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追忆著名编辑谢泉铭老师〔散文〕

精品 【天涯】追忆著名编辑谢泉铭老师〔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156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525发表时间:2014-12-27 16:02:16

【天涯】追忆著名编辑谢泉铭老师〔散文〕 岁月如梭,略一计数,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谢泉铭老师已经离开我们15年了,老师是上海滩广大认识他和熟悉他的文学作者一致公认的好编辑,他一生执着在编辑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为人作嫁衣。他不为名不为利,挥写一支笔,在上千万计的文稿中穿梭,默默无闻地把才智奉献给平凡的编辑岗位,为文学执着地加油,在办报和文学编辑过程中,他以敏锐的目光发现作者、培养作者,在文学园地里不辞辛苦地栽苗育花。每每想到他,我的眼前总会浮现起他的音容笑貌。他是我心中永远的老师!
   我十八岁那年,是知识青年回乡在家乡务农的时代,农村生活虽然艰苦,但很能够锻炼人。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沸腾生活的感召下,我在每天的劳动生活中,总是被乡村里许多动人的故事感动得不能自已,也许是出于喜爱,常常会自觉地把这些故事用笔记录下来自我欣赏一番,然后送到公社和县里的广播台播出,日子一长,社员们都会笑着称呼我是土记者。后来,公社正式成立了土记者站,我被生产大队推荐到公社学习采访写作,上了公社和县的正式名单。这以后,我每天除了劳动,还常抽空骑着自行车到各生产队去采访。发现了新鲜事,我就会连夜把它写下来,第二天一早就送到公社的广播站,然后编辑了播出,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半年多。后来时间一长,我的脑海里积累的各种各样的农村故事就越来越多,忽然心血来潮地想要把这些故事写成散文和小说,梦想着自己能当一名作家。
   七十年代初期是一个非常时期,社会上的文学杂志和文学书籍很难见到,想要读几本文学作品很难,那时农村人的业余生活很枯燥,人们除了下田劳动,听一些田头新闻和有线广播外,其他就只能一起坐着侃大山,想得到或者读一本书谈何容易。于是我就在劳动之余,开始学写文学作品,那时候自己是小青年,初出茅庐,兴趣和兴致一来,常常会伏案写到深夜,有时会写到东方露出红霞公鸡叫,可以说我的写作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夏天的农村蚊子多,就穿上高统套鞋写,任汗水流湿衣裳裤脚;冬天北风呼叫,我会穿着老棉袄坐在床头边写,为不影响家人的睡眠,还撑起了一把黑色的雨伞遮光……那时只是为了兴趣和爱好,为了心中藏着的一个梦,真是一段回忆不尽的人生故事。
  
   【一】
  
   然而,文学创作谈何容易?由于缺乏有人指导,常常像瞎子摸象,找不准写作的方向,写出的文章常常因为带有学生腔,或者干巴巴的缺少生活情节,常常被编辑部用一张铅印退稿纸退回,一度曾经认为自己不是创作的料,失去了创作的信心。
   那是一个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把一篇文章投到了解放日报,遇到了一位好编辑,在他的帮助和扶持下,我开始走进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走进了文学的百花园。他就是我心中崇敬的最美的老师,名字就叫谢泉铭。
   那是1971年的初冬,我从公社开完土记者会议回家。呼呼的西北寒风刮得路畔电线杆上的电线呜呜直响。月光似水,冬夜农村有月影显得特别的冷。家乡农村不远的一条河两边,亮着几十盏太阳灯,原来是村里的青壮年们正在开河挖泥。这是农村冬季要做的常规事情,利用冬天时间修整河道,顺便把河里的污泥挑上岸堆起来当肥源。那时农村生活不富裕,但大家都懂得讲奉献,干劲一来,挑灯夜战就成为大家无比快乐的事情。
   冬天的夜,农村的河道上,到处都是上上下下开河挑河泥的身影。那个年代开河挑泥机械化程度低,没有挖泥机,没有推土机,没有高压水枪及其它现代化开河工具,只有一根扁担和装泥的竹编粪箕或筐,大家沿着河道两边筑起的梯形踏步上上下下的挑着泥,所以农村开河挑泥大多是人海战术,凡生产队男女青壮年都会自动出门参加挑灯夜战,那时倡导一种爱集体的奉献和拼命精神。
