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灵醒(散文)

精品 【荷塘】灵醒(散文)


作者:石济纲 布衣,24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10发表时间:2014-12-25 15:54:54
摘要:都市宗教是这几年兴起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来自一批都市知识分子对于生命本源的思考,在物质的占有欲使都市知识分子变得越来越困惑,越来越疲惫,越来越无所适从;当纸醉金迷纵欲欢歌变得越来越无聊,当物质的欲望不断制造人间悲剧,让人愤恨又无奈的时候,宗教,这个曾经在中国大地上无立足之地的人类心灵现象,再一次,悄无声息的回来了。我说,这是人们的“灵”醒了。这也可能是一个民族的“灵”醒了。

【一】
   我的这一篇文章是要写一个人,这个人叫杨帆。
   我和杨帆交往已经五年,彼此太熟了,我曾经说过,写文章尽量不写熟人,熟人不好下手,这就像画画,大写意好画,工笔难描。人熟了,了解太多,反倒容易被感情迷惑住,特别是像杨帆这样的人,最是难以描述的。
   我第一次见到杨帆的时候,是在2010年初夏,那时候我在翠华山上修道,通过西部和谐网总裁李家敏介绍,我和杨帆在西安高新区我的办公室见面了。那天,我就接二连三地犯错误。
   杨帆走进我的办公室,我就看见一个文文气气的有几分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走进来,他那时候是陕西建设厅下属的一个学校的副校长,文文气气那是符合他的身份的,他戴着眼镜,说话不温不火,脸上显露的是谦和之色。但是他一说话,却把我吓一跳。
   他说:“兄弟你猜,哥今年多大了?”
   中国社会就是一个大江湖,喜欢称兄道弟,几个男人第一次相识,先按年龄排一回座次,年龄大的为长,理应受到礼遇,所以初次相遇先问年龄,这是必须的。问题是杨帆不按常规出牌,一般情况都是先问对方年龄,这杨帆却让我猜他的年龄,这就搞得有点乱。我看了看杨帆的脸,那是一张说丑不丑,说英俊那是不可能的脸,额头窄小凸出,这种头型在关中被称为“奔颅”。双眼隐在眼镜后面,眼光真诚含着笑意,眼角虽然没有多少皱纹,但是皮肤已不光滑,微笑的嘴角微微下垂着,我心里就有数了,这是一张年过半百的脸。只要把脸的年龄看准了,那身体的其他部位,比脸的年龄差不了几分钟,因为,脸先出生,别的地方那是紧跟着的。但是,按照目前社会风气,你在猜别人年龄的时候,一般都要说小十岁左右,好让对方觉得他年轻,还可以再折腾胡来,还可以再做些出格的事情。我就回答说:“四十出头。”
   杨帆果然就笑了,很开心,说:“你再猜,我老婆多大了?”
   这杨帆出牌是不是太乱了?他一个人来的,又没带着老婆,我怎么就能猜出来他老婆多大了呢?这就像打牌,第一张出大王,第二张出小王,让别人全部招架不住。我只好笑着摇头。
   杨帆见把我考住了,就很得意,脸上的表情从微笑转成欣喜。他接着从他提着的包里摸出来一本书,很认真地对我说:“哥今年五十多了,哥是五五年生,但是,你嫂子是80后,不到三十,是个美女,这一本书,是哥写的,里面记录的是我们两个人的恋爱史,甚至连那个啥都写着。哥送给你一本。”
   我当时脑子就蒙住了,我不知道该怎样感激杨帆,一个刚刚谋面的人,就那样心胸豁达,先告诉你他的私情,再送你一本记载他私情的书,这是何等的坦荡呀!这样的人怎么可以不交成好朋友呢?
