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难以忘却的记忆

精品 难以忘却的记忆


作者:我为卿狂 布衣,21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69发表时间:2014-12-09 19:32:44

儿时的故乡,还没有进入腊月,便觉得年味很浓了。那些从村子各处传来的鸡鸣、犬吠和水井边恼人的捣衣声、打面机房内日夜不停的轰鸣、零星炸响的鞭炮,与从家户房顶灰黑色瓦缝中缓缓挤出来的烟雾一起,渲染着节日的气氛。
   冬至
   冬至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昼会渐渐拉长,而黑夜渐渐变短。
   中国人的节日大都与吃相关,冬至日也不例外。太湖流域吃混沌,山西、宁夏喝羊肉汤,闽南一带炸丸子……在我们北方,过冬至日要吃饺子。老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传说冬至吃饺子和张仲景有关。张仲景辞官回家时正值寒冬,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们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上大锅。冬至那天,张仲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制“祛寒汤”,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片包成耳朵样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很快就痊愈了。后来“娇耳”就流行开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饺子”。
   年幼的我们不去关心这些传说的真伪,一门心思只放在那顿冬至日的饺子上。
   爸爸赶早集买来了二斤五花肉和几棵大白菜,妈妈洗好葱姜和菜叶后,开始“咚咚当当”地剁馅儿,姥姥负责和面。一切准备停当,开始包饺子了,首先要擀饺子皮儿。姥姥从面团上切下一块儿,使劲地在案板上揉,搓成长条状后再用刀子切成大小均匀的若干段,在这些小面段上撒些面粉后用手掌把它们压成扁平状,放在擀面杖下擀压,只消几下就成了一个椭圆形的面片。擀饺子皮可是项技术活,高手可以把十多个面段儿摞在一起擀,而且擀出的皮儿外薄里厚、边沿齐整,包出的饺子既好吃又好看。技术不好的要一个一个擀,擀出的饺子皮也是差边烂沿,大小不等,包出的饺子没款没形,有碍味觉。
   孩子们一般会被安排擀饺子皮。我开始时不得要领,面片儿不是粘案板,就是沾擀面杖。姥姥告诉我要放适量面粉,用劲均匀。她说面粉放多了饺子会捏不紧,把握不好力度擀出的饺子皮会薄厚不均。“慢慢来,啥活计也不是一学就会的。面片能在擀面杖下转圈的时候,你就算学会擀皮儿了。”我按照姥姥的吩咐,自己又用心揣摩,终于可以担此重任了。
   弟弟妹妹们帮不上什么忙,但他们老是呆在厨房里不肯走远,不是帮爸爸拿来几根劈柴,就是把妈妈包好的饺子两头对接在一起捏成“和尚帽”状,惹得姥姥一顿训斥。我明白,他们和我一样巴望着这些饺子能尽快成为自己腹中物呢!
   爸爸将一锅水烧开的时候,妈妈和姥姥也包好了饺子。掀开锅盖,一团浓浓的烟气迎面扑来,并迅速弥漫开去。姥姥一边吹着烟气,一边往沸水里下饺子,爸爸使劲地拉着风箱,炉膛里的火苗蹿出来,火舌一样舔舐着灶门。一会儿,便见白元宝一般的饺子争先恐后地从锅底漂浮上来。
   煮饺子有两个窍门,一是敞开锅盖儿,二是在沸腾之后要点进两次水。姥姥说这是为了延长水饺受热时间,煮出的饺子馅熟皮不烂。
