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散文】殒命出国梦

编辑推荐 【雀巢散文】殒命出国梦


作者:苏庸平 秀才,245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04发表时间:2014-12-20 10:39:57

傍晚的斜阳渐渐地西坠下去,一抹淡红的阳光射在松嫩平原上。一辆雅马哈125摩托车从嫩江江边的这座城市里驶出。上了城外宽阔的公路,向着朝鲜民族自治乡飞驰而去。大约半个钟头以后,摩托车接近了公路左侧的一个朝鲜族聚居的村落,驾驶摩托车的人减慢了速度,准备左拐弯下道,他没有观察一下后面是否有车辆,也没有看车上的倒车镜,就突然拐弯。然而就在他左拐弯的这一霎那,从后面疾驰而来的一辆夏利牌出租车冲了过来,出租车司机急刹车已经晚了,夏利车便在刹那间与摩托车撞在了一起,只听到“咣当”一声,摩托车被夏利车的冲击力撞出了三十米开外,摩托车上的驾驶员,腾空而起,重重地摔落在公路边,顿时脑浆迸裂,公路的左侧路边上鲜血和脑浆溅洒一片,死者横在路边,惨不忍睹。
   这是二十年前发生在齐齐哈尔市郊的一件交通事故,死者是我的朋友,他叫罗炳哲,正值不惑之年,无论在工作、家庭和事业上,都正是蒸蒸日上的年龄。他昨天还在韩国的首尔,今天早晨从韩国飞回哈尔滨,下了飞机,便急匆匆赶往齐齐哈尔,因为它的母亲病重,他是从国外回来看望母亲的,他的母亲就住在他摩托车将要拐弯下道的那个村落里。如果不出事,再有两分钟他就可以见到自己的母亲,但是他就在这个时候横尸在生他养他的这个朝鲜族村落的村口。
   让我们再回到二十多年前吧,那时候,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不断深入时期,国门打开以后,很多人纷纷“下海”,北方人(包括公职人员)纷纷南下淘金,也着实有些人“下海”捞到了大鱼,有的人不甘于守家待业或者不甘于国家的那么点低廉的薪水,干脆辞去了公职,在商海里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那样的趋势也让很多人眼红。更有的人不甘于在国内,毕竟国内的经济状况较为落后,有海外关系的人就冲出国门,漂洋过海到国外去淘金去了。也真的有人出去以后,一两年后带着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金回来,立刻由原来的贫寒者变成了大亨,从农村搬进了城里,住上了高楼大厦,过上了富人的生活。
   齐齐哈尔市的范围内,有很多朝鲜族人,他们的上代有的是从鸭绿江的南边迁徙到中国来的,在鸭绿江的那边,包括朝鲜和南韩,都有他们的远亲,有的朝鲜族人借助于这一优势,便办理护照跨过鸭绿江,到国外去圆自己的发财梦去了。由于朝鲜国家经济比较落后,跨过鸭绿江的中国朝鲜族人圆梦的地方都是韩国。往往是韩国那边的亲属发来邀请函,凭着这一纸邀请函就可以到公安部门办理出国探亲的手续,再到海关办理护照,便可以轻松地出国圆梦了。虽然办理的是探亲的护照,都是往往一去就是一年半载不回来,甚至有的在韩国三五年不回来,据说护照超期,在韩国一旦被查获就会被处以重罚并遣送回来,但是,只要能在韩国挣到大把大把的钞票,那美金能够铺天盖地地从海外转到国内的账户上,就是被处以罚金或遣送回国也决不在乎了。在韩国有亲属关系的朝鲜族人往往真的发了大财,可是那些没有韩国亲属的朝鲜族人也不甘心就在国内受穷,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也要出去捞一把,毕竟出去三年两载获得的收入相当于在国内干一辈子,如此诱人的出国梦,谁还不想去圆一把呢?
