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有益社会,无愧人生

编辑推荐 有益社会,无愧人生 ——写在《笔力分析》出版之时


作者:柴瑞林 秀才,158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54发表时间:2015-01-11 18:09:19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有为名而争、为利而斗者;有立志远大、执着追求、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者。我的文友,高级工程师、作家、书法家、收藏家张伯荣先生是后者。
   伯荣先生1955年走出校门后,被分配到玉门油矿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此后几十年间在祖国的大西北,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在地震勘探和石油地质构造研究方面积累了雄厚的经验。退休之后,将研究的着力点放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交叉与渗透上。根基于科学的沃土,又触角伸向艺术领域,将这两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汇集成一部《漫谈科学与艺术》一书。该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赏。2008年又完成一部论述“科技文化”的力作,正在付梓出版中。本书《笔力分析》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又一个成功范例。值逢此书出版之际,作为文友,我不能不为这赫然成果而欣然挥笔。
   透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特质之处:
   一是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伯荣先生在科技工作中养成了求真探索的思维习惯,这充分体现在他的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中,也体现在科学与艺术两相结合的文化探索中,更体现在关于笔力分析的探讨中。他的瘦金体书法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受到许多书法爱好者的赞誉,有专家评论说“功力不凡,点画精到,结体清健,可以说将瘦金体的神情演绎得恰到好处,能得其真而弃其俗,殊为难得”。我曾求得墨宝一幅,挂在床头,日日习看。他那内刚外秀、雄劲隽永的字迹,使我心中怡然生趣,陶然其中。更可贵的是他在练习书法中,悟到了书法奥妙,进一步升华到理论上取得突破。不言而喻,他对书法的学习已进入了对书法研究的深度。他把科学知识与书法艺术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使力学理论在书法分析上取得了成功的运用。我们不得不为他的独出心裁、别开生面而喝彩。自古以来,前人没有进行过笔力分析的论证,既使当代人有充分的学识与素养,也没有人留心两者的结合,更不要说尝试分析了。
   二是奉献社会的人生志向。伯荣先生尝言,人毕其一生应对社会有所贡献。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从他才华洪溢、绚美诗词中也可以看到端倪。在几十年的人生轨迹中,如果把他各个阶段的诗词串连起来,可以看出他的志向与情趣,如美丽闪耀的珍珠一样,烨烨发光。例如1984年作《游桂林阳朔》,诗中说追寻古人的踪迹和桂花的香气,游览阳朔的心情,抒发人生在世当不负时光的志向:
   寻迹追香到漓江,水绿石青桂花黄;
   游人不负山河美,竟展芳华对容光。
   1986年作《都江堰》,表明做学问当如分洪工程一样,应是他独创精神的流露:
   岷水滔滔有胆魂,夹声带浪向海奔;
   壮观不独合流处,二王庙前看江分。
   1995年作《重游西湖登望湖楼》,叙说游湖登楼时的感叹,从诗中能深深地体味到人生的辛酸苦辣,事业之艰难,于是由景生情:
   难消十载别离愁,两眼放开一湖秋;
   自知来到绝佳地,不敢昂首登此楼。
   2007年作《西湖情思》,表明了对研究探索、写书立说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心迹:
   身到西湖觉超然,心对灵秀思万千。
   才情横溢三舂水,能得几许入笔端。
   俯拾处处皆文化,漫步时时有景观,
   为学为文当如此,要把精彩留世间。
   2009年作《春节广州行》,读后使我们更觉意远趣深:
   除夕花街遇人潮,元旦越秀试登高,
   烈士园中起肃穆,中山堂前壮胆豪。
   百年风云争叱咤,两代英贤入史标,
   纵然青山不埋古,一样流芳到今朝。
   三是精细缜密的严谨作风。长期的地质勘察工作和其后的地质科研,养成了他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学风。他不但专心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同时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学术进展,博学善用。每日看书读报,阅读的过程中着意剪裁整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居然积累了数万张的资料卡片。这些卡片如人生拾贝,构成了他的精神天地、“故事链条”,需用之时,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这使他的文章事有实记,典有出处,致令读者折服。这有助于形成了他自己的文章风格,清晰之中饶有趣味;哲理性、知识性、趣味性兼备而有之。
   例如他在庆阳工作期间,接触了庆阳当地的文化风情,都能一一收录下来,写出了关于庆阳地方文化的几篇散文,受到当地人士的喜爱。本书收录的黄庭坚大字书法,就是他参观庆阳博物馆藏品时、独具慧眼,留心收集的珍品,而且是目前所见到唯一的黄庭坚《云亭宴集》碑帖。
   可以说,先生的一生是有益社会的一生,是无私无愧的人生。早在他的专著《漫谈科学与技术》的序言中,石宝珩教授就说:“从他为石油事业奔波半个世纪的生活轨迹中,我看到了他的思想感情,待人接物,以及对事业、对人生的不断追求与探索。一是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事业看得高于一切,为事业不畏艰苦,默默无闻,勤奋工作一辈子而心甘情愿。二是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的学风。本书涉及的学科知识十分广泛,没有长期的学习积累是不行的。他又善于动脑筋,善于调动他的灵感,本书正是他植根于科学的雄厚基础,又猎取艺术的诸方面进行探索的成功范例。”
   张先生的人生是平淡的人生,默默无闻的操守。他从不以名利地位而囿,只求奉献,不求名利,他有一个吟联:
   纵观大千世界,新奇总是在重复中出现;
   联想古今人生,功名却多以淡忘而告终。
   他还写过一幅铭联:
   在实际面前,任何理论都显得不够完备;
   过若干年后,现今努力或可作铺路阶石。
   在他的对联中,有对科学探索的感悟,有对人生的理解,蕴涵着深邃的哲理,启示着我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学无止境、任重道远的思想准备。在无限的人生远航拼搏之后,甘愿只作铺路阶石,这是多么豪壮的呼唤,多么有力的感召!先生的事迹很使我们感动,我们也会迎着他的感召奋进不息,做出人生应有的贡献。在《笔力分析》一书出版之际,愿以这几句话敬献读者,乐与诸君共勉之。
   2010年6月19日
  
  
   注:此篇文章登载在《中国书法笔力分析》一书(此书於2010年年末由齐鲁书社出版)。
  
  
  
  

共 24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伯荣先生奉献石油事业,退而不休,开始研究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并且卓有成就。我们在赞叹他这种坚韧不拔、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看到他对笔力分析的论证和突破,在科学知识和书法艺术的融合,形成了颇有个人风格的瘦金体书法。本文也是结合伯荣先生的某些特质,从他奉献社会的人生志向,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以及认真精细的作风等方面,高度评价先生的魅力人生,其中文章后摘选的几则映照先生人生态度的对联,让读者看到一位德才兼备,淡泊名利的艺术家的品格和操守,感动于他这种勤奋工作不求名利的精神境界。欣赏佳作。【编辑:琴声悠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水之间        2015-01-11 19:50:29
  溢美之辞表达了敬仰之情。
回复1 楼        文友:柴瑞林        2015-02-07 15:46:04
  谢谢朋友美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