   河道上,那些“哎唷里来”的男男女女哼唱的挑泥号子声划破夜空。面对这寒冷的夜,我忽然又一次被感动了,灵感顿生。我想,这冬天挑泥挖河的事,都是为了兴修水利,都是为了明年春天施肥泥和春播啊,我仿佛看到了每一个社员心中都装满了迎接春天的诗篇,于是我在河道上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通过采访生产队长和青年突击队员,我了解到他们的心中,已经装满了一个明媚的春意盎然的春天。于是,我和他们一起参加了挑泥战斗,还连夜把文章写好,取名为《迎接春天》,我记得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公社土记者会议结束之后,我踏着月色朝自己的生产队走去,弯弯曲曲的清河,像一条卧伏着的银龙……”第二天一早,我就把这篇文稿放在村里下伸店的那个邮箱里,神差鬼使地直接寄往解放日报。
   那时,我们都知道,解放日报是一张华东地区的大报纸,在这样的报上发文是很难的。然当时写文章和寄文稿有很多便利,寄文稿可以不付钱。只要用剪刀在信封的右上角剪开一个角,写上稿件两字就可以不贴邮票了,所以那时投稿十分方便,只要你想写,不必支付邮寄费。把文稿寄到上海解放日报社后,报社是有专门人员进行分拣派送的,他们会根据文章的体裁转给有关编辑室的,然后再由有关编辑与作者联系。
   当时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刋版名为《看今朝》,字体就是毛泽东主席当年在延安时的手写体。信稿寄出不久,我收到了解放日报寄来的信件,信上地址的落笔是:解放日报看今朝副刊。打开信件一看,原来是文艺副刊编辑谢泉铭亲笔写来的。从他那潇洒的文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热情的编辑,信笺上布满了他对作品肯定和修改的要求与意见。一是肯定我的文章文字流畅,那怕是文章中有几句优美的景句也成为他留墨和鼓励的褒奖,二是提出了对文章修改的建议,他希望我再从挑灯夜战的场面适当增加描述……他的每字每句意见,对我的启发很大。
   我的第一篇散文就这样被他相中了,他除了写信,还打电话到当时的生产大队,请大队干部转告和通知我:收到信后抽空去他上海汉口路的解放日报社办公室。当时我收到信后,感动得流泪了。我周围的朋友都争相抢着看我的文稿和谢泉铭老师的亲笔信,大家都说我遇到了一位好编辑,都说我的这篇作品要上解放日报了。可不是吗?在当时,文章能上解放日报,那真是像旧时有人考上了状元似的光荣。面对激动场面,我又一次动情地流泪了。
   那天晚上,我反复捧读谢泉铭老师的信,一字一句看了他提出的修改意见,花了两个晚上改了文章。第三天一清早,我就乘上公交车从长江口的农村赶到了上海汉口路上的解放日报编辑部,在文艺编辑室办公室见到了谢泉铭老师。当时我真的很紧张,心怦怦直跳,不知道面对着他能说什么才好。他那时四十来岁,中等身材,和谐可亲,微笑的脸额上有一道细细的皱纹,说话带点浙江方言,一点也没有什么编辑的架子。他紧握我的手微笑着说:“欢迎你,赶那么多路很累吧?”
   他端来椅子又倒茶对我说:“这里地方小,你坐下一起谈吧。”他说话十分平易近人,立即消除了我的害羞和紧张感。
   我坐下后,把修改好的《迎接春天》从包里拿出来给他。他那时喜欢抽烟,他点燃了一支大前门,边看边又用笔改了几个错别字和几个标点符号。接着,他坐在我对面,笑着说:“这一稿修改得很好,不过作为迎春的作品,最好在文后能有画龙点睛的美句为佳,你想想能用什么句子最能表达迎接春天的意境。我立即把冬天里开河的人们藏在心中的春意对他说了一遍。他说:“这很好,散文不仅要语言优美,还要有画龙点睛之笔,精美散文的结句也应该有诗情画意……就这样,我在他面前把文章的结尾当场改好,在文章的最后我加了一句:“这不就是一幅春意盎然的迎春图吗?”他看了微微一笑说:“这样很好!文字作者就是要记住,文章会越改越好的。”他又当着我的面,对文中的有些句子又作了圈圈点点,中间描述过多的地方又作了一些删改,题目改为了《迎春》。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和他的会见,还在老师面前修改了文章。
   记得那天临别时,谢泉铭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杨朔的散文集和闻捷的诗集送给我,这是他珍藏的书,并且还送我到河南路的车站。临上车时他告诉我:“如果没有什么重大变化,你的这篇散文就准备发在大年初一的《解放日报》副刊上,届时我给你寄几张报纸。”他握着我的手,我又一次感动得泪水直流!
