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纪实】老兵谢海满

精品 【雀巢纪实】老兵谢海满


作者:唐雄 秀才,155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59发表时间:2014-12-10 07:32:06
摘要:一位从战场归来的老兵,致富后不忘曾经在战场上同生共死的战友。虽赚钱不多,却把战友情谊看得比什么都重。

初识谢海满,是在四月的广州。
   2013年4月,“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海南举行。《战火岁月》总主编余仁俊先生,力邀我去广州采访该书的总策划袁柱球、罗一伟和东莞大朗渔村董事长谢海满,并拜会广东地区的其他战友。“书搏会”结束后,我便和余总踏上了去广州的火车。
   21日上午11时许,火车到达广州站。出站口后,有三人朝我们走来,其中一个壮实的汉子,跳起来搂着余总的脖子,整个身体吊在他的身上,口里叫着“哎哟,你这个老鬼,终于等到你了,可想死我了”。两个人此时的画面,犹如久别重逢的兄弟般亲密与兴奋。余总对我介绍说,这就是和他同班挨铺的战友谢海满,是从东莞专程赶到广州迎接我们的。
   接下来的几天和后来的相处,从陌生到相知,我对谢海满的人生历程,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
  
   一、弃农从军,奔赴战场
  
   1955年12月,谢海满生于广东省东莞县大朗镇竹山村一个农民家庭。那时的东莞,与大多数县城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1976年征兵工作开始时,已经21岁的谢海满不甘心在农村一辈子,为了能外出见见世面,他决定要到部队锻炼锻炼。经过层层筛选,他终于如愿以偿,穿上了绿军装,成为43军127师381团一炮连一排二班的一名战士。一年后,调到驭手班。
   驭手班有19人,19匹马,被戏称为一炮连四排。驭手,就是马夫。骡子近似马,它是母马的儿女。因为骡子比马力气大,耐力强,当时炮兵部队养的大多是骡子。
   谢海满一米七几的个头,却像个女孩子一样,很腼腆,但平时的军事训练技能却一点也不逊色。他的马养得好,为人和善,与战友关系融洽,战友们都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哥哥,而他也把大家当成亲生的弟弟,倍加爱护,悉心呵护。
   1978年11月中旬,谢海满和余建都从宜阳县城拖马料回到连队。在战友们帮忙下马料时,谢海满神秘地对余建都说:“听在营首长身边的老乡袁柱球说,要打仗了。”余建都一听,把谢海满一顿臭骂:“谢海满,你MB造谣,打鬼的仗。”没想到,当天晚上部队就集合,宣布进入一级战斗准备。
   1979年2月17日,谢海满随部队开赴中越边境战场。他清楚地记得,驭手班是从广西宁明爱店出境的。19匹马,成为穿插部队后勤保障运输的中坚力量。在他的记忆中,每匹马都驮着四箱弹药,不仅供应自己的连队,还支援其他兄弟部队。
   谢海满说,驭手班在越南战场,还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越南到处都是热带丛林,道路坑坑洼洼,崎岖难行。驭手班那19匹马,平常特别调皮,到了战场却显得十分的乖巧。它们驮着沉重的弹药,“的的踏踏”地行走崎岖小路,任劳任怨。由于作战期间条件艰辛,后勤供应跟不上,战友们带的压缩饼干和各种罐头都吃完了,只好忍饥挨饿。那些马,在吃完了马料和炒豆后也只能饿着,军马是战士的无名战友,见它们挨饿,大家心痛不已。
   当回忆起这些无名无声的伙伴——军马,谢海满的话匣一下子打开了。初上战场,和他同东莞籍战友饲养的那匹马受惊,直冲冲地往前跑,最后把头卡在两棵树中间。连长见状,狠狠地骂了他一通,他却一言不发,走到马身边,轻轻地抚摸着马的头,让马把头慢慢地从两棵树中间退了出来。还有一次,经过一道沟壑的时候,驭手跳过去了,马的身上负重,想跳又怕跳不过去,犹豫不决,结果马失前蹄,一下子掉进了沟里,好在马没有受伤,弹药也没有受损。
   别看谢海满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敌情观念还特别的强,警惕性特别地高。有一次,谢海满和东莞籍战友刘秋生与余建都临时抽到炊事班,给战友们送饭。由于前两天给连队送饭,都没找到部队,余建都的心里极其烦躁。第三天,谢海满和刘秋生背着空锅走在前面,余建都提枪走在后面约有一二十米远。忽然,余建都看到前面一块水泥牌子上面,写着骂我们中国军人是侵略者的中文。心里一肚子火的余建都,正无处发泄,看到这情景,提着枪对着牌子就是一梭子,子弹打在水泥牌子上火花四溅直冒青烟。谢海满听到枪声,跑过去把余建都一顿臭骂了:“余建都,这是战场。你这一梭子,把我们的行动彻底暴露了。你TMB想死,我们还想回国,想回家给爸爸妈妈尽孝,你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在战场上,要长点记性,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绝不能鲁莽行事。不然,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对于35年前的那场战争,谢海满记忆犹新。他的记忆很强,像“小老虎”、“小迷糊”这些战马的名字,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令谢海满印象特别的深一件事,是部队到达中越边境时,东莞籍战友谢创锐看到我军的飞机低空飞过越境,战斗即将打响,十分的伤感。他抱着谢海满,似交待后事一样痛哭:“海满,你知道,我是奶奶带大的,奶奶最亲我。我的包里还有5块钱,如果我在战场上牺牲,你一定要转交给我的奶奶。”
   谢海满说,那次参战部队真多,抬担架送弹药的民兵也不少,人山人海,仿佛是电影场景般重现,真的想不到打仗竟有那么累,每天除了奔跑还是奔跑。他回忆说,在战场上,除了站岗、放哨的战士,大家都不顾形象的抱着枪随地休息,显得特别的疲惫。当时,想睡一个安稳的觉,是很艰难的,有时30 人睡觉,得70人站岗才安全。
   谢海满所在的部队打完仗回国后,驻扎在邕宁陶瓷厂。在这里,他体验到了军民之间浓郁的鱼水情,为自己是一名军人感到无比的光荣。当时,他和几个战友想去离邕宁才二、三十公里的南宁,走在路上,地方上的车主动停下来问他们:“解放军同志,你们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吧?感谢你们保家卫国,给我们边境带来和平和稳定。你们是准备去南宁吗?我捎你们一脚吧?”“看到老百姓这样拥护解放军,作为刚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归来的军人,我感到光荣和自豪。”说到这,谢海满脸上洋溢着的骄傲神情。
   连队评功时,看到那么多年轻的战友血染疆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谢海满说:“和那些牺牲的战友比起来,我真是太幸运了。入党、立功对我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活着真好。”
  
