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我心目中的文学教授(散文)

精品 【轻舞】我心目中的文学教授(散文) ——记原中国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陈兰村


作者:天亮故事 举人,3118.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80发表时间:2014-12-07 03:46:36
摘要:陈兰村:1938年2月生,浙江绍兴县人。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1965年随学校迁金华。曾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校传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副主任。曾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下属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传记文学的教学和研究。

【轻舞】我心目中的文学教授(散文) 我是在网上与陈兰村教授认识的,在网上知道他是传记方面的专家和曾是浙师大的教授时,就有了想拜见他的冲动。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传统节日中,重阳节流传着炎黄子孙尊老、敬老的美好传统。2013年重阳节,在岁月流动的间隙中,共同关怀人文学院渐行渐远背影的离退休老师们,应该是我们洗礼生命记忆最动人的理由。作为文学爱好者,在这个金桂飘香的季节,我和爱人终于有机会拜见人文学院已退休的陈兰村教授,驻足欣赏这片属于离退休老师独特的九九艳阳天。
   浙师大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本部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市,校园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芳草似锦,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双龙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求知成才的理想之地。来到金华市丽泽东门公寓化教授住宅区,一座小桥跨过一条小河,一片竹林边一条小路,我们来到陈兰村教授家时,正赶上老师刚刚午睡醒来,本以为我们兴师动众地打扰了他的休息,没想到陈老师还亲自为我们泡茶。于是,我们的交谈就在这样一片缕缕茶香中静静地开始了……
   眼前的陈教授年逾七旬却依然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已是古稀之年。当问到他自2003年退休后日常有什么活动时,陈老师谈到平时也就是饭后在河边散散步,在竹林边的小广场打打太极拳。退休后主要是把保健养生放在生活第一位,加上适量的工作,做到劳逸结合。还有就是注重人际交流,使生活变得充实多彩。“我每年都会不定期参加大学同学会以及中学同学会。基本上都是聊些保健养生方面的话题,大家交流下有益的养生之道。我觉得有个同学的“三不主义”比较经典,值得借鉴。一.不闲。二.不累。三.不气。人年纪大了,反而看透了许多事情,也学会了宽容。”陈老师微微含笑道。
   随之陈兰村教授便细致为我们讲述了他退休三年来主要的工作经历。2004年初,受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总院教务处聘请去做教学督导。2004年还受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聘请在杭州做过几次讲座,并受省旅游局邀请帮助编写了《2004浙江旅游年鉴》,主要是介绍03年浙江省的旅游情况。2004年3月到2006年6月这两年多的时间,研究主编了《中外优秀传记选读》,由语文出版社列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出版,临时工作了一整年。2005年给浙大“中国文化与旅游研究生班”做过一天讲座。期间有三篇讲稿被分别登载在《浙江学刊》以及广东、湖北一些学术刊物上。参与编写《2004浙江旅游年鉴》的这段期间一直住在老浙大附近,平时去岳飞庙逛下也只用步行15分钟左右。经过这一年对旅游文化的了解及研究,突然觉得自己到成了一个‘旅游通’啦!上网交友认识很多文学爱好者,这不你们就是其中的两位。”讲到此处,陈老师显得很开心。
   陈兰村教授曾在《传记文学与人格素质教育》一文中写道:“优秀的传记是人格素质教育的形象教材。”在被问到长期从事传记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对于他个人的人文素养方面的提高是否有所帮助时,陈教授沉思片刻讲道:“由于经常接触到一些英雄、伟人的事迹,我就常想他们为何会有如此的成就。其实他们也是历经过艰难困苦,拥有过曲折的人生,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才取得最终的辉煌。通过思考他们的人生经历对我自己的生活也是深有启发的。就像复旦大学的朱东润先生就经常用《老子》第二十三章中说的:“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以此勉励自己。狂风暴雨不可能肆虐永久,阳光总在风雨后。岁月沧桑,记忆璀璨。的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刻,我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陈老师在谈这番话时那似兵马俑般的坚定的脸。
   当谈到如何学好古代文学的问题,陈老师认为,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古代文学的效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先秦文学范围内诗歌或散文中选择1至2本书精读,如《论语》。《论语》原文只12700字,依照注释精读一遍,费时少功效大,何乐而不为!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1938年2月生,浙江绍兴县人。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同年分配到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1965年随学校迁金华。曾任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校传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现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曾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下属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传记文学的教学和研究。
