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我想雪了(散文)

精品 【江南】我想雪了(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41发表时间:2014-12-20 20:04:09

都说“大雪小雪又一年”,可眼看着小雪节气过了,接着大雪节气也过了,时令直逼冬之极了。我们知道“冬至十天阳历年”,很快人们又要迎接新年的第一轮日出了。不过,对于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来说,真正的“年”——春节,还似乎在遥遥地期待之中。记得小时候盼下雪,说句实在话,就是想过年。因为过年不但有好吃的好穿的,还有好玩的,而且大人们也不阻拦,虽然不敢奢求与他们一起玩,但那种自由自在的神情,确实让人值得回忆。
   但那毕竟是过去了,还是先说说眼前吧。今年闰九月,时节较往年晚了一些。可凄厉的北风,早已刮过;路边梧桐树上的叶片,除了顶梢上极个别意志坚强者,还在像一面面旗帜昭示生命的力量之外,大部分已丢盔弃甲就地而败。“无边落木萧萧下”似乎只是一道风景,可那风景早已时过境迁,满地的落叶被穿着黄坎肩的清洁工们扫扫都拉走了。一段时间以来,天一直是阴死阳活的。有些时候,天真的阴沉了一阵子;可猛然间,太阳又出来了,黄黄的,像嗤着牙板子在笑。也不知老天爷在玩什么花招,看起来要下雪,还得在等等。我的喉头几乎干涩了,真想大声地呼喊:“我想雪了!”
   可喊又有什么作用,老天也不会听我们的。干等也不是个说,倒不如品赏几首写雪的古诗,算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吧。“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好像是一位大诗人的,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李白的《北风行》,诗坛上其他人很少有这种豪气。燕山,在今天河北省蓟县的东南;轩辕台遗址,在今天河北怀来县的乔山上。从诗的内容来看,所写的雪应该是泛指我国的北方。鲁迅先生曾经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可见,文学艺术是可以夸大的,但夸大也不能失实。
   我非常喜欢读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物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对雪的渲染可谓一绝。“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那里的雪那时候也来得太早了吧,而且似乎也没有给谁打声招呼,就来得那么的猛烈,那么的够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片大片梨花盛开的景致,我小时候是见过的。我们村南曾经就是一片大梨园,每当梨花开遍的时候,就像天空飘动的朵朵白云,美丽极了。可天寒地冻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将士们怎么会有这种激动人心的感受呢?“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塞北的雪真的是威力无比呀,可哪里挡得住归京的脚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每每读这首诗,诗的结尾那句“雪上空留马行处”,常常引起我无限的遐想。它和柳宗元的那首《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风格迥异。一个是动态的描写,一个是静态的刻画;一个是凛冽中多带豪壮,一个是凄冷中多带孤寒。初读《江雪》我不知道柳宗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待学了他的一些散文、了解了作者的人生遭遇后,才明白他表达的是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反观岑参的《白雪歌》,它要表达的则是戍边将士们的爱国热忱和报国情怀。“雪”其实都是诗人们表情达意借助的形象而已。我想雪了,那从遥远的历史的天空悠悠飘落的大如席和千朵万朵梨花般的雪片,寄予了几多诗情与豪情;那“孤舟蓑笠”寒江独钓的老翁孤拔凝重的神情一直在我眼前闪现,像一尊洁白的雕塑凝固在漫漫的江天长河之中。
   白居易有一首小诗《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卧枕被如冰,不由地让人醒来,感到非常惊讶,再朝外看看门和窗户,一片明亮。接着就不时地能听到竹枝被压折的“吱呀”声,想来外面一夜雪一定下得很大呀!诗人写夜雪,无法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侧面的手法,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暗点雪下的大,已经雪落多时。按照一般情况来讲,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只有等到雪大了,才会加重寒意。这开头的这个“讶”字,其实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无声。这就于“寒”之外有写出雪的另一特点,“踏雪无痕”“雪落无声”。直到诗的最后,作者才从听觉“折竹声”中道出“夜深知雪重”。全诗虽短,但写得很有层次。我想雪了,咀嚼一首诗,其实就是在感受一次降雪的过程,真够味!
