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正向音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正向】寻找失联四十多年的战友(散文)

编辑推荐 【正向】寻找失联四十多年的战友(散文)


作者:武战文谏 秀才,109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30发表时间:2014-12-13 18:43:39
摘要:你们接的兵中,后来有不少人都提了干。有当了教授、当了总工、当了总编、当了社长、当了老板的;也有当了这个局长、那个主任的;留在部队的也有当了师政委的;还有衔扛中将,当了“首长”的;令人痛心的也有英年早世,提前去马克思那里报到的;自然也不乏有人晚节未保,身陷牢狱,常使战友痛心婉惜......不管这些当年的新兵弹子后来做了什么,也不管他们后来身居多高的要职,想当初,他们被你接走时,可都是的任嘛不是的新兵弹子!大家从心底感谢你!

【正向】寻找失联四十多年的战友(散文) 寻找“于指导员你在哪里?”一文发出一个多月了。
   一些老战友和好心友人曾数次关心地问寻是否找到?
   而我每次的回答却都是失望的。
   还没有,还在找……
   心中虽也不确定终究能否找到?
   但也暗下死心: 不撞南墙不回头,找不到也要找!不管结果如何,只为了却一个念想……
   今天可是真高兴!经老战友zgzg007的短信,一个多小时前,老指导员终于找到了!同老指导员终于联系上了,
   失联终复联,光阴四十四载!
   和老指导员整整通了一个小时的长途!
   电话中,听得出老指导员也很激动,一个劲地说:四十多年了,没想到,没想到,没想到你们还没忘记我,还在找我,还是那么重战友情……语中依然底气挺足。
   当我把“你在哪里?”的文章说给他听时,老指导员边听边连连插话:是那么回事!我年岁大了,一些人和事记不住了,可那年接兵的事,你记得很准确,很清楚。
   老指导员告诉我:当年他因胃病重,组织照顾,早在1970年就调到第二军医大学工作了,也就与老基地、老战友联系少了。
   难怪,难怪那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音讯。
   电话的那一头,老指导员关心地问了一些他还记得的老战友,问了他曾付出十年青春的东风基地的今天……
   他告诉我,今年他已经76岁了,生活还不错,身体也还好。他也无不遗憾地向我说,与他同年转业到哈尔滨的接兵团团长孙恒(老通信团参谋长),因患脑溢血,已告别了人世......
   老指导员说,他身体还走得动,到时一定去北京。去看看他当接兵团指导员时接走的、和他任雷达站指导员时的那些新老战友们!
   祝福老指导员:“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们都在等你……
   你在哪里?
   46年前的冬天,你和你的战友从遥远寒冷的大西北来到北京接兵!
   军队当时已有两年没退老兵没征新兵了,极待补充兵员。
   你是接兵团的指导员。团长是通信团参谋长孙恒。
   几番努力,几番挑选,几番坚持,几番责任后,你从母校北大附中,一下子带走了35名初高中学生和更多其他学校的学生,全通信团一下接了一千冒头的北京新兵弹子!
   西行的列车吭哧几天后,把我们运到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地方……
   你把我们从熟悉繁华喧嚣的皇城根,带到陌生寂寞荒凉的戈壁大漠上; 你把我们带到为航天事业献青春洒汗水献智慧的酒泉导弹发射试验基地里;
   最终,你和我们成了战友,成了我们的兄长。我们也在军旅岁月中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士兵的脱胎换骨般的艰苦改造和神圣转变!
   那年一月的北京可真冷,就连你们这些身穿皮大衣,头带大皮帽,经过西北大风沙常年吹刮的军人也搓着手哈着气说:没想到北京这么冷!
   我和你及另外两名接兵的班、排长在学校一层的一个大会议室里住了小二十天(好像有高个子的接兵排长侯才富),会议室是以前给老师和住校生晚上看电视用的,记得我只看过一次,播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知道了六月雪!
