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端午粽(二)

编辑推荐 端午粽(二)


作者:未名书屋屋主 进士,1094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12发表时间:2009-05-24 19:30:10

又是一年端午节,街上响起卖粽叶的叫卖声。望着眼前青绿含香的粽叶,想起儿时江南老家的端午节和母亲包的端午粽。
   端午前一天,母亲一大早就爬起,小心地从罐子里取出几升糯米,几把赤豆,淘洗、浸泡。然后领我们兄妹三去采芦叶。母亲迈开小脚,青石板的街道留下一串串“咚咚”的脚步声。来到城郊的苇荡,母亲忙着采芦叶,我们便出没在绿苇碧水之中。捉蝌蚪,扑蝴蝶,吹芦叶卷成的哨子。然后,躺在打麦场的麦垛上,素面朝天,闭上双眼,静听大自然的声音。那水车的咿呀声,打麦的噼啪声,和着布谷乌“布谷!布谷!快快布谷”的啼叫声,拍打着我彼时的童心,也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回家后,母亲洗去我们一身的麦芒,又用丝布、雄黄、香料给我们缝制香口袋。我们则剪芦叶的茬口,放在开水锅中烫煮。午后,是各家各户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全家围在一起,跟母亲学包粽子。母亲可是个包粽高手。几片粽叶随手一绾,便成漏斗状。装入糯米、赤豆,三缠两绕,鱼贯一穿,一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成了,直看得人眼花缭乱。我呢,手忙脚乱的,总也学不会。不是粽叶散了,就是糯米洒了。小弟小妹则玩皮地互掷粽叶。这时母亲会扬起手掌,作打人状,一掌下来却打在自己腿上,我们顿作乌兽散。母亲还会裹各种形状的粽子,小的只有菱角大,用蒄草连成串。大的成一尺多长的圆锥状,缠上丝线,加上坠儿,实实一个玲珑可爱的工艺品。
   煮粽子是晚上的事。母亲在灶上忙乎,我在灶下烧火。待汤罐里的水骨嘟嘟开时,小屋里便弥漫出诱人的清香。小火再煨两、三个时辰才能煮烂,当晚是吃不着的。端午早上一睁眼,母亲就给我们手腕上系上香口袋和五彩丝线做的“龙”。把艾草菖蒲插上房檐,然后挑几个大粽子贡于灶头。那时我们不知有屈原,只知是祭祖的。母亲把粽子端上桌,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只见熟烂的糯米透着晶莹的亮色,深红的赤豆点缀其中,就象红白分明的玉琥珀。咬一口,满嘴生津。蘸些许白砂糖,牙齿咯咯的响,粽子的香粘、糯软的气味,直抵鼻窦和味蕾。彼时我们每人只能吃一只糯米粽,尽饱吃的是糁子(元麦面之类的谷粉)粽,口味可就差多了。如今的粽子,除了糯米、赤豆,还加入花生、白果、莲子、红枣、火腿等。今春在杭州五芳斋,就看到几十个品种的粽子,甚至有一头甜一头咸的“双拼粽”,可吃起来总没有儿时的香。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深”(唐殷尧藩句)。儿时的端午节,充满了乡情和童趣。母亲的端午粽,绿叶裹香,怀玉含珠,儒雅而庄重,大气而不张扬。离开老家几十年了,母亲也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故乡的端午节,母亲的端午粽,却永远留在我心中。

共 10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准备材料、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一系列的端午粽子环节,作者写得很是细致。同时,在作者的文字里,还包含了一种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编辑:单培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单培文        2009-05-24 19:31:12
  端午节到了,只是母亲却走了,多少让人有点感伤。
-刻画心灵的印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