   后来在网上查阅知道,他已出版的著述有11部:(1)《中国古典传记论稿》(与张新科合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版。(2)《中国古代文学》(与梅新林联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3)《中国古代名人自传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7月版。(4)《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论》(与叶志良联合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5)《金华历史名人传》(副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6)《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主编),语文出版社1999年1月版。(7)《初中古诗文译注评析》(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3版(8)《古代散文概论》(与张继定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版。(9)《中外优秀传记选读》(主编),语文出版社2007年1月版。⑽《中外优秀传记选读教师用书》,语文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⑾《蒋风评传》,作家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论文《略论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起源》(刊陕西《人文杂志》1984年第3期,《新华文摘》1984年9月转载),获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古典传记论稿》(与张新科合著),获陕西省教委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获浙江师范大学1998~1999年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传记文学方向硕士生培养与教材建设》项目(与俞樟华合作),获本校2001年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本校教师综合奖第二届“郑晓沧奖”。
   交谈中,陈教授的语调一直非常的平稳,无论说到什么都没有慷慨激昂,一种老者的稳重沉着。书房很静,时间默默的流淌。他向我们讲述了写传体作品的基本要领。
   在访谈即将结束的时候,陈教授兴奋地向我们展示了他来自各地的学生赠予他的发表过的作品。还特意将他所著的《蒋风评传》赠送与我。《蒋风评传》分“童年在金华”、“战时中学”、“流亡大学生”、“‘走上光荣的荆棘路’”、“研究成果冒出来了”、“四年大学校长”、“夕阳正红”、“明天的梦”等10个章节,共23万字。书中以大量扎实的材料,描述了著名儿童文学家、原浙师大校长蒋风教授从幼年到85岁期间带有传奇性的经历,着力刻画了蒋风勇于把握自己的命运,敢于面对挫折,善于抓住机遇的鲜明个性与特点。书中还附有蒋风珍贵的历史照片及蒋风大事年表等。
   陈兰村主编的《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第一版是1999年初由语文出版社出版,而书稿是1997年完成的。从1997年至今年(2012)又经过了近15年。在近15年中,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发展大体与原书最后一节“对21世纪传记文学的展望”所论相吻合。为了让读者了解传记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最新概貌,这里准备对近15年传记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发展做一介绍,侧重对传记文学研究作一梳理,择其要者,作一综述。
   一、传记文学的兴盛仍是当代文学领域的潮流当代传记文学的兴盛已是世界性的潮流,中国进入新世纪前后15年来,“中国传记文学,呈现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势头。传记文学作品不仅数量多、社会影响大、创作形式日趋多样化,传记文学学术研究也出现新的局面。”(2011年5月21日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在北京京东宾馆共同举办《传记文学新近学术文论选》的出版座谈会,万伯翱会长的发言。)
   1、近15年里,传记文学继续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势头。具体表现为:传主继续向多样化发展。从当代领袖人物、革命家,到普通百姓,从古代人物到外国人物,应有尽有。就传记文学作品出版数量说,据全展《当代:传记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态势》(下)一文说:传记文学作品“近年更以年产千部的速度增长,不仅数量空前,而且整体质量上也有了新的提高。”(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相比15年前,显然有更多优秀作品出现。以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主办的优秀传记文学评奖活动为例,该学会自1991年12月在北京成立至今,已举行过三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的评选活动。
   首届(1990—1994)评选在1995年10月颁奖。在数百部长篇传记文学作品中,经过几轮评选,评出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等12部作品获奖。第二届(1995—1999)评奖在2000年11月揭晓。又有王朝拄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等12部作品获奖。第三届(2001—2007)评奖结果在2007年12月公布。该届评选活动新增设中短篇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项。长篇作品不得少于二十万字,中篇作品约为五至十万字,短篇作品限制在一万字以内。获奖的长篇传记文学优秀作品有:《梅兰芳全传》(作者:李伶伶,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山高水长》(作者:聂力,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作者:满妹,北京出版社出版);《国宝鉴定大师杨仁恺》(作者:徐光荣,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修军评传》(作者:忽培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本次评选活动还选出了《被岁月擦亮的名字》(作者:姜安,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井冈幽兰——朱德元帅夫人伍若兰小传》(作者:万伯翱,《中华儿女》杂志社);《白求恩的遗嘱》(作者:董保存、王跃民,《名人传记》杂志社)等9篇中短篇传记文学优秀作品。(董晓林)