   不是不想看,主要是没时间。 放电视时正是学生们的晚自习时间,而下了自习跑去看的也是人挤人,人摞人! 用万头攒动形容还真不过分。
   既然没法儿看,那就不看好了,眼不见,心不烦。
   但毕竟在那个年代,没几家人买得起电视机,虽说不是带彩的,时不时荧屏上还会出现白花花的雪点子,但对成长期的少男少女们也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
   住校生们在校的活动圈子有限,每天就是三点一场:教室、宿舍、饭堂和大操场,很少有课余时间,尤其是高中生,业余时间更是难得。 就算是有,学校里还有各种社团活动给占去,像足、篮球队、射击队、航模队、舢板队、文艺演出队、朗诵队、长跑队等,尤其是长跑,深得高三学生的喜爱。
   当时抗美援越呼声正盛,忘了是学校组织的还是班级发起的,每天万米长跑。 每天的长跑,除早锻炼时在大操场绕圈跑外,就是要从现在中关村的黄庄跑到白石桥,全班累积距离跑到河内,支援越南抗美!
   现在想想,这都是哪跟哪嘛!挨得上吗?
   可那时接受着传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正面教育的学生,还真有那么点儿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相结合味道!
   长跑时,大家开始都争先恐后,但不久就会现出原形,一个个跑得气喘嘘嘘,上气不接下气! 但不少同学还是坚持,尤其是“女将”们,不知是什么精神支持着她们!
   笔者的万米长跑虽不能说是那时打的底儿,但那个时段的锻练确实获益满大。
   入伍当了干部到机关后,有了可以自我支配时间,每天就苦行僧似地一个人在九号半的大戈壁滩上光着膀子一路高歌狂奔,天天坚持六千米一个来回;周日则是一万米,从九号半的遥测站站部(那里后来成了兰州军区守备师的师部,据说王克曾在那里任师长?)跑到10号军邮局,送封信再跑回去。
   调到基地司令部后,虽不舍得放下长跑,可也没辙,要集体出操嘛!
   万没想到竟获得万念明副参谋长的"开恩"特批: 以不参加机关队列出操!
   于是就每天从10号机关跑到电厂打个来回,当然也是光着膀子啦,要是拿到现在,那还不成了一景?还不让人当成精神病?
   嗨!一景就一景,精神病就精神病吧!
   反正调到北京后,参加过情报所的两次春季万米长跑,不分年龄段,干部战士混合,绕经空军医院,围着玉渊潭公园跑,是和勤务连二十郎当岁的小伙子们一起跑的,最终跑进了前三,在干部中第一!
   再后来调进国防科工委(总装)机关,也参加过一次万米比赛,那次机关干部没几个跑的,都是警卫连和汽车队的战士参加,那次可就拿不上名次了,但还是坚持跑了下来,只是也深感体力大不如前了!
   好汉不提当年勇,这就是自然规律!岁月哪饶人嘛!
   往事的回忆一桩又一桩,提笔就收不住。
   刚想起这件,马上又冒出那件,都想赶快写出来,可又不能一起写,干脆就想到哪写到哪,写到哪就算到哪。 不管是谁先谁后,不管是否章法无序,也不管是否冲淡了主题。完全顺其自然,尽其天然,不加修饰,权当是给老指导员写封长信,唠唠家常吧。
   那个冬天,每天一早起,我都要光着膀子,用冰凉冰凉的凉水擦身体,直擦到皮肤发红发热冒了气,再拿上两块砖头当哑铃锻练臂力,并在水泥地一上一下地做伏卧撑……
   你大概觉得挺好玩儿,总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我。
   几天后,我正在擦身时,你突然过来问我冷不冷?并主动问了我一些个人情况。
   当知道我住在七机部一院时,你挺感兴趣,问我想不想当兵?
   我回答得极干脆:
   做梦都想当!爹妈都是当兵的,还能不想当?!申请书早就写了!
   你也很干脆地跟我说:
   好,算你一个!找时间去你家看看,你再带我们到别的同学家做做家访。
   事情就这么简单。可我心里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
   一天的一个下午,不知你从哪借来了一辆自行车,跟我一起骑车到家里家访。从城外北城海淀的黄庄骑到南城城外丰台的东高地,可不算近啊,要经动物园出西直门,再一路东行经复兴门到天安门广场往南拐,然后骑过前门大街再经天桥、最后出永定门还得一直南下,七绕八拐,一去总得有三、四十公里地。
   这要拿到现在,开上自家车屁股一冒烟,根本算不了什么,可那个年头,寻常百姓人家,上哪找自家车?,有辆自行车就算不错。
   骑回校时,都晚上十点多了。
   我们还是在现如今的电报大楼斜对面的一个小铺子里吃了点什么充饥。
   记得往回骑时,是一路顶着扎人刺脸的老西北风,身上一身汗,脸上还冻得生疼。在旧式没改造过的大红门桥下坡处,因车速快,你没能刹住车,不慎跌了一跤。
   我心里那个过意不去!那个不好意思!可你却一个劲地直说没什么、没什么。我知道这是在宽慰我,傻小子才揣着明白装糊涂!
