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舌尖上的回味(散文)

精品 【笔尖】舌尖上的回味(散文)


作者:东栏一株雪 举人,440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0发表时间:2015-01-09 01:44:28


   那天午后,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洒进屋子,屋子瞬时充盈着阳光的味道。这样的时刻,独享冬日暖阳的轻抚,随手翻阅床头柜上放置的一份《唐山晚报》,一篇名为《冰碴儿白薯》的文章映入眼帘,勾起我舌尖上的回味。说到舌尖上的回味,不仅有对故乡的记忆,也有对母亲巧手下味道的记忆,还有对儿时记忆更多碎片的串起。
  
   《白薯》
   我的故乡位于冀东平原一个离海不远的村子。据父亲讲,曾祖父早年去世,曾祖母带着三个嗷嗷待哺的儿子无法过活,改嫁给这个村子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后来就繁衍有了我们一代又一代。
   儿时我的故乡物产还算丰富,只是那个年代计划经济捆绑住了所有人的手脚,相邻没有谁家大富大贵,也没有谁家落魄挨饿,粗茶淡饭地过活倒也是满足的。
   我的故乡在当地十里八村按村民居住人数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村子四周的土质也各有特色。村西适宜种植白薯,村北沙地适宜种植花生,村南一片片水域适宜种植水稻,只是当年村子统一规划没有利用好那片水域,几乎是荒芜着,以至于那时候的我很少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除了去外婆家才可以闻到大米饭的香,也可以吃个够。水域深处便是芦苇荡,蒹葭苍苍,常年有野生鸟类繁衍生活在那里。村东侧与另一个村子相连处大多种植一些红高粱、玉米、小米、豆类等作物,那个时候主食单一,零食更无需说了。不过,白薯却在母亲的巧手下变成那时记忆里最好的美味。
   白薯,又称红薯,或是地瓜。我的故乡种植红瓤和白瓤两种白薯,当然以种植红瓤居多。不管是白瓤的还是红瓤的,记忆里都是最甜的。白瓤的在成熟后,刨挖出来用大锅烀熟,掰开白乎乎地透着热气,咬上一口如栗子一样甘甜,而且熟透的白瓤干干的,一个不小心会被噎到,可是它的那个甘甜却忍不住让你继续再咬一口,此时母亲就会在旁边看着我说:“慢点吃,别噎到。”而此时的我已经被噎的大眼瞪小眼,现在也能买到那样的干瓤白薯,只是觉得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味道了。
   当年最喜欢吃的还是红瓤白薯。白薯越是储存久了,就会越甜。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可是帮着母亲拉风箱烀白薯却是乐趣。农家过堂屋一般是左右各置一个灶台,灶台里安放一口大锅,那个时候的美味就是在那样的大锅里飘香的。首先母亲逐个把红瓤红薯洗干净,大锅里先放一个大碗,为的是怕熟白薯流出的糖稀糊到锅底。再放适当的水,接着依次将红薯码放好,盖上大锅盖。母亲添柴,我拉风箱,等到有了白薯味道顺着锅缝隙飘出,就会急着问母亲:“妈,白薯熟了没有?”
   母亲此刻就会笑着说:“馋糖稀了吧?”
   糖稀,是烀白薯时间过长火候过大后,白薯本身析出来的甜甜的糖分,有点像做红烧肉炒糖色的那个颜色。最了解孩子的不过是母亲,我此刻是巴望着白薯锅里糖稀的味道呢,那个时候它算是一种美味,不用花钱去买,纯天然的美味。
   热气腾腾的白薯总算出锅了,母亲开始捡拾白薯出锅,等不及的我开始围着锅台,用小手指粘着锅边上白薯析出的糖稀,总是觉得不够自己想要的味道,也解不了馋劲。此时,贪婪地继续巴望着,等母亲拿起锅底那个先前放置的大碗,一大块糖稀还是经不住大碗的阻挡,跑到锅底,母亲顺手拿起勺子,把它盛放到一个小碗里,说:“去解馋吧,小馋猫。”
   那一刻,我是欢愉的。那甜甜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可是如今母亲去了天国,我也再不会品尝到那甜丝丝母亲的味道了。
   母亲的味道,不只是糖稀的味道,接下来,母亲会依着白薯的热度,剥去白薯皮,将它捏碎,加上白面和适量的温水,将它们揉和在一起,和成一个软软透着黄的面团。不一会,灶坑里的小火,母亲巧手下的金黄色松软的白薯饼就透着香甜诱惑我的舌尖,香甜不腻,至今还会一直回味那种白薯饼的香甜,它应该也是儿时记忆里比较甜美的一份。是故乡的水土给予白薯的甜度,是母亲当年的辛劳给予我甜美的回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吃着热乎乎的刚出锅的白薯,烫的两只手不停地将手里的热白薯左右传递,而对于带着冰碴儿的白薯似乎少些品味。儿时的记忆里,母亲除了常把带镐伤的白薯烀熟切好放到房顶上晾干,凉成白薯干儿,随时可以吃,晾好的白薯干劲道又甜,是儿时记忆里的一种零食。趁着不是太干的时候,母亲会用做被子的白线将白薯干串起,然后挂到不易被鸡鸭抓食处,那个时候家家都会晾晒白薯干,应该是儿时甘甜的记忆。而每次烀熟的白薯若是吃不完,母亲就会爬上房角的那架木梯子,将它们放在房顶,等你再去取来吃时,它们已是带了冰碴儿的白薯了。带着冰碴儿的白薯,显然不是热乎乎时的那个味道了,咬一口冰碴儿格楞楞,想必也是那时我最喜欢的,尽管它没有刚烀熟的甜度和热度,但是对农家孩子而言,那时的乐趣和零食不过如此。那时的我,是多么容易满足,想想现在的生活,更应该知足吧。
  
