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现代精神的建构与文学境界的确立(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现代精神的建构与文学境界的确立(作品赏析) ——读苏沧桑散文集《所有的安如磐石》


作者:涂国文 秀才,1768.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0发表时间:2015-01-04 19:24:38

【流年】现代精神的建构与文学境界的确立(作品赏析) 苏沧桑十年磨一剑的散文创作成果《所有的安如磐石》,不仅是作者的一部灵魂书,更是她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部被誉为“散文中的天籁之音”的作品,以一种诗意的文化锐角和哲学的精神维度,以及强烈的现代精神的浇注和对高迈文学境界的追求,绘就了一幅瑰奇独异的心灵图景和文学图景,呈现出一种变化万千的灵魂气象和艺术气象。较之于苏沧桑早期的散文创作,《所有的安如磐石》在精神方式和文学方式上所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是令读者惊艳的。它标志着苏沧桑散文创作思想和创作艺术的全面成熟。
   苏沧桑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散文创作历程,曾出版过《银杏叶的歌唱》《一个人的天堂》《风月无边》等多部散文集,并曾获“冰心散文奖”。她前十年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江南女性作家的书写,清新、纯净、温婉、柔美,以感性和诗意见长。到了《所有的安如磐石》,作者在承继其一贯的“月色拂动蒹葭”的美学特征的同时,更多地将笔触指向人类命运和灵魂深处,审视现代化生活背景下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变异,呼唤和寻找“安如磐石”的灵魂家园,创作风格变得凝重、冷峻、苍凉和雄浑起来,与她前面几部散文集相比较,多了一种风骨和力度、硬朗与犀利。
  
   一、现代精神的建构
   衡量和判断作家作品的价值有一个重要标尺,那就是考察作家作品的精神格局。是否具有恢弘的精神格局,是区分大作家与小作家、大作品与小作品、真作家与伪作家、真文学与伪文学的试金石。对于当代作家而言,搭建精神广宇、支撑精神格局的主要建筑材料就是现代精神。现代精神涵纳甚丰,主要包括博爱、人本思想、人权意识、人性关怀、悲悯情怀、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理想情怀、民主意识、自由精神、理性精神、自省精神、反思意识、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公平精神、正义精神、法制精神、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家国情怀、环保意识、忧患意识、生态良知、灵肉和谐、终极关怀,等等。现代精神是文学创作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是参与文学作品生命建设的血肉和呼吸,是擢升文学作品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定格文学作品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的创作神器。
   《所有的安如磐石》这部散文集最大的思想价值,或者说它迥异于作者先前出版的几部散文集的最大亮点,就在于现代精神的建构。作品着眼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内心的伦理,与现实世界和灵魂世界展开对话,以文学文本的形式,回答了“人应当如何生活”的哲学问题。“爱”、“痛”、“梦”,是这部凡三十余万言的散文著作中的三个关键词,是支撑起这部散文著作瑰丽精神之鼎的三足,也是破解这部散文著作情感密码和文学密码的三把钥匙。现代精神的清泉,正是通过这三条支渠,汩汩地注入《所有的安如磐石》中,浇灌着苏沧桑文学的芳圃与心灵的花园。
