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走近书店报亭的随想〔散文随笔〕

精品 【天涯】走近书店报亭的随想〔散文随笔〕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156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7发表时间:2014-12-19 14:48:45

【天涯】走近书店报亭的随想〔散文随笔〕 最近有事去了一次鲁迅公园,午后没事就又去四川北路逛逛,喜欢到书店走走一直是我的老习惯。这里曾经有一家立足了九十多年的老牌书店,是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在这里的分店。这块地方也是我的出生地,童年时代常走进书店里翻看连环画,这是一家不能忘记的书店。
   当我兴致勃勃走近它时,发现书店不在了。于是就问旁边卖货的店主,他们告诉我,那书店早已经关门好长时间了。我听了,抬头望望那些高楼大厦,心里忽然觉得有点失落。
   小时候,我就住在附近不远的石库门房,由于从小喜欢读书,在母亲的引领下认识了这家书店,后来成为了这家书店的常客。除了去四川北路书店外我又认识了提篮桥的书店。当年的提篮桥很热闹,那里除了有大名百货商店、自行车商行、寄卖商店外,电影院就有大名、东海、东山三家,邮局、书店、花鸟商店、年历片店、邮票市场。所以提篮桥也是我们小时候常去的地方,记得提篮桥的书店在大名路的东边,那时上海最大的书店就是南京东路东海大楼的新华书店了,但因路远我没有去成。
   后来因家庭原因回到了郊区农村居住,傍靠附近乡村的小镇没有书店,只有那些书摊摆在小街的一角,翻一本书得化二分钱,乡下孩子看到各种连环画就好奇,所以翻书的人很多。而每每看到那些书我就会想到城市里的那些书店,因为那里有看不完的书。
   然而人生的变化就像是梦,长大后,经农村推荐,我又一次有了回城读书深造的机会,人恋故地也许是真情。那一段时间,我总是会抽空来到我小时曾经去过的书店逛逛,到书店翻翻书就像是回家了一样,实在爱不释手的书,就想着办法省下伙食费买一本。那时的书十分便宜,一二元钱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小说读本和散文、诗歌集。有时兴致来潮了,还会乘车去很远的书店看看。后来上班工作了,一有空了也会经常去书店走走。
   记得八十年代后期,书店的发展很快,不仅内部装潢布置得很雅气,而且里面的书架上布置得井井有条,架面的图书品种应有尽有,相当丰富。书店开架销售,有文学、美术、外文、儿童连环画,生活工具书,音乐磁带和录像制品,有时候店里来了畅销书,人们还排着队购买。
   那时,还有一些书店是专卖旧书的,在提篮桥、四川北路、淮海中路、南京路、老西门等都有收购、寄售、出售旧图书的店,最大的是福州路上的上海旧书店。那里常有价廉物美的旧书可以买,有时碰巧了还能买到世界名著,我家里那套《红与黑》就是当时在那儿买到的。所以这些旧书店也一度成为我去淘宝的好地方。
   到了90年代初,书店出现了竞争对手,为解决就业和便利民众购买书报杂志等,大街上的转角上一夜之间出现了许多书报亭,几乎每条热闹的路上都有,书报亭的出现,给一些书店带来了不小冲击,原来有些杂志和书是由书店卖的,由于书报亭经营直接与街上行人对话,原来的书店销售就显得有些滞后了。然书店每年可以经营有关教科书和附近学校学生的教材,还有考试辅导材料等,对书店来说虽然是遭受了一下冲击,但还是能以老大自居的,人们习惯地要走走书店,所以书店卖书在晚上和休息日依然是火爆。
   再后来,沪上就又出现了一些教育相关部门办的考试书店。这样,凡考试内容的书和辅导教材等都进了这样的书店,随着社会追求升学率现象漫延,这些书店便一夜之间火爆起来。但后来,据说是上面发文不准加重学生负担,不准学校向学生和家长推销这样重复辅导书籍,这些书店的生意就淡了不少。在这样的组合下,那些老牌的实体书店就或多或少面临着业务冲击,等他们从沉寂中醒来,书店的业务明显减少了,于是就出现了并合,有的地方干脆关闭,把房子出租给餐饮企业获取租金生存。这实际上是对一些书店的第二次冲击。
   书店关了,报亭火了。后来我在公园附近的书报亭遇到了昔日的老同学,他因在钢厂工伤了,腿不好不能上班,由当地街道关心他,让他承包了马路转弯处的一家东方书报亭。说来也是巧,那些年股市发展很快,伴随着牛市到来,新兴投资行业受到人们亲睐,报亭每天经营的各种大大小小证券类报刊就有上千份,有时常常还供不应求,就连各种文艺杂志和娱乐杂志也伴随股报和杂志一起卖光,小小书报亭,生意十分火爆,就连老同学的爱人每天下班了一起帮他卖还很忙碌,收入可观。对于他这样的忙碌,我为他高兴。
   时间在指缝流过。今年春天,我有事走过老同学的书报亭,看到亭前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报纸和杂志,一些漂亮的杂志大多还用塑料袋包裹着的,只见老同学坐在台桌前喝茶,生意冷冷清清。他看到我,便迎上来热情打招呼。当我谈到报亭经营情况时,他皱着眉头,头摇得拨浪鼓似的。他叹着气告诉我,现在书报很难经营,就连附近地区原来热闹的书报亭有二家已关闭。当问及原因时,他说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网上购书已经成了一个大趋势;另一个方面,股市已熊几年,一些关于股市的报刊现在已经不吃香了,被套牢的股民很少问津股市报刊,每天买报者不多……他又告诉我,这个地区原有的二家大书店因为没有利润空间,书店销售量在下降,几乎要入不敷出了,所以也关闭转营其他业务了。
