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长出犄角反怕狼

精品 长出犄角反怕狼 ——我对相声写作的一点心得


作者:旷世苍狼 探花,1360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89发表时间:2014-12-06 15:14:27

从03年接触网络文学开始,一晃已经有十余年的光景。从当初的一个初生牛犊到现在长出犄角,这里面有太多的故事。
   在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当初年少轻狂的我硬生生的将自己在江山文学网发表的文字堆砌到300篇之多,声望也达到了探花级别,然后现在翻看以前的文字却有些愧疚难当,甚至是无地自容。很多朋友都问我,为什么现在我的作品数量锐减,我的回答是,声望高了,读者的期望值也高了,自己对自己就应该更严格一些,写出的东西就应该与别人给予的期望相符,不然就会落得个徒有其名,名不副实。
   我一直认为文学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它能洗涤人的心灵。经常徜徉在文字当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与乐趣。相声文本在文学领域可以分类成剧本或者是杂文,但终究还是属于文学的范畴。
   在09年的时候,我开始追随相声表演艺术家刘庆福先生,正式学习相声艺术,期间也得到了李金斗、宋德全、李荣林等诸多老师的指点和帮助,六年的时间在各类场所演出相声粗略算来也有200余场,大小奖项略有收获,通过对相声艺术的认知,我越发感觉到掌握这门艺术的艰难所在。
   相声表演艺术家李伯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相声演员在舞台上要说人话。在我理解所谓的说人话,无非是说话要符合情理与逻辑,然而现在在很多的相声园子里面,很多的相声演员经常地说一些不着调的言语,一上台就说——“刚才那俩孙子说的不错”,“说累了下去休息一下,把刚才那口气咽了”,“我给大伙介绍一下我旁边这位死人”、“我旁边这泡*”。虽然也可以看成是以“无厘头”的方式来逗笑观众,但归根结底算不上是上乘的艺术。
   相声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艺术,好的相声抑或歌颂、抑或讽刺总会有一个主旨和中心点,这也就是人常说的言之有物。一段相声作品不管质量好坏,最起码得让观众听完这个节目明白你所说的是怎样一件事情,要表达怎样一种思想情感。现在很多新创作出来的相声作品乍一听很可乐,但听完之后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不明白演员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想要传送给观众什么样的信息。这样的作品说到底问题在于内容太过空泛,很多都是笑话的单纯罗列,这样的东西可以看成是笑话,可以看成是脱口秀,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相声。
   相声无论是以讽刺为主还是以歌颂为主,其要表达的内容必然是正能量的东西,在现在有些浮躁的社会氛围中,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我的恩师刘庆福先生在送我的《我有点晕》一书的扉页上面写道:“先继承,后发展,说好相声。”先继承是要我对相声有充分的认知,比如相声的机构大抵分为垫话、瓢把、正活、底,其中所要讲述的故事主线称为“大梁”,而相声中间的笑料称为“包袱”,讲述笑料称为“抖包袱”,手法讲究铺平垫稳、三翻四抖,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是让观众感觉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内的。
   相声的四门功课几乎所有的人都能脱口而出——说学逗唱,而相声演员如果想要完全掌握这些技能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而内行嘴里的门道,才是衡量一个相声演员与否的重要标准。而在创作当中能将说学逗唱巧妙地融合在作品中更是难之又难,这也就出现很多相声作品中往往以一类技巧为突破口的作品了。比如《地理图》、《报菜名》、《夸住宅》、《开粥厂》、《绕口令》等传统节目是以说为主的段子,当中有很多大段的独白,相声术语称之为“贯口”,要求演员要达到不吃字、不滚字,言语清晰,有条不紊,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就这几句基本的要求就需要演员长时间地刻苦学习和舞台磨练。而以学唱为主的段子很多都需要演员对戏曲、歌曲等姊妹艺术有一定的了解,比如《黄鹤楼》、《捉放曹》、《汾河湾》、《京剧漫谈》、《八大改行》、《杂学唱》等,这些作品不但需要演员的相声基本功扎实,还要配合戏曲表演的手眼身法步进行表演,难度可想而知。相声讲究的是“以说为主、以唱为辅、以学当先、逗在其中”,好的作品不应该单纯地为了逗乐而逗乐。
   相声是一门极具融合性的艺术,你所掌握的一技之长都有可能融入到表演当中,比如会唱各地方的地方戏、会说各地方的方言,哪怕是武术、歌曲、舞蹈、杂技、魔术都可以在相声表演中找到用武之地。但这是需要前提的,必须遵循各类艺术的客观规律,还要融合得巧妙。
