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浅析

编辑推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浅析


作者:月儿常圆 榜眼,28642.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01发表时间:2009-05-23 19:43:31

农历八月,天府之国本是秋高气爽时节。可在公元761年的八月,唐帝国正值安史之乱,连气候也反常,成都风急天高,将杜甫建造在浣花溪边的茅屋顶上盖了几层的茅草都席卷起跑了。这些卷走的茅草,有些飞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溪畔;有些飞得高,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有些飞得低,沉沦于溪水之中。
   杜甫在一节,介绍茅屋被秋风刮后残破的景象。茅屋顶被秋风这么肆虐地刮后,大部分茅草已被刮跑了,残留在屋顶上那稀稀拉拉的茅草,显然已不蔽风日。那些被刮跑了的茅草,只有那洒在溪畔的还能收回来,其它挂的高高的树梢头与沉入溪水里的则无法收回了。
   杜甫茅屋上的茅草能被秋风刮跑,说明茅屋上的茅草盖得比较薄,不能抵御秋风的侵袭。现在即便把散落溪畔的茅草收回来,盖在屋顶上,也是难避风雨呢!这真是苍天无眼!杜甫在这一节为后面蓄势,作铺垫。
   第二节,那些散落在溪畔的茅草,却被南村那群顽皮的儿童,在杜甫眼皮子底下抱进竹林里去了。尽管杜甫喊得口干舌燥的,他们却不予理会,好像是在给杜甫逮猫猫玩。可是,这么玩,杜甫怎么玩得起呢?以至于回家后,杜甫靠着拐杖直叹气。
   从这一节可看出,杜甫对这些小孩子的做法,还是挺生气的。杜甫的生气,是想到自己的茅屋拿什么来盖呢?等连绵的秋雨下将起来,那茅屋岂不是大落大漏,小落小漏,自己一家人将无立锥之地了。
   杜甫在这一节,用了“盗贼”一词来称这些群童。有人把“盗贼”理解为暴寡凌弱,有意作恶。我认为这种理解是欠妥的。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都是很顽皮很淘气的。他们把这茅草抱起跑了,无非是为了和杜甫逗着玩,并不是带着恶意的。在小孩子天真幼稚单纯的心里,是不会有这种恶念来的。再说这些娃娃儿抢你这么点茅草,你就骂人家是盗贼,那你的品德修为,你的豁达大度在哪儿去了?所以,杜甫用“盗贼”一词,只是表达自己当时对这些小孩子的做法很不满而已。
   另外,我认为,杜甫在这里是借题发挥。
   “忍能对面为盗贼”,这“盗贼”一方面是指安禄山,史思明,另一方面是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惊定。他在协助东川节度使李奂讨平了叛乱的段子璋,他部下的滥兵趁机对人民肆行抢劫。甚至断人手腕,掠取金钏。杜甫在面对这些盗贼时,确实是无可奈何。杜甫作为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他曾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面对盗贼作乱,自己不能为国家出力,他心中会是何种滋味,我们可以想象。他归来依杖自叹息,是在叹自己生这些小孩子的气,叹世事维艰,叹国势蹇促。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杜甫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在这秋风秋雨愁煞人之时,杜甫家里仅有的一床冷似铁的被子也被孩子给蹬破了。在连绵秋雨之下,杜甫的茅屋漏得来无一干处,连立脚的地方也没有。自从安史之乱后,杜甫因忧虑国事,就很少睡眠,现在又落一晚上的雨,他在这凄风冷雨之中,又一宿未眠。
   这场秋雨使杜甫想通了,也算是彻悟吧!他推己及人,想到天下的寒士,不由高声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为此,他就是冻死了也无怨无悔。
   杜甫的这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西方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也是他在理想无法实现时,愿为理想而献身的表现。

共 13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杜甫穷,穷却思百姓;杜甫苦,苦却想国家,难怪杜甫伟大。作者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析了杜甫的这首名诗,观点独到,如“盗贼”一词,应指孩子的顽皮和安史的叛乱。不错。【编辑:单培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单培文        2009-05-23 19:44:28
  也曾教过这首诗,同意第一点,盗贼指孩子的调皮。问好朋友。
-刻画心灵的印记
2 楼        文友:英度        2009-07-04 16:23:50
  杜甫将大量的社会现实很具体地写入诗中,寄予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被誉为“诗史”。值得后人学习。这首诗也表达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处境,作者对“盗贼”一词的理解,是一种完全符合诗歌原意的再创造,欣赏!学习!
英度,男,汉族,1973年8月出生。中文及地测专业,矿山测量工程师。著有小说《跨越断桥》,诗集《无名氏》、《风的问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