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那样一道阿姆轻声叹

编辑推荐 那样一道阿姆轻声叹 ————读林那北《我的唐山》随想


作者:玉心 秀才,2515.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29发表时间:2014-12-17 20:48:21

先从书名讲起,初看这个书名,还以为是与因唐山大地震而闻名的那个河北唐山有关,进入书中故事,才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这个“唐山”,是清末由大陆渡海到台岛上创立基业的移民们对大陆的代称。海外侨胞们习惯于把故国称之为“唐”,国人是唐人,那片令人魂牵梦绕的江山便是唐山。这个“唐山”,一声声,如杜鹃泣血,喊出了早先移民们对故土的留恋,对亲人的思念!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期,从一个咿咿呀呀的剧团名角入手,牵扯出相爱却又被造化捉弄,致使姻缘错失的一双苦命人儿。
   阴差阳错,两个容貌相似、性情迥异的同胞兄弟,两个各有千秋的痴情女子,期间沧海桑田、爱恨情仇顺次铺展开来,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听不见的惊涛骇浪,把握不住的生生死死,尽数展现于尺幅之间,读后不免有惊心动魄、恍若梦里之感。
   身外时局的动荡与内心情感的起伏交织,家国的悲怆命运与个体的悲欢离合缠绕,立体地构造出一幅既有历史纵深的广阔厚重,又有人性的复杂细腻的悲情画卷来,深刻描绘出人与历史以及人与人之间多向度的、唇齿相依的深切关联。
   细品文字,犹如京腔的道白,抑扬顿挫,婉转有致。急则如繁弦促发,缓则如滴漏错落,竟无一字多余,竟是字字生辉,干净利落的行文让人把玩不已,受用不尽。好小说必依存于好文字,信然!
   叙事过程中,早年几代大陆人过台湾艰辛创业的时代背景以及法、日攻台的历史背景若隐若现,穿插其中,架构起这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的另一面——历史厚度。甚至,其中一个重要人物,还与当年台湾的巡抚,哗变之后的台岛总统——唐景崧私交甚好,过从甚密。
   由于我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因此,关于唐景崧其人的大名,还是近年在阅读关于陈寅恪先生的一篇文章时才得知。文章中谈到陈寅恪的择偶观,他很在意对方的门第,因为那先天从骨子里带来的高贵血脉,和后天潜移默化的家风熏染,是别的教育不可替代的。他选择唐筼,也就是他后来的夫人时,缘于听说唐筼室内悬挂的一幅字的署名。那幅字的署名为“南注生”,朋友不解其意,向他请教,并对他介绍了字画主人的情况,他马上猜测出字画的主人必是唐景崧的孙女。因为他对不仅读过唐景崧所写的《请缨日记》,还非常熟悉晚清时期台湾的时局,并且他的舅舅俞明震曾辅佐唐景崧在台湾成立“台湾民主国”,他对唐景崧是相当了解的。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年),法越事起,自请出关赴越南招刘永福黑旗军。次年,抵越南保胜,劝刘永福内附。以功赏四品卿衔,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令其募勇入关,编立四营,号景字军,入越参加抗法斗争。中法战争后调福建台湾道,旋升台湾布政使,署理台湾巡抚。1895年清朝割弃台湾,台湾军民成立民主国,推唐为大总统领导抗日。当日军登陆台北,唐便携款内渡,颇受时论指责。此后回桂林闲居,不再出仕。
   在这样惊心动魄、血雨腥风的历史风云之下,是小儿女的生离死别。高潮迭起,险象环生,出生入死,艰辛尝遍!
   就主人公陈浩年而言,本是幼习诗书的文弱之躯,嗓音高华亮美,响遏行云,唱功出神入化,方圆称道。为了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个眼神,他不惜冒险,夜半与当地县太爷朱墨轩宠妾曲普莲私约,却因路径不熟,迷失方向,结果南辕北辙,生生错过良机!还招致被捉拿的曲普莲的误解。当地人爱戏入迷,事后,陈浩年莽撞地来到事发地点,并不知事情已败露,是当地好心的居民认出了他,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藏起了他,待风波稍定,告知他曲普莲已经被另一个陈浩年救出,私自赴台。陈浩年听说后,知道是与自己容貌相似的弟弟浩月救出了曲普莲,他不顾救命恩人的劝阻,踏上赴台寻找曲普莲的征程。