   (在海军医院体检后,很快入伍通知书就发了下来,那是68年2月10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刚隔一天,梦寐以求的军装穿到了身上,虽说大了点儿,不算合体,可哪管得了这些?2月17日早晨6点,运兵车准时从海淀区伍装部开出,将88名新兵送到永定门火车站,送到通信兵51团接受为期半年的无线报务和时统接力训练。)
   发军装后,我去分院一名老首长家告别,他的儿子和我是发小,初中时同在东高地中学一个班里读书,那年他也参了军,是在广州的野战部队,后来去了越南。
   首长问我到哪参军?我说是到酒泉一个部队,听说那个部队很大,有警卫团、通信团、工兵团,还有发电厂什么的,不知去了干什么?说着说着,只见首长脸色变了,问我:你是从哪听来的?这都是军事机密,跟咱们这里一样,不能乱说,要保密,不然会出事的!
   听后吓了我一跳,心想可不能乱说了,我这还是在学校听胡晓光告诉的,大约是他的家人或亲戚有在酒泉的吧。
   其实,早在政审定兵之前,我就知道当兵已是板上钉钉了。
   那时学校里还在停课闹革命,说是军训,也没多少人人参加,坐在教室里山南海北胡扯淡,每天既没事又有事,整天闹哄哄乱哄哄的。
   初高中毕业班的同学主要是不知道下一步究竟是复课恢复高考还是毕业分配?为自己看不到的前途忧心重重。 大多数同学对升学的幻想已经破灭,面对现实都在思考或准备如何走上社会,及走到社会的哪个角落,到哪个庙里去念经。
   年前,一位名叫曲折的老三届带领十来个老三届同学从天安门金水桥出发,到内蒙去插队; 接后不久,又有几十个老三届学生去了北大荒,似乎都是他(她)们自己联系的,当属那个年代到广阔天地去锻炼的第一批吃螃蟹者,并非什么组织安排。
   报纸电台对这种先行的榜样进行了大规模宣传,这离“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广阔天地去的全面上山下乡运动要早上个一年半载。
   我与几个要好的同学商量好,先报名参军,不行就去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反正是沾点儿军字的边儿就行。
   同班同学早就跟我说过,要参军,咱班就两个,一个是你,一个是李小波。
   于指导员对我说得更直接,甭管别人怎么说,就是一个名额也要你!
   参军到通信团收信台一年多后,为准备第一颗“东方红“卫星的发射,我与收信台的六名报务员在新西庙劳动时,被一纸调令从十二号收信台给调到站部在九号半的一部遥测站前置通信连,要为几个遥测中队测控时进行时统通信保障。
   在此应该纠正一个错误或误认的点号概念。
   其实东风烈士陵园并不是九号半。所谓的九号半,那是当年基地一部遥测站的所在地。
   九号半的北面就是苍莽北山,而正南面便是今日闻名神州的东风烈士陵园,两地之间隔着基地唯一条通向当年发射第一颗“东方红”卫星老发射场的水泥马路,相距大约得有二、三十里地吧。
   遥测站所在站部没有点号编制,因其在10号基地机关与9号制氧站居中位置,久而久之,该站官兵就自谓其为九号半了,除了本站官兵,很少有人光顾,那里除了大戈壁,就是大北山,还是个山口,常年风都很大很硬。
   而烈士陵园,当年也并没有今日如此之宏大规模,陵园周围既没有围墙也没有树木花草,里面埋葬的师团以上的领导干部极少,坟茔也很简陋,均为或青或红的土砖式,很多墓前连个墓碑和墓志铭都没有,不像现在坟茔都改成了洁白大理石的,墓前也都有黑色墓碑和墓志铭或生平简介。
   那时并没有专人管理,更无任何宣传,不能对外讲啊!
   “死在青山头,埋在戈壁滩”——都是无名英雄!
   当年陵园里前去瞻仰的人也并不多见,起码在1974年前是这样的,恰在那年清明,与九号半站部同事去陵园祭扫,看到荒凉景况,回来后还很是不平一番!