   水饺煮好后,姥姥负责舀碗。她会先满满盛出一碗让妈妈放到堂屋当门的方桌上,说要让诸位天神和列祖列宗先尝尝。然后是爸爸的,爸爸是家里唯一的男劳力,一年到头没少忙活,姥姥最心疼他,每次做好饭菜总会给爸爸满满盛上一碗。再舀就是我们姊妹几个的了,也是先给小的、再给大的。最后才是妈妈和她的。姥姥碗里向来都是汤水多稠的少,冬至日的饺子也不例外。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一顿饺子可算是人间盛宴了。冬至日饺子的美味,会让我们品咂上好多天,一直延伸到腊八,这种怀恋才因有了新的期盼而消减。
   腊八粥
   刚进腊月,人们就开始谈论过年的事情了。过年的第一个标志是腊八节。
   “腊八节”亦称“佛祖成道纪念日”。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乔达摩.悉达多看到众生承受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折磨,加之不满婆罗门教的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修后于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创立了佛教,世人称之为佛陀。后人为纪念佛陀,形成了于佛祖悟道日吃“腊八粥”的习俗。
   代代相承的习俗,其实最能彰显人性化。试想,严冬腊月,一家人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喝上一碗香喷喷、甜滋滋的腊八粥,那种幸福,定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裹腹之需。
   外婆熬制的腊八粥是最香甜的。刚进腊月,她就为做粥开始准备了:从深深的红薯窖里提上来几块肥硕的红薯,从芭斗、粮囤中舀出几半瓢红豆、小米、绿豆等杂粮,翻找出晒干的红枣和枸杞,还要剥上几把花生米,外婆把这些宝贝聚集到一块,放在簸箕中晾晒几天,在腊八前一两天内,再把它们浸泡在一盆清水中。外婆说,浸泡之后才容易煮烂。
   腊八粥通常会在头天晚上煮好,外婆把事先备好的原料悉数放进锅里,先用大火加热,等水沸腾后改用文火漫漫熬制。开始时,锅里粮食和水泾渭分明,漫漫粮食开始膨胀起来,水变得明显少了,腊八粥也就初具雏形。继续文火加热,粥渐渐浓稠,锅中叹气似地冒着气泡。外婆怕糊了锅,守候在灶门旁,不停地用勺子搅拌着。红色的火苗舔着锅底,映着外婆饱经风霜的脸颊,显得沧桑而宁和。我架不住瞌睡,在丝丝缕缕的香味中闭上了眼睛,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直在我梦境中打晃。
   第二天,外婆早早叫醒我们,她说腊八粥要趁太阳出来之前吃下。惺忪着双眼摸进厨房,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争先恐后地围拢在外婆周围,眼巴巴地望着锅里。像冬至日的饺子一样,外婆会先盛出一大碗供奉在案几上,点燃香火,她很虔诚地跪拜、祷告一番之后,全家人才开始正式用餐。
   腊八粥香甜润口,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爸爸已经吃了三大碗,松了几次腰带,外婆还一个劲地劝说着:再盛一碗,再盛一碗。惹得妈妈直喊“偏心”,我们也跟着起哄。外婆笑呵呵地说:男劳力,啥都得尽着他吃,不然咋有力气养活这一家老小呢?
   喝过腊八粥,外婆端上刚才供奉的腊八粥,带着我和妹妹到家东菜园里去喂树。冬天的园子寂静无声,积雪覆盖了小路,四处白茫茫的一片,一棵歪脖子老枣树孤零零地站立在裸露的天空下,枝条凌乱地向各个方向伸展着,树身上还长了一个黑乎乎的洞,难看极啦。外婆领我们来到枣树前,把腊八粥一勺一勺地倒进树洞里,口里还不停地说些感谢话,感谢枣树在过去一年里为我们结出的红彤彤的大枣,并许诺如果枣树来年再好好干,还会给它腊八粥喝。
   凛冽的北风扬起雪花吹拂到我们脸上,如刀割一般刺痛,我和妹妹把手操在袖筒里,狠劲地缩着脖子,盼望外婆的喂树仪式快快结束。一只麻雀扑棱棱从枣树枝头掠过,带来一种莫名的恐怖和神秘。?
