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职场: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八、九)

编辑推荐 职场: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八、九)


作者:奇书 秀才,233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3发表时间:2009-05-25 02:26:28

八、
  
  
   年一混就过去了。上班好像没几天,新大楼就修好了。
   四月中旬,新加坡国际餐饮美食公司,正式进驻新大楼。
   经过王科和肖像的东奔西跑,新大楼的平街层约3000多平方米空房,由实力雄厚的浙江百货接手承租。同时,闹嚷嚷热腾腾的一番论资排辈后,公司的职工宿舍也分到了员工手里。
   至此,开发办公室胜利完成了,整幢大楼兴建、门面出租和对外招商的阶段性工作任务。
   外商的进入,无疑给本来日子难过的国企,打了一针强心针。
   由于地理原因,几个国企都窝在新建的大楼里,外面邻街是一长溜60年代未修建的,顺地势弯曲蜿蜒的七层大楼。整幢七层大楼就像一道坚固的屏障,把几个国企公司和新大楼遮盖在里弄里面,进出仅靠一个10米宽高的巷道。计划经济时,人们都没在意,毕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现在好了,市场经济时代,“酒好还需么喝”呢;你看那见缝插针遍地开花的商店和餐馆,人们不用舟车远行,举手顿足间就可以完成购物和消费。没有更大更多的诱因和便利,持币而待的消费者谁会进你这深深的巷子里来呢?
   也是人算不如天算,上天怜惜落难中的国企。不远万里的外商在此安营落户,一时,激起千层波浪,人们议论纷纷。巷口时时挤满闻风而至的群众,一个个指指画画,探头探脑。
   巷道口连同原名“三角碑”,顿时曲径通幽不翼而飞名声大振。而且,外商租用的规模之大和年限之久,在全市也是十分稀罕的事儿。营业还未开始,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习性思维和深切的盼望,就帮助外商造足了气氛。
   外商按照经营需要,大楼平街层以上共七层的租赁区,被设计成底楼:美食城——专营东亚地区风味名小吃;一楼:小皇帝娱乐城——九十年代最新颖的电子游艺机;二楼:狮雅歌舞厅——风格独特的包房点歌、大厅分为KTV和迪斯科;三楼至第七层,则为股东们到公司视察工作时留住的高档宿舍。
   装饰工作日夜进行,漂亮豪华的霓虹灯架了起来,每字足有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公司和娱乐城名字,被工人们嗨嗨嗨的拉上了外面邻街七层楼顶……
   看着租赁方整日整夜赶装饰工程,头儿们和员工们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王科更成了大忙人,作为公司对大楼全权管理的开发办主任,他理所当然地与老先生保持着十分亲密的关系。一会儿陪老先生到处办相关证照,一会儿全权指挥大楼的装饰东吵西叫而神气活现……
   他经常拿些广告宣传资料,恳请或哀求肖像大爷肖兄弟伙,帮忙撰稿再回交他发出,忙得不亦乐乎。
   忙活了几个月,装饰工程终于顺利完成,外商选一个吉祥日子,开始了试营业。
   王科更忙了,拿回一迭又一迭资料、稿件,请肖像帮忙、帮忙,理由很充分:“为了公司租金的顺利收取,我帮老先生忙些杂活,你呢,就帮忙写点文稿资料,可以吧?”,这时的老东家食品公司,早将全司办公室搬到了新大楼的隔壁旧房办公。
   肖像开始还真以为是正常工作,放下手中活儿帮他伏案拟稿,甚至于晚上赶夜班抢时间;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不对:这与本公司本部门的工作毫不搭界,王科不过是以工作为名,自己捞钱罢了,因为他是公司职工在公司里领工资,对外仅限利用职务之便帮忙而已,对此,外商是要给他红包酬谢的……
   哟,这小心眼多多的家伙,居然巧借东风了。
   肖像不动声色的观察一番,开始了行动。
   肖像与老先生仅见过几面,在潮水般的众星捧月谦恭者中,老先生对自己几乎没有印象;贸然闯上毛遂自荐肯定不妥,肖像决定写信。
   肖像自幼喜文,善笔墨,公司的大小文章由他主笔,是市外八家报社的特约通讯员。肖像在信中列出了自己的优势与长处,指出愿为老先生在中国本市的事业发展,尽最大的努力云云。
   几天后的下午,肖像刚进办公室,电话响了,是老先生。
   这位新加坡商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问明了接电话者是肖像后,邀请肖像下班后到大楼一谈。一切与自己设想的一样,见了老先生,肖像没有丝毫的局促不安,老先生也没有矜持和架子,两人就像老友重逢,握手寒暄一番就直奔主题。
   老先生姓何,瘦削高个56、7岁,正是男人人生中最辉煌成熟的阶段。
