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剪烛西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窗】朋友天涯(散文)

精品 【西窗】朋友天涯(散文)


作者:秋绪 童生,90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02发表时间:2015-01-07 17:15:14
摘要:朋友,是一种别样的温柔。它有诗的飘逸,有梦的美丽。朋友更是那意味深长的散文,写过昨天又期待未来。

快下上午班时,家中的那位“纪委书记”忽然打来电话告诉我:“枫村的老黄进城来了。说是来办点事,我看他不像,倒像是特地来看你的。我留他在咱家吃午饭。你下班时捎带着买瓶好酒回来。”
   挂了电话,我在心里寻思,老黄是有些日子没进城了。以我对他的了解,应该不是进城来办什么事。就他那种怕麻烦别人的性格,是难得上我家来的。也许,真的是我们老哥俩已有好些时候没见面,他这才来瞧瞧我吧。
   老黄他与我年岁相仿,是我在乡村工作时结交的一位农民朋友。他这人忠厚老实,连说话的嗓门都是细细的。在当地,他的家境还算不错,数中上的水平。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早已成家立业,老俩口如今在村里守着一栋偌大的老宅,带着四个儿孙在家,种着四亩多的田地。
   还是在大半年前,老黄的妻子生病,从镇里的卫生院转来县城,他打电话来问我,是否有空?医院里是否有认识的熟人医生?若有,就请麻烦过去。听他电话里的那种求助语气和着急心情,知道他是在为妻子的病担心,怕再花费冤枉钱,治不好病。像他这种憨直老实的农民,不过是想找个靠得住的医生看好妻子的病,不要钱花了,人的病没好,却还在受罪。
   接到他这个电话,我便向单位请假,匆匆地赶去了医院,我得帮他找个好医生治好他妻子的病。帮他排解心里的那份忧虑和担心。
   小县城的医院不是很大,比不上市级的医院,也就十来栋房子,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医院这种地方,是我最不喜欢的地方,也是最不愿去的地方。这种地方,在我眼里像是个热闹的集市,整天都是人满为患,只是没有那种集市乱哄哄的场面,而是有些怪异的悄静。人在这种地方,你随意地望着那些进进出出的人,会发现似乎人人都挂着一脸的凝重冰霜,或是满脸的痛苦表情,人的眼神是那种带着一种愁意的颓废。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阴森沉闷的氛围,让人看着就在心里发怵气。一个没病的正常人在这样的场所呆久了,都会给折腾出病。还有就是,我实在是难以接受那种看病的繁琐过程,还有那空气里飘绕的福尔马林味。
   在医院门诊大楼的一楼,从众多的人群里,我扫描到了老黄的身影。他见我到了,赶紧打着招呼,像是找到了依靠,那张愁着的脸,难得地舒展出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苦笑。瞧着他那惴惴不安的焦急模样和他那无精打采的秧秧病妻,我赶紧安慰他俩口子不用担心和着急,这就带他们去找熟人医生看看再说。
   我考虑再三,还是先带他们去看急诊。因为我有一个同学是急诊室的主治医师,担任着副院长的实职,很有名望,我只好去急诊室找他了。
   到了医院北面的急诊楼,来到了副院长的诊室,只见走廊里已有七、八个在等着的病人,而诊室的门口也堵着很多的人。我估摸今天一时半会是没指望帮着老黄妻子看上病了,只好在门外蹭起着脚尖向里张望,很巧的是忙碌中的老同学在抬头瞬间,眼光与我不期而遇,我赶紧用手示意打着招呼。可他忙得只是象征性地向我点了下头,表示他知道我来了。看着这么多等着他看的病人,我们只好在外面候着,我想等他把手上的这个病人看完后,再去“走后门”,破例地不那么守秩序一回。