   喝过腊八粥之后,就算是拉开了过大年的序曲,一系列的好事会接踵而至。首先是学校放寒假,然后父母会赶集给我们买来新衣服,更让人兴奋的是偶尔可以从外婆手里得到一些零花钱,我们可以给自己买来喜爱看的连环画和鞭炮、头花等。乡村的腊月到处是欢乐,到处是祥和,到处是节日的气息。
   喝着外婆的腊八粥,我度过了幸福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外出求学的日子里,也会于腊八这天犒赏自己一碗腊八粥,却总是品味不到外婆的腊八粥的香甜。
   结婚后,因为老公的生日和佛祖成道纪念日竞合,过“腊八”便有了另外一层特殊的意义。腊八节的餐桌上,除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外,还多了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在孩子们“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一家人享受着这美好而温馨的时光。
   外婆去世了,爸爸也永远离开了我们。再次围坐在一起品咂着腊八粥,心底涌出一阵阵感伤。腊八粥留给我的,不仅是一份眷眷如丝的亲情,更是一份绵绵不绝的怀念。
   祭灶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闹,过了腊八就祭灶。”腊八粥一喝,春节就到眼前了。
   腊月二十三是俗称的小年,据说这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的工作,所以各家各户都要进行祭灶。
   祭灶前要对厨房进行清洁大扫除,房顶、墙壁要打扫一遍,案板、炊具也要清洗干净,就连那些堆放在灶窝间的柴火,也要码得整整齐齐。烟熏火燎了一年的厨房,经过拾掇之后亮堂了许多。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是主管人间烟火的一对神仙眷侣,厨房收拾干净之后,要把他们的合影像恭恭敬敬地张贴到灶门旁。两位神仙穿红着绿,腮帮、眉心都被涂抹上了红点,虽然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却显得端庄而和蔼,好像眉眼里都充盈着浓浓的笑意。
   祭灶活动正式开始了。外婆把事先备好的果品和菜肴摆放在灶门前,毕恭毕敬地对着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叩首跪拜,口中还不停祈祷着什么。我注意到案几上果品和菜肴都是五种,每种五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大的黏窝窝。
   在我们家乡,流传着“二十三,窝窝粘”的俗语。粘窝窝是用黄豆面、黏谷面掺进一些大红枣蒸成的,绵柔爽滑、味道香甜,十分可口,但要在祷告完毕、外婆掰下两口象征性地在灶王爷夫妇嘴上一抹之后,我们才可以享用。外婆说给他们吃粘窝窝,主要是为了粘住嘴,这样灶王爷夫妇汇报工作时就会只报喜不报忧。不过让我一直困惑的是,既然粘住了口,让人家怎么去报喜呢?
   腊月二十三也是爸爸生日,庄稼人一般很少过,但因为这天特别,所以每年祭过灶后,我们家还有一个特别的议程,妈妈张罗出几个小菜,外婆特意煮上一个红鸡蛋,再下一碗长寿面,简单而温馨的生日宴会就在我们的欢笑声中开始了。
  
   备年
   送走了灶王,就要开始备年了,整个村庄弥漫着忙碌而喜庆的气氛,从各家房顶飘出的炊烟,似乎都比往日欢快了许多。
   备年的分工非常明确,妈妈负责清洗衣物、打扫卫生、给我们张罗新衣新鞋,爸爸负责采购年货,外婆统筹厨事。
   村南有方大大的池塘,在全村人靠一口老井供应生活用水的年代,那里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更是大人们洗涤衣物的唯一场所。妈妈拾掇出大盆的衣物,我和妹妹拿着棒槌和皂荚,一路嬉闹着随妈妈去洗衣。
   冬日的池塘显得分外空阔而辽远,池塘边的柳树伸展着干枯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曳着,仿佛在和我们招手致意。池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妈妈用棒槌砸开冰面,把衣物浸泡在水里,先用皂荚一件件的打磨,然后在光滑的青石板上揉搓,用棒槌敲打。我出神地看着这一切,也在一旁跃跃欲试。“不行,水太冷,别冻坏了你的小手。带妹妹滑冰去!”妈妈敲打出两块表面相对光滑些的冰块送到岸上,教我们单脚放在冰块上往前溜,另一只脚亦步亦趋地跟上去。我们很开心,像两只展翅欲飞的燕子,嬉笑着追逐着。妈妈把满满一盆衣物洗好,我们还没有玩够。
   衣物晾好后,妈妈就开始清洁大扫除了。首先拾掇院子,碎砖烂瓦的都要捡拾起来,堆放在屋山西面的砖摞上,凌乱的秫秸和棉花柴要摆放得井然有序,盛放垃圾的粪坑要清理干净,旮旮旯旯都要整理一遍。纷乱无章的小院子,在我们娘几个一阵忙碌之后,宽敞了许多。
