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梧桐】龙都文学外传(小说)

精品 【梧桐】龙都文学外传(小说)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71发表时间:2015-01-14 09:16:01

【梧桐】龙都文学外传(小说) 龙都,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古城,听名字你就知道,绝不是一般的所谓都市可以匹敌了。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什么?龙之都城,要多古老,就有多古老了。古老自然就有了文化底蕴,中国是个古老的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积累,自然而然就有了厚重的底蕴。还不仅仅一个“古”字了得,还有另外一个字,“正”。“龙”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正统图腾,再没有比它更加纯正的崇拜对象了。
  
   就在这龙都城墙根,住着一户姓皇甫的人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了。老辈儿上出过一个状元,三个榜眼,还有五个探花,进士、举人就不胜枚举了。只不过到了民国年间,也就不稀罕这些了。那时候开始流行出洋留学,头几年皇甫家不屑这种洋玩意儿,以为成不了什么气候,再怎么也敌不过,我泱泱五千年文化传统不是?到后来还是顶不住时代车轮的风起云涌,陆陆续续还是有人出国了,留东洋的,西洋的都有。再出出进进皇甫家的,就不仅是戴着瓜皮帽,拖着长辫子的遗老遗少,也有剪去了辫子,留着半长的头发,西装革履的人物出现了。
   就这么,皇甫家的文化和才情,一代代传承下来了。
   皇甫家族随着时代走进了21世纪。皇甫清华在浓厚的家学影响,古老的龙都底蕴熏陶下,成为了一代文学英才。
   皇甫清华是个文学杂家,不仅爱好广博,才情也是十分的宽泛与深邃,他写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古韵都有很强的功力。倒也难怪,皇甫家族毕竟不是一般人家。不过,就偏爱而言,皇甫清华还是更加偏重与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一类的作品,尤其喜欢赏析。无论是小说,还是出色的诗歌、古韵,在那些深刻解析了原作灵魂后,精彩的批评与客观的褒誉,常常让他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
   只是最近一段时间,他感到一种迷茫,完全失去了在文学上的方向……
   这,还是要从龙都文学社说起。
  
   龙都,是文学之都,少不了就有形形色色的杂志社和文学社,林立在巍峨的金碧辉煌之中。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文学团体中,自然也是良莠不齐。有些是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学社,也有些就是几个人,打着文学爱好的招牌拼凑起来的杂牌军。其中堪称龙头老大的,当然就是用了“龙都”名号的“龙都文学社”。
   龙都文学的麾下云集着这座古老都城之内,最有影响力和最有实力的文学大腕和作家,当然也有一大批慕名投入门下的青年才俊。于是乎,竞争也就变得异常激烈,甚至有些残酷了。龙都文学的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发表的问题,矛盾显得越发严峻。有限的版面,实在是难以承受日益扩张的投稿人和投稿数量带来的巨大压力。龙都文学社的编辑部,不得不采用了近乎苛刻的录用标准,来筛选稿件。这是激烈的文化竞争的第一个表现。
   第二个表现,就有些令人悲催了。似乎是有不少人垂涎于文学的桂冠,居然做起了不齿的剽窃勾当,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甚至于一动不动,就改成了自己的名字开始投稿了。结果自然是带来了许多的版权纠纷,搞得龙都文学社,穷于应付这样的笔墨官司,更加是捉襟见肘、焦头烂额。
   对于这种文化界的卑劣小人,自然是必须杀一儆百,方可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于是,龙都文学社断然采取了十分严厉的处罚手段,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叫人应对不暇的新问题又来了。就有这样一些文学小人,利用了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手段,居然从开放的网络上,将大量的他人成就,采用了移花接木,大切八块后重新组装,然后堂而皇之地署上自己的名号,重新投稿了。
   也别说,龙都文学社真是有些能人的,马上有了新的应对手段。真是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编辑部非常果断地有了一套强制性遴选稿件的手段:凡是在文稿中,查出有20个字引用他人文章,或者是本人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一律退稿不予发表。同时,还增加了一条举报激励措施:凡举报他人剽窃属实,可相应得到龙都文学社现金奖励,数额不等,视举报内容而定。
  