   有的朝鲜族人便想到了通过“假离婚”再与韩国人结婚,促成涉外婚姻,这样出国更能有把握挣到大钱。朴正吉就是这样一位圆梦者。朴正吉原本是朝鲜民族自治乡的主管农业的副乡长,每月的工资不过两千元,跟本民族那些到韩国发财的人一比,实在是少得可怜。心想:人家到韩国去两年就挣回来一二百万美金,自己就这样当一辈子副乡长也不可能实现。又苦于自己没有韩国的亲属,思来想去,一个出国圆梦的设想便在一夜之间形成了。朴正吉与自己的妻子到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手续,自己认为是“假离婚”,一星期后,他的妻子便与一个从韩国飞过来的老头子办理了结婚手续,同时办理了出境手续,准备出国了。在哈尔滨办理完出入境手续以后,朴正吉和妻子一起与那个韩国的老头子一起来到了哈尔滨国际饭店,韩国的那个老头子开了两个房间,一个作为自己与新婚妻子的临时洞房,另一间便是朴正吉的宿处。眼看着前一天还和自己同床共枕的妻子,就在这个国际饭店里,已经跟着韩国的这个老头子成为了夫妻,而自己却是以“表哥”的身份来送行的,朴正吉心里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地混合在一起,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了,他辗转反侧一宿没有合眼,但是一想到自己在不久就要圆了发财梦,便觉得似乎有了些慰藉,个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承受,绝对无法跟任何人说出来。第二天,哈尔滨国际机场,飞往韩国的飞机升上了蓝天,站在机场上的朴正吉望着自己的妻子乘坐的飞机消失在蓝天白云里,他一句话也没说,顿时有一种失落感,从地上猛地蹦起来,重重地摔倒在地,又自己爬起来,掸掸身上的泥尘,垂头丧气地回去继续当自己的副乡长了。然而,他整日地盼望着妻子在韩国能够把美金像雪片一样源源不断地寄回来,终于在半年以后,自己的账户上多了二十万元人民币,便接到了妻子从韩国寄来的一封信,信的大致内容是:“我不准备再回中国去了,我们已经办理了离婚手续,从法律的角度说,离婚手续没有真假之说,办理了就是真的。给你寄去的二十万元人民币,就算是我对你的补偿,也可以说是我们曾经是二十年的夫妻,就算是我对你的赠与吧。”自此,朴正吉便与自己的妻子失去了联系,再也没有接到过妻子寄来过一分钱,也没有接到过妻子的一个电话和一封信。原以为妻子出国一定能发了大财回来的,现在看来,妻子已经“乐不思蜀”了。朴正吉整天郁郁寡欢,上班也心不在焉,魂不守舍。一年后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告知:肝癌晚期。他花光了妻子寄来的贰拾万元,又卖掉了自己的房产,最后也没有挽救自己的生命,几个月后,他便呜呼离开了人世,哀哉化作一缕青烟去了天国。
   以上算是插叙。前面提到的那位在车祸中殒命的罗炳哲,也和朴正吉一样做着出国梦,不过他是真的出了国。
   罗炳哲是个独生子,父母都是农民,老夫妇大半生节衣缩食培养自己的儿子,儿子也算争气,考上了民族师范学院,毕业后回来家乡在朝鲜族学校当教师,结婚后生活也算美满,妻子在商业部门当售货员。改革开放以后,国营商店解体了,妻子下岗了,看到本民族的很多人都到韩国去挣了大钱,罗炳哲的妻子也跃跃欲试。无奈也是苦于没有韩国的亲戚,只好走“假离婚”办理涉外婚姻这条路了。
   罗炳哲与妻子商量好了“假离婚”的诸多事由,妻子说:“炳哲,你放心,到任何时候,你我永远不会变心的。我去了国外以后,在那边站住了脚,我就想办法让你也出去,我们一起在国外把钱挣足了就回来,那时候,我们可以美美满满地过后半生的日子,那时候我们再生一个儿子,让我们的后代都过上富裕的人上人的生活,两位老人一辈子也不容易,我们也让他们过上美好的晚年。”就这样,罗炳哲与妻子办理了“假离婚”的手续,然后又跟韩国的一个客商办理了涉外婚姻去了韩国。