   《所有的安如磐石》所蕴含的现代精神,首先表现为一种大爱。苏沧桑说,“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爱我所爱”(《天堂》)。爱,是她心头坚定的信念。《所有的安如磐石》抒写了苏沧桑对芸芸众生、世间万物的大爱大善、大仁大慈,体现了一种浓郁的人文关怀、一种深沉的悲悯情怀、一种珍贵的人间温情,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爱人类——她爱忠实肯干、清纯勤劳,虽身处底层却灵魂高贵的保姆莲(《保姆莲姐》);她爱对生活充满热情,真诚、淳朴、厚道、幽默的劳模弟弟熊崽(《有一个工人》);她爱将一生交付文学、重病后依然难舍文学情愫的“文学守梦人”叶文玲老师(《文学守梦人》);她爱5·12地震灾区的儿童,给予他们母亲般的关爱与呵护(《找回时间的表》);甚至对误入歧途的少年犯小军,她也像亲姐姐一般真诚地进行帮教(《风中承诺》)……散文《珍珠梅瓶》是最能展示苏沧桑仁厚宅心的篇章:一个刚上岗的空调维修农民工打碎了她家里价值昂贵的珍珠梅瓶,当得知赔偿金的主要部分要由这位农民工承担时,她放弃了索赔。她说:“我不亏,没有什么收藏比善与爱更珍贵。”她金子般的心地,在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放射出直击人心的光芒。
   爱生灵——她把自己对人类的爱,推及到一切生灵身上。她发现车子的后视镜上结了一张小小的蜘蛛网,一只幼嫩的白色蜘蛛,正在烈日下慌乱地爬着:“小小的慈悲心,让我很想将车停到一个浓荫处,让它能从后视镜上下来,摸到最近的哪一棵树,安家。我不敢捉它,它太纤细幼嫩了,手指一接触,必伤无疑。可是,停车位都难找,何况树荫下的。运气还算好,停到了一个背阳的地方。我祝福它挺住,等我下班,将它带回它的‘老家’。”(《蛛网》)。连续几天,作者都在为这只蜘蛛而纠结:怕车泊在太阳下晒着它,怕捉它搬家伤着它,甚至为了它而不敢去洗车……
   爱自然——她对自然是如此的亲近与珍爱。她说,“天、地、云和人最亲近,应该也是大自然和人类最亲近的地方”(《在世界的中心感受奇妙》);她告诫人们,“记着,每一滴水,都是他人的泪”(《天泪》)。她在《自由心》一文中,这样抒写自己对大海的爱恋:“那一刻,我许下了第一个关于死的心愿,愿大海是我最后的归宿。就像,度过草木一秋,我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她在《与海成说》一文中说:“对于我,大海是一个男人。他是父亲,和我的父亲一模一样,我怕他,可是我爱他,当我靠近,像靠近我久违的父亲,生出了无比敬畏与感恩的心。他是爱人,他从未停息……他无暇顾及谁的孤独,亦无意挽留谁的背弃,这就是大海的秉性,无法改变。”“两个小时后”,大海又“像一个孩子一样,与她对泣”。在她眼里,自然万物都是她至亲至爱的亲人,她不容许任何损害乃至践踏自然的行为。
   爱生活——她是一个“生活家”,深谙生活的真谛。“像祖先那样,依从心灵的声音休养生息”(《逐樱》),寻找“一种从容不迫、安如磐石的幸福感”(《所有的安如磐石》),一直是她的生活法则。她崇尚简单、宁静、淡泊而安详的慢生活,追求“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淡竹》)。把居家、阅读、写作等“一个个平实散淡的日子”(《面天》),过得满溢着诗意和幸福感。当然,她更爱把自己投入大自然中,履痕处处,与大自然身心相融。甚至连娘家花园里那株丹桂开花了,也会令她惊喜连连:“闭上眼,感觉着这些旺盛而无拘无束的生命,我看见自己那颗蒙尘结痂的心冉冉盛放,一瓣比一瓣纯净,一瓣比一瓣透明”(《树知道》)。
   爱世界——她爱着整个世界。她以一双温婉的眼睛注视世界、以一颗温柔的心相待世界。她这样问着自己:“皈依单纯,是否也是皈依一种信仰?皈依美,爱,诚信,正直,坦荡,淡定,和谐……是否也算皈依信仰”(《敦煌痛》)。爱,已经成为了她的一种信仰。作为一名优秀作家、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她把这种对世界的爱,转化成为一种人格追求、一种家国情怀、一种强烈的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因为如此,她在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的同时,也“看到了人世间深处的痛与梦”(张抗抗《沧桑的痛与梦》)。
