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视角文艺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视角专栏★饮水思源』奇人怪人的故事

精品 『视角专栏★饮水思源』奇人怪人的故事


作者:断肠崖居士 榜眼,43722.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57发表时间:2009-05-22 07:38:24

1、老来伴
  
   这是7年前发生在我家乡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年届古稀的李大爷,膝下4子2女皆成家另立门户,已是四世同堂。奶奶下世三年了,李大爷饱尝了孤苦的滋味。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尽管两人情投意合,但怕儿女反对,他左右为难,迟迟没有启口。儿女也早有耳闻,并私下商定了阻止父亲再婚的理由和办法。
   且说李大爷七十寿庆这天,儿孙毕集,寿馍蛋糕、山珍海味堆满了桌案,只盼老人笑逐颜开,过一个舒心的生日。可是,李大爷从早起便一脸阴云,不苟言笑。眼看日头偏西,长寿面由热变冷,李大爷仍闷坐不语。儿女们纷纷劝道:“您老先动筷吧,看孙子们都馋急了。”这时,李大爷才举目看定儿女说:“再等一个人。”“等谁?”“等你妈!”儿女们惊得哑口无言。静默了抽袋烟功夫,李大爷突然吼道:“哪个儿孝顺,就替我去把你妈叫回来!”人死岂能复生?儿孙们都被难为得哭了,寿庆不欢而散。
   生日过后,儿女向李大爷坦白:“只要您老不提再婚,叫我们咋侍候您就咋侍候您,绝不会有一点怠慢。”“那好!”李大爷早已胸有成竹,他心平气和地说:“如今日子不愁吃不愁穿,就愁无人伴老。从今往后,女儿每月来看我一次,每次陪住三、五日;儿子每月轮,带全家来伴我生活。”儿女暗自庆幸父亲要求不高,满口应承下来。不料一年未过,6个儿女一个个被拖垮了,顾了父亲便顾不了自己的家,人人心中都渴望妈妈能够复活。终于有一天,子女主动劝父亲再婚。
   李大爷再婚后,精神焕发,每天都象过大年。夏收秋种,老两口还主动帮助儿子们守家看院,护带幼孙,共享天伦,不知不觉已幸福了两度春秋。这年冬天,李大爷突患脑溢血,生命垂危之际,老人对围在床前的老伴和子孙说了声“谢谢”便撒手去了,孝子贤孙数十口泪飞顿作倾盆雨。
   后来,李大爷的儿女逢人便说:“后悔”,后悔没有早几年让父亲再婚。李大爷下世后,后娘执意回娘家独居,李大爷的儿女坚持轮流去探视照顾,还积极张罗后娘再婚。
   人生难得老来伴,老伴伴老老人福。老人再婚在我的家乡已被人普遍接受,我寻思,这与李大爷再婚的故事广为流传不无关系。
   1993.5
  
   2、大丕材
  
   “大丕材”本姓陈,因他个头大,力气大,在军队里是有名的机枪手,被战友亲昵地呼为“大丕材”,这一绰号流传至今,他的真名倒被晚生下辈遗忘了。
   大丕材是有功之臣,县民政局有他的档案,乡民政年年为他发优抚款。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他也无生计之忧。他太认死理儿,他说,多少战友为革命牺牲了,咱活着的人不能太享受福。为了不使自己太享福,他一生未娶,至死仍是独身。
   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的一代,无缘欣赏大丕材当年纵横沙场的英姿,一年四季看到的却是“一把铁锨手中拿,一只萝筐肩上挂”的拾粪老头。他拾的粪堆成了山,但就是不交给生产队。他的思想还沉浸在解放的兴奋中,终于有了两亩地一头牛,可以过安生日子了。可是人民公社来的太快,他的思想跟不上趟了,想不通的事他就不支持。至死,他拾的那堆粪还堆在场院里。人们看着这堆早已失去肥力的畜粪,不知是他的功还是过。
   大丕材买火柴一买一大箱,买盐一买一麻袋。村里人这辈子很难见他第二次去买盐。至死,他有用不完的火柴。
   村里还有个约定俗成的观念,谁家有婚嫁大事,只要大丕材登门庆贺,那孩子就一定有正气,有出息!谁家死了人,只要大丕材登门祭奠,那死去的人就一定积德行善,理当受人尊敬。大丕材付贺礼或奠仪,一律都是5毛钱,也从不吃人家的宴席。
   大丕材活着时,村里人对他好象是敬而远之。那年麦收期间,大丕材悄悄地走了。乡里来人敬献给他一个特大的花圈。村里人都不相信大丕材也会老死,大家十分怀念他。
   2000.5
  
