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蜀汉国亡于无知

编辑推荐 蜀汉国亡于无知 ——社会科学发展解读


作者:萍庭鹤 秀才,168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11发表时间:2015-01-13 21:57:05
摘要:——社会科学发展解读

时至很多历史时期之后再来回顾蜀汉灭亡的历史;人们的说法众说纷纭。总起来有如下观点:
   1、“人谋”失策说:用人不当造成蜀汉灭亡。
   2、人材匮乏说:不注意接班人的学术素质培养,导致蜀汉灭亡。
   3、“愚忠”说:诸葛亮盲目为了实现图报知遇之恩错误决策导致蜀汉灭亡。
   4、削弱说:蜀汉因内部的量变导致国家力量的质变,从而灭亡。
   但是,上述观点均只揭示了蜀汉国灭亡的表面假象;没有深刻指出其灭亡的本质原因。
   从大的社会进步趋势上来说,魏蜀吴三国必然有两国走向灭亡。——这是社会进步必然的发展要求。
   但是,蜀汉作为汉代的嫁接的正统政权为何先行灭亡呢?
   这是历史选择的必然:蜀汉政权是嫁接过来的汉代政权的延续,必然要被先行消灭。——当时的汉代政权的生命力已经是强弩之末、势力衰败之极了;蜀国把这种早该被历史淘汰的腐朽政权作为自己的新政治的选择,就是逆潮流而动的做法。况且,蜀汉国把汉代的诸多腐朽不堪的东西也带入了蜀汉政权内部的社会管理各个层面,——比如本质意义上的封王赏罚制度没有改变:刘关张的特殊裙带关系的延续和繁衍就是铁的事实。刘禅继位本身就是汉代任人唯亲的做法的翻版。刘禅没有丝毫管理国家政权的能力和知识,却被禁锢封闭的汉代政权延续方式决定了这样一个旷世笑料的人物走秀了中国历史——实在是永远无知的笑柄啊!
   对刘禅等纨绔子弟,当然需要呵护和关怀,但是这些国宝级的人物,不一定是能够管理国家继承先祖事业的理想人物!
   从黄帝到尧舜时代,中国古代的开明政治没有选择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作为其后代的继承人,但是正是这个时期奠定了华夏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的坚实基础。
   自从禹先生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之后,中国的世界领先的地位就开始不断削弱,直到封建体系走向最后的灭亡之后中国社会彻底沦落为世界最低谷的耻辱境地!
   蜀汉政权想复辟汉代腐朽政权来实现汉代的复兴是历史选择的根本错误!
   孔明先生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在投身蜀汉政权的时候被刘备的个人魅力迷糊了双眼;却没有认识到蜀汉政权的复苏是个历史的错误!
   诸葛先生作为三国时代的著名政治家,却没有认识到政权建立和发展不能脱离群众的重要性——可以说,他比自己的主子刘备先生在政治上要无知得多:刘备在位时期很注意“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实践和宣传,他不仅身体力行推行亲民政策,而且要求下属要践行这个宗旨;而且,在继承人的决定上刘备老先生是十分明智的,他郑重嘱咐孔明——“少主不才,可取而代之”!
   可悲的是,孔明先生是个政治上无知的平庸者:他没能领会刘备先生的高屋建瓴的遗言!
   相反的是,诸葛先生在学术上没有注重培养接班人,而是极为低智商地大肆启用“裙带旧臣”和“官二代”——诸如文官有:蒋琬、费祎、杨仪、董允、郭攸之、吕凯、马谡、陈震、吕义、张裔、杨洪、费诗、杜微、来敏、尹默、谯周、邓芝。武官有:赵云、马超、李严、陈到、姜维、魏延、张苞、关兴、吴班、王平、吴懿、高翔、廖化、马岱、张翼、张嶷、向宠、马忠等等。看看这般人马,就可以知道蜀汉的人材智囊团的智商均是在孔明先生自己之下的人物。而孔明先生个人的优缺点已经被魏、吴两国的高层决策者分析得十分明晰了。可以这么说:魏、吴两国的高层只要认识到诸葛孔明的个人才学的优缺点就可以彻底认清蜀汉政权的实力大小了。一个综合国力被敌方解析得完整无缺的国度难道还能打败自己的敌人吗?可见蜀汉的政权的灭亡不是其他什么原因:而是根源于其社会管理高层政治上的无知、学术上的愚昧、军事上的幼稚、经济上的愚蠢、文化上腐朽——一句话,孔明和他的理想政权的一切悲剧源于无知!