   《所有的安如磐石》所蕴含的现代精神,其次表现为一种灵魂的疼痛。爱有多浓,痛就有多深。面对大冲撞、大断裂、大扭曲、大变革时代人类社会的急遽变异,面对现代化背景下环境污染、社会沦丧、灵魂撕裂和存在感幻灭的深重危机,面对人类日益恶化的生存状态,面对行走中的消逝,苏沧桑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然生态视野和精神生态视野中的种种社会问题和心灵问题,进行了深度揭示、严厉审视、沉静剖析、凌厉拷问、深刻反思和犀利批判,其如焚的忧思和深深的悲悯,体现了一位作家的社会良知和思想锋芒。
   自然之痛——苏沧桑以一位女性作家的敏锐,“闻到整个地球感伤的味道”(《一款香水的前香后调》)。她对自然的伤痛感同身受,因它的痛而痛。在《与海成说》中,她这样忏悔人类的贪婪:“你也需要休养生息,而我们却以爱的名义,无尽地纠缠你、掠夺你。”在《蛛网》和《风信子》中,她这样自省人类的罪孽:“人类诞生起,比任何动植物都更自私、更贪婪。”“总之,它固执、守信、就像大地上所有的植物,不不,就像大地上的一切,除了人。”在《地痛》中,她这样书写自己的愧疚:“我纠结于一个球场对生态到底有多大伤害,更纠结于亲手挥起的每一杆,让这块地有多痛。”在《在世界的中心感受奇妙》中,她这样揭示环保的真谛:“尽可能地不去破坏整个自然生态的平衡,才是‘本’。”在《果香易冷》和《风信子》中,她发出了这样振聋发聩的警告:“地球亦是一只水果,如果任由果香消逝,意味着,这只水果忽然有一天将彻底腐败。”“我一个人走在风里,听到路旁的动植物们在说:瞧,这是人类,地球上的一个过客。”
   社会之痛——苏沧桑对各种社会问题忧心如焚:从宫廷政治,到道德风尚;从交通安全,到社会治安;从人际关系,到生活状态。她洞悉宫廷政治的黑暗:“每一个世纪,都有一些走在时代前面的伟大灵魂,被一座座宫殿杀戮”(《一款香水的前香后调》);她揭露道德的沦丧和心灵的霉变:“毒奶毒气毒油毒米。生存,追赶,攀比,倾轧,纠结……复杂的人网,疯狂的速度,心在平静的厌倦和绝望中窒息而死”;她忧惧治安环境和食品安全:“野兽般的汽车,狼狗般的电瓶车,等在校门口的杀人狂,骗子,拦路勒索的校园小霸主,富含各种有毒物质的各种零食,一路风险,一路忐忑,一路风声鹤唳。连四季都被迫失信的世界,没有一个孩子不自危,没有一个父母不日夜担心。不知道,一个为孩子日夜悬心的民族,何时才能真正坦然、释然、安然”(《放学路》)。
   教育之痛——在散文《脉动》里,苏沧桑以令人心弦震颤的泣血文字,通过描述一个十七岁花样男孩的跳楼悲剧和一位十七岁花季少女的瞬间恍惚,向中国教育发出了血泪迸溅的警示:“夜深人静时,小心啊,有无数孩子,一脚在阳台里,一脚在阳台外。”“一切静止后,地上的那摊血还在尖叫。”
   心灵之痛——自然之痛与社会之痛,带来的是心灵之痛。苏沧桑散文,对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疲于奔命、人性扭曲的弊端,对现代化进程给人类精神生态造成的病变,进行了痛切而深刻的反思。无论是她对“为外人想,让亲人痛”的“冷爱”(《冷爱》)的否定,还是对“高尔夫球场的地痛,却光鲜亮丽着,看似高贵着。而人心这块地,每天被现实锄上几次,便胜过那几万次,无形的伤口,无法言说的痛,无处可逃的黑”(《地痛》)的痛陈,或者是她对“我以及和我一样一样匍匐在大地上的动物们、植物们、人们的生态堪忧——离最初的朴实、纯真、安宁、诗意,越来越远;离一种安如磐石的幸福感,越来越远”(《后记:种珊瑚》)的慨叹,都醒人耳目、引人深思。
   《所有的安如磐石》处处可见苏沧桑卓绝的见识。在《敦煌痛》一文中,她这样书写莫高窟:“多么美轮美奂啊!……每一笔,都是痛;每一笔,都是美。这是一种什么力量?不过是沙漠黄土,孤山崖壁,仅有钱和能工巧匠是不够的,仅有毅力和信心也是不够的。无他,唯有信仰。它的辉煌,其实是信仰的辉煌。”在《孤山不孤》一文中,她看出“孤山的孤独,是一种充盈的寂寞”。她与林逋的灵魂息息相通:“一树梅花,正远远地依水而立,如他命里的知音,毫无预兆地猝然来到了他的生命里,并恰恰暗合了他内心深处最本质的秉性。他的眼里慢慢涌出了泪,那颗似乎仍在流浪的心,终于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她这样体悟冯小青芬芳情怀:“一位世俗眼中的怨妇,爱情对她如此不公,她却在爱情的炼狱里超脱了恨与怨,将爱情升华成一种更为博大的爱……她看到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痛苦,而是人世间夫妇很少幸福美满的事实,因此,她不求死后升天做仙人,而是愿化作菩萨净瓶中的一滴甘露,洒向人间,保佑天下伉俪情深。是谁给了她这样的胸怀?是孤山吗?”