   房间里的卫生,更是重中之重。墙壁要用鸡毛逮子扫扫,顶棚要糊上一层新报纸,“房箔子”(一种用秫秸编制而成、用于隔离房间的生活用品)要整理一遍,门窗、桌子要擦拭干净,特别是中堂,更要换上一幅新的毛主席画像,画像上面点缀妈妈亲手折叠出的两朵大红花,两旁是我们姊妹几个的奖状。那几天,家里显得特别亮堂。
   年前的几天,爸爸也是每日早出晚归,而且每次回家都会肩负背扛着很多东西,引得我们唧唧喳喳围拢过去看这要那。爸爸笑看着我们,慈爱地往我们衣兜里装进一些花生、糖果,满脸的幸福和满足,似乎忘记了生活的拮据和艰辛。
   我最喜欢跟爸爸一起去买猪肉了,不仅仅是为了即将到来的一饱口福,更是为了一睹杀猪那刺激而令人振奋的画面。
   那时家家户户都饲养猪,有的过年会杀头福猪,一部分外卖出去,一份留作自用。外婆不忍心看着自己养的猪被一刀见阎王,我们家从来没有杀过。所以刚进腊月,爸爸便四处打听谁家要杀猪了。
   杀猪的日子一到,不仅主家天不亮就开始做准备工作,而且左邻右舍都会跑过去帮忙。架在新砌灶台上的大铁锅里盛了几乎满满一锅水,炉膛里火苗已经熊熊燃烧起来,这是为烫猪毛准备的。地上挖个坑,坑里坐上一个大脸盆用来接猪血。一张大案板架在铁锅旁边,这是刮猪毛的地方。杀猪是项技术活儿,不是人人都动得刀子的,需要专门人员操作。各项准备工作就绪的时候,屠夫也就到了。
   在屠夫的指挥下,人们一拥而上抓住福猪,绑住四只蹄子后把它捆绑在长条凳子上,屠夫“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动作利索而娴熟,福猪顿时一命呜呼。放尽猪血之后,屠夫用刀在后蹄上割开个小口,然后用根铁条打通全身,顺着口儿往里吹气。为了便于刮猪毛,要一直把猪吹成气球状。这是个十分费力气的活儿,而且猪蹄又很脏,大人们有时会捉弄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鼓动他们去吹。那帮臭小子们可不管这些,他们乐淘淘的,直吹得两腮通红、满嘴猪毛。猪被吹满气之后,放进装满热水的铁锅里烫一会儿,就开始用铁片状的刮器去褪猪毛了。我们孩子争着抢着要蹄夹、尿脬(膀胱)和尾巴。蹄夹里面放些猪油,再用一根细线做灯芯,就是一盏造型别致的小灯了,很得我们孩子青睐。尿脬吹满气可以当球踢,猪尾巴吃了可以治尿床。

共 1305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洋洋洒洒的文字例数了腊月到二月里的每一个节气,以及节气带给家人的欢乐,从冬至开始,用生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家人制作冬至饺子过程,其乐融融的场面令人感怀;腊八粥的沿承有着佛教传说,外婆的腊八粥有着外婆独特的烹调技术,外婆对亲人的爱通过腊八粥一览无余,成为作者难以忘怀的舌尖上的美味;祭灶是年的前站,这一天是外婆最忙碌的一天,通过作者生动的文笔,可以看出外婆对祭灶的重视;备年是繁琐的,除了洗涤衣物,清理卫生外,更重要的是为年备好吃、用,杀猪、蒸馍、买鞭炮……;除夕是腊月最后一天,也是最为忙碌的一天,爸爸的毛笔字写出了年的喜庆,中午、晚上,外婆与妈妈做出的佳肴给家人带来舌尖上的美味。守岁是除夕里的重头戏,压岁钱是孩子守岁的真实想法;年的味道在相互拜访中演绎的更加浓烈,穿新衣,放鞭炮,一排喜气洋洋;利用闲暇,走亲戚,联络平日忙碌而不能相聚的感情,有喜有悲,让亲情更加浓郁;元宵节的灯展示出作者父亲的心灵手巧,也展示出一种民间艺术;二月二是春的象征,是农家一年休息的最后结束日,也是人们期盼新一年的开始。篇章贯穿四个月,这四个月是农家人休闲的日子,也是以年为中心的忙碌日子。整篇文字行文顺畅,篇章中对细节的描写尤为生动, 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好文,推荐共赏!【编辑:阳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121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4-12-09 19:35:43
  打开文章,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那些熟悉的记忆一一展示在作者的笔下,感觉别样的亲切。问好友友,期待你更多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我为卿狂        2014-12-11 09:42:04
  谢谢点评!
  
   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刻骨铭心。新年将至,回望人生最初的一幕,用文字记录下来,怀念亲人,温暖自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