   此君原是新国一家中型牛肉面店老板,生意做得颇有门道和成就。世界历史进入80年代,西风东移,亚洲四小龙应声腾飞,一时,新、马、泰、韩四国,高歌猛进,国力强盛,成为东亚的经济楚撬和传奇。其中,尤以新加坡为最。
   这个才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的小小岛国,最先进入西方各国久而奉行的市场经济。经济良性发展后,出于地域原因,执政的李光耀政府配以相关政策,大肆鼓励国民向外发展和经商。
   至此,从来放眼世界不甘寂寞的老板何,忽发奇想:何不利用新国人均富足的手中多余的金钱,激发其人人思危梦想发财的国人特点,组织一个公司向正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进军淘金?须知,中国与新国的货币对换是1比6.53。
   更何况正进入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市场。巨大的货币差价,十几亿人的消费市场,足让每一位精明或半精明的商人垂涎三尺。百河千川,只取一瓢!
   老板何幸运的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老板何想到便做到,提出“个人也可投资,闲散资金翻倍赚钱”的经营理念,在该国设讲座,印资料,搞得红红火火。
   老板何终以“年投资回报率15%”的承诺,集得210个股东,每人出资1万坡币约合人民币一亿多元,组成“新加坡国际餐饮美食公司”,老板何自任总经理兼董事长,率领自家儿女组成的管理团队,风风火火杀奔中国而来。
   老板何提出:同意肖像在信中的观点和要求,肖像作为外商总经理聘用的私人高层人员,为公司进行不定时的有偿服务,酬金以人民币为支付单位,肖像欣然同意。
   王科呢,自然被蒙在鼓里,当他发现老板何不再找他,大小事务均由肖像包办时,木已成舟。
   肖像策划的第一个杰作,就是从公司的宣传入手。
   肖像认为:不管外商也罢中商也罢,经营餐饮娱乐业广告宣传是先导。特色个性极致而对路的宣传,是吸引消费者络绎不绝的最佳途径,物美价廉和质量则是留住消费者的根本手段。
   世上事巧合多良缘,王科根本没想过认真分析对待的发达国家经商理念,却被肖像本能地抓住了。
   巧的是,老板何也把运营工作中的广告宣传,提到公司管理的第一位,严格按照管理学中的要求,每月提取月营业额的5%用作广告费,用于营运工作的促销,结果与肖像的策划不谋而合。
   肖像充分运用自己的文学积累和文字功夫,拟定鼓动人心的广告词,分别从公司业态的几个方面或以当事人身份,或以消费者身份,精心撰稿,详细介绍。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在国企工作几十年的他,深知要抓住机遇,不可像志大才疏的王科那样,跑跑龙套只能在水上飘,而是干实事,为外商的运营工作添砖加瓦,让他看见你的真正价值。肖像几乎调动了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利用他们的工作便利和关系网,为自己打开道路。
   肖像策划和撰稿的广告或文章,在各层次媒体同时见报,投放量之大,连载发布时间之久,广告形式之新颖和文章写作之精彩,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完全打破了人们的审美习惯与审美水准。
   当然,更是因为外商和本市A区第一家集休闲、美食和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美食娱乐城的光晕,一时,在市区造成轰动效应,记者、广告公司、供应商们和其它行业什么的,过河鲫鱼般涌向公司……
   而在他们之后,是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消费人群……
   试营业的成功,当然包含着肖像加盟和其提供的宣传广告攻势的功劳。
   对此,精明的老板何心知肚明:自己和手下一帮人任是再精明能干,跨海越洋地来到中国,还需当地人的全力相助,人民币才能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腰包。因此,他严格的遵守和肖像之间的君子协定,每当肖像完成阶段性任务,老板何就支付其劳务费。合作双方皆大欢喜。
   肖像第一次尝到自己动手挣外快的甜蜜。
   完成一个阶段性任务,老板何支付的报酬往往是自己月工资的十几倍。虽然一天累得头昏脑晕的,肖像却由衷的感到挣钱的快乐,由此想到挣更多的钱。钱呵钱,拿着国企几十年来可怜工资的肖像,一个早晨从梦中醒来:发现了挣金钱的快乐,其实是天下最刺激的快乐;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肖像眼前打开了。
   钱多好呵!怪不得王科不择手段的追求。
   你看,钱拿回家,同样拿着国企几十年来可怜工资的老婆,激动得手直抖:“这么多,遭不遭哟?”,“自挣的,怕什么?”,肖像欣赏着老婆的快乐:“现在国家不是在鼓励大家勤劳致富吗?这就是改革开放嘛,你瞧瞧:社会上不时传来某某要人英勇‘下海’了,单位上最早停薪留职的某某、某某等,都成了万元户,政府还给锣鼓喧天的戴红花,上光荣榜呢!”。