   要说写雪的诗句名篇确实很多,但要论气势和境界,那还应该数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首词通过对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的描写,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与美好,为抒发一代伟人雄伟的报复和博大的胸襟作了铺垫。
   纵观伟人的一生,从他不同时期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是非常喜爱雪的。除了这首《沁园春·雪》之外,他还在《卜算子·咏梅》中写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在《七律·冬云》中说“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只不过在这两首词中,“雪”都成了衬托,但无不表达了一个革命者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作为一代领袖,毛泽东不愧为世界伟人。他在革命处于低潮、长征即将结束的一九三五年的十月,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发,就写出了著名的《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融,江海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么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寰球同此凉热。”在这首词中,诗人的胸怀不仅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包含了整个人类世界,其气魄之大,穷尽八荒,涵盖环宇。我想雪了,无论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还是漫天舞动迎春的飞雪,甚至是玉龙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茫茫苍苍的昆仑雪,我都喜欢。
   是雪成就了诗人词人和伟人,是雪让这个世界更加美丽而富有魅力。“雪”这大自然的精灵,有时称“六出冰花”,在宋代杨万里的诗中又把它比作“银粟”,还有人把满天飘洒的飞雪叫做“玉龙”的,但无论哪一个名字都是那样地富有诗意而又美丽无比。当纷纷扬扬的大雪飘飞的时候,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一尘不染,让人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纯洁”与“高洁”。因此,古代一提到雪,马上就会想起高士来,这是因为它不但有高寒之意,而且又有高雅之名。“因雪读经,傍花赏词,酌酒挥毫,对月吹箫。”“风花雪月”历来都是文人雅士的不懈追求。我想雪了,我想从雪的故事中,汲取更多的生活的营养,雪可以磨练人的意志,雪可以展现人的精神。“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我非常喜欢陈毅元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满地的雪似乎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明亮明亮的,竟然映照出一个故事来。《三字经》里好像提到一个叫孙康的,说他“映雪读书”。孙康是晋朝京兆人氏,为人性敏好学,但家境贫寒,无钱买灯油夜晚读书,他觉得这样让时间白白丢掉,非常可惜。一天夜间,他猛然间从睡梦中醒来,发现从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觉得可以借着看书,倦意顿消,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冰雪覆盖的大地,粉妆玉砌一般,一片明亮。于是孙康不顾寒冷,看起书来。手冻麻木了,搓搓手;脚冻僵硬了,他起身跑跑。此后,每逢雪夜,他就不放过这个读书的好机会,孜孜不倦地发奋学习。凭着苦学和天赋,他最终学识大进,成为了当时非常有名的饱学之士。
   说起映雪读书,我倒又想起了古代求学故事里的“程门立雪”。程门立雪,是《宋史·杨时传》中的一个典故。说杨时从小聪明,四岁入学,七岁写诗,八岁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攻读经史,后考中进士,不愿为官,拜理学大师程颢为师。程颢死后,他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的他已经到不惑之年。可有一次,为了寻求一个问题的答案,他和学友一起去老师家请教。当时正值隆冬天气,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他们只好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忙赶路。
   等到了程老师家,适逢先生正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雪越下越大,远山如玉,寒林素裹,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盛装。这时杨时二人的脚冻僵了,只冷得浑身发抖,两股战栗,但依然恭恭敬敬的垂手侍立。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程颐一觉醒来,才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二人。只见他俩通身雪白,程老师急忙走出门外,这才发现他们二人脚下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遂将他们迎进屋里。后来,“程门立雪”便成为一个成语流传至今。现在它常用来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的长者的尊敬。我想雪了,雪中苦读和求学的故事绝不仅仅是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热望,一种人生的追求。
   明代散文家张岱有一篇绝妙的短文《湖心亭看雪》,写的别有情趣。文中说崇祯五年腊月,作者当时正住在西湖边上,大雪一连下了三天,“湖中人鸟声俱绝”。那天更定时分,作者穿着毛皮大衣,生上炉火,独自驾着小船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远远只见湖面之上,水雾和冰花弥漫,云天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的一片,淡淡的长堤一道、模糊的湖心亭一点、窄窄的小船一只,船中人影只有两三粒米大小。
   等到了湖心亭上,又见有两个人铺毡对坐着。一个童子模样的烧着酒,炉上的酒已经沸腾,正散发着浓浓的香味。他们看见有人来,非常高兴地说:“这样的大雪天,哪里能够想到在这里还能遇见你。”他们拉着作者一同饮酒。作者开怀畅饮三大杯后,提出要告辞。临走时问那俩人姓氏,他们回答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却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您痴,看来还有比您更痴的人啊。”我们姑且称他们为“雪痴”吧,爱雪竟达到了痴迷的状态,可又有谁理解这皑皑白雪背后的深层意义呢?
