毁,塔身逐渐破败倾斜。市、镇两级政府在1993年完成塔身纠偏扶正工程,1997年又完成全面修复工程,2000年基本完成建造塔苑工程。
   聚沙塔八面七级,塔身为青砖扁砌实墙,塔室为正方形,底层正方位开门,其上各层相闪二门二窗。以上施腰檐平座,低层有副阶周匝,翼角起翘。塔内有楼板及扶梯,可盘旋而上,直至塔顶,系仿木塔的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聚沙塔下原建有“法云禅寺”,北有古银杏两棵,高过于塔。后寺院塌毁,银杏尚存一棵。塔四周也是荒滩废墟。1986年11月起,梅李镇人民政府依塔修建农民公园,公园取古塔之名为“聚沙园”,园名由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济夫所书,经过数年的建设已颇具规模。
   2000年11月,“聚沙塔影”被评为新“虞山十八景”之一。
   (三)孝爱长廊
   在聚沙园的孝爱长廊看到了古代的《二十四孝图》:
   0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0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怀橘遗亲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共 1417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篇洋洋洒洒的江南名镇孝爱梅李行,写出了江南风光的美,写出了梅李孝爱的情,梅李二将军忠爱人民,聚沙塔银杏树象征了后人对梅李先辈们的缅怀和纪念。中国二十四孝和梅李十四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促进和谐的新时代,政府做足了孝爱文化的功课,文化带动和谐,和谐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作者写景栩栩如生,写文物有型有样,写文化绘声绘色,写历史有凭有据,对古代文化有批评的继承,阐明了鲜明的正确观点,一篇宣扬正气,凝聚正能量的好文章,推荐加精,众人赏读。【轻舞编辑:梦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婷        2014-12-05 07:57:00
  问候天亮老师创作辛苦,祝创编愉快,身体健康!
梦婷
2 楼        文友:天亮故事        2014-12-05 08:54:54
  谢谢梦婷社长的辛苦编辑,祝社团人才兴旺
平顶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
3 楼        文友:天亮故事        2014-12-05 09:00:34
  祝社团佳作连连。
平顶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