   二、解甲归田,勤劳致富
  
   1981年,谢海满脱下军装,回到了家乡。由于他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就安排在五金厂工作。在五金厂,谢海满只是个临时工。后来,五、六百人的烟花爆竹厂需要骨干,就把他要了过去并转为正式工。
   在烟花爆竹厂,谢海满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是大家公认的最好职工。全厂13名退伍军人,12人陆续离开,只有他坚守到底。1984年,烟花爆竹厂宣布解散,作为留守人员,他依然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1985年5月5日,这是谢海满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借钱买回了第一部汽车,开始他的致富之路。
   说起买第一部汽车,老实憨厚的谢海满说,这是他人生惟一一次撒谎。
   当时,东莞的改革开放一直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而且要撤县设市。辞职后的谢海满,想买车跑运输,靠勤劳致富。但买一部汽车要4万元钱,家里仅有积蓄5仟元,咋办?谢海满找到自己的奶奶,谎称自己积攒了3万5仟元,想买部汽车跑运输,但钱不够。奶奶知道孙子致富心切,也不管孙子是否骗自己,就凭借她的人缘,以3分的利息借来了2万。钱,还是不够。无奈,谢海满只好去找当生产队长的父亲。老父亲从改革开放的势头看到了发展的契机,相信儿子会有所作为,就东拼西凑,给他送来了1万5仟元钱。
   车买回来了,但油箱却是空的。谢海满兴冲冲地跑到岳父家借钱加油。岳父听说女婿买了车,只是没钱加油,高兴地连声说:“有钱有钱。”就把身上的100多元钱全部给了他。这下,谢海满真的傻了,这“有钱有钱”就是100多元钱啊!也难怪,那个年代的“万元户”屈指可数,而在东莞农村,100多元钱还真的算是大钱。谢海满只好又去借了几家,凑了700元油钱。
   那时,谢海满的汽车,主要是帮人拉牲猪到湖南卖。由于他不会开车,只能出1500元的高薪雇司机,一趟下来,仅赚300元。那段日子,谢海满披星戴月,像一只上了发条的闹钟,满负荷工作。经常是倒在床上不到一分钟就睡着,150多斤的他,体重直接下降,瘦到连100斤都没有。尽管这样,一年到头,谢海满还是赚到了两万元。淘到这第一桶金后,谢海满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腰板挺直了,走路有力了,说话气壮了。
   然而,并不满足现状的谢海满,决心甩开膀子大干。手里有了2万元钱,他再找亲戚朋友借了2万,买来了第二部车。说实话,谢海满这时去借钱,就好借多了,人们再也不担心他还不起。第二年,谢海满赚了4万。
   第三年,也就是1988年,东莞升格为地级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谢海满不甘落后,开始自己收购牲猪,自己开车贩卖到湖南,还跑北京给客户拉电视机。通过这种原始的资本积累,谢海满在短短的几年内,开始滚雪球般壮大,最后发展到拥有5辆车的运输车队。
   当时,东莞已逐渐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经济最活跃的新兴工业城市和举世闻名的现代制造业名城,城市建设热火朝天。于是,谢海满找到管理区的领导,请求为辖区内即将修筑的大道拉水泥。由于他是本地人,信誉好,让利于人。别人拉水泥的价格是每吨30元,他每吨只收25元,领导很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拉水泥这活,他一干就差不多是10年。大朗镇所有大路上用的水泥,百分之九十都是他拉的。
  
