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热闹的棋摊

编辑推荐 热闹的棋摊


作者:沈江平 秀才,1158.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59发表时间:2015-01-18 20:09:28

象棋作为一种竟智性的娱乐活动,在我国可谓市场广阔。无论在繁华的城镇还是偏僻的乡村,街道边,商铺前,树荫下……如果有一堆人前拥后挤聚集在一起指点比划的,那肯定是象棋。
   象棋起源于我国哪朝哪代我未作过考证,但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一些古书记载,早在宋、元、明、清时期就有之。象棋之所以有着如此广阔的市场,有着如此遥远的历史,最关键的还是它的娱乐性、文化性极强,适应于不同年龄与行业的人群。在我国古代,提倡文人、秀才必须通熟琴、棋、书、画四艺,并将棋艺列为第二,可见在封建社会对于象棋这类娱乐活动更是推崇备至。
   信步走到街上,但凡摆有棋摊的地方都很热闹,一群人不管相识不相识都被那一方棋摊吸引过去,原本静寂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黑方上“马”,红方走“车”,你进一步,我猛攻之,你吃我“马”,我架“炮”打“车”,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开始是下棋的红、黑两方走棋,到后来,观棋者这个一推,那个一走,原本属于两个人的天地眨眼功夫变成了围观双方对弈的场面,本来黑方攻势强劲,只一会功夫,高参一点,红方立马变守为攻,一进一退,一攻一守,短短时间棋摊上所剩棋子已零星可数,下至关键时刻,输赢就在几步之内,精彩就在方寸之间,正当双方厮杀正酣之时,如有一着不慎就会陷入被动局面而最后以败局收场。
   久观棋摊,可以看出对弈者的心态,有些初学棋艺者,往往年轻气盛,下起棋来攻势咄咄逼人,但自己后方却防守松弛;久经“沙场”的老手走起棋来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一子一卒备爱有加,原本可能是平局的棋势,由于对方不惜兵卒,结果让老持成重者占了上风。爱好下棋的人,大都赢棋则春风满面,输棋亦一笑了之,也有输棋后一脸沮丧者,只是碍于面子,克制自己,这算是比较好的;更有甚者,赢棋则趾高气扬,讥讽对方之言不绝于口,输棋则满脸不快,只要对方说一句风凉话,立马较起真来,轻则争得不可开交,重则大打出手,场面极为尴尬。大多下棋者豁达大度,输赢只求图个性情愉悦,赢的时候连说对方“臭棋、臭棋”不绝于口,输时也不计较,仍然洋洋得意,只是嘴上说着“今天算你赢了,昨天、前天输的时候咋不吭声呢?”等等,在围观者爽朗的笑声过后,大家仍然是要好的棋友,天天爱往一起赶,几日不见还有一种落寞感。
   小小的棋摊,我们从对弈者的棋风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和胸襟,涵养高的人,对于输赢都是抱着一副惯看春风秋月之态,心态平稳;缺乏涵养的人,则赢得起、输不起。街头下棋的人,多是有涵养之人,尤其是年长者,他们下棋只是图个心情愉快,不甚在乎输赢。和年轻气盛者下棋,最好是先试几招,高则依凭实力竞智,低则礼让几步。棋艺只是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东西,闲暇时,偶尔娱之,则身心舒畅,陶冶情操,若如一味沉迷棋摊,一则久蹲对身体不益,二则费时误事。
   棋艺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性格,也能增智开慧,愉悦身心,启迪人的思维。街头小小的棋摊,常常围观者甚众,象棋在给对弈者带来乐趣的同时,同样也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无尽的快乐。
  
   2006年5月17日晨于陋室

共 12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采用特写镜头的笔法,重点描写了街头的棋摊,写了围观者之间的关系,写出了那种热闹的氛围,写出了双方的攻守情况。下棋者的心态不同,表现出的下棋风格和场面行为也就不同,文章生动地描写了两种人的表现:输不起者的逞强心态,老成者的娱乐心态。文章结尾揭示了我们下棋的目的、对待的态度和选择的方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01-18 22:37:06
  象棋在中国的普及率,是任何一种棋类都没法比的。走进乡村茶点,走进城市街坊,我们总能看到围成一圈,坐的坐,站的站,评头论足的象棋圈子。该文把这一现象生动地写了出来。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