   与老同学一席谈话,我想得很多。这是真的吗?为了验证老同学的话是否是真,我又去了一些地方。发现许多书报亭真的不见了。我的另一个朋友原来也是开书亭的,他告诉我说,现在生意难做,书报亭和各大实体书店一样,受到网络书店和网上文学网站的冲击,销售量就慢慢下滑,这是书店和报亭同时遭到的冲击,它来势凶猛,远远超过书报刋亭和考试书店当时对实体书店的冲击。
   细细分析,原来现在买书的大多是酷爱知识的阅读人,书店和书报亭一样,到了晚上八至九点就要关门,而新兴的网络书店24小时售书的功能就很符合他们的作息时间。因为他们白天要上班,晚上在网上购物,顺便在网上书店看看,顺带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再,网络书店的图书价格常有促销优惠,且投递速度快,是传统书店所不具备的。这也是造成书店不景气的原因。
   听了朋友们一席话,再看老同学的书报亭的冷清,感到真是今非昔比,我为他的经营担心,同时也在思考,受到网络书店等因素的影响,实体书店和书报亭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这网上书店冲击实体书店的营利并不出人意料。另外,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们不仅电脑上可以海阔天空地看书,而且手机上也都有了能看到和想要看到的书,所以实体书店和书报亭的遭遇已经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了,这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所以不必抱怨是电子商务的崛起打乱了图书市场的竞争规则。万事都有规律性的,说不定到了若干年以后,人们依然会想到那些书店和书报亭,换一种方式买书。因为都市的书店是代表了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展示。
   由此可见,实体书店受网店和其它传媒的冲击是正常现象,关键问题是要想法如何面对,或者是下决心以另一种方式应对。笔者以为:有关部门或一些国有大企业,应给予这些实体书店重视和帮助。有关部门可以开辟出一块租金廉价的书区,不定期的进行联展,做到促销和推出新书并举,各种图书通过联展达到共赢模式。
   其次是能否借鉴国外一些民营书店的做法。我的一位国外朋友告诉我: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那里的一些大企业或者网络书商,他们每年挣了钱都会反哺实体书店,帮助实体书店展开多种经营方式,比如星巴克咖啡每年会支持一些实体书店,在店内开辟出一个角落卖书,顺带卖咖啡;在法国,一些大学的学者会带领学生前往各类书店进行阅读分享会,学者也会定期前往这些民营书店为自己写的出版刊物做签售会和分享会,这样的书店往往人气旺盛,购买力会直线上升。
   还有人这样说:现在网络有了文学网,许多青少年和老年人大多喜欢一头扎进网络,他们已经不想拿起那些装帧精美的书籍,而是走进了网络寻找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或科普读物,自得其乐地阅读欣赏,特别是手机文学的诞生,更是对实体书店和书报亭带来冲击,在地铁和公交车上,站着和坐着的人大多在翻看手机中自己喜欢的小说和散文……所以有人对办实体书店觉得越来越悲观。有的甚至在埋怨读书人太少。
   有人说:现在的生活过于精彩,导致我们的读书流于表面和浮躁。网络这个虚拟的巨大平台,吸引一大批人在上面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电视,看网络文学作品。有的甚至终日沉迷于其中,他们跟着鼠标箭头走,把好奇,欲望,一股脑的抛在网络上面。应该说,中国的读者现在很多,阅读不会缺少,但阅读的东西是五花八门,传统的名著可能会减少。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不要埋怨,要学会创新和自信,在竞争中求生存,这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前不久,我又去一位朋友家,在该住宅新小区的日夜商店旁边,我看到了一家小书店,门口热热闹闹的。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如今一些像样的书店都在找米下锅,正在经受丢失的考验,这小小书店开在小区里能生存吗?带着疑惑,我在朋友带领下走近了它,原来书店这些人都在买自己喜欢的书。好奇的我走近店主,进行了简单采访。店主介绍: “这里是小书店,面对的客户就是小区的5000多户人家,小区常住的大多是新上海人,户主绝大部分都是年轻妈妈和爸爸的三口之家,他们的年龄都是三十多岁,现代家庭重视生儿育女的培养教育,开店前经过调研知道,小区居民需要的是有关淘米烧饭,炒菜煮汤等生活类和儿童教育类的书籍,还有忆旧和社会生活的精彩文化类的名著,特别是财经类书刊和科学兴趣类的深受欢迎。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个小书店!”