   这样的霹雳手段拿出来,龙都文学界一片哗然。
   先是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学小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即可以扬名,成为文学界打假英雄;又可以捞一票人民币,比起自己去码字爬格子轻松多了。就像当年武则天的密报政策,一定会催生诸如酷吏来俊臣、周兴一样,龙都文学社这样的手段,同样催生了一大批这样的新小人。他们开始无孔不入地到处钻营,千方百计在那些好端端的优秀作品中,鸡蛋里挑骨头,挑剔出各种各样的所谓证据。
   搞得整个的文学界人心惶惶,破坏了大好的文学发展局面。更加叫那些正正经经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不能接受的是,编辑部这种削足适履,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所谓霹雳手段,完全违背了文学自身的许多特性。诸如:诗歌、小说、抒情散文,就不用说了,引用也罢,插用也罢,反正里面别人的东西多了,肯定是一件不妥的事儿。
   可话也看怎么说,假如一篇小说里,为了情节需要,引用或者借用了古诗一首,哪怕就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正好20个字。按照“新法”,就是算引用超标,必须枪毙了。麻烦最大的还不是小说,或者一般的抒情、叙事散文,大不了不去引用就是。可是对于赏析类、文学评论类的作品又该怎么办?你不引用原文,写出来的文章,叫别人可怎么看得懂?
   于是,像皇甫清华这样的正宗文人也有些茫然了。他算是科班出身,正儿八经京都大学中文系的博士生导师,不仅自己喜欢写文章,也在培育文学人才。如此的曲解,文章正常引用和剽窃之间,风马牛不相及的界定,实在令皇甫清华有些无所适从了。
  
   这天,皇甫清华感到实在是一辈子最不顺心的日子。
   一大清早,邮差送来一叠厚厚的退稿信。
   皇甫清华气得肠子都绿了。老先生今年六十有八,写了一辈子文章,自打成名之后,从来就没有被退过文稿。这回居然一口气退回来八份稿件,还是一模一样的退稿理由“您的作品中引用文字超过了20个字,违反了我们制定的新规则,不能发表,做退稿处理。谢谢您一直以来对龙都文学社的支持。”
   皇甫清华手里举着八封一模一样的的退稿信,再看看桌子上八篇稿件,那是自己呕心沥血写的几份重磅文稿:《论中国新诗》《我的“红楼”观》《剖析莫言作品》《浅论莫泊桑》《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杜甫与李白》《“诗经”的爱情观》《我看鲁迅》。这八篇文章都是文学批评和鉴赏类作品,又怎么可能在论述过程中,不对原作品加以必要的引用?
   皇甫清华被这件事儿气得浑身发抖,好不容易才平息好心态去上课。
  
   偏巧了,今天他要上大课。
   阶梯教室里济济一堂,坐满了文学界的各路大侠、精英,都是慕名而来,专程来听皇甫教授的文学理论课。皇甫今天的授课内容正是《文学的欣赏与剖析》,简称“赏析”。这可是文学领域之内,最顶级、最尖端的学问了。需要做这类学问的人,不仅了解那些经典名人之作,也要对现代优秀作品十分熟悉。这些都不算很难,最难还是需要有一种高屋建瓴,利用各种文学理论,对原作品加以丝分缕析。那种抽丝剥茧的功夫,就是正宗的所谓做学问了。所以凡是真正意义上懂文学的人,对那些善于做赏析的高手,往往怀着一种敬仰和崇敬,也就不叫人奇怪了。皇甫教授恰恰就是整个京都城里,文学领域的赏析泰斗。他的赏析课可谓一座难求,你要想在大课堂里,占上一个听讲的座席,起码要早去3个小时,在京都大学阶梯教室门外排队。每次开课,不仅教室里坐满人,就是窗户外面和大门口,也站满了听课的人。
  
   铃声响过两遍了,却还不见皇甫的身影,教室里开始骚动起来。
   自从京都大学开了皇甫教授的这门公开课,推算起来已经有五六年光景,皇甫清华从来没有缺过课,也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今天这样的情况实属罕见,下面的人开始议论纷纷。
   “今天怎么回事?皇甫教授从来不迟到。”
   “是啊,太奇怪了。皇甫先生的课我听了六年,从第一次开课听到现在,也没有遇到先生在响过两遍上课铃,不出现在讲台前面的情况。”
   “你听了六年,难道听不腻烦吗?六年的课应该年年差不多吧?”
   “你错啦。皇甫先生的课,从来不重复,每一课都是新内容。”
   “太棒了!难怪这么多人崇拜皇甫教授。”
   “可今天怎么啦?不会教授生病了吧?”
   “呸呸,掌嘴!不许瞎说。”
   “千万别……我今天还是带着问题来求教的。”
   “我也是,也想课后求教一下。”
   “你想问什么?”
   “不引用原作品内容的批评文章怎么写?”
   “哈哈,怎么这么巧?我也想问一下,赏析类作品,究竟能不能引用原作?”
   ……
  