   3、有这样一位女人
  
   在修武县城关镇闫庄村,有这样一位女人,她五十来岁,一副红润的圆脸庞,头发已花白,可仍梳着两根长长的发辫。说话时,两只大眼炯炯有神,吐语温和,语气却咄咄逼人。她虽然不是党员、干部,却满口都是政治术语,与党的方针、政策高度一致。如果你也是她这般年纪,她的言谈举止会给你似曾相识之感,会立刻钩起你对十年文革的回忆。她身上有太多文革时代留下的印记──认真得执拗,执拗得狂热,狂热得无畏。
   一次,镇里印发《治安通告》,要求发到家户。她见文件放在村委没人管,便主动挨家挨户分发并宣讲,务使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1987年这个村一连发生了几件集体财物被盗案,她比谁都认真,手拿村里订的《治安民调承包合同》找村干部问罪。村干部不理睬她,她敢将支书的自行车扣到镇里。
   村里群众反映说,她宣传过《土地法》、《婚姻法》、《刑事诉讼法》等等,等等。凡是上级号召什么,她没有不积极主动参与的。因此,群众都认为她神经有问题,不然怎么会管得那样宽?
   了解之下,我知道了她是1959年的初中毕业生,现有两个孩子,都读到高中毕业。她认准只有文化才能改变农民贫穷愚昧的命运,她鼓励子女学文化,有了本事就去热情歌颂真善美,大胆鞭挞假恶丑。
   通过多次接触采访,我有点被她感动,可也隐隐感到她的表现不太正常。我问她对社会不正之风的看法,她说是坏人利用了好人的私心的结果。越是深入了解她,越是会在褒贬之间徘徊。我常常扪心自问:如果她是党员或是任何一级的干部,她管得宽还会被认为是犯神经病吗?如果所有的正常人都嫉恶如仇,她还用得着犯神经病吗?
   她是这样的女人:神经得透着朴实、善良、正直,敢言常人所不敢言、敢为聪明人所不愿为,她是那场浩劫留下来的一个活标本,历次左的政治运动的强刺激,铸就了她单纯又偏执的思维。她既有心地纯净,无私无畏应予肯定的一面,又有不顾客观,偏听偏信盲动蛮干应予否定的一面。看到她,我就在心里诅咒那个动乱年代万劫不复。
   1992.5

共 22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过作者的文章总会让我掩卷沉思。社会进步发展了,人们的婚姻观念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有人说,娘死父亲就不会久留于世了,我想那是因为孤单。毕竟儿女不能洞悉父辈们所有的心思。大丕材和修武县的女人应该都是时代的缩影,他们身上有那个时代所刻下的深深地烙印。很欣赏作者的才华。荐!——编辑:澜水微静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5224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断肠崖居士        2009-05-22 08:40:48
  谢谢编辑很人性化的按语!
情动便近断肠崖 无情真乃大丈夫
2 楼        文友:阮小雯        2009-05-22 11:57:21
  作者的文常会在朴质的言语和故事中打动人。那些奇人怪人都是平常人,每个人可能都有在别人眼中奇怪的地方吧,补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议论我有多奇怪多神乎呢。呵呵。不过我也一直想要保持自己的东西。问好作者,最近工作太忙,少联系了。
我微笑,不代表我快乐
3 楼        文友:方悠哉        2009-05-22 19:28:40
  奇人怪人我到不觉得,通过这三个故事,我倒是发现了他们的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或者说真心坚守的东西,比如说第一个中老头对幸福和爱情的追求,不过老头看起来是个睿智的人,所以他做到了,并且带动了一些改变。第二个人应该是那种正直的人,着墨不多,形象却已经跃然纸上。但我真正喜欢的人物应该是第三个,第一个人物虽然是在改变,但只是尝试着改变自己,好在他成功了,而且也带动了一些人或者说是社会风气。第二个人却是在自我坚持,他没有试着去改变别人,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敬仰了那些值得尊敬的人。第三个却一直是试着在改变这个环境,个人觉得作者应该也是更注重第三个人的,所以他才在写第三个人的时候 加诸了一些个人情感在内。但毫无疑问作者所说的第三个应该是一个正在逐步消失的人群。如果整合成一个故事或者说标题更好一点的话或许表现力就更强大了吧。以上仅为个人拙见,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方自云中来,潇洒自悠哉
4 楼        文友:方悠哉        2009-05-22 19:31:42
  奇人怪人我到不觉得,通过这三个故事,我倒是发现了他们的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或者说真心坚守的东西,比如说第一个中老头对幸福和爱情的追求,不过老头看起来是个睿智的人,所以他做到了,并且带动了一些改变。第二个人应该是那种正直的人,着墨不多,形象却已经跃然纸上。但我真正喜欢的人物应该是第三个,第一个人物虽然是在改变,但只是尝试着改变自己,好在他成功了,而且也带动了一些人或者说是社会风气。第二个人却是在自我坚持,他没有试着去改变别人,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敬仰了那些值得尊敬的人。第三个却一直是试着在改变这个环境,个人觉得作者应该也是更注重第三个人的,所以他才在写第三个人的时候 加诸了一些个人情感在内。但毫无疑问作者所说的第三个应该是一个正在逐步消失的人群。如果整合成一个故事或者说标题更好一点的话或许表现力就更强大了吧。以上仅为个人拙见,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方自云中来,潇洒自悠哉
5 楼        文友:水上原子        2009-05-22 21:13:29
  荐阅,收藏!……
解读城市与爱情
6 楼        文友:荷重光        2009-05-22 23:27:18
  儿女永远都不能代替父母枕边的那个人
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