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跋:成于学识,精于勤奋

精品 跋:成于学识,精于勤奋


作者:柴瑞林 秀才,158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21发表时间:2015-01-10 19:37:28

张伯荣先生的《中国书法笔力分析》(2010年齐鲁书社出版)问世以后,在书法界引起了广泛重视。该书是2010年年底出版的,于2011年初我已在北京的几家大书店的书架上见到,随后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说这是迄今一本专门讲笔力的书,而且从科学的角度讲笔力此前还没有见到过。北京大学青年学子牟力立同学来信说:“习书者无不对笔法有所追求,而在古代书论中笔法是玄乎又玄的事,正如您在书中所说,古代书法理论家多喜欢比喻、描述线条的感受,却又不告诉你该怎么做。如今看到专门分析笔力的书,十分欣喜。您的《中国书法笔力分析》大概是为数不多的、讨论技法时还出现受力分析这样内容的书。我着实赞赏这种思路,因为我觉得,即便像书法技法这样的看似和科学无关的内容,也必须服从我们所说的物理规律,而这正是在科学认知范围内的。”
   天津书法家周庆根从他大哥张伯英处借阅了此书,颇为称赞,题诗一首:
   数日啖佳肴,香噴笔力飘。
   展卷识三力,书门趣更高。
   伯荣先生并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更没有就此止步,而且更加增强了对笔力分析的探讨力度。遍访古今书法论著,深入分析研究;并从习字中加深感受,总结点滴经验,使他对笔力的研究更加成熟。于是一本新书《笔力分析详解》在他的卓绝思维中诞生了,对笔力的探讨取得了又一个可喜的、惊人的进展,我要特别向他祝贺。
   笔力分析学的创立是他的多学科知识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他倡导力行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早在《中国书法笔力分析》出版前我曾说过:“更可贵的是他在练习书法中,悟到了书法的奥妙,进一步升华到理论,取得了突破。不言而喻,他对书法的学习已进入了对书法进行研究的深度。他把科学知识与书法艺术很自然的结合起来,使力学理论在书法分析上取得了成功的应用。”那么,现在我还要再加上几句:他对笔力的深度探索,独出心裁的推理,揭示出书法的内在规律,达到了书法研究的一个制高点。
   我认为,伯荣先生的成就源于他具有着一般人少有的特质。首先来自于他特有的胆识。在学术上他敢于攻坚啃硬,开拓进取,攀登高峰,这从他的《登妙峰山》(2010年)一诗中得到印证。
   总归文墨一年忙,绝少闲情到山乡。
   可怜小小玉皇庙,占尽妙峰好风光。
   我们细细品味这首发自内心的诗作,不难了解其中的寓意。他很自信,也很执着,他在另一首诗中《香山植物园漫步》(2007年),同样表述着跋涉的决心和认真创新的勇气。
   人到香山爱碧桃,紫红粉白满山腰;
   芍药不来心思念,玉兰已去意难消。
   探索新奇入佳境,放开眼界再登高;
   一路碑石刻名句,总是先贤破寂廖。
   正是由于他的学识所及,他把书法提高到了科学的高度来认识。他说“书法属于艺术,也属科学”,“艺术追求的是美,科学追求的是理。科学与艺术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领域,但其间的互通还是非常明显的。”这种理念在前人的书法理论中还少有人提到过。
   他学识广博,文理兼备,并且善于发扬自己的优势,把所掌握的知识融汇贯通,倾其所学,毕其功于一役,在书法探讨上,使笔力研究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果。而他那种持久的、坚忍不拔的毅力,一般人是难以具备的。他在“写在《中国书法笔力分析》出版之后”一诗中(2011年)说:
   学书识奥秘,穷理著文章。,
   还将新思绪,翻看旧时妆。
   从他的诗句中我们能深深的领悟到,他在书学道路上的磨砺和艰辛。他创建的笔力分析理论,是建立在科学论证基础上的。他以大量的古人碑帖作为对理论的验证依据,反复推敲,日夜琢磨。并且自己下功夫练字,以取得实践经验的第一手资料。他的书法作品清新秀丽、雄劲隽永,被收入《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鉴赏集》,以及出现在《百雅轩2011年秋季拍卖图录》中。石油科技界老专家蒋其垲先生在八十高龄出书时特地请他用瘦金书题书名。我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刘家庙村的石头记》也是请他题写书名。他的书法练习与书法理论探讨相得益彰,写字的感受能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理论探讨又能指导他练字进步。