   《大各扎》
   每年天气转冷,市场上就会出现卖大各扎的商贩,不需买来品尝便知道那肯定不是母亲当年巧手下的味道。单凭外观,就知道那肯定是掺杂了姜黄等其它成份做成的。
   大各扎显然是唐山的名食之一,若是有兴趣浏览唐山美食网页,大各扎肯定是在其中的一味。记得小时候谁家赶上天冷的季节娶媳妇嫁闺女,或是办丧事,白菜炒大各扎那是必备的一道菜。在当地,甚至还有“不吃各扎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
   说起大各扎,当地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当清王朝在唐山遵化那个风水宝地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各扎,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
   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
   慈禧太后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太后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各扎’。”
   各扎与搁着谐音,从此以后,各扎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而原本是老百姓粗粮细做的产物——大各扎的身价也大大提高。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至于当年慈禧太后是否品尝过大各扎,我无法考证,但是当地人对大各扎的确情有独钟,我记忆里,每年的春节前,母亲总是会摊上许多大各扎,或送给亲朋好友,又或是留着招待客人,也会给平时只吃咸菜的我们改善一下口味。
   上乘的大各扎是纯绿豆的制品。我的故乡当年盛产绿豆,取材更是方便而且纯天然。每年春节前夕,村里家家户户都要摊大各扎以备过年用。农活不忙的时候,母亲就会去村东头那个石碾把自己家产的绿豆破成豆瓣,回来再用水泡发,然后把泡好的绿豆瓣面放入适当的水中漂去绿豆皮,再去水磨成汁,除去杂质搅成糊糊状备用。
   摊大各扎在我们当地也有一种说法叫轮大各扎,摊大各扎说起来轻巧,其实也是一种技术活,首先在于和的面糊糊稀稠,稀稠必须掌握好。若是你的手劲不匀,摊出的大各扎就会出现薄厚不均匀,外观肯定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去。灶膛的火候也是要掌握好的,火候太大容易糊粑,若是火候太小或有夹生。母亲当年是摊大各扎的好手,母亲摊的大各扎总是富有韧性,即便是拎起来也不会撕裂,一张张对折上也不会出现裂纹。即便是做熟也不会破烂,总是大各扎的完美形象于菜盘子里。母亲先将大锅底部用刷子抹上一层花生油,然后用小葫芦瓢舀一瓢豆面糊糊刚入微热的锅里,接着用一把木制的小耙子,把豆面糊糊摊开,手劲薄厚均匀,大锅里开始飘出绿豆的香气。我在旁边帮母亲打下手,等母亲把冒着热气透着绿豆香的大各扎用小铲子铲下来,我会把摊好的大各扎码放一个用高粱杆编的圆盖帘上,一会儿,大各扎就像是被母亲变戏法一样,不一会儿就是圆薄片一大摞。一张张透着诱人的色泽,我也会趁母亲不注意,撕扯一些边缘放在小嘴里去嚼,绿豆香在满嘴里游荡,一口咽下去,母亲看到会说:“又偷馋了吧?”可总是一脸温情地微笑。现在再回味,再也寻不到当年母亲做的那种大各扎的口感及质感了,那是母亲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味道,街市上售卖的那些与母亲当年的大各扎不知道逊色几成呢。
   大各扎摊好后,母亲还有一道拿手的菜:白菜炒大各扎,也是我舌尖上的期待。那时候,过年生产队才可以每家按抓阄方式分得一点猪肉之类的,若是能抓到一条肋板肉,母亲会切下一块然后切成肉片,肥瘦兼有。白菜梢留作它用,将余下半截根部先切成两寸长短,再顺着白菜的纹路切成粗细均匀的条状备用,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那样切白菜,母亲说那样方法切的白菜炒出来的味道不同,我后来一直延用母亲切白菜的方法,因为已经习惯了那种方法,又或许从心里是对母亲的一种怀念。接着用自家产的花生油将肉翻炒,再放入切好的白菜继续翻炒,最后放入已经切成菱形块状的大各扎,出锅前在淋上适当的醋,一盘荤素搭配的家常菜,白菜大各扎喷香扑鼻,肉香、绿豆香充盈在屋子,再来上一碗黄米豆饭,真是回味无穷啊。
   据资料可查,从营养食疗角度看,绿豆大各扎还具有清肝合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压,血脂的功能,符合现在提倡的食疗合一,饮食养生的要求。如今,大各扎不仅已经成为唐山人民时令节气喜爱的一道独特美味,而一些诸如醋溜各扎、炸各扎、各扎签子、糖醋各扎等等各式各样地做法,以其独有的特色,质高色美味香登上了大雅之堂,各扎宴已成为当地餐饮业招待国内外宾客的拿手菜,深得食客的赞誉,外地来客离开时,除了携带本地特产蜂蜜麻糖、花生酥糖,他们也会买上几张大各扎回去继续享受它的美味。
  
