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孤独是大自然的秘密(诗歌赏析外二篇)

编辑推荐 【流年】孤独是大自然的秘密(诗歌赏析外二篇)


作者:吴昕孺 举人,4598.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64发表时间:2014-12-09 16:40:07

一、孤独是大自然的秘密
   ——爱伦·坡《孤独》赏析
  
   【孤独】
   作者:爱伦·坡
   童年时起,我便异于
   别的孩子——他们的视域
   与我不同——我难以随同
   众人为些许小事激动——
   我的忧伤也和他们
   并非一类——同一种高论
   无法使我热血沸腾——
   我爱的——别人想爱也是不能。
   当时——我还幼稚——在重重
   磨难的一生的开端——我便从
   善与恶的每一层摄取
   一种秘密,至今风雨
   半生,我仍然为它控制——
   我从激流、山泉与岩石——
   从绕我旋转的太阳
   以及秋日灿烂的金光——
   我摄取,从那天上的闪电
   当它飞快掠过我身边——
   从雷霆、黑压压的暴风雨——
   还从乌云(远处天宇
   仍然是一片蔚蓝),当它
   在我眼里成为恶煞。
  
   【赏析】
   时下,喜欢看推理小说和科幻小说的年轻人特别多。但大家知不知道,谁是推理小说和科幻小说的鼻祖呢?就是大家刚刚听到的这位诗人爱伦?坡。他所创造的密室杀人、安乐椅上的纯推理侦探、破解密码诡计、侦探即是凶手及心理破案、人的盲点等五种推理模式,至今仍是侦探推理小说中的重要法宝。
   爱伦·坡还是第一个靠写作谋生的美国知名作家,大家不要以为他必定可以上“福布斯排行榜”,正好相反,他穷得叮当响。他所谓的靠写作谋生,完全是被迫的,因为这位倍感“孤独”的作家,根本做不成别的任何事。
   如果撇开文学创作的成就,爱伦?坡的一生可以称得上彻头彻尾的完败。就像一篇悬疑小说,他一生的开头和结尾都莫明其妙,悬念重重。爱伦?坡1809年1月出生于波士顿,他本来叫埃德加,在三兄妹中排行老二。他的父亲在他妹妹出生后随即离家出走,他两岁时母亲又病逝,三个孩子被三个家庭分去监护、抚养。埃德加到了约翰?爱伦家里,改名为爱伦?坡。
   他读书时,曾倾慕同学的母亲,将她称为“我心中第一个纯理想的爱”;他一边参与赌博,一边与一位女孩私订终身,最终却被女孩家里成功解约;他离家出走,参加陆军,并出版了自己的处女诗集;他进入西点军校,却时常翘课,因不上教堂、不参加点名而被军事法庭除名;他和不到14岁的表妹结婚,两年后,表妹死于肺结核……他贫病交加,精神压抑,除了写字,一事无成。1849年10月,爱伦?坡死于巴尔的摩,年仅40岁。酗酒、吸毒、脑溢血、霍乱、心脏病、狂犬病、肺结核、自杀……或许是其中一种致命,或许是很多种相加,得出他死亡的结论,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可能找到标准答案了。
   人生经历决定了爱伦?坡的创作风格,他处处受挫,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没有着落,每一天都不知道明天是个什么样子……这一切,都融进了爱伦?坡的笔底。同是罕见的天才,美国作家爱伦?坡与中国诗人顾城不同的是,顾城始终生活在童话世界,他透明也脆弱得像个玻璃人,他的周围都是美,是温情,是掌声和鲜花,他却在巧取豪夺之后,无情地砸碎了它们。而爱伦?坡几乎一直在“地狱”中挣扎,一直在与贫困和潦倒苦苦抗争。顾城的孤独让他以为全世界都与他为敌,他也就与这个世界隔离,甚至自绝于这个世界。爱伦?坡的孤独也让他以为全世界都与他为敌,但他采取了妥协与沟通的办法,他愿意承受上帝给予他的孤独和苦难,并探骊得珠,从中发现了稀世之珍——文学的美。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差不多的年纪去世,爱伦?坡的成就远远高于顾城的原因。