   四五钟过后,终于听到老同学叫自己的声音,就赶紧挤过窄窄的人墙窜到他身边,然后府下身低声说明原由。他用眼扫了一下那些在排着队在等的病人和家属,然后开口道“真对不起各位,现在来了个急诊病人,得先瞧,请后面排队的病人稍等一会。”
   老黄这时不知从哪学来的机灵,人变聪明了,就赶忙扶着他的爱人挤了进来。老同学在经过一番问、望、切、听后,建议先去拍几个片子,再作几个化验检测,然后再作定夺。我怕老黄他一人忙不过来,担心他不熟悉要去拍片、化验的科室,就留了下来帮他。
   在医院看病还真是件费劲事,怪折腾人的。由于拍片和化验都不在同一个区域和楼层,我们只好在不同的楼层来回穿梭了好几趟,直到片子拍完,化验做完,时间已是11点多了。等到拿到了全部的结果,这才急忙返回到急诊室。老同学看完那些片子和化验检测报告单后,温和地说道:“没事,这病只是劳累过度后的迸发症,其他指标都很正常,不要紧,吃些药,调剂下营养,身体就恢复了,但最好在内科住院观察几天,我这就打电话过去。”
   这样,我又赶紧拿着要办住院的手续去帮着办住院。等忙完了这些,安置好他妻子住到了病房,早已是过了上午下班的时间。我看着老黄放下了心,人也不那么紧张木楞了,又到了吃中饭的时间,就对他说:“老黄,你在这关照着你爱人,好好安慰她,让她别把病放在心上,住上几天就会好。现在没其他的事,那我先回去,等下再给你俩口子送饭过来,你不要去医院的食堂打饭吃了。”
   老黄听我这么一说,马上急了:“那怎么行,你都忙乎了一上午,不用再麻烦送饭了。”
   我说:“没事,就这么定了。”
   他似乎还想说什么,可一碰到我那没商量的眼神,他欲言又止。只是,我瞧着他那副憔悴的模样,心里不免生出几分酸楚来。
   老黄的妻子住了半个月院后,病情就痊愈回家了。在他爱人住院的期间,我同妻子还去探望了几趟,送过几次饭。出院的那天,特地叫他们夫妻到家里吃了一顿便饭,然后送到车站,看着他俩一脸笑容的乘车回家去。
   下班后,我记着家里“纪委书记”电话里的特别叮嘱,赶紧去到超市买了一瓶樟树产的四星“四特”往家赶。
   打开家门,我就直呼:“老黄,老黄,你来了?!”
   “老李,你下班了,我在呢。”老黄在屋里应着。
   可一进门,我感觉似乎有些不对,好像听到有鸡鸭的叫声,门处还有几个鼓鼓的蛇皮袋子横陈在地。老黄这时走了过来,我赶紧握住他的手打趣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弟媳她近来的身体可好?”随即拿着他的手来到客厅就坐,为他加茶递烟。
   老黄摸着一头有些蓬乱的头发,不好意思地说:“她现在的身体好得很,上次的住院还多亏你和嫂子费心,我这次进城来买点东西,就顺着过来看看你和嫂子。”
   他这一说,我就知道他进城的来意,那些鸡鸭等东西也是他带来的。就责怪道:“老黄,你也太哪个了,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哟?你看你,把咱哥俩的关系都看成什么了。”可他只是嘿嘿地憨笑。
   老黄是那种憨实的农村人,他的这种举动是我预料之中的,但我在心里还是有些不适应。他带来的这些农家东西少说也值好几百元,那可是他老俩口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作为交往多年的老朋友,我只不过为他的爱人住院提供了一点点方便和举手之劳,可他却一直都记在心里。再说,我在乡村工作时,少不了总被他叫去家中吃饭,那我又将怎样去感谢他的这种好客热情和盛情呢?
