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我读老之将至而联想到的

精品 我读老之将至而联想到的


作者:柴瑞林 秀才,158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99发表时间:2014-12-21 11:02:04

有人说:“因为无聊才读书。”我正是这种原因,翻开了《书摘》杂志,看到了英国作家罗素的《论老之将至》,虽然是个不惹人喜爱的标题,却因自己步入老年,便随意地读了下去。
   作者说:“虽然有这样一个标题,这篇文章真正要谈的却是怎样才能不老。”文章告诫年纪进入老年的人,如果自己觉得身体还好,精力还旺盛,就不要计算自已活了多少年龄,更不要考虑到在这个世界上还能生活多少时间。
   能够健康地活过几十年。也就是说,在经过的几十年里,你做了你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吃了你感到可口的东西,看过了许许多多好看的东西,也许这一切,都是你认为是有益于健康的,才换得很有质量的几十年,这已使你比那些早年到那个世界的人有幸得多了,有意义得多了,何必因为年纪高迈而愁苦呢。我认为,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珍惜和喜爱自己曾经拥有的和现在正在拥有的一切,包括苦难和疾病。一个人从水深火热之中过来,当自己在即使极平常的水平中生活也感到满意和幸福。如果眼下有许多难言的痛苦之事,也应该以十分平静和友善的心态对待它,因为它使自己企望明天,产生苦尽甜来的信心,而不是终日受着怕渐渐趋向而恐惧担心。如果你曾经有过使你很难忘怀的疾病,你会因为战胜了它而庆幸现在的健康。或者,你眼下正患难在疾命的苦痛之中,你会由此产生对亲人没有疾病的幸运之情,会使为他们比你过得好而安然忍耐,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企望康健的那一天。
   作者还说:“从心理角度讲,老年需防止两种危险。一是过分沉湎于往事。人不能生活在回忆中,不能生活在对美好的往昔的怀念或对去世的友人的哀念之中。一个人应当把心思放在未来,放到自己需要去做点什么的事情上。要做到这一点非常轻而易举,往事的影响总是在不断地增加。人们总好认为自己过去的感情要比现在的强烈得多,头脑也比现在敏锐。假如真的如此,就该忘掉它;而如果可以忘掉它,那你就自以为是的情况就可能并不是真的。”
   作者的话说得实在而中肯,人千万不能一味地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之中,谁如不听忠劝,后半生的生活质量肯定不好,或完全陷入被动,更甚者因此而短寿。我有一个朋友,正好沉湎在往事之中不可自拔。他的原配妻在他们步入五十岁时因病亡故,在漫漫的十几年之中,他生活在苦苦的哀悼和回忆之中。好些人看他孤独劝他另找一伴侣过完后半生,他却认为要那样子了即对不住亡故的妻子和身边的孩子们,他决心守着亡妻的灵魂过下去。
   孩子们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成家,有了孩子,原来在一起吃一起住的晚辈都有了自个儿的小家,不能再和他一起热和了,他也因多年沉默患上了心脏紊乱的毛病,几次昏晕过去,又自个儿慢慢苏醒,他因之意识到一个人有猝死的危险,找了一个伴,办了结婚手续,他却依然沉湎在过去生活的境况中。比如说,邻居得知他找了老伴向他道喜时,他说:“她没有我前妻漂亮。”这话他又情不自禁地说给后边的妻子,他将前妻的衣服挂在现在的衣柜里,把前妻的照片放在写字台上,压在玻璃台下、别在镜框里,将后妻的一张照片压在同一张玻璃台的右下角,还有少许露在玻璃外;无论说什么话,他都要扯出死了的人来。他看到后妻扫地,他会说,我的妻扫地收拾房子麻利得很,只用三两下,全部收拾得好好的;他看到后妻买药,会说,我妻也吃过这种药,效果不怎么的;他看到邻居有生孩子的,他会说,我妻生孩子正赶上六○年,捎的外地买鸡蛋,全打碎了,唉!真是的。他认为自己孩子有出息,他会对后妻说,妻子为我生了几个孩子,给人把气争了;他常对后妻莫名其妙地说,唉,她死了,对我是最大的倒霉;在他的房屋里,这是他和前妻共同生活过的家具和什物,他只要提起来,就要因每物每件对后妻讲一个前妻的故事。
   我朋友沉湎于前妻的回忆和陈叙之中,扯不断,理不清,使后妻感到和他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生活到一起,可细细掂量,充其量,莫过是个空皮囊,毫无夫妻生活的意味,使她很感后悔和窝囊,几次向他提出离婚,他却又觉得不能没有她。他的沉湎在回忆之中,和他所作的桩桩件件都成了他和后妻感情的阻障物,生生地把他俩分隔在两个冰冻的边缘,她没法和他磨合,没法和他建立夫妻感情,都结婚五、六年了,两颗生分的心走不到一起,不感到这是她和现在丈夫的家,只感到那个死去的人变成许多幽灵充塞在他与她生活中的每个空间。这么一来,他怎么能得到她的热心和关照呢!他的生活质量日见下降,眼前又会有新的不应发生的事情发生。以我的朋友所为为例,正好说明作者谈论之正确和意义之所在。
   作者说:“另一件应当避免的事是依恋年轻人,期望从他们的勃勃生气中获得力量。子女们长大之后,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如果你还想像他们年幼时那样关心他们,你就会成为他们的包袱,除非他们是异常迟钝的人。我不是说,不应当关心子女,而是说这种关心应该说是含蓄的,假如可能的话,还应是宽厚的,而不应该说过份地感情用事。动物的幼子一旦自主,大动物就不再关心它们了。人类则因幼年时期较长而应该做到这一点。”