   皇甫清华和往常一样的时间走进校园,脑子里有点昏昏然。
   快要走到阶梯教室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今天的授课内容,今天要讲的是文学欣赏和剖析文学作品的具体方法。自己如果还是按照准备好的教案去讲,岂不就有了教唆剽窃犯罪误人子弟之嫌?皇甫想到此处止住了脚步,心中暗想:不行,想我皇甫清华做人,一生都在奉行一个原则: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作文。我自己几篇文章不能发表是小事,教唆犯罪、误人子弟可是大事。这种缺德行的事,我皇甫清华绝不能干!
   想到这里,皇甫清华掉转头,去了校长办公室。
   校长姓方,名正。
   方正校长在即将上课之时,突然看见皇甫教授走来找自己,不由大吃一惊。皇甫教授的课,可是这些年京都大学的招牌。那是对着窗户外面吹喇叭,名声朝外。不仅直接给京都大学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且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学子报考这所大学。皇甫教授为人方正,做事一丝不苟,怎么会在即将上课的当口跑来找校长?必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方正连忙起身迎过去,笑着问:“皇甫老,怎么啦?不是您的公开课马上就到上课时间了吗?您有什么急事来找我。”
   皇甫又是摇头,又是摆手,说道:“方校长,我就是为了此事找你。从今以后,我的这门公开课取消了吧。”
   方正大吃一惊,连忙说道:“皇甫老,这是怎么回事?您为什么要突然取消公开课?你是接受了牛津大学的聘请,要出国讲学吗?”
   方正一看事关重大,连忙先让老先生坐下,一边让座,一边询问。
   方正早就知道,牛津大学数次发函邀请皇甫清华前去讲学,内容当然也是他的文学赏析理论。皇甫突然提出要中断公开课,方正第一个想到就是,他可能答应了牛津大学的邀请。如果真是如此,倒也无奈。
   皇甫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老朽年迈,难以接受新鲜事物,在京都授课已经有教唆犯罪,误人子弟之嫌,又岂可再去国际文坛,将此物涂毒国际友人?”
   方正被他这番感慨说得云里雾里,完全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连忙起身给皇甫倒了一杯清茶,然后微笑着问道:“老先生此话从何说起?先生在我校授道解惑,已有数十年,所教弟子名满天下。想当年方正不才,也是先生门生弟子,怎么会搞出什么教唆犯罪、误人子弟的说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皇甫又是连声长叹,把今天早上的事说了出来。
   方正听罢,乐得把刚刚喝进去的一口茶都喷了出来。
   坐到皇甫身边安慰他:“先生,您可真逗。这种贻笑大方的事情,怎么也会当真起来?什么事儿都是有自己规律的,哪有做文学评论不可以引用原文的道理?为了对付剽窃,却在那里削足适履?这还哪里是什么文学社?全然是自以为是的山寨了。想那举世闻名的《红楼梦》中,引用到的前人作品,也远不止20个字啊。若是把这种清规条例,当做了金科玉律,才真是会误人子弟了。”
   方正的一番恳切劝解,倒是让皇甫心中的郁闷轻松了许多。
   又想起另外一桩事,便忍不住一起拿出来和方正讨论了。原来这龙都文学社除去发表文章,制定了各种各样条条框框,还有所谓普通会员制和贵宾会员制。这种所谓的贵宾会员,按照网络名词叫“VIP”。皇甫老了,这样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全然不得要领。只知道一板一眼投稿,从来就弄不明白这种非会员、普通会员、贵宾会员、金牌会员,究竟和正统文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姑且不说皇甫自己的作品,是否受到诸如此类的歧视,起码有几个在皇甫推荐下,向龙都文学社投稿的文友,就因为找不准门槛,作品遭到冷遇。
   方正听罢,不得不笑着对自己先生劝慰几句。“先生,这就是你有些迂腐了吧?您不知道当今乃是商品社会?文学也是商品之一,自然是需要各自商业手段来加强管理。不过手段是否妥贴,只怕要另当别论了。让我这个局外之人看来,龙都文学社的这些千奇百怪的门槛和条条框框,对于壮大自己队伍和提高队伍质量,都不会什么好处。您就想一件事,如今的龙都城,像这种文学社有多少?大家都在竞争吧?文学出版靠什么?靠几个编辑吗?肯定不是,要靠出色的写手和作家。要是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的门槛,把人都赶跑了,还会剩下几个人,几篇出彩的文章?还有,像您老这种被退稿的绝妙好文,又不是除去龙都别无分店?我真想不明白的倒是,龙都文学社怎么就不怕长此下去,人从何来?文又从何来?我看您倒是大可不必生气,此处不用文,自有用文处。咱们犯不着听见几只蝲蝲蛄叫,就不种地!走吧,我陪您老上课去。”
   可这么一来,那边的课就耽误下来了。为此,方正亲自陪着皇甫清华来到了阶梯教室。
  