   他的成就更来自于他的勤奋。2011年春节前夕他在火车上作了一首诗《车过太原》:
   驶进太原车不停,天空如洗亮斗星。
   大地犹自睡梦里,几家灯火勤奋人。
   他自己就是一个勤奋的人,日积月累,点点滴滴汇成溪流,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笔力分析理论体系。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所创建的笔力分析理论由初步形成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不经过勤奋的努力是不可能达到的。他一生勤奋,在2009年中秋节之夜,他的思绪进入了诗境,写到:
   白纸如云笔似仙,梦里倥偬忆当年;
   勘探生涯居无所,雨中奔走风中餐。
   青春壮岁俱已过,写到白髮仍不甘;
   为人谁如天上月,一缕清辉照世间。
   学识、勤奋,再加上他习惯的思维方式,就构成了他成功的基本要素。伯荣先生始终保持着一个淡泊的心态,在不急不燥中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他不为名利所系,非常低调,以著书习字为乐,面对外部喧嚣的世界,平静地钻研学问,确实难能可贵。他相信,人的得失总是在有无之间,有得有失,若得若失,顺其自然,不必强求。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他做学问当中。他对探讨的课题会倾注全力去认真钻研,但他从来不急于求成,让思维自然地向前发展,所以他所研究的课题能保持逐步的深化。他善于静思,在他的枕旁常放有纸笔,能在睡醒之后调整思路,他说有时一夜之间能写出十几页纸的草稿。在辛勤求索中也不乏有灵感的闪现。应力分布就是他在梦中悟到的,醒来后将梦中情景描绘出来,它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应力分布图的原始雏形。加入应力分析,就使笔力分析的理论基本齐备了,他特别为这个梦加注了一段话:“3月11凌晨得一梦,笔毫触纸的应力分布模式图与地壳上的应力分布极为相似。这个梦太重要了,天赐我成。”他从前也有过梦中得诗的例子。人生奇梦很难期遇,他能得到灵感的频频光顾,真的是太幸运了。古来传说某人得授天书之事,我始信其真。
   他多才多艺,才华横溢,随时都会有佳作美文出现。他往往写出一些富有哲理、大彻大悟的警句,如2012年春节所作:
   爆竹迎年声急切,礼花凌空竞超越;
   收拾收拾辞旧岁,展望展望过春节。
   论理入深须读书,练字搁浅应观帖;
   时间面前人平等,丝毫不少也不多。
   像这样的诗句很多,我不再一一列举。总之,他行文如流水,字里行间透露着博学善用,縝密严谨的学风,读他的无论哪一方面的著作,都会受益匪浅。
   《笔力分析详解》是在《中国书法笔力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延伸和提高,它将在中国书法界迎得强烈的反响。尽管本书称为《详解》,也可能还有不够详尽的地方,已如他自己所说,任何理论在实际面前都会显得不够完备,我们有理由期望,在书法家的共同努力下,笔力分析学会得到不断地充实与完善。
  
  
   注:此书2013年由齐鲁书社出版
  
  
   柴瑞林(作家、诗人)
   2012年6月19日于北京
  

共 28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学者,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教者,不但要授人鱼,更要授人渔。本文所赏析的作品, 张伯荣先生的《中国书法笔力分析》就是授人以渔的典型范例。其作者张伯荣先生,将美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融为一体,对书法笔力的剖析和研究,从感性的认识提升到理性的分析和指导。为书法艺术的传承方式开辟了一条暂新的道路。这正是艺术和技术的相得益彰。本文用热情的笔墨,介绍了这本于书法艺术发展划时代的书,表达了对此书作者的敬仰崇拜之情。佳作推荐!【编辑 云水之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118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水之间        2015-01-11 19:54:25
  伯荣先生真是治学严谨,才华横溢。不但书法理论高深,诗词也很棒。
回复1 楼        文友:柴瑞林        2015-02-07 15:50:14
  谢谢理解和肯定。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