   那年春节,我的处女作《迎春》在解放日报《看今朝》副刊发表。那天中午,当邮递员把报纸送到大队办公室时,村里值班的干部和在活动室活动的小青年们都争相看那副刊,散文《迎春》两字赫然在目,大家欢呼雀跃起来,我被朋友们簇拥着,简直要被他们快乐地抛起来了。《迎春》发表后,立即得到县有关部门重视,还吸收我进入文化馆的创作队伍,我创作的劲儿倍增。
  
   【二】
  
   谈到好编辑谢泉铭铭,我还记起一件十分难忘的事,那真的是令人十分感动。那时,我们月浦地区的土记者队伍中,相继有好几个青年都喜欢上了文学写作,我、林兴、大林、文虎、永明、培明等,我们在谢泉铭老师的关心帮助下,先后在解放日报和文汇报等报刊发表了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谢泉铭知道我们的业余写作劲头十足,同时也知道我们的创作得到了当地广播电台、公社领导的支持,他听了很高兴,希望我们在郊区能率先建立一个文学创作组,作者可以常在一起碰头讨论,还可以运用大家的智慧互动,谈创作构思,谈写作故事情节,谈意犹未尽的悬念和意想不到的情节等,并约定每个月他要和我们一起展开讨论,树一个样板,争取写出更多好作品。他要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我们当然感到高兴,举双手欢迎。于是,我们在公社党委主要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郊区最早之一的公社文学创作组,队伍开始扩大,创作人员一下子有了十二位。
   那是一个寒冷刺骨的冬天,谢泉铭老师知道我们的创作组开始讨论小说写作,高兴地要在星期天来看望我们,和我们一起讨论创作。当时,从上海赶到月浦,交通不是很方便,那时的逸仙路很狭小,从上海到吴淞,再从吴淞到月浦,乘车几乎要有两个多小时。那天,我们几个文学创作组人员很早就来到公社广播站的编辑室,等待谢泉铭老师赶来。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上午九点钟,从长江口吹来了阵阵东北风,刮得电杆上的电线呜呜叫,一时阴云密布,天突然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我们几个青年等在小镇的小茶室里干着急。没多少时间,大地一片银白色,树上、屋顶上到处都堆积了雪。这时我们想,这么大的雪,谢老师肯定来不了。正在我们焦急万分之时,镇口马路上响起了摩托车声音,一看,正是他来了,只见他的头上、衣服上、裤子上都是洁白的雪。我们看了,激动得眼泪也随之盈满眼眶。
   为了扶植作者,他不远百里上门传授写作经验,而且没有一点编辑的架子,他抖落身上的雪,走进会议室,捧起一杯茶,和善地问长问短,在讨论中还针对我们创作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指出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通病,他用自己的感受教我们如何创作,教我们如何学会构思、教我们如何学会取材……他说:“生活总是灿烂的,写作人要做有心人,要把眼睛当成相机,学会观察、取景,学会细节描写……”他还说:“小说文章中的人物要有个性,描写老人要有老人的形象,老人有老人的语言、小孩有小孩的语言、青年有青年的语言……北方和南方的人打扮都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文章里不能出现小孩说大人话,青年说老人话,不能违背生活规律,因为那样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作者自己说的话……这就叫做文章的稚嫩,这就是文字没经提练的学生腔……所以写文绝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违背了就与真正的文学不相融合……”讲得我们心服口服。
   记得我们创作组里有一位作者兴趣广泛,为追求高产,今天写散文,明天写小说,后天又写诗歌。谢泉铭老师针对这种情况,语重心长地说:“创作应当是严肃的,作者要用心坚攻一个门类,写得有名目了再渐渐扩展,须知一口吃不成胖子,写作要保持一份良好心态,绝对不能浮躁,样样类型的作品都想写,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功底是不可能会成功的,要一步一步来。”他的话对初学写作者敲响了警钟,含意深长。