   听着介绍细看,只见近二十平方的小书店,摆满了当下比较畅销流行的财经和生活类图书,还有育儿的《365夜故事》《儿童生活故事》《怎样育儿》《少年百科全书》《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连环画、《财经》、《读者》等生活时尚杂志,小小的书店已经站满了看书选书的人。书店老板娘见我有点惊讶,笑眯眯地说:“先生,欢迎你到我们小书店来,我们这里是麻雀虽小,但五藏俱全。先生如喜欢的话我帮你办一张会员卡,办了卡可以享受到与书网同样的折扣,我们还可以第一时间免费向您介绍和推荐新书,还可以免费送书到您家。”
   还没有等店主说完,我似乎明白了一切,这家小区书店为什么生意红火的道理,我坚信他们的生意还会越来越好的。这小书店的成功经营告诉我们,店铺的销售以前就是靠顾客自己上门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只有迎合市场的需求,把服务做到人们的心坎上,才能真正谋发展,这是新时代的一种创新模式,这个小区的书店已经找到了市场经济下的运作的立足点,找到自我生存的突破口。
   当我走出这个小书店的时候,我忽然又想得很多,看来市场经济这本大书要读透是不容易的,随着社会网络的发展,网络书店和网络阅读已成为常态,并将更有新发展趋势,这肯定会对书店和书报亭带来销售书的冲击。但实体书依然有它的魅力,它可以神采奕奕立于家庭书架并历久收藏,这是网络阅读所不及的。面对网络书店的问题值得思考,书店和书报亭不能因为有了书的资源就坐等有人来买,如果像小区书店那样做,换一种方式优化市场,把让消费者以前的自动走进门变为经营者走进消费者的心,用这样的经营方式立足市场,也许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小书店的成功经验就是最美的演讲,可不是吗?!
  

共 44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一篇书报亭变迁的随笔随想,不仅反映了报刊书店这一行业的发展变化,而且作者凭其睿智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以小见大,以一般而窥全貌,进而折射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时代史。笔者以倒叙的手法开篇,引起了童年时代的梦想以及对知识和书本如饥似渴的盼望。那时候的连环画和旧书报,支撑着追梦的脚步,也给苦难的生活平添了一抹色彩和温暖,更让人怀念起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和那里各色各样的知识的海洋。那里有着我不少的足迹和回忆,也有着我成长的痕迹,或许正是由于小时候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才让我以后有机会再近距离的走进书店,也对文学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和深深的爱恋。时间总是在变化,岁月也是一把无形的剑,而市场也在不断的变幻,曾经的热门的行业在浪潮中被冷落了,而有的不起眼的行业却在大浪淘沙中适应并发展起来了,面对这些,我们无需报怨,更不应该叹息和悲观。潮张潮落是规律,行业替换是必然,我们要在市场微小的变化中,学会用杠杆的效应,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人心的所向,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应对,这样才不至于被市场所淘汰,也才能在经济大潮中占有一席呼吸的地方。特别是文章的最后,把内容推向了高潮,也起到了点睛之笔,作者的那种走出去,走向市场,走向消费者心中的经营理念,值得广大企业思考和借鉴。本文与其说是一篇优美的随笔,勿宁说是一堂生动的别开生面的经营管理课,您想了解市场吗?您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抓获消费者的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吗?那么请赶快走进这篇美文吧,让我们跟着笔者一起去感知,去体验,相信您一定会受益匪浅。感谢沁香老师带来的精彩演讲,祝行文愉快!倾情推荐精品细赏!真诚相邀美好共享!!【编辑:袁梦雪】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220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袁梦雪        2014-12-19 14:56:31
  欣赏学习老师别开生面的随笔随想,富含哲理,给人启迪,行云流水的文笔,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受益匪浅,让人沉思和无限喜欢,佩服老师的敏锐和细腻,赞赏老师的胸怀和忧国忧民之心态。祝福老师快乐安康!精彩连连!!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19 15:40:07
  看了梦雪的点评,真是喜极。这篇评按就是这篇文章的演讲,深入浅出,内含哲理,是本文的延续和引伸。辛苦了,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3 楼        文友:薇梦儿        2014-12-19 15:44:35
  时过境迁带走了很多旧东西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吧,可我还是喜欢看书,每次只要出门,买书是第一件事,看书是一大享受,捧着书,一页页翻看,何在网络是两种不同的心情。欣赏老师的美文!此时的我就在看书。
回复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19 16:03:19
  喜欢看书是好习惯,这是书店的希望。谢谢薇儿美评。问好!
