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古代散文鉴赏

精品 古代散文鉴赏


作者:柴瑞林 秀才,158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794发表时间:2015-01-15 13:52:33

古代科举仕途之道所必修的八股文章让多少人烦腻,也只好无奈地硬着头皮去读,如果不废除,到今天,我们也只有受其害了,想想,口中吃的不是你想吃的美味佳肴,而是嚼着无色无味的蜡,你能感到是一种享受吗?但古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化遗产,不用一一列举,谁都看得到摸得着,古代山水散文更可以说是古代艺术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尚书.禹贡》,文中描写九州山水,读来,是一种享受。其中有写“淮水的发源和入海的地方。写大禹如何沿途疏通淮水阻滞,桩桩件件文简意赅。直到两汉时代,关于淮河治理的散文更加增多,内容更加丰富和美婉。古代散文沿社会发展而渐渐走向成熟。
   真正感人的散文,也即我们最感兴趣的山水散文:“当首推东汉马弟伯的《封仪记》。作者把一路所见景物,一一纳入长长的画卷之中:仰望天关,自身如处谷底;遥望游人,浑是冰球滚动;苍峦翠柏,高耸恍入云中;崖路陡削,望前面爬山人——若负重累人。这种寓目写景的手法,即所谓移步换形法,常被后来散文作家称道。”
   “到了东晋,庐草诸道人的《游石门诗序》,又采取了另一种表现手法。作者把全盘景物先融贯于胸,然后分别特写山、水、石、树之状。写双阙对峙,重岩映带,如一幅画山;写清泉分流,涤渊镜净,则如一幅画水。此即所谓分类描绘法,亦为后代山水散文作家所取法。”
   东晋末,诗人陶渊明也是一个山水散文作家。他的《游斜川诗序》记述了在斜川旅游之中所见的景致。一边写景一边抒发情怀,此即所谓即景抒情法,曾被后边山水散文作家称道和广泛应用其法。
   南北朝时代,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问世,他综合发扬了以上种种手法,在写山水散文时,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取之有处,用之自然,自己写出的山水散文更加感人动人。如其中的《江水》篇其中两则:
   “河水自潼关东北流,水则有长坂,谓之黄巷坂。坂傍绝涧,陟此坂以升潼关,所谓“诉黄巷次济潼矣。历北山东崤,道谓之函谷关也。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闽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故《西京赋》曰:‘巖险周围,衿带易守。’所谓‘秦得百二,并吞诸侯’也。是以王元说隗器曰‘请以一丸泥东封函谷关,图之不成,其弊足露矣。’”郦道元记叙黄河流过的潼关、函谷关西地形势险要,前半写天然地形,后半写因地势险要,为兵家要地,又以历来凭险争雄的史实作证。“故……”“所谓……”“是以……”三排并承,文笔多殊然。
   “砥柱,山石也。昔禹治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矣。自砥柱已下,五户以上,其间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杰出,势连襄陆,盖亦禹凿以通河,疑此‘阏流’也。其山虽阔,尚便湍流,激石云回,澴波怒溢,合有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记砥柱山一代形势险劣。先写“砥柱”和“三门”之所以得名的由来,再写这一带滩多水急,危害商旅的情况。
   “两侧”中,作者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山川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激发人们怀古励今的情怀。《水经注》是融各种表现手法于一体,使文章字里行间表现出雄浑、美丽、精湛的引人入胜的效果。
   山水散文发展到唐朝,不但数量很繁,而且质量更见提高。综合手法,使唐朝散文形成一种百花展艳的姿态呈现在读者眼前。如王维的《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沧涟,与月上下。害山远火,明天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虚初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靖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倏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雏: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急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乎。因駀黄蘗木(柏)人往下不一。
   山中人王维曰。”
   文章中山中景色自然、美妙、动人,文中又特显出一个“趣”字,表现出旧时代智者退隐者清高恬淡的情怀。
   元佶的《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能石,回悬激注。佳本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仕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谓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名石上,彰示来者。”
   元佶的《石溪记》文字简洁,语气流畅,读来如饮甘露或手试锦帛缓缓而过,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恬淡感觉,文字更见幽妙芳洁,自成趣境。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巖。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作者叙小石潭的发现和小石潭的形状,重在写石,周边景色以为衬托。作者接着叙道: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攸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于游者相乐。”
   写鱼游潭中清澄见底的水中情形,既写潭水清冽,清冽潭水中游鱼的动态和静态,形象逼真,惹人怜爱。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写小石潭远望所见。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寞无人,凄神寒骨,情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小石潭周围气氛,似游人倍感凄冷寂寞,把在树荫蒙蔽,无有人迹,静得让人心慌的心情,描叙得淋漓尽致。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已,曰奉壹。
   给读者交代了同游的人,你能不相信无有这别致幽静,冷清寂寞的“小石潭”么。
   作者在写景之中抒发了情怀,使人可见其景,不由动情,感染极深。
   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从竹瓦可以代替陶瓦说起,如叙家常,亲切诱人。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阗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云,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向读者叙述竹楼的建造,楼外的环境,在竹楼内宜作的事情,真切可见。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迹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叙谪居中公遇之暇日的清净生活。远离红尘风波、高华的适美心情。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除日,有齐安之命,已亥闰三月到即。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已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年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作者宦运不亨,连年奔走不暇,必有内心疾苦,但并未坦荡叙说,含蓄不露,末句又以竹楼作结,与开头照映,美不胜收。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叙述重修岳阳楼经过和作记原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廷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矣?”
   用“前人之述备矣”省略了对岳阳楼的细微描写,只依登楼的情怀发感慨,过度于下段。
   “若夫淫雨霖霜,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落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尤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明景,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渔歌互和,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上两段一悲一喜,览物之不同,心情不同,愁喜截然。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自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居。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结语表示自己志愿,情感真切,耐人寻味。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写“醉翁亭”名字的缘由。醉翁不在酒饮之少,而在于醉山醉水之由。文章环环相扣,层次清楚,以“乐”贯穿全篇主题。
   “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巖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霾交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以无穷也!”
   写亭外景,朝暮变化千万,以乐为中心,情比景更盛。
   “至於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涣,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阵者,大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连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写游人在美妙无穷的山亭中宴饮之乐,更突出一个“醉”字,在盛情之中。貌似写欢宴,实为赞颂山水之妙、奇、绚丽令人陶醉,故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词语,妙在话音之外。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写醉归之乐及作记的人,游人归时,景色娇好,留连忘返。游人归尽,禽鸟才得以聚而乐之,又写太守与万物同乐,与人民同乐,真是一乐忘得千古愁,一乐情景自相融啊。
   苏轼的《石钟山记》堪为古散文的名篇,现观全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丽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不乎!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离清越,枪止响腾,余音余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作者对石钟山两种说法的命名,都持怀疑态度。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慰,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因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警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如此也。舟回至西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舞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歌钟也。古人之不余欺也。”
   作者亲身了解石钟山的情况,真切虔诚之心跃然纸上,无形中将石钟山之奇景描叙得层层清析,节节动人。
   “事不目见可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道元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员知而不肯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随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道元之简,而笑李勃之陋也。”