   他还要求我们一起搞创作的青年要学会互相团结,不要表面上称兄道弟,或以姐姐妹妹相称,背地里却在互相说三道四,要避免文人相轻和有嫉妒心理,谁有好文,大家都来学习;谁的文章有缺陷了,大家一起帮助出点子想办法修改……初学者要学会谦虚,不能眼高手低,不这山望着那山高。大家共同努力,用文学的智慧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他的话真是充满了慈父般的爱心呵,让我们又一次了解了他的为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后来,我们几个青年在他的关心下,一个个成长起来,在文学创作中大多取得好成绩。这些成绩应当归功于老师的启蒙和指导,我们至今从心底里感谢他。从谢泉铭老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心地高洁,光明磊落,他是一个为文学无私奉献的好编辑和甘为人梯的文学写作高手。

共 1058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洋洋万言,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着这篇文稿《追忆著名编辑谢泉铭老师》,因为我也是一名编辑,虽然我只是江山文学天涯社团的一名文学编辑,我想学习下著名编辑是如何裁剪,为作者做嫁衣的。在沁香老师的文章中,我已经不止一次地见过“谢泉铭”这个名字,我知道这是我的恩师沁香一瓣老师的恩师。我想从这篇文章中感知著名编辑谢泉铭老师是怎样为文和做编辑的,我想了解他的生平,他的建树,他的为人,他的工作态度和他的工作方法。我希望从文章中学习谢老师是如何发现和培养作者,如何取得成就和被人爱戴和敬仰的。所以我必须仔细阅读,我应该学习谢老师的优秀品质和工作方法。当我怀着无限崇敬和满心感动读完这篇作品时,我的眼泪不自觉就来了,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竟然有点不能自己。是啊,做一个编辑并不难,但是当一个好编辑,受人尊重和敬仰谈何容易?沁香老师的这篇文章开门见山交代了自己和谢老师的交往。都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确是这样的,如果不是好编辑谢泉铭老师这位伯乐慧眼识珠,那么沁香老师这匹驰骋中国文坛的千里马,他创作轨迹也许就不会是这样的了。沁香老师的文章用六个部分层层递进式地为好编辑谢老师画了一幅完美的为他人做嫁衣,成就文学青年和坚持创作的肖像画。文章首先讲了自己和谢老师的第一次会面,谢老师帮助作者修改并发表了处女作《迎春》,使得作者创作信心倍增,这是一次难忘的会面,更是作者创作生涯的一次巨大飞跃;然后作者又选取了令作者和读者都难忘的谢老师不远百里顶风冒雪赶来出席文学创作会,现身说法讲座文学创作的故事,可见谢老师帮助文学作者的面是很宽广的,他有着博爱和大爱的精神,有一颗执着为了文学和人才的心灵;然后有重点选取了谢老师努力保护作者文稿不丢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令人由衷感佩和敬重;然后再写了谢老师帮助“我”走出创作的瓶颈期,找回自信的实例和鼓励“我”写作甚或帮“我”出点子构思长篇等,这使得作者的创作大丰收;然后重点写谢老师关心“我”写长篇《隔不断的情缘》,这部反映海峡两岸交往的爱情故事写到一半时,谢老师却意外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文学交流会上,谢老师走了,而我的这部长篇也因此搁笔十年,所幸十年后这部30万字的小说终于面世且得到读者好评,这也是对谢老师英灵的告慰;最后沁香老师用当下一些编辑不负责的行为对比了谢老师的工作,用总结和赞誉的笔墨深切缅怀了谢老师,令人由衷敬佩谢老师。这篇文章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层进式去展示所撰人物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值得我们阅读和学习。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不但加深了对谢泉铭老师的敬意也让我们由衷地敬佩沁香老师为人和尊师的情怀,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认识到:其实为他人做奉献是无比崇高和幸福的事情。让我们每个编辑都热爱我们的岗位,热爱我们的作者吧!也愿我们的作者会尊重我们的编辑,敬畏我们都爱的文学吧!感谢沁香老师带来的精彩文章,我想我已经学到很多,今后我会努力做一个更加优秀的编辑,并且也要学会耐住寂寞去创作,去行文,去做人!倾情推荐读者精品细赏,再次感谢并致敬老师,祝您创作愉快!【编辑:馨儿】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1228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婉溪清扬        2014-12-27 16:23:58
  呵呵!先抢个座位,一会再细细品读精彩大作!祝福老师,冬安!