4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12-19 15:51:11
  每次读老师的文章,总会生发这样的感慨:在老师的笔底无一事一物不成篇章,无一事一物不含情,无一事一物不喻理。欣赏揣度老师慧眼和慧心,您是一位正真的生活的智者和炫舞生命的歌者。由衷学习和强烈敬佩老师!这篇文章依然从自身说起,共鸣到读者和社会,赞佩老师非凡苍劲的笔力。祝老师妙笔生花,精彩连连!
馨语馨愿
回复4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19 16:04:58
  谢谢馨儿有智慧的精彩点评。问好!
5 楼        文友:一滴墨香        2014-12-19 15:52:53
  文章表明了作者从小爱书的志趣,阐述了书店随时代的变迁,并提出了现行书店应找准市场定位的观点,一篇随笔,意义深远。问好老师。
一滴山水,一墨书香,许我墨香,赠你书香,我用文字雕刻一朵美丽的奇葩。
回复5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19 16:05:46
  谢谢墨香美评。问好!
6 楼        文友:婉溪清扬        2014-12-19 18:10:12
  时光总是匆忙而过,时代的俱进,社会的发展,事物的变迁,演绎了一个个时期的故事。人生就是在如此的变迁中进步和发展的。一个老牌的书店引发的回忆,一个报刊亭的出现到落幕,以致今天的网络文学网出现,无处不预示人们,社会市场经济的变化与发展,是客观必然的规律,有头脑的人永远是时代的弄潮儿,不会被社会的风浪掩没而淘汰。欣赏老师的文章,总是有些哲理性的感悟。祝老师生活幸福安康,才情飞扬!
回复6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19 19:16:05
  谢谢清扬悟出精彩的美评。问好!
7 楼        文友:潇男        2014-12-19 19:18:54
  美文配美编,一对并蒂莲。双赞!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回复7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19 19:42:53
  谢谢潇男美评。问好!
8 楼        文友:玲贝贝        2014-12-19 22:16:34
  其实我觉得儿童书籍魅力是永恒的,我每周都会带女儿买两本,她喜欢收集故事书,新华书店里看书的孩子很多,我们这帮大人也受孩子感染的,看看自己喜欢的书,轻轻打开书,依然会有一杯披雪新茶的清香味道呢!祝福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20 07:48:57
  谢谢贝贝美评。问好!
9 楼        文友:楚飞        2014-12-20 01:10:40
  已是半夜了,刚看完沁香老师的佳作。到现在我也是爱读书购书看书的,自然也爱逛书店,产生共鸣感,好像回到年轻时。行云流水的笔调,对书店、报刊亭的历史变迁及其市场走向的悟思,人们阅读的变异······赞赏老师纯清的文笔、睿智的眼光、爱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怀!向老师学习!
回复9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20 07:49:53
  谢谢楚飞美评。问好!
10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4-12-20 13:26:49
  一篇美文,记叙了作者对书籍的酷爱,由此引出时代变迁中书刊报亭的兴盛到萧条变化。不经意间,将自己对报亭未来的发展做出了精彩的分析提出了读到的观点,令读者由衷竖起大拇指!问好老师,来迟了,见谅!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10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20 14:06:30
  谢谢秀水美评。问好!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