   三、另辟溪径,进军餐饮
  
   大朗镇的路修完了,也早已不贩卖牲猪了,接下来做什么呢?谢海满的心里一直在犯愁。
   谢海满拉水泥时,经常去一家海鲜店吃饭。一天,海鲜店老板找到谢海满,说他准备开个大的海鲜城,想把现在的这个店盘给谢海满。谢海满心动了,但资金不够。那老板说,你老谢的为人谁都知道,我信得过你。这样,你先交30多万,剩下的10多万一年后还。谢海满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正式转行,进军餐饮。
   2002年,谢海满将自己的餐馆命名为“大朗渔村”,主要经营粤菜、海鲜。大朗渔村的粤菜,注重质和味,口味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用量精而细,配料多而巧,装饰美而艳,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好评。一时间,客人纷纷沓至,生意特别兴隆。
   2010年,鉴于原经营地点窄小,停车场面积小,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加上租金不断上涨等原因,谢海满决定另寻场地。他看中了大朗镇银朗大道北段的一家洗车场,协议将洗车场改为“大朗渔村”,10年之后归还对方。于是,一座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拥有1个大厅和18个包厢,投资200多万元的“大朗渔村”,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食客面前。同时,渔村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每月发放的职工工资近30万元。
  
   四、难忘军旅,忠义孝悌
  
   致富后的谢海满,时刻没有忘记曾经在战场上同生共死的战友。尽管和先富起来的那些战友比,他只能算是小富,但赚钱不多的他,却把战友情谊看得比什么都重。
   谢海满当兵4年,但普通话讲得却不咋的。听他说话,要费很大的劲才能猜出其中的意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快,好多战友的家庭地址都变了,加上没有固定的通讯联系,找起来特别难。尽管他跑过湖南、北京,但现在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他不敢独自出门、不喜欢坐飞机、也不敢开车进城市,怕迷路跑丢。即使这样,他仍四处寻找当年的战友。他在驭手班的班长崔克利,是河南兰考人,他不远千里去找。与他同班挨铺的战友余建都(余仁俊)是湖北孝感人,他亦专程寻访。通过找到的战友,他获得了更多战友的消息。有的战友请他帮忙给自己或子女找工作,他都是竭尽全力。骂过他的连长、批评过他的指导员、和他打过架的战友,也纷纷来到东莞,与他畅叙旧情。还有的战友与他不是一个部队,但只要是参过战的,他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他儿子的战友和领导到东莞,首先给他打电话,然后才通知他儿子。2013年6月底,一批江西籍的战友到东莞,他跑前跑后,安排吃住。7月9日,我和余仁俊到深圳采访他们同一个连队的战友袁柱球。谢海满知道后,特意和战友黄顺来驱车赶到深圳,陪着我们聊了好几天。
   谢海满不仅注重战友情谊,还是一个孝子。当年他当兵,离开吃惯了南方大米的广东,到北方吃馒头的河南,母亲担心他生活不习惯,心里十分牵挂。在他打仗的那些日子,母亲更是伤心流泪,每天吃不好睡不好。他成家以后,母亲把他的孩子一个一个带大。想起母亲为他的付出,谢海满感到亏欠母亲太多。他动情说,母亲一直有个想去北京看天安门的愿望,不管怎么忙,他就是驮,也要把母亲驮到北京天安门,一定满足母亲的这个愿望。
  