   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顾任何艰苦的人,全心全意为成家之后的子女效力。我们单位有一女同事搞收发工作,她的爸爸为了让她不劳累,常常坐在女儿和同事们工作的办公室为女儿分发报纸和杂志。还有一位清洁工人的母亲,每日起个大早,替女儿扫完该清扫的区域,还常常找单位领导讲女儿工作中的困难。他们这些作法却使大家讨厌,对子女的影响极为不好。后来,那位清洁女工,被单位辞退。人家说,怕累去家中休息。有些退休职工为子女干完所有的家务,甚至在双休或节日里也为子女抱着孩子不松手,他们如老母鸡那样,伴随在子女身边,不让他们有所自由,我以为,这么一来,只能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和不应有的累赘感。我认为,只有恰当地关照子女,建立其它兴趣的人才于健康有益,才可长寿,过多操劳,必然走向相反的后果。历史上许多长寿之人,据资料记载,大多属于有创造性或终生劳作和兴趣广泛者。作者说:“我认为,对于那些具有强烈的爱好、其活动又都恰当适宜、并且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人们,成功地度过老年并非难事。只有在这个范围里,长寿才真正有益;源于经验的智慧才能不受压制地得到运用。告诫已经成人的孩子别犯错误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一来他们不会相信你,二来错误就是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但是,如果你是那种受个人感情支配的人,你就会感到,不把心思都放在子女和孙儿女身上,你就会觉得生活很空虚。假如事实确是如此,那么当你还能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比如支援他们一笔钱或者为他们编织毛衣针套的时候,你就必须明白:‘绝不要期望他们会因为你的陪伴而感到愉快。’”作者的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上边这个问题,不用再作赘述已足够老年人反思自己了。
   作者还说:“有些人因害怕死亡而苦恼。年轻人害怕死亡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年轻人担心他们会在战斗中丧生。一想到会失去生活能够给予他们的种种美好事物,他们就感到痛苦。担心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也是情有可原的。”一个人来到世界,还没有真正生活过,对人生的应有的阅历还在憧憬,就很快离开人世,不要说自己害怕,就是年纪大的人也认为可惜,绝不能那样。但是对于经历了人生悲欢的老人来说,该完成的职责已完成,有些人在事业上早已功成名就,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一个老人去再努力、付出,害怕死亡就成了一种羞于出口的事情。那么,怎么才能减少这种没有必要的恐惧心理呢?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去干自己愿干的事情,根据爱好,可以看书、写字、作画、下棋、打门球、打兵乓球、种花、钓鱼、养鸟、种菜等等,只要你的体力还行,还可运转,千万不要闭门思考,在广泛的兴趣里,在忙忙的活动中,忘掉心中的恐惧。作者说:“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像河水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更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大海,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尔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作者的话难能可贵,如果老人们都能这样理解自己的生命,还会因为害怕最终而苦恼吗?因为自己所经历的,创造的,珍爱的一切将比生命的纪年长得多,永远存在下去。长寿之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器官的逐渐老化,往往会被疲倦征服,自己会日日向往有一个清凉的、宁静的,不用再运动的地方长眠长歇下去,还对生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当然在还不算太老却在毫无痛苦之中,清清白白离开这个世界,也是很完美的。无论怎么个走法,都要正确的、平静的、乐观地对待。

共 33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读后感,揭示的观点,讲述的作者的生活感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对今天的老人们和将来的老人们,都是很有意义的。老年人要生活得健康快乐,要善于忘却,不要沉湎于过去的生活之中,这种沉湎是一种生命和健康的危险;老年人关心孩子,要方法和尺度得当,否则,爱就成了一种负担;老年人要有自己的追求,这有利于生命和健康;坦然面对死亡。作者这篇文章,和作者所读的文章,都值得我们阅读。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1222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12-21 21:56:51
  读了该文,我很受启发,不得不再一次思考人生,因为我们也步入了爷爷行列,我们也要学会和孩子相处,和孙辈相处,不然,哪里去找天伦之乐?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柴瑞林        2015-02-07 16:37:46
  谢谢,太谢谢了!
回复1 楼        文友:柴瑞林        2015-02-16 22:36:21
  谢谢老师点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