   东风航天城的贡献和名气也越来越大,现在也逐渐对外有限开放了,也可去旅游参拜了。 尤其神舟发射十战十捷后,外面的人对里面的神秘更是向往,各路记者媒体挖掘了各种感人故事宣传正能量。
   长眠在东风烈士陵园有名无名烈士的事迹更是令人感动,东风精神已成为传统和符号被广泛宣传。见到有的报纸记者在报道中称陵园为九号半,想必他们也是听说的。
   其实九号半就是九号半,烈士陵园就是烈士陵园。
   九号半不是烈士陵园,烈士陵园也不是九号半。
   笔者为行文方便,也曾在文章中按有关记者写法将两者相提并论,等同一体,虽说并无大碍,实则并非一体,当属误认。
   自从68年8月来到基地分到收信台后,3个多月,就再也没见到于指导,还是到了东风后,才知道他是通信团大名鼎鼎的四好连队雷达站的指导员,哈尔滨人,一条东北汉子。
   雷达站在40号大戈壁滩上,而收信台则是按苏联的专家意见建在离水库不远的12号,离5号发信台得有个百十里地吧?

共 629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失联四十四年》是一片回忆性质的记散文,主要是回忆作者和“于指导员”从军岁月里的一桩桩平凡往事,从题目来看,文章的中心和重点本意是为读者展示一位从军生涯中,带兵有方,爱兵如子,纪律严明,作风硬朗的“于指导员”,但是惋惜的是文章中间有点偏离主题,描述自己内容过于冗长!观赏整体文章,语句平凡朴实,叙述详细,记忆全面,淡淡情怀融于字里行间。遥祝愉快!欢迎继续投稿!【编辑:周佳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周佳磊        2014-12-13 18:46:13
  《失联四十四年》是一片回忆性质的记散文,主要是回忆作者和“于指导员”从军岁月里的一桩桩平凡往事。文章朴实无华!
把文字当做自己的知音,一生相伴。
回复1 楼        文友:武战文谏        2014-12-20 23:31:09
  谢谢佳磊
2 楼        文友:周佳磊        2014-12-13 18:47:11
  文章为读者展示一位从军生涯中,带兵有方,爱兵如子,纪律严明,作风硬朗的“于指导员”,形象真切!
把文字当做自己的知音,一生相伴。
3 楼        文友:周佳磊        2014-12-13 18:47:25
  观赏整体文章,语句平凡朴实,叙述详细,记忆全面,淡淡情怀融于字里行间。
把文字当做自己的知音,一生相伴。
4 楼        文友:欣然        2014-12-13 21:45:37
  平淡见真情,朴实无华好篇章!问好老前辈,正向有你更精彩!
5 楼        文友:武战文谏        2014-12-14 11:20:35
  谢谢!
   昨晚,与失联44年的老指导员首次相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动情时!
   老指导员说;
   我们那一代,把全部青春、情感和忠诚都献给了大漠!
   夜不成寐!
   不日,拟写一首“在东去北上的列车前”诗发正向。
6 楼        文友:武战文谏        2014-12-14 11:22:20
  昨电脑闹别扭,字发不出,迟复了。
  
   你把我们从熟悉繁华喧嚣的皇城根,带到陌生寂寞荒凉的戈壁大漠上; 你把我们带到为航天事业献青春洒汗水献智慧的酒泉导弹发射试验基地里;
   最终,你和我们成了战友,成了我们的兄长。我们也在军旅岁月中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士兵的脱胎换骨般的艰苦改造和神圣转变!
7 楼        文友:武战文谏        2014-12-14 11:23:50
  记得往回骑时,是一路顶着扎人刺脸的老西北风,身上一身汗,脸上还冻得生疼。在旧式没改造过的大红门桥下坡处,因车速快,你没能刹住车,不慎跌了一跤。
   我心里那个过意不去!那个不好意思!可你却一个劲地直说没什么、没什么。我知道这是在宽慰我,傻小子才揣着明白装糊涂!
   佳磊过奖!
8 楼        文友:武战文谏        2014-12-14 11:25:41
  老指导员说,他身体还走得动,到时一定去北京。去看看他当接兵团指导员时接走的、和他任雷达站指导员时的那些新老战友们!
    祝福老指导员:“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们都在等你……谢谢!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