   《懒豆腐》
   说起懒豆腐,还是觉得母亲亲手做出来的那个味道是最纯正、最爱的味道。
   我的故乡懒豆腐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生懒豆腐,另一种就是熟懒豆腐。两种不同的叫法,也是根据其使用原材的生熟不同而区别的。生懒豆腐是将没有杂质的黄豆用水清洗干净,用水泡至整个黄豆舒展开原来的腰肢,切记注意观察不要泡过头发了芽,此时再用小石磨把黄豆碾碎,再放到大锅里熬煮。将之前早已泡好的干白菜叶子加进去再一起继续熬煮,熬得时间越长越好吃。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加适量的盐、再放入一两个大料,等干白菜烂了熟了以后若是喜欢食蒜,再加入一些蒜末,若是喜欢偏辣的口味,可与干白菜下锅的同时放入几个干辣椒,此时若是就着玉米饼子或是玉米面的窝头吃,便是极好的了。生懒豆腐具有清香不腻之特点,深得老年人的喜爱。现在偶尔会在市场看到有叫卖的,不知道是不是还是当年的那个味道。
   我的故乡当年也成片种植黄豆,或是在高粱地、玉米地旁边的田垄里多有种植,记忆里当年除了用黄豆换豆腐、做大酱之外,母亲就是用它来做懒豆腐了。熟懒豆腐是将黄豆在大锅里炒熟,看着黄豆再大锅里活蹦乱跳,依着灶膛里的火势大锅不断升温,锅里的黄豆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知道是它们的欢愉还是哭泣,或有几颗调皮的会被锅的温度掀起跑跳到地上,我会用小手捡拾把他们继续投放到大锅里,等到闻到一股股豆香飘进鼻孔,母亲会停止加柴,母亲那时也便会拿一只小碗,盛出炒熟的黄豆让位去吃,尽管偶有一两颗黑乎乎的,嚼在嘴里却是喷香的味道。随后,再把花生米炒熟,备用。等到黄豆和花生米都放置凉了以后,再用小磨将它们慢慢碾碎。接下来它的做法和生懒豆腐做法一样,一碗闻起来就香喷喷的熟懒豆腐摆在跟前,顿时馋着你的胃,勾着你的舌尖恨不得马上把它吞下,吃起来那个香,由于加上了熟花生的味道,就更是特别香,特别解馋的一份家常菜。现如今,我还能寻到当年的那个味道吗?
   其实,白薯饼、大各扎、懒豆腐,那不只是有母亲的味道,也有故乡的味道,还有更多儿时的记忆。现在每每怀想那些曾经的味道和记忆,那些留在舌尖上的回味依旧会在唇齿间徘徊,历久弥香;而那时的记忆却总是挥之不去,萦怀久远……
  
  

共 46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种唐山美味,看得我们几乎垂涎欲滴。白薯,在80年代以前,成为农村普遍食用的主食。在这里,母亲的一双巧手把平平常常的白薯做得色香味俱全。特别是那金黄色松软的白薯饼及从白薯里析出来的糖稀,更是品尝后感到无比幸福。大各扎是一种用绿豆为主料做出来的特产,无论是宫中御用还是老百姓食用,清肝合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压,血脂的功能都是值得推崇的。我不知道懒豆腐和臭豆腐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可是,作为餐桌上的食品,豆腐总是榜上有名。这些舌尖上的美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在品读作品时,更掌握了饮食方面的许多知识。感谢赐稿笔尖,期待精彩继续。【编辑:你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5011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5-01-09 01:45:26
  欣赏精彩佳作,祝你创作愉快。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东栏一株雪        2015-01-09 08:29:44
  谢谢你猜老师编按和点评,辛苦了,奉茶!
2 楼        文友:你猜        2015-01-10 12:49:28
  祝贺老师再摘一精。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东栏一株雪        2015-01-10 18:36:27
  诚谢你猜老师关注鼓励,奉茶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