   在那个年代,穿越海峡,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葬身这深不见底的海峡之中的人,如恒河沙数,不可胜数!偷渡之人,可谓命悬一线,九死一生。陈浩年搭乘的私船中途也被恶浪打翻,其他人葬身海底,陈浩年有幸被一位长年往返于海上的秦父救起,原以为救不活的,没成想悠悠一口气未尽,竟然活转过来!
   秦家因儿子命丧船上,已很久没有笑声了。陈浩年的到来,为秦家带来了生气。秦父秦母都以为上天怜惜他们失去儿子的苦痛,又给他们补偿了一个儿子。秦家女儿秦海庭对陈浩年暗生情愫,用情至深。一家人都是贴心贴肺地对待陈浩年。可陈浩年在秦家人悉心照料下身体复原后,想到的却是离去。他也感觉到秦家人对他的万般好,但是,已经几个月过去了,他不知道曲普莲现在如何,是死是活。他既然活下来了,必须到台湾岛找曲普莲,不见到她,他不能苟活于世!他不敢面对善良的秦父秦母,只私下与海庭说了心中事。海庭是个好女孩,她自己深深爱着,怎么不懂得爱?尽管所爱的人将会一去不复返,自己将会饮恨终生,孤单一生,可是,她还是成全了他。为了她自己的爱,也为了他的爱。她宁可自己一人独尝苦果,也不愿所爱的人委曲求全,违背自己的心愿。
   陈浩年在秦海庭的安排下,搭乘秦父朋友的船只,到达一个岛屿,到那里之后,才发现不是自己要去的地方。又百般周折,一路行乞卖唱,才找到母亲口中父亲等大陆乡民在台岛创业的落足之处。他知道,如果浩月与曲普莲没有死,浩月必定会带曲普莲到此处。可是,第一次到此探问,他没有得到消息。他在一个庙会上行乞卖唱时,是低头垂目的。但有那么一瞬间,他感到有一种熟悉的气味,熟悉的目光,他抬起头来看时,见到惊慌失措的曲普莲!陈浩年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模样让她惊呆了。曲普莲愣了片刻,转身跑去。陈浩年紧追不舍,见曲普莲跑回村庄内的一座房子,陈浩月从里面迎了出来!
   原来,浩月认为哥哥生死未卜,凶多吉少,自己与普莲又不可能再回到对岸;曲普莲以为陈浩年出卖了自己,心含怨愤,这样,两个人渡台之后就成了亲,在与大陆隔海相望的海岛上相依为命。陈浩月见到哥哥到来,不大自在。陈浩年见曲普莲已成为浩月的妻子,更是心如死灰。他不顾浩月的挽留,离开了。自己千辛万苦拼死拼活找到的,竟是这么个结果!回大陆是回不去了,他就一路走,一路唱,还在田间地头学到了村妇们口中传唱的宜兰小调。台南台北,澎湖、宜兰、鹿港,都留下了他艰辛跋涉的足迹。几年后,阴差阳错,当年迫使陈浩年、陈浩月、曲普莲等亡命而逃的主角朱墨轩也调赴台湾任职。这真叫不是冤家不聚头!又因兄弟二人容貌相似,外人难辨真假,本是捉拿陈浩月的,却错捉了陈浩年。朱墨轩为雪当年夺妾之恨,让陈浩年为他连唱几天大戏。对于一个视戏如命的艺人来说,这无疑是要毁掉他的艺术生命。只是,陈浩年自幼受到班主丁范忠的诗书教化,骨子里有一种儒家的“义”字。他觉得自己对不住朱墨轩在先,冤有头,债有主,欠下的,理当还,因此答应朱墨轩提出的苛刻条件,意在为过去的事情做个了断,谁也不欠谁的,心下不必再愧疚。从此,陈浩年的一副美嗓哑掉,再也唱不出婉转动人的唱腔来。而,朱墨轩,也是嗜戏如命之人,他亲手毁掉了陈浩年的美嗓,也就是亲自扼杀了一个好角儿。他为此深深抱愧,为此,不计前嫌,以晚年的善行来赎罪。在此,人性恶转化为人性美。人物的形象也趋于饱满多样化。
   陈浩月为救兄长,冒险刺杀朱墨轩,被陈浩年的身躯挡住那一刀,陈浩年受伤,催促陈浩月逃离台湾。
   马江海战的失利,致使福建水师官兵殉国760人,几乎全部覆没。这使得当时海路封锁,大小船只禁运,把领着戏班子到“唐山”演唱的陈浩年隔在了海的那头。海的这头,秦海庭难产,在选择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时,海庭选择了孩子,她自此撒手人寰,把永久的悔恨留给了陈浩年。
   曲普莲的哥哥曲普圣,自第一次相见就对陈浩年心生爱意,曲普圣有同性恋倾向,妹妹曲普莲见不得他在陈浩年面前的忸怩作态,更见不得他吃秦海庭的醋,多次劝说,他依旧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最后,曲普莲使出杀手锏,逼迫哥哥离开台湾。在陈浩年赴海那边演唱时,曲普圣喜出望外,最后因土匪绑票,陈浩年身陷匪窟,曲普圣四处筹钱,解救陈浩年。赎回陈浩年后,曲普圣自知这段情没有出路,殉情而死。
   日军侵入台湾,清政府像狠心的爹娘丢弃自己的婴儿似的,置台湾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台湾不屈的民众自发组成义勇军,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有利器我有血肉之躯的悲壮,葬送无数生命于钢枪炮火之下。潜行已久的陈浩月此时回到台湾,参与了英勇的战斗。陈浩月在千钧一发之际,一把推开陈浩年,自己“引君入瓮”,诱使日兵进入一个弹药库,点燃引信,与敌人同归于尽……