   老婆捧着手中的钞票,满腹担心化为乌有,破涕为笑。全家过了一个舒心年。
   王科看在眼里,气在心中,俩人终于闹翻。
   新年的收心会刚刚开完,肖像的B机响了,老板何打来的。
   肖像快步回到办公室拨通了娱乐城的电话,老板何在电话中告诉他:“新的一年,要加强宣传广告的攻击力,请迅速策划告之。”,肖像迅速在脑子里寻思:过去一年依靠老板何的财力,自己竭尽全力,围绕“吸引消费”的核心,促销活动进行得心应手,推动了娱乐城各业态的生意直线上升。
   新一年广告宣传则应转向“培养回头客”这一目标,最好能与各广告媒体签订中期合同,保证广告效应的长期性。
   肖像拿起电话,与晨报、夜报、商报等各广告部的朋友通了话,商定了中期合同的相关事项,迅速写出了宣传方案。他站起来准备去隔壁的娱乐城,王科不高兴的问:“要出去?”,“嗯,有点事。”,“没事别乱走,公司正在整顿工作纪律,上次中干会上头儿们还批评我们开发办,经常没有人和工作时间办私事。”
   肖像淡淡一笑,不以为然:“哪个办公室不是如此?”,就要出门。
   “那我只有打旷工了”,王科冷冷的在背后道:“别怪我不够交情”,肖像转过身,皮笑肉不笑的盯住他“一层纸最好不要戳破,再说旷工不旷工对你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还同在一个办公室,非要鱼死网破?”。
   “有道理”,王科拍拍手,微笑着望着肖像:“你是到老板何那儿?”,“不错,这本生就不是秘密,你不是一天都在打听和跟踪吗?”,“那你找了不少钱嘛?”,王科有些沉不住气了:“这不是利用工作时间捞外快?”
   “谁说谁啊?”,肖像对他眨着眼睛:“光是中心坪餐馆、金港商场和九天揽月歌厅,给你老的年管理费分别就有3000多元,一年仅限这几个店面外快就达万元,还不淡其它八、九个中心店。钱呢,不通过你老的手而直接打在你提供的卡上,卡号不就是6639244537吗?”
   这可是秘密中的秘密,这事儿只有几个商场的租赁老板和自己清楚,肖像怎么知道了?该死!王科的脸有些发白。
   “一般说”,肖像脸朝办公室门外,并不望他:“我这个人不喜欢与人为敌,也不拦人财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到老板何还在等着自己,肖像忙向娱乐城走去。
   果然,肖像又和老板何想到一块去了。
   看了肖像的策划稿,老板何十分高兴,称赞道:“我没看错人哟,广告的宣传期是应该签得长一些,客人才不间断的看到和感受嘛。”,他拿起桌上的钢笔一挥,签上了自己的大名。隔壁财务室电话找他,老板拿着策划稿匆忙去接电话,吩咐肖像:“桌上有水,自己倒;中午就在我这儿吃便饭吧。”。
   老板何的办公室不大,右面是一道门道,里面是午休间。
   肖像发现外商的办公室并不豪华,不像中国国企和一些私企那样,搞得个处处流露着浅薄的豪华装饰。除老板何和隔壁的财务室是独立成间,其余的都是半人高的玻璃板,根据不同办公的需要分隔成许多间大小不一的办公室。站起来一眼望去,各部门的工作尽收帘底。
   肖像突然听见老板何办公室的午休间,发出了一种奇怪声音,像是有人在梦中打鼾。
   他轻手轻脚的走过去悄悄扭开门,透过门缝,看见一个年轻女人睡在小小的午休床上。薄薄的踏花被盖住她侧睡的身体,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散落在花被上面,露出女人白皙的颈项和一张极美丽的脸;一只雪白丰满的大腿弯曲着露出踏花被,肖像清楚地瞧见她脚趾甲上涂着艳红的花纹……
   空调发出温暖如春的气息,狭小的午休间内有些发热。梦中的女人嗔怪的咕噜着什么,正发出轻微而有节奏的甜蜜鼾声。
   肖像吐舌皱眉地作个鬼脸,忙拉上了门。
   他想:可能是老板何的夫人吧,或是他女儿,怎么在这儿休息?上面不是有空的宿舍么?真是的,旁人不知闯进去怎么办?这老外的休息都与中国人不一样。
   老板何进来,见肖像在沙滩椅上正襟端坐,拍拍手道:“你的策划稿我传回了新加坡,让股东们都看看,二、三天后传回来,我再请你来最后决定,行吗?”,“一件稿子也要传过去听股东的意见,200多个人意见不齐怎么办?”,肖像迟疑的说:“这办事速度多慢啊”
  

共 1129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故事一波三折,口人心弦。国营企业的瘫痪和外企的精明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许这就是人才外流的原因,金钱可以笼络人心,也可以使企业蓬荜生辉,肖像利用职务之便,和王科一样赚取着外汇,亏了自己的企业,肥了自己的腰包,这就是国企的弊端,也是国企走向衰退的根本所在。【编辑:香雪百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青环儿        2009-05-25 15:41:22
  国企的改革,利益的诱惑,各式各样的人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出卖自己,这也是改革的阵痛。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