   卓绝的见识、知音般的解读,源于苏沧桑走进了笔下人物的灵魂世界。在《种满庄稼的花园》一文中,她这样感悟艺术大师林风眠的人生蜕变和艺术蜕变:“也是在这个窗前,他终于悟到了什么,从此渐渐趋于沉默,而把所见所思所感全部倾注在一张张美丽绝伦的画作上,倾注给优雅的侍女、独立不羁的孤鹜、暮色苍茫中的古寺山林、古典神秘的瓶花静物……每一幅画,分不清水墨、水彩、水粉还是油画,却凝聚着让人难以释怀的美,让人难以言说的空灵、肃穆、清冷、宁静的气息,摄人心魄。”
   《所有的安如磐石》所蕴含的现代精神,复次表现为一种对梦想的执着。梦想,在苏沧桑的生命里,是一只将灵魂渡至彼岸的船。在《渡心之船》一文中,她这样说:“需要一条渡船,将无望的心带到希望的彼岸,将浮躁的心带到宁静的彼岸。”《所有的安如磐石》是一部关于人生幸福的梦想书。苏沧桑籍凭心头一个个纯净而飘逸的梦想,朝平淡的生活中注入诗意,在惊涛骇浪中建造港湾,于迷茫的现实中寻找救赎,构筑一座安如磐石的灵魂家园。

共 1042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现代精神的建构和文学境界的确立两个大的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地论述苏沧桑的散文集《所有的安如磐石》的思想性和文学性,高度评价这部著作的的精神格局和艺术品位。作者分析精辟概括,点明“爱”、“痛”、“梦”,是这部“三十余万言的散文著作中的三个关键词,是支撑起这部散文著作瑰丽精神之鼎的三足,也是破解这部散文著作情感密码和文学密码的三把钥匙。现代精神的清泉”。之后一一分析原作中蕴含的现代精神:作家的爱——爱人类,爱生灵,爱自然,爱生活,爱世界;作家表现出的灵魂的痛——自然之痛,社会之痛,教育之痛,心灵之痛;还有苏沧桑之梦——对“慢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皈依,对内心安详的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的坚守和对精神的捍卫。 之后,作者从作品的风格创新和修辞创新两个方面进行举例论证此散文集的文学境界的确立。作品温婉与雄浑兼具,生命化拟人俯拾皆是。文章从内容到题目无不呈现出一种变化万千的灵魂气象和艺术气象。 作者深入研读原著,高屋建瓴地剖析文章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精准鲜活的案例,精彩深刻的赏析,脉络清晰的行文,让读者进一步领略苏沧桑散文集《所有的安如磐石》文字里精美的风景。 此文可谓带给人思想上的提升和艺术上的熏染的精彩之作,让人读之轻松走近原著,获得匪浅的受益。力作,倾情荐阅。【编辑:风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5-01-04 19:27:47
  涂老师文学理论的高度与厚度,对原著的领悟的深度与宽度,令笔者高山仰止。
   问好您,写作快乐!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