   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着一个不同的故事。陈浩年之母娥娘,身世很复杂。父兄曾是小刀会成员,离散后,不知生死,她谨尊父嘱,肩负秘密的使命,在故土潜伏下来,隐姓埋名,一直暗暗期待父兄前来会合。后来,嫁与赴台垦荒的陈贵,生下二子。陈浩年之父,长年赴台创业,一生与妻儿相聚的时日无多,浩月出生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最后在台湾失踪,不知所终。老班主丁范忠当年在戏台之上演唱,看到台下总来看戏的娥娘,竟然萌生了矢志不渝的爱情。为了这份爱,他应娥娘之请求,把自幼体弱的陈浩年带在身边,视同己出,严加管教,不仅让陈浩年苦读诗文,还把他调教成当地一个戏剧名角。为了这份爱,他向娥娘承诺,要找到陈浩年和陈浩月,要找回陈贵,生不见人,死也要见骨,否则他就不会回去见她!果真,一语成谶!在他见到陈浩年受了重伤,不顾病体虚弱,船行颠簸,急切地去找秦海庭,返程中心力交瘁,死在船上。对陈浩年而言,老班主是一个比自己的生父还亲的亲人!生父在他脑海中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只是母亲口中时常念起的一个代号而已!班主却是自从陈浩年5岁时,便成了他幼小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渴了饿了,有班主解决;累了走不动了,老班主就背上他赶路。教与养的所有责任,班主一人都扛了起来,生活中是又当爹又当妈,有严厉的教导,也有温情的抚慰。老班主的苦恋,想来令人动容,可以说为了一份情,生死以之,最后把一把老骨头永远留在了海的那一边,作为他伟大爱情的证言。
   死亡的沉痛就像隔开大陆与台岛的海水一样,暗潮涌动,无休无止,一波接着一波,一浪高过一浪,使人晕头转向,使人肝胆欲碎。先是一生为爱苦苦守侯、辛苦付出,却没有得到丝毫回报的老班主丁范忠;再是情有独钟的曲普圣,爱而不能,无望绝望,为爱殒命;还有明知妻子的意中人是兄长的陈浩月,义无反顾与日兵同归于尽;还有总是以甜美笑颜示人的人间天使秦海庭,为陈浩年留下一个小女儿后,匆匆告别人间。
   一桩桩死亡,均是非正常死亡;一个个生命,均是与陈浩年紧密相关。他们,都是陈浩年生命中至亲至爱、无法割舍的人呐!那一腔腔的热血,灌溉着美丽的台湾岛!那一串串的死亡,填充着唐山与台岛之间深深的海峡!那一个个精魂,呼唤着爱,见证着爱,奉献着爱……
   这一切,都化作生者心头的痛,都化作生者心底的记忆,渗透在血脉里,代代相传。仿佛,丁范忠、曲普圣、秦海庭、陈浩月,这些深深、深深爱着陈浩年的人,在齐心协力,以死亡的力量推着陈浩年走向当年错失的爱情……
   是这些人,成全了陈浩年;是这些人的爱,成全了陈浩年;是这些人的死,成全了陈浩年。那么多悲怆的故事,那么多悲怆的人物,最后,统统淡去,只剩下当初夜奔未竟,最后被无数的苦难成全的那一双人儿,沧桑历尽,带着行将就木的朱墨轩,带着秦海庭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小女儿——陈海心,回归唐山。海心,海心,这是海庭的心愿么——把所爱送回他爱的人跟前?
   陈浩年回归之际,回首遥望,一声叹息。
   画外音响起:
   那样的山
   那样的川
   那样一道阿姆轻声叹
   阿姆啊,我记得我的祖先在唐山
  
   山那样俊俏
   川那样流淌
   阿姆那样一句句悄声唱
   阿姆啊,我记得我的祖先在唐山
  
   俊俏的是故乡
   流淌的是念想
   绕耳的是阿姆一次次无声唤
   阿姆啊,我记得我的祖先在唐山
  
  
  
   20141216草就
   20141217定稿
  

共 48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斗转星移,世事如烟。唯有永恒不变的是人间大爱,超越生死,暗淡名禄。本文作者用简而不漏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游子波澜壮阔的漂泊励志的人生故事。期间几多情愁离恨,几多世事弄人,几多节义挣扎,几多国恨私仇。读罢此文,仿佛融进了原著精彩的篇章,感受到其震撼人心的厚重。好文共赏! 【编辑 云水之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玉心        2014-12-18 07:12:10
  云水编辑辛苦了!看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