   爱伦·坡认为,既然现实是丑恶的,那审美就变得至关紧要。于是,尽管他时常身无分文,他也渴望着超凡脱俗的美,渴望着自己灵魂的升华。这时,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就成为他生活中最为闪光的一部分。他说,如果一个人写的诗歌,仅仅是再现他和别人感知到的同样的景象、声音、气味、色彩和情趣,那不管他多么富有激情,不管他描写得多么生动,他都配不上诗人这个神圣的称号。因为,“远方还有一种他尚未触及的东西。我们还有一种尚未解除的焦渴,而他没能为我们指出解渴的那泓清泉”,那泓清泉是什么呢?是美。
   “它不仅是我们对人间之美的感悟,而且是对天国之美的疯狂追求。对天国壮美之预见令我们心醉神迷,正是在这种预见的启迪下,我们才通过时间所包容的万事万物和想象之中的种种结合,竭力要去获得那一份壮美。于是我们借助诗,发现自己感动得流泪——但并非由于过度喜悦,而是由于一种必然发生且难以忍受的悲哀,因为尚在这世间的我们,此刻还无力完全而永久地把握住那些神圣的极乐狂喜,我们只能通过诗或音乐隐隐约约对它们瞥上一眼。”
   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尝爱伦?坡的《孤独》吧。开篇入题,一个“异”字非常打眼,显示出自己的不同。童年时,这是孤独的开始,因为“我”和其他孩子的想法都不同,那有哪些不同呢?
   诗人分别从激动、忧伤和爱三个方面,各举了一个例子:其他孩子容易为些许小事所激动,“我”难以苟同,比如得到一个玩具、抓到一只小鸟、在路上捡到一分钱,这些小事,搁在他们身上,都会高兴得一蹦三丈,却不能让“我”激动。还有,“我”的忧伤也和他们不是一类,他们的那些高论无法使“我”热血沸腾,而“我”的忧郁也让他们不能认同。第三,是“我爱的,别人想爱也是不能”;话外之音是,别人爱的,我又无法首肯。
   那么,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爱伦?坡说,在“我”还很幼稚的时候,在重重磨难的一生的开端,“我”就从善与恶的每一个层面摄取它的“秘密”。这是一些什么样的秘密呢?比如,“我”从激流中摄取流动的秘密,从山泉中摄取清澈的秘密,从岩石中摄取稳固的秘密,从旋转的太阳中摄取温暖的秘密,从灿烂的金光中摄取收获的秘密。这还不够,“我”还从天上的闪电中摄取恐惧的秘密,从雷霆中摄取愤怒的秘密,从黑压压的暴风雨中摄取摧枯拉朽的秘密。当远处的天宇仍是一片蔚蓝,当头顶的乌云在“我”眼里成为恶煞,“我”还从它们身上摄取大自然的一切秘密……正是这些“秘密”,在诗人心胸的熔炉里铸就了他的“孤独”,让他迥别于常人——他能体会到天国之壮美,一般人不能;他能触及一般人不可触及的远方,能解除一般人尚未解除的焦渴。这个时候,诗人早已不是在哀怨孤独,而是在享受自己的孤独了。
   在爱伦·坡的那个时代,美国文坛群雄并起,有梭罗、爱默生、霍桑,等等。那是一个锻铸美国文学精神的时代,那是美国文学塑造自己灵魂的时代。虽然有爱默生的力量,有霍桑的勇气,还有梭罗的神秘,但爱伦?坡以其诗歌、小说、理论等杰出而全面的天赋,为美国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奠基。他是侦探小说的鼻祖、科幻小说的先驱、幽默讽刺小说大师,浪漫主义、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多重实践者。在人们纷纷谈论文学作品的道德意义时,他独断而深刻地指出:“美本身即具有道德意义。”
   我很喜欢爱伦?坡的诗文,我在他的文集《诗歌与故事》的扉页上抄写了爱伦?坡的一句名言:“由于过早地滥用知识,这个世界已开始老化。”在我看来,这是诗人有关世界末日的精准预言。后来,我在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时,便将它取名为《小说与故事》,以此向爱伦?坡同志致敬。
  