   五、缅怀先烈,不忘历史
  
   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东莞有2000多子弟兵参战。其中有46名战士光荣牺牲,长眠在广西边陲。谢海满说,东莞2000多子弟兵,在381团服役的就有142人,有2人牺牲。2008年,曾经在南疆战场上并肩战斗、出生入死的东莞老兵为了让长眠广西边陲的战友魂归故里,建议在烈士的故里建“衣冠冢”,作为对牺牲战友的一种特殊纪念。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参战老兵出钱出力,历时三年,“对越自卫还击战莞藉烈士衣冠冢”于2011年7月30日正式落成揭幕。“衣冠冢”由群组铜像和纪念碑组成,纪念碑高3米,宽8.3米,正面左侧刻有“忠魂”两个大字,右侧镌刻着46位烈士名字和碑志。而纪念碑前方的群组铜像,则艺术地表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的瞬间动作和表情。他们127师的老师长---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欣然为“对越自卫还击战莞藉烈士衣冠冢”题词:“莞邑忠魂、千古流芳”。谢海满深深地怀念这些牺牲的战友,每年的清明和2月17日,都会去烈士“衣冠冢”祭拜。
   谢海满专门带我们参观了位于东莞市人民公园内的“对越自卫还击战莞藉烈士衣冠冢”。肃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的衣冠冢前,看那五尊栩栩如生的战士塑像,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感慨万千。谢海满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共和国的繁荣富强而流血牺牲的烈士,那些在炮火硝烟中奋勇杀敌的战友。历史,是不能被忘却的。战友情谊,是一辈子都割舍不断的,也是不能忘记的。
  

共 566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用四个小标题,把谢海满的人生轨迹串连起来,让读者不但清晰地看到了一个退伍老兵的不凡人生路,更可贵地是看到了一个对越自卫还击老兵的重情重义。文章看似平铺直叙的语言,却饱含着兄弟间的深情厚谊,饱含着对人生对事业对感情的思考。全文脉络清晰,语言稳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故事的生动性,更有人性的真善美!推荐阅读!编辑;何宇红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211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何宇红        2014-12-10 07:35:18
  我舅舅就把献血洒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场,向谢海满这样幸福生活还不忘过去不忘战友的老兵致敬!
回复1 楼        文友:唐雄        2014-12-10 10:38:58
  战友谊,一生情。在战斗中结下的情谊,是什么时候都忘记不了的。
2 楼        文友:闲妹        2014-12-10 10:17:43
  从战友这里才知道为我们这本“战火岁月”奔波的谢老兵,是你们让我们这本书成为铅字,谢谢你、老余和为这本书付出心血的战友们!致军礼!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2 楼        文友:唐雄        2014-12-10 10:43:52
  谢谢姐姐!记录真实的历史,为新一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使命。我只不过是做了我应该的。
3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12-10 10:39:43
  当过兵的人,一般都差不了。(当然个别者除外)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年时期,接受了相对严格和正统、正规的教育,对于个人的一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文中提到的主人公便是一例。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回复3 楼        文友:唐雄        2014-12-10 10:49:00
  老树主编说得很对,当过兵的人,年轻时期世界观的形成,对以后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 楼        文友:柴英        2014-12-10 10:58:04
  这才是真正的军人,军人的牺牲、奉献、伟大,岂止在战场,是真正的军人,在哪里都是铮铮铁骨的的汉子,在战场上不怕牺牲生命,在工作中不怕艰苦挫折,在生活中充满对亲人的关爱,这就是军人。唐雄笔下的军人,都是我们军队的优秀代表,是军人的骄傲。
回复4 楼        文友:唐雄        2014-12-10 17:30:12
  军人都是铁骨铮铮的硬汉。
5 楼        文友:孤鸿远走        2014-12-10 17:22:02
  战争,极其残酷;军人,友谊晚清!
过错只是暂时的遗憾,错过将是永远的遗憾!
回复5 楼        文友:唐雄        2014-12-10 17:33:08
  战争,是净化心灵的熔炉。
6 楼        文友:缘分二月        2014-12-10 18:57:29
  一个重情重义的老兵。战场上历练出来的稳健和勇敢,在退伍后发挥了巨大作用,很自然的他事业有成。
   于是感慨部队的教育,也更加羡慕那些曾经和正在部队的士兵!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回复6 楼        文友:唐雄        2014-12-11 00:39:39
  的确如此!
7 楼        文友:屈瑛华        2014-12-10 19:16:55
  这是一篇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文字,也是一部很好的人物传记,故事性很强,人物形象也把脉的很清晰。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从事金融业。榕树下“雀之巢”社团常务副社长。
回复7 楼        文友:唐雄        2014-12-11 00:37:37
  谢谢!
8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2-10 22:09:53
  向老兵致敬!
回复8 楼        文友:唐雄        2014-12-11 00:38:28
  谢谢!
9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2-11 19:43:49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骨子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虽久居城市,却念念不忘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土地。
回复9 楼        文友:唐雄        2014-12-12 00:02:53
  是啊。“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那里搬。”
10 楼        文友:流影        2016-07-30 11:38:54
  同驻江山。问安老乡。
撞倒南墙继续走
回复10 楼        文友:唐雄        2016-07-30 17:02:05
  谢谢!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