共 14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蜀国的愚昧无知表现在哪里?作者认为在三个方面:第一,建国理念的选择错误,以腐朽衰亡的汉朝作为国家的政治选择,必然导致多方面的乏力;第二,接班人的选择错误,文章以历史上的禅让制度作为事例,指出蜀汉在选择君王接班人上是愚昧无知的;第三,在国家建设和军事人才的培养和任用上,诸葛亮用的是“裙带旧臣”和“官二代”,落后于魏国的大胆培养和启用真正人才的理念。文章得出的结论,虽为一家之言,却对我们思考历史提供了一种不错的思维。【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01-13 22:46:39
  看过《三国演义》,但是,对于真实的三国历史没有过多的研究,朋友在该文中提出的观点,却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思考。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豪哥        2015-01-15 09:38:20
  与君探讨,无知也许是蜀亡的原因之一,但应该不是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刘备起家的时候,除了汉室宗亲和哥们义气两个本钱之外,几乎一无所有,而这个所谓汉胄一直没有过硬的证据,但当时的人们就是认同正统,汉室虽然没落依然有号召力,这也是西汉被王莽篡位后东汉再起的重要原因。因此,如果孔明不再延续蜀国的汉室正统,恐怕内部早就先乱起来了,尤其是蜀国内部三大集团(原先的土著官僚、刘璋的旧臣、刘备的新贵)之间矛盾重重,都盼着别人一时不慎留下把柄呢,
   孔明岂敢不继续高举汉胄的大旗?
   第二,所谓“少主不才,可取而代之”之类千万不可当真,这是君主的试探阴谋,谁当真谁死得难看,这是有惨痛的历史教训的(我为此写过一篇《闲话禅让》),
   主疑则臣死,那些被君主试探的臣下只有选择自杀以求保住九族。就连历史上大肆赞扬的上古贤皇的禅让,据现代考古证实,都是后人编造的。在尧舜易位之际,发生了尧帝被囚禁和大量贵族非正常死亡的事情。那么,
  
   孔明能不能像曹丕和司马炎那样逼迫弱主禅位呢?很遗憾,刘备以正统观念建立起来的集团,忠君思想极强,孔明又没有得力的党羽,外敌内臣虎视眈眈,要想逼宫无异于痴人说梦。以魏国的情况,曹操司马懿都把篡权的任务交给后代,孔明的后代时,蜀国已经千疮百孔了,姜维依然忠君不渝。
  
   第三,在刘备的哥们义气国策下,赵云、黄忠、马超虽然忠勇却备受打压,这是有公论的,任人唯亲造成了关羽失荆州,直接打破了孔明在隆中对里设计的统一大政方针(能出此构想和预见未来三国鼎立态势的人,能是无知的吗?)孔明掌权后,也无力改变刘备的国策,因为如果不能提拔那些官二代,照顾各集团的利益,势必引起内乱,那一切都无从谈起。
  
   从以上三点来看,孔明不是无知,而是无可选择,他只能穷兵黩武,在恢复汉室的正统口号下保持战时状态,才能压制和拉拢各利益集团与自己保持一致。实际上,纵观数千年,正统观念和任人唯亲是封建王朝的顽疾,这是朝代更替周而复始的重要原因。
   我们考察古人要考虑他们所处环境和条件,仅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待他们,难免有失偏颇,不足以令人信服,更难以警示后人。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3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1-15 11:14:56
  同意豪哥的观点。
   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都是家族政治和血缘政治,这和两汉没有关系。以地主阶级为主导的体制皆为秦制,只是换个朝代和官僚系统。从刘禅的君主制度和上古的禅让其实本质上也是相同的,这也是早期氏族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形势,结合古希腊时期的寡头政治和古罗马同一时期的五贤王,归根结底国家机器的掌舵者还是少数人的权利。而“皇帝”和“执政”恰恰就是大地主与大贵族的统一代表和既得利益者。这应该跟无知没有关系。
   从经济上来看,蜀汉的生产力远远不及曹魏,人口数量也不及曹魏,生产工具与士兵数量的直接影响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导向。再深层次,三国其实都是屯田制以及占田制,而官僚贵族阶级,都是士族庄园奴隶主的形式存在,蜀汉如此,曹魏也是如此。并不是直接导致蜀汉灭亡的原因。
   从文化以及选官制度上,魏承汉制,察举,以举孝廉的形式也不排除裙带关系。自东汉开始,以士族关系为主导的政治直到隋开皇,大业年间才打破垄断地位。也从来都是封建制度上的症结,腐朽也不仅在汉一家。而且,自晋亡五胡,两宋亡金蒙,明亡后金,在文化上以儒学为正统的社会文化先后被游牧民族征服,而征服者恰恰又需要从野蛮向文明靠拢。学术上,汉儒主张的“忠君”集团桎梏了整个高层管理与决策,但再从曹魏的儒生一同结合,司马家族与曹氏皇族的矛盾也日益聚生,曹氏因士族而生,也因士族而亡。在曹操时期,世家已经把曹操政权渗透干净。到曹丕为了代汉,也就必须向世家妥协。这才有九品官人法。到司马代魏,更是需要向世家妥协,换取支持,东晋时期有与琅琊王氏“王与马,共天下”的事情也不是偶然。也就是在东汉到南北朝一脉,君主的绝对权力的矛盾和世家大族的矛盾才是根本的上层社会官僚体制的矛盾。
文盲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