   这篇精美的小文,全篇不足二百字,却通过对比和白描的手法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不仅表达了作者赏雪的惊喜、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情趣,也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以及不随流俗遗世独立的闲情逸致。令人读来如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给人无尽的遐想和启迪。雪,这冬之骄子,它仿佛有了灵性,有了情感一般。由此可见,冰雪所营造的空间意境,不只是寒冷的孤寂的,而是纯洁的高雅的充满着激情和理想的。它不仅带有神秘与神奇的元素,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能使人的心灵得以升华,心境得以净化。
   于是,我又想起了唐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从内容来看,它描写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按照一般的理解,前两句是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是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我则认为,作者刘长卿应为远行客,在日暮时分,遇雪天寒,看到远远的群山无边无际,就早早地投宿到路边一间荒凉的小屋,小屋空荡荡的,也不知主人去了哪里。直到深夜,才听到屋外柴门的响动和狗的叫声,原来是主人顶风冒雪才从外面归来。
   这“风雪夜归人”中“归人”,才应该是这“白屋”原来的主人。人在路上,为了生计,主人也不得不外出谋事,山中风雪来得突然而猛烈,外出谋生的山里人在很晚才归来,要说本属正常,可没想到是一个过路之人即作者的投宿却成了这芙蓉山白屋里的主人。看是阴差阳错,却在作者的笔下显得生动有趣。它不但写出了羁旅漂泊之人的艰难与痛苦,也写出了山里百姓生活的无着和凄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体察民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怀。在这首诗里,虽然作者并没有着意描写雪,但读者自然能领悟到大雪封山天寒地冻的情景,“雪”成了诗人烘托人物表达感情的物象。我想雪了,那风雪中的夜归之人仿佛在告诉我们,人生离不开艰辛与拼搏,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奔波进取之中。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两个与“雪”有关的成语来,一个是“雪上加霜”,另一个是“雪中送炭”。雪上加霜,刚刚下过雪,又迎来一场苦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两者意思正好相反。如果说刘长卿政治失意,漂泊沦落,那么旅途的风雪应该属于“雪上加霜”。但从诗人夜晚所见,自谓芙蓉山主人的反客为主,这旅途多少又有些“雪中送炭”的味道。同样是雪,而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情,感受绝然是不一样的。正像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却还“心忧炭贱愿天寒”呢!

共 859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想雪了!”一句发自内心的渴望,引发出作者对雪的无限遐思。从古人的诗句,从过去的往事,从今写到过去,又从过去回到现在。文章的视野极为丰富,角度多变,内容更是极为深厚。由景到人,再由人到事,情景交融,抚今忆昔,再回到迟迟不曾下雪的现在。实在令人眼花缭乱,看得措手不及。“我想雪了”反复出现,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美丽的雪花的向往及追忆,令人感同身受,怀念起雪花来。倾情推荐阅读,感谢赐稿江南,问好作者。[责任编辑:梦海晴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221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水寒        2014-12-20 23:17:56
  欣赏!问好老师,遥祝冬安!
樱水寒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1 07:50:09
  首先恭贺老师升职,天真的冷了,上杯热茶,遥祝冬安!
2 楼        文友:范雯        2014-12-20 23:30:57
  此文描绘出了作者是一个极其爱雪之人。通过各个伟大诗人的诗句描绘出了雪的美。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1 07:52:48
  雪之美,诗人词人文人各有赞叹,草根之人,只有生活中边体会边欣赏,问好朋友!
3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1 07:53:54
  感谢江南,问好编辑,遥祝冬安!
挥鞭赶四运,拈笔集华彩
4 楼        文友:樱水寒        2014-12-21 14:59:46
  恭喜老师决赛取得了好成绩!问好冬安!【江南约稿】同期同题第八期《初心》欢迎您的参与http://www.vsread.com/bbs/topic-56-559236.html
樱水寒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1 15:41:56
  谢谢,仍在努力着,只是感觉初心写来不容易!
5 楼        文友:李潇然        2014-12-22 12:29:14
  欣赏,问好友,祝你冬至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2 13:14:54
  感谢文友来访,也祝您节日快乐!
6 楼        文友:李潇然        2014-12-22 12:30:04
  顺便说句,上次的白话写得很好哦,高大上。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2 13:16:22
  谢谢,只是一些积累而已,相互学习,一路前行!
7 楼        文友:一缕闲愁        2014-12-27 19:34:17
  文章视野广阔,角度多变,内容深情动人,作者抚今追昔,情景交融,读后让读者应接不暇。“我想雪了”,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渴望,光是题目就引人无限遐思。读后我也感同身受,怀念起很久没见的雪,文章意境美、文辞更美!祝福作者,希望你创出更多佳作!
用爱去发现美好,用心去感受人生百态、红尘俗世的喜怒哀乐……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7 20:00:16
  不说别的,想雪是真的,新年就要来了,下不下雪,我们等着瞧吧,先祝文友新年好!
8 楼        文友:一缕闲愁        2015-01-14 20:25:37
  文章唯美动人,深情流露,让人久久回味……
用爱去发现美好,用心去感受人生百态、红尘俗世的喜怒哀乐……
回复8 楼        文友:酋黄        2015-01-14 20:58:43
  朋友的点评让我激动不已,真的有那么好吗?问好朋友!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