   我于是诚惶诚恐,双手把杨帆的书接过来,还让他签字题名。并邀请他到翠华山上参观访问。杨帆都答应了。
   后来时间长了,我才知道,那是杨帆设计好的套路,他每次见生人,都要先把人馋两下,先说他的80后美妻,再拿出一本书。两张王牌打出去,一般人都要弯下腰来。
   此后,我就中了杨帆的招。为了看杨帆和他的80后美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是怎样那个啥的,我就在夜里捧着杨帆送给我的那本书阅读。杨帆的书用的纸太白,在灯下反光,我那时候正是四十七八两眼发花的年龄,那书就照耀得我的眼更花了。我要强调,我本人并不怎么花,只是眼花,眼花看不清字,为了不反光,我就把我父亲留给我的清朝的黑墨石头眼睛戴上,眯着眼彻夜看,三四天后,杨帆的书读完了,我才发现,我是彻底上当了,杨帆的书里,记载的是他人生的生命感悟,并不怎么花,也没有写那个啥。
   读完杨帆的感悟,我对生命也有了新的感悟。我的感悟,就是生命是多么难以感悟呀!
   当杨帆走进我的办公室的时候,我判断,这是一个文文气气循规蹈矩的人,但是,杨帆的书却告诉我,他可以不顾世俗,娶80后的女人。杨帆平常朴实的外表告诉我,他应该亦步亦趋,人云亦云,但是杨帆的书却告诉我,他的生命旅程是多么的艰辛和富有风采。当我觉得杨帆离经叛道,不守礼法的时候,他的书却告诉我,他内心是多么虔诚于宗教和大道。
   这就是人,这就是生命,生命是多么难以感悟呀!
  
   【二】
   应我的邀请,杨帆过了不久就带着他的班子,来翠华山考察了,他的班子成员有:比杨帆年龄还小的丈母娘、他的80后美妻、他的一岁多的儿子。杨帆胸前挂了一部照相机很威风地走在前面,丈母娘抱着外孙子紧紧跟着,80后美妻前后照应。这个队伍是不是要到西天取经呀?我看有点像。
   那天,我陪着杨帆一行,上山,吃饭,唱歌,很是其乐融融。那时候是清明节,我还即席赋诗一首:“翠华山上春来迟,玉兰海棠发几枝,喜鹊杜鹃梁上过,兄弟把酒清明时。”
   在唱歌的时候,杨帆的80后美妻唱了一段“我是一只你前世的狐”,把我唱得一惊一乍,我才彻底理解了,当你遇上前世就爱你的狐,那你今世再怎样折腾,那是逃不出狐掌的。这就像许仙和白素贞,许仙一生糊里糊涂,被一条白蛇玩于身下,我只能说玩于身下,因为蛇没有手掌,她无法玩许仙于掌中,只能在身下,而狐狸就不同了,她是可以玩于掌中的。
   此后,杨帆就和我成了要好的朋友,杨帆在工作之余四处旅行,修心求道,并把修心求道的感悟写出来,他的书就一本一本出,三四个年头,竟出了五本书。这一次,杨帆要把这几年写的书中的精品挑出来,出一个集子,就托我写一个序。这就把我难坏了,我刚才说过,写文章最怕写熟人,但是,杨帆说,这个序言非我写不可。
   杨帆其实不了解,我是一个很二的人,写序无非是想让我夸你写得好,但是我是不会轻易说谁好的。1986年暑假,我在北京开会,胡耀邦那时候是党的主席,胡耀邦给我们作报告,他站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手舞足蹈说:“的政策30年不变,要培养一大批年轻干部和新生力量保证30年不变。”下午开分组座谈会,李克强主持会,会上我就说,政策要跟着社会发展变,你说保持30年不变,那不是死政策吗?那还叫改革吗?还要人为培养人来保持不变,这是用自己的左手打右脸,够得着,不得力。李克强听了,当时脸就白了。胡耀邦两年后就下台了,他说的不变,全都变了。
   我的这一段经历,从来不告诉别人,杨帆当然就不知道。他糊里糊涂让我给他写序,他自然要吃些亏的。
   我看问题,从来都看本质,从本质上来看杨帆,就得把杨帆还原到不同的年龄段,再结合那个时代的特征来研究。我估计,杨帆读这篇文章,会不断流汗。他这会儿可能边擦汗边说,兄弟,求求你,别写了。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篇文章,那是非写下去不可的。
   ......