   对相声有了一定的认知再进行创作是有很大裨益的。这也就符合了先继承后发展的合理客观规律,纵观这些年所涌现的新相声作品可以说是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其中的很多作品可以称为合格,然而精品相比总数量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个人感觉可以称为精品的作品有《下棋》、《钓鱼》、《十点钟开始》、《一对一》、《满腹经纶》、《冰雪大巴》、《我惯着他》、《心累》等。
   另外很多朋友可能还不知道,相声文本在到达演员手里是需要进行二度创作的,因为相声文本中所体现出的人物形态、心理和语言形态并不一定与演员完全吻合。而检验相声的唯一标准就是观众的反响,好的作品需要经过反复的修改,不断地演出,不断地打磨。比如廉春明先生写的《武松打虎》,后来由李金斗和陈涌泉先生表演获得大赛的一等奖,但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在参赛之前,这部作品他们已经在演出场所磨练了不下二百场,私下的修改和排练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好的作品总是需要观众的认可和时间的见证,经久不衰的相声才能称之为精品。
   我的恩师讲“说好相声”其实是一语双关的,一方面是希望我能踏踏实实地练好基本功,说好相声;另一层的含义是要让我说好的相声。现在流传下来的相声其实也有好坏之分,区分所借鉴的东西就是其中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主旨,比如《翻四辈》、《反七口》、《树没叶》这三个作品相声演员称为伦理哏的段子,表演中逗哏演员总是占捧哏的便宜,什么爸爸、爷爷的答应,这些固然可乐,但不能算是上好的作品。侯宝林先生之所以被公认为相声大师这跟他所坚持的演出原则也有一定的关系,他一生坚持不说脏的臭的,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东西。他将相声这门俗的艺术与雅完美地的结合,提升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曲艺理论家薛宝琨先生曾经说——就是相声界出了个侯宝林,我才研究相声的,要不然我可能就去研究莎士比亚去了。
   所谓的脏的臭的,“三俗”的,大抵是一些负能量的东西,在相声创作与表演当中很多东西都是很忌讳的,比如在演出中不能出现杀、死、剐等与血腥有关的字眼,也不能出现如屎、尿、屁等让人反感的东西。现如此反三俗称为大家茶余饭后消遣的话题,如何能做好这一点,值得演员和相声作者反思。
   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原则,相声创作与文学创作一样,我认为不能行“拿来主义”,寻章摘句、胡乱拼凑然后冠名原创实际可以看成是剽窃,若非无意为之则情有可原,正所谓不知者不罪,倘若有意为之,明知是别人所创所写还要抢掠为己有,实在为文人所不齿。
   说这些话语,我并没有打击普通写手写相声的意思。只是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相声表演、创作与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写相声不管好坏,说明您是爱相声的;骂演员骂作者说明您还是关注相声的。相声本身就是一门极具争议性的艺术,正所谓众口难调,你感觉不好,我看着却挺有意思,我反感这个相声演员,你却可能是他的忠实粉丝,相互尊重,本是无可厚非。相互指责也在情理之中,但凡事当有尺度,适可而止,切不可触碰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共 29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了该文,很感动。首先,作者在叙述议论中给我们展现了相声知识,特别是揭示出了相声雅俗的标准问题,这是值得所有文字创作者学习思考的。第二,作者在故事叙述中,给我们讲述了侯宝林等大师们的艺术原则,艺术人格,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第三,作者本人对文字创作和相声艺术的热爱,特别是那份责任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1207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12-06 21:07:51
  读了这篇文章,很受启迪,特别是作者对文学的追求,对文字艺术从思想到语言的高度责任感,值得我们这些文字尝试者好好学习。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银杏树        2014-12-09 09:23:04
  我就说吗,这匹'老狼'不同凡响!能写出这种国家级的相声作品,没有非凡的艺术造诣是不能达到这种水准的。昨天还在看你的[给送上来],因为是江山绝品,本人也喜欢听相声,致此加以关注,并诚恳地提出两处失误的地方,高兴地看到这两处都得以更正。兄弟,坚持下去,中国相声的传承和光大就指望你们!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