   皇甫教授出现在大课堂门口,乱哄哄的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皇甫走上讲台,先给下面鞠了一个躬,第一句话就是:“各位同学,对不起了。我皇甫清华走上这三尺讲台,到今天已经是四十年零一个月了,今天是唯一的一次迟到。在这里我给大家鞠躬了。”接着鞠下第二个躬。
   满堂的学生为之震撼。
   方正连忙走过来,扶了他一把,然后说:“同学们,请允许我替先生做个解释。皇甫先生刚才是在我的办公室里,就是交谈关于今天这节课该不该上的问题。”
   台下出现了“嗡嗡”的轻声骚动。
   皇甫接着说:“同学们,一个为人师表之人,第一件必须做到的就是尊重,既要尊重学问,也要尊重学生。迟到,就是对学问和学生的不尊重,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去解释的。今天皇甫清华要给大家三鞠躬谢罪。”
   皇甫清华恭恭敬敬地给台下的人第三次鞠躬。
   台下先是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来。没有人领头,也没有人指挥,这上百成千的人,整整齐齐地给台上的皇甫清华,回鞠了三个躬。包括阶梯教室外面的学生,还有台上的方正。所有人都在为皇甫清华这种敬业精神所感动。
  
   皇甫清华还是按照自己的教案,把这节课讲完了。只是当他结束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今天的授课内容加了一段话。
   “同学们,今天的内容讲完了,不过老朽有几句话不吐不快。想我皇甫清华追求文学之梦凡五十年,半个世纪以来都在努力。我想告诫同学的是,文学没有捷径,的的确确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辛勤耕耘,才会有些许收获。同时,文学也是一门科学,所以它才归属在社会科学的范畴里。既然是科学,就需要一种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中,最基础的就是需要实事求是地去探讨和研究文学。文学和历史同样都不是可以被人们随意装扮的小姑娘,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和特性。作为每一个从事文学的人,热爱文学的人,其中包含我这样的文学老师,你们这样学文的学子,也包括在文学创作之路上攀登的写手,已经成名的作家,以及那些从事文学出版的人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真理是客观的,是必须去尊重的。对于文学而言,都必须做到尊重文学自己的本质,而不是去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文学神圣的含义。”

共 60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非常真挚的一篇小说。万事万物,都有着它本身的运转规律,文学自然也不例外。然而龙都文学在一些细节方面的要求,却让连皇甫清华这样搞了一辈子文学的“大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自然,这是令人烦恼的。比如为了对付剽窃,不提倡引用,这个本无可厚非。然而将引用限制在“20字”之内的规定,对于一些文学赏析和评论类文章的写作者而言,的确是有些无所适从。“无规矩不成方圆”,龙都文学为了长远发展和远大目标,定制一些必要的制度和规矩,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易于理解的。但是还是应该懂得,凡事不能“桥枉过正”,不然,伤害到的人,可能远远不止皇甫清华老先生一个。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推荐品读,感谢赐稿梧桐。【编辑:灿若舒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15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灿若舒锦        2015-01-14 09:57:07
  这篇小说,朴素真挚,情真意切,读后令人深思,拜读欣赏,问好作者。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1-15 17:48:15
  谢谢舒锦的编按。辛苦了。
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1-14 20:59:19
  文学既是文字、篇章结构的科学,也是带给人们审美美感的艺术,更是关乎上层建筑领域“兴、观、群、怨”的学问。它不仅需要从生活中来的素材积累、提炼,也需要在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出高于生活的“典型”形象,这个形象,也许“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如果这也算剽袭了浙江人,北京人,山西人的话,那真是奇谈怪论了。作者文章所列举的那些“规矩”,颇像一群菜鸟的鸹噪,其中所披露的这个所谓的文学社实在是文学界的一大悲哀,凡此种种,令人扼腕叹息……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1-15 17:48:43
  非常感谢晚霞的认真点评。
3 楼        文友:那拉格格        2015-01-15 08:22:07
  哈,主编的小说洋洋洒洒也谢了5000多字呢,再仔细拜读一遍,学习一下。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1-15 17:49:04
  问好格格啦。
4 楼        文友:清风简        2015-01-15 10:42:58
  学习哦,何时我也能也写小说,问好铁鹰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1-15 17:49:21
  你好清风。
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1-15 13:24:05
  祝贺主编喜摘精品。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1-15 17:49:40
  谢谢晚霞祝贺。
6 楼        文友:白大也        2015-01-16 06:57:21
  拜读学习精华,充电吸纳能量。,
回复6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1-16 09:21:00
  谢谢了,大家共同努力。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