回复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27 19:10:26
  谢谢清扬抬爱。问好!
2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12-27 16:24:46
  编审了这篇文章,很感动。一位出色的作家,一位优秀的编辑,一个高风亮节的人。致敬学习了,谢泉铭老师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我们!让我们深深缅怀和致敬!为谢老师喝彩!问候沁香恩师,祝创作愉快!
馨语馨愿
回复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27 18:02:45
  谢谢馨儿放弃休息编文。编按写得有条有理,有画龙点睛之效果。谢泉铭老师是沪上至今依然公认的著名编辑,他用爱演绎了为文学无怨无悔的一生,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馨儿的编按充满着对文学挚爱的情怀。辛苦了。问好!
3 楼        文友:袁梦雪        2014-12-27 16:48:17
  好一篇真情溢满的感恩追忆美文,读来让人打湿眼眸,泪盈满怀。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向大家娓娓道来他的写作历程,以及在写作中遇到的恩师,并且由于恩师的慧眼识珠,才使得自己的文学创作有了崭新的开始,从此中国文坛多了一颗耀眼的明珠,世间又多了一位胸怀大爱的慧眼识珠的好老师。正如人常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假如当初不是得遇谢老师的知遇,或许沁香老师的今天是另一番境遇。但是人生就是这么起起落落,缘分也总是这么奇妙,机会也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作者的切身体验也在告诉大家,每个人的境况不一样,每个人的成功都不容易,背后也都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和故事。我们只要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并朝着信念一直前行,总会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同时我们在追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能改变我们命运的贵人,对于他们的大恩大德,我们惟有铭记于心,并且把他们的精神和可贵的品质,好好的传承,这或许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也是给他们的最深的感动。感谢老师的美文,感动谢老师的大爱和无私精神,这是文学之幸,也是文友之幸,愿谢老师在天之灵安息,愿沁香老师美文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感动,也会带动更多人走向感恩的潮行,走向纯文学的创作之风。祝福恩师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27 18:07:30
  哈哈,谢谢梦雪的点评犹如一篇小散文,如此认真点评表示感谢。让我们一起学习谢泉铭的编辑胸怀和高尚情操,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文学梦而努力。
4 楼        文友:婉溪清扬        2014-12-27 17:28:54
  都说一个好的作者和编辑,都是生活阅历丰富的人,都是身边有故事的人,都是有耐人寻味的人。此篇精彩大作,在阅读中,让我看到了谢泉明老先生他甘为别人做嫁衣的编辑风范和为人高洁大公无私的精神。也让我看到了沁香老师为文学的执着情怀,看到了老师一路走来的艰辛。谢泉明老先生既是伯乐,又是不老师走向成功的恩师,而老师就是谢泉明老先生发现的千里马。无论是伯乐还是千里马,你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祝老师生活幸福安康,才情飞扬!
5 楼        文友:婉溪清扬        2014-12-27 17:30:07
  都说一个好的作者和编辑,都是生活阅历丰富的人,都是身边有故事的人,都是有耐人寻味的人。此篇精彩大作,在阅读中,让我看到了谢泉明老先生他甘为别人做嫁衣的编辑风范和为人高洁大公无私的精神。也让我看到了沁香老师为文学的执着情怀,看到了老师一路走来的艰辛。谢泉明老先生既是伯乐,又是老师走向成功的恩师,而老师就是谢泉明老先生发现的千里马。无论是伯乐还是千里马,你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祝老师生活幸福安康,才情飞扬!
回复5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27 18:11:14
  谢谢清扬很早赶来讨论,辛苦了。文学就是事业,走进了这块园地就要辛勤耕耘,争取多出成绩,让我们一起追逐美好的文学梦!