   今早,一个电话把我从梦中吵起来,我估计是我的同学晕艳星,他的特点就是在我洗头,把头刚伸进盆子里,或者上厕所腾不出手来的时候,就会给我打电话,拿过手机一看,果然就是艳星,他第一句话就问我:“灵醒了吗?”我说:“灵醒了。”
   我们西北人的语言,直接继承着远古,比如说,当一个人从昏睡中醒来,我们会说这个人“灵醒”了。当一个孩子变得越来越有智慧,我们也会说,这个孩子越来越灵醒了。灵指的就是人的精神,也就是他的心,只有这个人的精神醒来了,心醒来了,他才是真正的醒了。而他的身体醒了,精神并没醒,那他就是行尸走肉罢了。庄子在《德充府》中说,“不可内与灵台”、“不可入于灵府”,就是说人的精神无法回归本心。
   艳星问我的这句话,正好可以作为给杨帆写序的标题——“灵醒。”
   中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个没有灵的国家,这个国家也不知道是谁倡导的,把自己的灵,也就是精神和本心彻底抛弃掉,而去追求纯粹的物质。看见山上树木丛生,就统统砍掉用来修铁路盖房子;看见地下有石油,就日夜不停往地下钻洞,把石油抽出来,让汽车飞奔机器飞转;看见这世界上芸芸众生,就都是一个个物质的实体,只需要给他们吃饱饭,他们也就是一个个装满欲望的机器。这个国家的人,都被称为生产力,用来攫取物质,毁灭物质,满足物质的欲望,从而灭杀人类。
   一个纯粹追求物质的国家,他就会变得贪婪,凶恶,因为人类贪欲无度,而天地给予人类的物质却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自己占有,就只好残害别人,因而也就公开的贪腐和掠夺。今天的人类为了占有,不惜提前挖空地球,毁灭上天,使子孙无限贫瘠。而那些占有了物质的人,却无限地挥霍,无限地浪费,淫欲无止,也早早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今天的人类就显得丑恶,将来只能使子孙摇头叹息了。
   幸好有一批人灵醒了,他们的精神和本心苏醒了。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他们也会像耶稣那样发问:“即使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么好处呢?有什么比生命更加重要呢?”在这一批灵醒的人之中,就有杨帆。
  
   【三】
   杨帆的书,记述了他生命的痕迹,他生命的发端在20世纪后半期,那个年代,正是所有的中国人丧失了灵的年代,杨帆生长在红色圣地延安,延安的政治风之硬,可以像剃刀一样,刮掉你心灵深处的每一根毫毛,所以,杨帆的书中只要是记述少年的经历,总会是贫穷的,这种贫穷,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唯一的温情,只有来自亲人。
   进入21世纪,这个国家开始不再那么严密地控制人的灵魂,但是,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却成了社会的主流意识。这时候,杨帆已经从延安调到西安,做了杂志的主编。他的80后美妻,可能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但是,岁月的流逝,改变了杨帆,这就像佛说的:“在你的生命中出现的,都是应该出现的。”后来,佛出现在杨帆的生命之中了。
   都市宗教,是这几年兴起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来自一批都市知识分子对于生命本源的思考,在物质的占有欲使都市知识分子变得越来越困惑,越来越疲惫,越来越无所适从;当纸醉金迷纵欲欢歌变得越来越无聊,当物质的欲望不断制造人间悲剧,让人愤恨又无奈的时候,宗教,这个曾经在中国大地上无立足之地的人类心灵现象,再一次,悄无声息地回来了。我说,这是人们的“灵”醒了。这也可能是一个民族的“灵”醒了。
   杨帆当然可以视作都市宗教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开始拜佛,每天经不释手。过了知天命之年,他开始在生命的本质上思考了。再后来,他对宗教的领悟,进入更本源的程度,他崇拜来自印度的更加接近宗教缘起的部分,他把“薄伽梵歌”奉作神祗,每天顶礼膜拜。
   ......