   二、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
   ——普希金《窗》赏析
  
   【窗】
   作者:普希金
   不久前一个黑夜,
   当荒凉的月亮滑过
   朦胧的幽径,
   我看见——一个少女
   孤独地坐在窗前沉思,
   胸脯在惊恐中一起一伏,
   她焦急地注视着
   小丘后面那黝黑的小路。
  
   “我在这儿。”有人急急地悄声低唤。
   于是少女胆怯地
   用抖颤的手打开了窗户……
   月亮又被黑暗淹没了。
   “幸运儿!”我轻轻说,怀着无限怅惘:
   “等待你的全是欢乐。
   可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夜晚,
   有一扇窗户为我打开?”
  
   【赏析】
   普希金,没有谁不知道吧?大名鼎鼎。但知道这首诗的恐怕不多,因为这是诗人17岁时写的作品。17岁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普希金既是情感上的早熟儿,也是诗歌的天才。普希金之前,俄罗斯诗歌不值一提;普希金之后,俄罗斯诗歌光芒万丈。没有办法,普希金就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我们读得最多的普希金的作品,无疑是他那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很多文学作品和学生作文都要引用上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很多朋友把这首诗读到这里就打止了,那它对你的劝慰和安抚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前面这四句就是一段格言,或者说就是一个结论而已,我怎么能相信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呢?那快乐的日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呢?这样的秘密都要到第二段,诗人才会揭示出来。所以,读这首诗,千万不要错过了第二段:“心儿会在未来变得活跃,尽管现在那么无聊;一切都如云烟,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却使你感到美好。”
   诗人在这一段告诉我们,有一位救世主叫时间。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怕生活的欺骗,安心度过阴郁和无聊的日子,那么,当一切都成为过去,现在所经受的所有磨难和欺骗,都会变成耐人寻味的美好的回忆。时间固然可以打败人,它让人由生到老再到死;但时间同样可以成就人,它将许多坷坎、悲苦、离别都逐渐沉淀成宝贵的人生财富。
   好,不扯远了,我们赶紧回到刚刚听过的《窗》这首诗上来。
   1941年11月6日,苏联元首斯大林作出重要指示:“普希金的名字就是俄罗斯民族伟大、光荣的象征。”这样一来,苏联的读者和评论家们只要一读普希金的作品,马上就要阐释其伟大的社会意义与广泛的群众性,就一定要把普希金拔高到文艺旗手的位置。于是,一个本色的普希金渐渐就被镀金,被树立成一尊高大全的雕塑。
   其实,普希金作为一名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创作的诗人,他作品的基本主题就是两样:友谊和爱情。读《普希金诗选》,我们发现,从15岁起,诗人就开始给各种女朋友写诗了:娜塔莎、爱丽温娜、奥加寥娃、丽拉……直到最后,让他断送了卿卿性命的冈察洛娃。难怪,普希金曾写过一句诗:“爱神啊,青少年的上帝。”综观普希金短短的一生,爱情无疑就是他的上帝。
   《窗》的译者刘湛秋是我国著名的抒情诗人,曾担任《诗刊》副主编,后因与顾城、英儿的三角恋情,而引人注目。刘湛秋在翻译上也功夫很深,他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一时洛阳纸贵。
   这首《窗》刘湛秋同样译得很好。但我改了几个字。第一段最后一句,刘湛秋译成“小丘后面那幽黑的小径”,我改成了“小丘后面那黝黑的小路”。为什么要这样改呢?首先是直观的感觉,“幽黑的小径”与上面第三句“朦胧的幽径”明显重复;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诗歌情境展开的需要。前面是“朦胧的幽径”,说明天还没断黑,少女就在那里焦急地张望了。后面改为“黝黑的小路”,就有了时间的纵深感,“幽黑”变成“黝黑”,夜在加深,少女的心情也更为激动和迫切。
   “小径”改为“小路”也有讲究。前面那句“朦胧的幽径”用得好,与“荒凉的月亮”搭配,衬托出一种空旷、静谧的情境,何况那是诗人的视角,用词应该雅一点;最后一句已经变成了少女的视角,就不能那么雅,而应回到日常叙事上来,再用“小径”就不够精准,故改为“小路”。
   第二段,有故事了。少女等待的人儿出现了,少女“胆怯地用抖颤的手打开了窗户”。这里用上了“胆怯”一词,其实是反过来表现少女对爱情追求的大胆。少女本是胆怯的,像一只受不了惊吓的小兔子,但为了和心上人约会,她是那么勇敢!
   “月亮又被黑暗淹没了”,又是一句情境描写。它本来可以作为结束句,因为诗人看到的场景结束了,少女的那个故事也结束了。用这一句作结,会给诗歌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黑暗淹没的不仅仅是月亮,还有少女的身影,还有他们的足迹,以及很多很多。
   但诗人没有在这里结束本诗,而是倏忽一转,怀着无限的惆怅,说了一段话:“幸运儿,等待你的全是欢乐,可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夜晚,有一扇窗户为我打开?”
   读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少女并不是这首诗的主角,这首诗的主角是诗人自己,是他的失落,是他的怅惘,是他的忧伤……为什么诗人会如此忧伤呢?在写这首《窗》之前不久,普希金还写了一首小诗,或许让我们能找到些蛛丝马迹。那首题为《致奥加寥娃即兴诗》是这样写的:
   我在你面前无言地坐着
   我无望地感受着痛苦
   我无望地看着你
   幻影对我说的
   我却不能如实对你说出。
   看来,普希金当时最为盼望的,是奥加寥娃的窗户为他打开。不管奥加寥娃最终是否为普希金打开了自己的窗户,普希金通过这样一首优美而伤感的诗篇,打开了自己心灵的窗户,从而让我们领略到诗歌的美、爱情的美,以及忧伤的美……