   罗炳哲的工作业绩非常突出,妻子走后,他被调到了市教育局,当上了民族教育科的科长。在庆祝他升迁的酒会上,我高举酒杯说:“炳哲,你官升一品,妻子又去了韩国淘金,看来你真是政治经济双丰收了!”罗炳哲笑而不言。
   罗炳哲跟朴正吉不同,他比朴正吉要幸运得多。一年以后,罗炳哲的妻子从韩国转过来60万美金,说这是给两位老人的赡养费。同时又发来邀请函,邀请罗炳哲到韩国去探亲。罗炳哲心里明白,妻子的探亲邀请实际上就是让他也到韩国去圆梦。罗炳哲向组织递交了停薪留职的辞呈,打点行装,要奔赴韩国,去圆发财梦去了。临走的前一天,我们几个朋友在市里的一个很像样的饭店为他饯行。不提。
   话说罗炳哲到韩国的首尔机场下了飞机,他的妻子跟那个韩国的商人一起到机场接他,他也变成了妻子的“表哥”。韩国的那位商人有一个跨国的公司,生意确实做得很大。前来探亲的“表哥”罗炳哲在妻子的周旋下安排在公司里做一名管理员。尽管不懂业务,但是每月的薪金却能拿到六万美金,这一个月的收入跟在国内的薪水相比那可是在国内二十年的收入了,这样算来,用不上三年,自己带着妻子回到自己的国家来,根本就不用再去当什么科长了。罗炳哲的出国发财梦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圆着。可是罗炳哲办理的是探亲护照,三个月后就过期了不能续签,他在韩国不能出头露面,不能以自己的身份办理任何事情,所挣的薪水,只能存到妻子的账户上。眼看着快要两年了,他已经挣到了一百二十万美金了,都在妻子的账户上。估计再干一年,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到时候回国,就是因为超期罚金或者被遣送回国,也在所不惜。何况妻子似乎真的没有变心,在韩国老板不在公司的时候,他依然可以偷偷摸摸地与妻子重温曾经的美好,尽管不可以光明正大,但是也觉得似乎曾经的夫妻情分还在。发财的美梦在与日俱增。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突然一天,一份国内发来的电报打破了他的计划。他的妻子把电报展在他的面前:“母亲病重,速回!”罗炳哲二话没说,急忙准备回国,他的妻子当即到韩国的海关为他办理了回国的手续,交了罚金。来不及支取工资,他便登机回国,在机场,他的妻子说:“你先回去,到家后,需要钱,我这里马上把钱转到国内的账户上。放心吧!”
   首尔的飞机早晨在哈尔滨机场降落,罗炳哲下了飞机,马不停蹄地来不及坐火车,就在机场打的直奔齐齐哈尔,急匆匆赶到医院,才知道母亲因为脑出血急救没有太大危险,已经于昨晚出院回家了,罗炳哲知道,自己出国前的那辆摩托车还放在教育局自己的宿舍里,他赶到了宿舍,看到摩托车依然是自己临走时用雨布盖好的样子,里面的汽油还满满的。他立刻启动了自己的那辆专门用来到乡下看望父母的摩托车,加足马力,驶出郊外,他恨不得立刻就出现在母亲的眼前。可是就在他接近村口准备拐弯进村的时候,却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可怜的罗炳哲,他是个孝子,万里迢迢地回国看望母亲,他要把自己在国外发财的好消息告诉母亲,可是,再有两分钟就出现在母亲身边的他,却在瞬间殒命黄泉……
   参加完罗炳哲的葬礼,我驱车到了朝鲜族的那个村落,去看望罗炳哲母亲。老人躺在病床上,已经有些清醒了,她见到了我,眼睛里划出了几滴清泪:“苏老师,你来看我了。唉,你看我的儿子炳哲,在国外还没回来,我还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他了!”老人模糊不清的话,让我的心里酸酸的,我拉住老人的手,说:“您老安心养病,炳哲已经知道你病了,他一定会来看你的,您也一定还能见到他!”我掏出100元钱放在老人的枕边,走了。
   二十年过去了,不知道罗炳哲的妈妈是否还健在,但是我知道,她一定在等待着出国圆发财梦的儿子,也许老人已经去了天国,那么,她一定在天国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是儿子在国外还有二百万美金呢!她知道么?她享受到了么?