   我总觉得,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所创造的智慧,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宗教。它是关于生命缘起与归宿的智慧。它是神的赋予,又依靠人类智慧而感知。他保证了人类抛弃野蛮自私的本性,从而建立和谐友爱的社会,也保证了人类不会因为互相残杀而灭绝,也不会因为贪欲无度,而灭绝别的物种和地球;第二个层次是哲学。它是人类生活的智慧。哲学有有利于人类的哲学,也有残害人类的哲学;第三个层次是文学艺术。它是慰藉人类心灵,增长人类智识的;最低层次是科学。它是人类依靠智慧认知物质和人体的过程。科学有造福人类的,也有危害人类促使人类灭亡的。我在未来会把我的见解写成一部书,进行全面阐述。而这里是杨帆的地盘,我只简单提及。
   这几年,每次看见杨帆,都会觉得他慢慢脱离了凡俗之气,有一些仙风道骨的感觉。去年,他自费印刷《薄伽梵歌》几千套,分送给他的朋友,想让更多的人感受神的智慧和力量。虽然,他把我在上大学时读过的古印度最长的史诗《磨呵婆罗多》当做圣经来领悟,但是,这一切在他身心上留下的智慧的光华,却是让人时时能感受得到的。
   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我看在杨帆的生命中,就有为道而死的力量。
   这是不是一个民族灵醒了的标志?
   ......

共 46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灵醒》:作者以其幽默调侃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颇具个性的杨帆形象。作者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语言艺术也使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活现,入木三分。也使人惊叹于作者非凡的解读能力,人物于他的笔下丰满而逼真,一个谦和而文雅、却又不按常规出牌,心胸且豁达的学校副校长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对杨帆、杨帆80后美妻及丈母娘的描写,使文章内容更为风趣,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展示了杨帆与众不同的生活画面及不同的人生经历;当今中国,总有一些人“把自己的灵,也就是精神和本心彻底抛弃掉,而去追求纯粹的物质。”从而变得贪婪且凶恶。因贪欲无度,为一己之私,不惜提前挖空地球,毁灭上天,从而使子孙无限的贫瘠。害人害已,也势必祸及子孙。然而,杨帆是“一批人中“灵醒”者之一,他们在重新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探索佛教的本源。他们在思考,都市宗教也在此时悄然兴起。脱离了凡俗之气,有一些仙风道骨的杨帆他们身心上留下的智慧与光华,是否是一个民族灵醒的标志呢?言下,作者也在沉思,忧国忧民情怀萦绕于心!【编辑:清风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226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云        2014-12-25 15:56:22
  感谢石岗二哥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2 楼        文友:清风云        2014-12-25 15:57:28
  作者以其幽默调侃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颇具个性的杨帆形象。作者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语言艺术也使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活现,入木三分。也使人惊叹于作者非凡的解读能力,人物于他的笔下丰满而逼真,一个谦和而文雅、却又不按常规出牌,心胸且豁达的学校副校长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3 楼        文友:清风云        2014-12-25 15:59:04
  感谢二哥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4 楼        文友:清风简        2014-12-25 16:56:21
  看了第一段把我看笑了,石老师很幽默,之后的忙完再欣赏,问好石老师!
5 楼        文友:清风云        2014-12-25 19:49:27
  因为二哥石岗忙于工作,无遐回复大家,请大家见谅。清风云代问大家好,十分感谢大家的关注与厚爱。谢谢、谢谢!
6 楼        文友:天龙        2014-12-26 20:18:39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荷塘有你更精彩!!
7 楼        文友:秋意弄清影        2014-12-26 22:21:13
  趣味浓,哲理深。赞一个!
8 楼        文友:潮仙        2014-12-27 09:38:18
  虽然,他把我在上大学时读过的古印度最长的史诗《磨呵婆罗多》当做圣经来领悟,但是,这一切在他身心上留下的智慧的光华,却是让人时时能感受得到的。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9 楼        文友:石济纲        2015-01-07 19:00:21
  我是石岗,感谢你们关注我的文章,感谢金亮先生把我的文章传播到这里,谢谢你们!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