共 735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孤独是大自然的秘密】一文是作者对美国著名诗人爱伦?坡《孤独》一诗进行的赏析。爱伦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的孤独是由于生活本身造就的,是深入骨髓的,作者在这篇赏析文中,从《孤独》一诗所表现的激动、忧伤和爱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分析了诗人写作的原因及其精华所在,这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诗人的思想,更容易把握诗人的思想脉搏。【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是作者对普希金的《窗》进行的赏析。普希金作品的主题是友谊和爱情,这是一首爱情的诗篇,写出了少女追求爱情的大胆。作者逐句逐词进行分析,并指出与著名翻译家刘湛秋翻译的几点不同,点明了修改的原因,使诗歌的情感更回明晰自然,易于理解。【无声的长啸】是对里尔克《豹》的赏析。里尔克就“咏物体”诗歌的开创者,《豹》便是咏物体诗歌的代表作。在这首诗中,作者抓住豹这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从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着墨,一段段地解读分析,展现了一个英雄的形象。这组赏析文,作者皆是从探悉诗人的生平经历入笔,结合其代表作,揭示其创作之源。然后再从诗歌的内容意象入手,探察诗歌的思想意义及创作特色。但具体到每一首诗,又各有侧重。这样的写法,有理有节,展示了作者对诗歌领域的极高深的造诣,也有助于读者理解和吸收。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4-12-09 16:40:41
  感谢赐稿流年。问好吴老师,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