6 楼        文友:潇男        2014-12-27 17:53:52
  编辑,是一个神圣的职称,它担负着弘扬国粹、传播艺术、培养作家新人的光荣任务。因此,它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崇高的,敬仰的。编辑要当好无名英雄,乐于“为别人作嫁衣裳”。据我所知,在上海作家队伍中,有不少是著名文学杂志的名编辑,他们一生自己并没有出版过多少著作,但在他们的编辑笔下,却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著名作家。所以说他们是成人之美的无名英雄。谢泉铭老师亲手栽培沁香的动人事迹,就是鲜明的一例。赞沁香美文中的感恩精神和高风品德!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回复6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27 18:15:44
  谢谢潇男美评。谢泉铭老师你也认识,让我们一起怀念他,为文学加油!问好!
7 楼        文友:薇梦儿        2014-12-27 18:01:48
  细细地拜读了沁香老师写给谢老师的文章,受益匪浅。如果说老师是幸运的,遇到了伯乐一样的谢老师,那今天的我们就是更幸运的。在茫茫人海在浩淼的网络里,得遇恩师。文中写到老师写作陷入低谷时,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写作的料子,真的和我的经历一模一样。我不也经常这样问老师的吗?您告诉我,放下一切,走出去,在山水里放松自己的心情,等待灵感的回归。于是我一次次陷入低谷,在听老师的话走出来,这个过程我自己都会感到自己成长了。很欣赏谢老师那句“创作像农民丰收以后一样,忙碌后就要小歇片刻,然后等待来年的又一次播种和收获……”这不也是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吗?如果说文字是庄稼,那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把庄稼种的好,就算是不能丰收,也能在这个耕耘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和幸福。一段段师生情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可是真诚的师生情是一样浓烈的。祝福所有喜欢文字的人,祝福天下的老师们,祝福师生情和文字同在,留下一串串美丽的记忆,摇曳生风在我们的生命里。遇见本就是美好,何况我们都在每个日子里,用师生情走过每段时光!谢老师想必您已经看到,您的学生也桃李满天下了。今日的他和昨天的您一样,默默地在文学的花园奉献着!
回复7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27 18:20:35
  谢谢梦儿真情实感的点评。文学永远是神圣的,只要执着就会走出迷茫。生活每天都在挑战自己,也在每天解放自己。放眼看,前面就是文学的春天!问好!
8 楼        文友:袁梦雪        2014-12-27 18:29:37
  感谢沁香恩师带来的精彩美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同时也认识了文坛一位优秀的好编辑,他慧眼识珠,他大爱无私,他助人为乐,他胸怀坦荡……这一切在他的身上展现地淋漓尽致,同时这一切美好的品质,也在您和潇男恩师身上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为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而由衷的高兴。天涯相遇的缘分,我遇到了您,就犹如您当初遇到谢老师一样的,您对谢老师的情有多深,我对您的情就有多厚,不,甚至比您对谢老师的还要多还要浓。有些话,不说,我们懂,大家懂,您也懂,一切尽在不言中…… 有份情,虽然不说,却体现在行动中,也一直深深铭记于心中,感动一生……
回复8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27 19:06:14
  谢谢梦雪美评,关爱文学,支持文学新人的创作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天涯的花苑百花齐放。我和潇男老师、厚举老师等会合力,坚守天涯!
9 楼        文友:一滴墨香        2014-12-27 20:28:19
  追忆话真情
   文字感人心
   百乐千里马
   此文表真心
   编创之路凝艰辛
   执着奋斗梦成真
  
   老师之文,总是给人以激励和鞭策,传承着高尚的情操与美德,是江山天涯人学习的榜样。如果说本文是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不如说是一个感人心魂的故事,是老师文学路上亲历的总结,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激扬的催产,让热爱文学的人们秉承起一种希望,看到一个光明的未来。老师不仅是老师,其实老师就是天涯人的百乐,千里马常有而百乐不常有,这就是多数的人们所珍惜和敬仰的。于此,提前预祝老师节日愉快!
一滴山水,一墨书香,许我墨香,赠你书香,我用文字雕刻一朵美丽的奇葩。
回复9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27 20:53:04
  谢谢墨香美评,你是天涯才子。我们携手共进!
10 楼        文友:楚飞        2014-12-27 23:10:58
  谢泉铭编辑为人做嫁衣那种无私的奉献、高尚的情怀和敬业精神,实为可贵!——它永远留在受到他帮助的写作者心中!也是现在许多编辑应当学习的。欣赏老师的美文!
回复10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12-28 08:09:07
  谢谢楚飞美评。句子中的它应为他。问好!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