共 1027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古代散文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山水写景散文从远古走来,经过许多文人墨客的精心描述,历经一朝一代熠熠生辉,留下了千古名篇和沁人心脾的芳香,本文从古代散文发展的进程,从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探讨了山水散文的变迁和写作特点,我觉得颇有道理。一个是对贯穿于全文的景物形象描摹和情景的抒写,摘选了我们熟悉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等等,夹叙夹议,通过范例让读者体会那种写景寓情的写作手法;另一个就是在对景物的概论和议论,也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佳作进行讲解,让情和议寓意在一篇游记中。文章在很有条理的解读中,让读者看到古代散文的发展和演变之路,感受写景散文中借景抒情借景议论的经典写法,让读者在阅读作者的赏析中得到借鉴和汲取。推荐大家共赏之。【编辑:琴声悠扬】【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122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5-01-15 14:03:35
  古代散文像璀璨的星空,一直照耀和影响了后人,作者把古代散文中的山水散文做了整理,和我们一起探讨写景散文的艺术手法,让我们在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中品味山水之美,品味作者借景抒发的情怀。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回复1 楼        文友:柴瑞林        2015-02-07 15:40:43
  您的按语很棒。
回复1 楼        文友:柴瑞林        2015-02-07 15:41:14
  谢谢支持、指点。
2 楼        文友:千书        2015-01-18 16:49:36
  按语写的很棒!!问好!
喜欢读些文字,喜欢看些闲书诗文,喜欢一些体育运动。余下,足以打发时光……
回复2 楼        文友:柴瑞林        2015-02-07 15:41:42
  谢谢,谢谢了!
3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2-23 21:46:40
  山水游记,也只是散文的一种。中国散文,亮点还是在诸子百家,和司马迁那里。后来骈文兴起,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纠正当时华丽文风,就是唐宋八大家推起的复古运动,就是复古先秦散文,言之有物的散文。
回复3 楼        文友:柴瑞林        2015-03-30 04:35:24
  谢谢您的大力支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