   呜呼!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殒命出国梦!
  
  

共 42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像是小说的演绎片段,在苏老师的笔下,还原着曾经的出国碎梦。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别说改革开放之初,就是现在,仍旧有巨大落差。很多国人去韩国日本淘金,到底有多热呢?记得老公的一个同事投靠亲戚去了日本打黑工,两年回来,至今无业仍旧衣食无忧。这似乎是题外话,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人的价值究竟该体现在哪里?从作者写的血淋淋的两个淘金者的碎梦里,我们不禁扼腕唏嘘。可冒险成功者的归国优渥的生活更让不安现状的国人跃跃欲试。苏老师看似在讲故事,其实揭示了人之贪欲,取舍之间往往失之东隅未必得知西隅。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苏庸平        2014-12-20 10:46:30
  谢谢梁争!看似小说,实则是真事!这就是我亲历的事情,二十多年来一直让我感慨着,纠结着,思索着!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楼        文友:梁争        2014-12-20 11:06:27
  朝鲜族人去韩国淘金,内蒙的很多人都去了日本。当初父亲差点去了科威特,被家人拦下了。并不是每个出去的人都淘到了金,也有很多人梦碎于此。这更能引发思索!
回复2 楼        文友:苏庸平        2014-12-20 11:27:46
  唉!人呀,并不是与金钱捆绑在一起的,人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东西需要与之相悦,金钱不可多也不可无,但是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些基本的生存需求有了就可以了。太多了可能不是福却是祸呢!
3 楼        文友:小泥儿        2014-12-20 13:24:53
  现在很怕看这样的文章,罗炳哲,够悲惨,妈妈够可怜。到韩国淘金的家庭各式各样,幸福的少,悲哀的多,我的朋友在吉林一个单位半个楼的人去了韩国,剩下半个楼的职工自由组合,真真假假,各取所需,听了心里不是滋味。不一定有钱就是幸福啊!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3 楼        文友:苏庸平        2014-12-20 13:32:34
  我写的是真实的记录,你说的吉林有着那种现象我相信,现在有很多人被金钱所惑,有的已经要疯了!
4 楼        文友:唐雄        2014-12-20 13:55:34
  “不一定有钱就是幸福”,小泥儿姐姐这句话说得很对。为什么过去会有汉奸,现在还有妓女,都是钱在作祟。对于一些人来说,钱是万能的。他们的人格、尊严、信仰、灵魂被践踏,如同行尸走肉。
喜欢游山玩水,有浓郁的故乡和军人情结。
回复4 楼        文友:苏庸平        2014-12-20 16:00:01
  唐雄你说得好!金钱物质是必须要有的,但是,并不代表着幸福!幸福的概念与金钱仅仅有交集,并不重合!
5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2-20 19:32:18
  出国,有人淘了金,有人丧了命。淘得的金子上沾满了眼泪甚至是鲜血;陨去了的生命中永远不会安宁。
回复5 楼        文友:苏庸平        2014-12-20 19:47:26
  是呀!人的一生平平淡淡,衣食无忧就足以了,何必去奔命呢?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把金钱看淡,一切都顺其自然,人生不就是那么几十年吗?谢谢魁哥!
6 楼        文友:闲妹        2014-12-20 20:43:51
  在金钱面前有的人扭曲了灵魂,搭上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实际上人生苦短,只要平安、健康、活得开心自在就已足够。可惜很多人看不明白,钱是身外之物,钱买不来幸福,健康、快乐、友情、亲情、爱情。要这么多钱不幸福你会感到快乐么?我想在作者美文里已告诉人们答案了。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6 楼        文友:苏庸平        2014-12-20 22:17:13
  闲妹说的太好了!谢谢闲妹!
7 楼        文友:空中白雪        2014-12-21 17:05:42
  苏老师的这篇文章道出了社会现实,也是对一句俗语“人为财死”的最好诠释,警醒人们珍惜自己的当下。人要多一些精神生活远比多一些钱更快乐。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