   2、近年尤其可称道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张胜《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出版)。该书是张胜为他的父亲张爱萍将军写的一本传记。有关张爱萍的传记此前已有几本,如东方鹤的《张爱萍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上将张爱萍》(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胡士弘《开国上将张爱萍的戎马生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但张胜的创作有所超越和创新。有评论者认为此书“充分显示了作家主体性,他的这本著作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作者“既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语境作了细致深刻的阐释,又继承了我国史传文学的传统,不时对某些历史现象进行大胆的臧否和评判。”(孙德喜《论传记文学作家的主体性》,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另一本值得称道的传记作品是新版《彭德怀全传》,(彭德怀传记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作者经历了30多年的广泛收集、汇总了公开出版的各种史料,并实地考察、访问,研究整理,运用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详细客观地记录了彭德怀光辉而坎坷的一生经历和发展过程,既反映了彭德怀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贡献,也没有回避他在一些问题上的错误。实事求是地写出了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彭德怀。既对彭总一生百战沙场、悲歌慷慨的英雄主旋律进行了鲜明的概括,又对其人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述,书稿观点鲜明,思想突出,史料学术价值高,能给读者以深思和启迪。同时,该书给传记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一个重要启示:传记文学作品创作不同于小说、戏剧类虚构性叙事作品,一般写定后不宜再改动了。而传记文学创作,作者在对传主的传料有新的发现后可以再补充;对传主的认识和评价有变动时,可以再修改。这样使传记作品的总体事实更符合历史事实、传主本人的生平事实和作者对传主的评价事实。
   3、作为传记的口述历史与民间自传的逐渐兴起“在亚自传中,口述历史算是新起的文类。”“在欧美口述历史的影响下,199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口述历史的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口述传记’丛书,其他出版社也出版了几种‘口述自传’或‘口述历史’丛刊。”“口述历史中包含着口述者的生平,也可反映出他的个性和人格发展,这样它就部分具有了自传的基本要素。”(杨正润《现代传记学》,第432页、436页、444页)。近年我们所见的《启功口述历史》(赵仁珪章景怀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就具有著名书法家、文物鉴定家启功自传的成分。该书不仅在史料上披露了一些晚清正史缺载的历史细节,如张謇中状元的内幕等,具有史料价值,而且也讲了启功自身求学、工作的艰难经历和自己的个性,语言幽默生动,显然具有启功自传的性质了。又如宗道一等编著《周南口述:遥想当年羽扇纶巾》(齐鲁书社,2007),由参加中英谈判香港回归问题的外交官周南口述,也是一本史料性、可读性兼具的口述自传。近年国内不仅出版了不少口述自传的作品,而且还出现了口述历史的理论著作,如杨祥银著《与历史对话——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周新国主编《中国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国内口述自传的发展看,已出版的口述史或口述自传数量已不少,但尚无写作指导和规范,未出现有深度的精品,尚待加强理论研究。

共 1250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文章详细介绍了陈兰村教授的教学经历和传记文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出版发表的著作,退休后仍然为传记文学研究事业发挥余热,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笔耕不辍,陈老师是一位谦虚、扎实,生活朴素;学识渊博,不骄不躁;平易近人的好老师,好教授。文章采用访谈和查阅资料、引用名人评论相结合的方式,有理有据的把一个“瓶满不响,水开不响”的文学研究者呈现在读者眼前。一篇深受传纪文学影响的散文力作,读后受益匪浅,推荐加精,众人共赏。【轻舞编辑:梦婷】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20900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亮故事        2014-12-07 10:06:34
  谢谢梦婷社长的细心审核和编按,你为了社团的发展,日夜操劳,这么早就起来为大家编辑文章,辛苦了,有你这份责任和热情,大家一定会向陈老师这样的老前辈学习,努力进取,多写好文章,把社团的工作搞上去,轻舞江山,文字飞扬。
平顶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
2 楼        文友:梦婷        2014-12-07 10:14:18
  谢谢天亮老师给读者无偿提供了一个走进传记文学教授陈兰村的平台,相信读者们都可以这篇文章中对陈教授,对传记文学有所了解。一篇很值得一读的文章,推荐共赏。
梦婷
回复2 楼        文友:天亮故事        2014-12-07 10:19:15
  谢谢社长的肯定和鼓励,江山是国,轻舞是家,振兴轻舞是大家的愿望,一起努力。
3 楼        文友:二妞        2014-12-07 11:15:00
  刚拜读完,尊敬的陈老前辈,和可亲的天亮老师,冬安!
4 楼        文友:丽泽文苑        2014-12-08 19:13:08
  谢谢天亮故事文友写我的经历,其实我很自愧的,因我只是一普通的退休教师,做过一点职业范围内的应该做的小事,并无突出成绩可言。我与自己周围的许多做出重大科研贡献的同事比,更觉得自己的肤浅。但我热爱自己选中了的学习方向,即古代文学和传记文学,尤其是学习传记文学,使我从许多传记中的主人公(包括古人、今人)那里吸取力量,获得知识,感到阅读的兴趣和快乐。古人中我很推崇司马迁,喜欢读《史记》;今人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复旦大学已故的朱东润教授。他在自己遭遇不公的时候,从老子那里找到了一些支持力量。他引用老子的话,见于他著的《李方舟传》的后记,载于《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第四卷第600页,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第一版。
5 楼        文友:梦婷        2014-12-09 12:21:12
  祝贺天亮老师佳作获精,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可以看到这篇文章!
梦婷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