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华丽下的隐痛(散文)

编辑推荐 【梧桐】华丽下的隐痛(散文)


作者:夏歌 布衣,103.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55发表时间:2015-01-14 22:12:20

(北京之行之二)
  
   北京的冬天来得早且突然,刚进入十一月份,本来还阳光灿烂,暖意融融的,转眼间,西北风裹着寒冷嗖嗖地一吹,漫天的雪花就飘舞起来。
   我从南安徽的家出发,向往中的脚步总是赶不及时间的轮转,注定要在北京的颐和园与一场雪相遇。也许这里离神明很近,离上帝很近,真理与启悟的呢喃,说不定就隐藏在这湖光山水里。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冬天。也是第一次站在飘雪的颐和园中感受它的盛装华丽。
   那天,一群人刚下大巴就表现出强烈的陌生和兴奋,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早已积水成流,匆忙间我把脚上的鞋用塑料袋裹着,从路边花五元钱买件雨披,跟随游人一起向前拥挤,我们都希望在这寒冷的天气,能尽快一览颐和园的全貌。事实上,园林之大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根本看不完它的全部。之所以在此刻表现出少有的陌生和兴奋,是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南方城市的围困,一直被来自生活中的不可承受的重量绑架。
   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园林,这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在这个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行宫御园,眼前的楼、台、亭、阁、廊、榭无论我站在那个方向,朝向哪个方向,我的面前都有一种和历史相关的文化横亘在那里,它的存在或和国家荣耀与衰败的历史有关,或和民族精神有关,或和王侯将相消遣的日子有关,尤其是和他们的治国取向或价值选择有关,其实,就是和我此行的解读和探寻有关。这样想着的时候,我已把眼前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提升到礼拜的高度,超越了以往原有的认识,本来的意义以及承载,这已经不同于惯常对一座园林的印象与判断了。这么理性的感叹,似乎和旅游没有更多的关联。然而,此时当这个理念被活生生地再度印证时,我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人流组成的水踏着积雪融化的水,从东宫门进入,此时思考正在期待中展开。穿过仁寿门到了“仁寿殿”,这里是帝后们夏天避暑,临时处理政事的地方,也是政治活动区。向东,面阔七间,两侧南北配殿,门外为南北九卿房。从建筑设计所追寻的历史时期所表达出来的深层诗意里,我们轻易就能分辨出来,这轩昂霸气的高大建筑是用来诠释权力的,无论是它占据的方位,还是主次分明高低有序上,仁寿殿的气势从来是不由分说的,其隆重与君临的姿态,自古及今,不改分毫。清末,慈禧太后在故宫养心殿及颐和园勤政殿“垂帘听政”,将其改为“仁寿殿”取自于《论语》中的“仁者寿”之意。
   历史上这些被授予权力或拥有权力的统治者,他们所占据的建筑,或者说其建筑所呈现出来的面孔,都是威仪凛凛的,权力与统治,使他们总是俯视这个世界以及子民 。我至今仍不知道,他们是否是造物主派来的使者,可以随意动用国库,挪用军费,榨取民脂民膏,任意驱遣工匠、民工大肆建造宫殿、园林、山庄之类,把人的目光引离世俗,希望在红尘建一座人间天堂。万民仰视成了凡夫俗子一种被命定继而被固定的姿态,虚妄的贪欲使他们只要拥有了权力,就握住了对这个国家支配的尚方宝剑。
   再转一个方向,权力又有了不同姿态的指认。这就是颐和园生活区中的主建筑“乐寿堂”, 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它在一派金碧辉煌中露出笑容,这样的传达或者象征变得诗意起来。院内陈设更是不同凡响,有铜鹿、铜鹤、花瓶,这些象征性的符号,其外观的表达充满喜悦的寓意,及“六合太平”的谐音。院内植有玉兰、海棠、牡丹,意为“玉堂富贵”。其间一块太湖石状似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这就是帝王们无与伦比的奢侈生活所在。也唯有在这里才会把平日生活中的琐碎,当做最郑重其事的仪式,当做是对他们糜烂经历与记忆以及见证的礼遇,所以,“乐寿堂”才会放置在一个不容轻慢的地方,与权力和荣耀比邻,与颐和园里的政治区、游览区、生活区并称为三大功能区域。它像一个巨大的容器,用来装载皇室们的荣华富贵,悲欢荣辱,盛存着他们面具下的奢靡、繁华。
   从来权力演绎成文化都是需要空间的。规模宏大的颐和园,更是集传统园林艺术之大成,它把人工、自然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
   还有一个方向,依然隆盛得不可思议,那就是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于昆明湖和万寿山之间七百多米的“长廊”景区。它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游廊,在这里展现和分享变得重要起来。从邀月门步行,其间经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四亭,一万多幅画面布其上,山水风光,人文逸事,那些巧夺天工之作,既充满了创造力的辉煌,又充盈着人性的灵光,由此产生一种“人在廊中走,神在画中游”的感觉。我们向风来的方向看去,回溯中国被叫做“清”的年代。那时或许有很多人在此羁留,很多故事在此传播,很多历史被画在木壁,唯有长廊不动声色,它只是看,冷冷地,将红尘百态转换成一幅幅图画收藏。
   假如略去天堂,也略去地狱,人处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园林里,是否就变成了另一种权力意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以色列获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发表获奖词:“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的一边。是的,无论高墙多么正确和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正确不正确是由别人决定的,或是由历史和时间决定的。假如小说家站在高墙一边写作,不管出于何种理由,这个作家又有多大的价值呢?”在这里,人民既鸡蛋,是具有无可替代的灵魂和包拢它的脆弱外壳的鸡蛋。高墙既统治者,他们本来应该是关心国计民生,保护自己子民的,却为了满足专制、权力和欲望,老百姓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历史是由细节组成的,细节成就了历史。
   就要离开颐和园了,走出历史,走出思考与精神隧道的漫游,对我来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颐和园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光绪二十九年又重新建造。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颐和园华丽的转身,而是它带着隐痛的转世。走在这里,我希望拥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能因此听到每一块基石下的呻吟,每一根廊柱背后的叹息,每一块青砖上瓷器摔碎的声响…...

共 23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写了作者第一次站在颐和园游览,目之感慨。感慨颐和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作者从东宫门进入到仁寿殿,再到乐寿堂,感慨历史上的统治者们所占据的建筑都是威仪凛凛的,它像一个巨大的容器,用来装载皇室们的荣华富贵,悲欢荣辱,盛存着他们面具下的奢靡、繁华。还有规模宏大的颐和园,昆明湖,长廊……作者感慨,假如略去天堂,也略去地狱,人处在这座富丽堂皇的园林里,是否就变成了另一种权力意志?文章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以游览为主,夹着议论,让读者对颐和园的建筑连着政治权利有了深刻的认识,不禁也跟着作者感慨起来。欣赏! 感谢赐稿 推荐品读 【编辑:冰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凌        2015-01-14 22:13:46
  这篇散文写了作者第一次站在颐和园游览,目之感慨,感慨颐和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文章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以游览为主,夹着议论,让读者对颐和园的建筑连着政治权利有了深刻的认识,不禁也跟着作者感慨起来。欣赏!
2 楼        文友:那拉格格        2015-01-15 08:04:41
  颐和园的确是不错,即使我们经常去的人,每次都会有不同感受呢。
3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1-19 15:28:09
  历史是由细节组成的,细节成就了历史。历史可以使人明志。格调幽低,但意志高昂,作者运用深挚而又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颐和园的所观所想所悟,富有教育与启迪意义,也体现了对生活的挚爱,凸显作者追求优雅的人生情怀。语言优美凝练,层次感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