   我也出身农民,当然知道他们老俩口守着这家不容易。孩子们都在外地打工或工作,丢下几个小孙子孙女在家让他们带着,自己还要打理田地里的农事,或出村去打点临工,又要接送孙子孙女们上学,哪还有消停的时间。我想,我这种住在城里的乡村人,在他的眼里许是体面的,交际广,能办成许多他们不能办成的事。可他并不知道,我与他实为同路人,只是生活的环境不同,并非是那种有权有势的显贵,或是那种以钱能使鬼推磨的“新贵”。所以,也办不成什么大事,只能是帮些生活中的小忙而已。
   生存在这个特殊的社会,也许我不过是老黄既定朋友“圈子”里的一员,在扮演着一个属于他眼中的角色,在演一出人生过往的戏。而我的好与坏,他全看在眼里,都记在心里。而我的举止与言行也会影响到他的情绪,改变他对朋友的认同。所以,我要时常提醒着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给演没了。
   中国的农民,还真让我有些泪湿衣襟。这个群体中的人是最淳朴厚道和善良的,也是最懂感恩图报的。在他们的眼里,也许只认着一种古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现在的一些城里人,总是瞧不起农民,他们总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度而府视着他们,这是一种多么可笑的滑稽。甚至连那些从前是农民而现在成为城里人的人,同样抱有这样的心态,好像自己已经脱胎换骨,永远不是农民的儿子了。这让我想起七十年代讽刺那些农村学子进城读书后而成为城里人的话:“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可悲的是,这些人忘却了自己血管里流淌的是土地血液,抛弃的是自己的祖脉和人性的原始美。也许,由于我出生在农村,让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对乡村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以至使我在农村工作的十六个年头里,与许多的农民朋友结下了友情,这真是一种人生之幸。当然,这些朋友们与我一样,都是那种性情秉直,一是一二是二的老实巴交人,内心没有什么花花肠子,平时不管是谁遇到什么事或是什么人家有难处,都会热心肠地去帮忙,去尽自己的能力帮衬着别人。
   记得离开乡村回到城里工作的头几年,我很是想念着他们,遇到节假日时,我就会去曾经工作的地方,去看看他们,可后来不知怎的,自己就变得只剩打电话问候了。而他们来城里办事,也来“打扰”我少了,不再像初时那么常来看我,到我家里去坐坐,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我寻思着是我自己变了,是我这个整天坐在整洁高大明亮的办公大楼里的人,这个工作在“头不顶天,足不踏地”的“城里”人,与他们联系得少了,而这是否就是拉开我与他们间的距离原由呢?这些,自己当真是没有仔细去思量过。也许,我现在太过沉于“繁花似锦”的都市生活,而习惯于城里的这种喧嚣,或许是自己以事务缠身为借口,不愿迈出有些年迈的脚步,从而忘却了朋友是一种“走动”的互动。是呀,朋友之间的情谊,就像那梅雨时节的雨,它总是在不断地飘零,可打在任何一个人心上都有痛,淋在身上会湿衣,叫你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与情谊。
   我的这种省醒,让我觉察出是自己过多地埋没在自身的生活案头,而没有细心地去梳理朋友之间的这种情感关系,去好好地领会朋友们心里对我这个人的认知。想到这,我终于找到了友情的方向,明白了一些事情,许多不该在意的,也变得在意了。
   我想,自己不能再以俗务繁忙为由,而不常去拜访朋友,不常去看看他们,而只等着朋友来问候自己。原因是我一直以来忽略了朋友,而自己却在朋友的心中。自己其实很傻,本来就错,却还纠缠在朋友为什么不常来的疑问中。也许,朋友本不该有那么重要的,可是,朋友又确实是那么重要。因为我们的生命里不能没有的就是朋友。还有,那就是我这一生是否都会用感激的心态去念着那些惦记自己的朋友呢?
   朋友,是一种别样的温柔。它有诗的飘逸,有梦的美丽。朋友更是那意味深长的散文,写过昨天又期待未来。

共 41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生,有了爱情的浸润,友情的陪伴,亲情的温暖才完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从来都不是独立个个体,小到小家,大到大家。人啊,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阅历的提升,工作地点的改变,尤其是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使得部分人迷失了自己,刻意与本来该亲近的人拉开差距。这篇文字,字里行间充满了哲思,审视自己的同时,也教化了别人。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逐渐变小,可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作品中“我”与“老黄”的交情来往很让人动容。非常质朴真挚的文字,喜欢,推荐赏阅!【编辑:温柔小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08004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5-01-07 17:18:27
  非常质朴的作品,读完,感觉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很喜欢。
   问好秋绪老师,感谢一直支持西窗,西窗因为有你而精彩。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回复1 楼        文友:秋绪        2015-01-07 20:38:59
  小娴社长过奖了,我哪有资格称老师,连做学生的资格都不够,文字不过是我的爱好,还在学舌呢,西窗才是我情感的寄托,谢谢你辛苦的编审!
2 楼        文友:莫晓寒        2015-01-07 20:28:14
  很淳朴真切的文字,正如小娴所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秋绪老师辛苦!
莫晓寒
回复2 楼        文友:秋绪        2015-01-07 20:43:30
  谢谢晓寒的点评!远握问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