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土命的父亲(散文)

精品 【荷塘】土命的父亲(散文)


作者:一蓑烟雨独为客 秀才,2416.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5发表时间:2015-01-19 16:21:25
摘要:人各有志,父亲的志向就在于他脚下的土地,就在于生养他的故乡,就像玉米只能生长在这原野田垄中,如果硬叫他生长在钢筋混凝土和柏油马路之间,别说别人无法忍受,就是它自己也觉得浑身不自在呀。这一刻,我真正的理解了他!

前几日,二妹妹的儿子要去意大利读书,乡下的大妹妹、小妹妹两家人一起进城来为他贺喜送行,母亲也搭他们的车进城来了,拎了好几个塑料袋,捎来了芸豆、气豆、茄子、辣椒。母亲一边往外拿,一边说:“这是你爸自己种的,你们尝尝吧。”妻子乐颠颠地接过去,说:“这可是环保绿色食品呀!”
   看着这些鲜嫩的菜蔬,我的眼前便浮现出父亲汗水涔涔,挥动锄头,在园子里忙碌的身影,一条肥大的短裤,一件老头衫,一顶破草帽,一双塑料拖鞋,是父亲夏日里最典型的打扮,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都在园子里忙碌着。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大概就是描写他的吧,否则,怎么会那样形象呢?
   父亲的一生本来有许多机会离开黄土地的,可是命运却一次次地又把他送回到黄土地上。他18岁时,辽南解放了,共产党来了,给贫雇农分了土地。为了保卫“土地改革成果”,他参军了,是沈阳军区军官预备役学校。如果不是因为他姑父是反动会道门的骨干分子,他姨夫是四类分子,他可能就是驻波兰大使馆武官参赞或内蒙古某铀矿的军代表了。如果不是他所在的沈阳军区军官预备役学校后来在第一次大裁军时被改编为沈阳公安部队,他也许会成为一名高级军官呢!当然,他如果不选择复员退伍,而是继续在部队上干,也许命运也和现在不同呢。离开部队,他本来是去了大连,先到工厂学徒,后到西岗区文化局工作,并在那里娶妻生子安了家。可是,当1962年,政府号召回乡支援农业生产时,他又主动报名,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盖县农村,回到了他病魔缠身的父亲和艰难支撑家业的母亲身边。
   折腾来,折腾去,他又回到了土地里。为这些事,年少时的我虽不敢公然对他说些什么,可是在心里却没少怨恨他。特别是在生活艰辛和劳作疲惫的时候,总觉得是受他拖累,才失去了城里的幸福生活,才坠入这无边的劳碌和痛苦的。直到我参加高考,离开家乡到城里读书、工作后,这种对父亲的怨怼还未消减,心里念念不忘的事情就是想有朝一日把父母弄出农村。不仅我是这样,我的姊姊妹妹都是这样,正因为心里有了这样的目标,我和三个妹妹才一个个拼命读书、考学,很争脸争气地进城读大学,先后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回乡后,因为父亲是党员,很快被选为邻村的党支部书记。那时候,在农村,党员可是稀罕物呢。那时候的村支书可不是啥好差事,除了负责筹划全村的经济发展,还要带头参加生产劳动,还要熬夜加班地开会,左一个运动,右一个运动,辛苦着呢。焦裕禄是他们的榜样呀!正是在父亲辛勤努力和带头作用下,邻村才从一个落后村走进了全县先进的行列。原来几大姓族群分裂,矛盾重重,生产总是搞不上来的村子,变成了干群一心、邻里和谐、粮食增产、收入提高、治安好转、村容整洁的新样子。那个村子其实离我们村不过3里地,父亲竟然整日整夜地呆在那里,若不是需要回家背口粮,他几个月也不回一次家。正是由于他把全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了,赢得了全村老百姓的敬佩和尊重。即使文化大革命运动如惊涛骇浪般铺天盖地地压来,他也能安然度过,全村只有6个人要批斗他这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其余的人没有响应的,最后他只是被罢了“官”,回家“反省”了。
   文革后期,父亲又被重新安排了工作,当了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副站长吴伯伯是一位技术型干部,父亲虽然自小就干庄稼活,但是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指导农业生产还毕竟是门外汉。他就虚心向吴伯伯讨教,和吴伯伯一起,骑着破旧自行车,跑遍了全公社15个生产大队,果树剪枝,棉花打岔,高粱灭虫,玉米人工授粉。他几乎整天在田里摸爬滚打,为“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直到今天,在家里的抽屉里还能找到他当时钻研农业技术的许多书籍,谁要是说把它们扔掉,就像是要割去他心头肉一样难受,虽然这些书籍都已泛黄,许多知识和技术也已落后无用了,但是,他还是珍爱有加,敝帚自珍。惹得母亲每每打扫卫生或搬家时都要唠叨半天。
   后来,开始兴起社办企业,他先后被公社派到机械厂、综合厂、化工厂当厂长。好像是离开了土地,但其实却不然。他似乎从没有忘记过土地,在机械厂,他力主生产拖拉机的配套农机具,在化工厂他又主导生产了农业生产急需的硫磺合剂、无水硫酸铜(即蓝矾)。解决了农民们棉花、果树、葡萄植保的大问题。其实,生产这些产品没有多少利润,但是父亲是心里的土地情节使然,说,即使不赚钱也要生产。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搞起了家庭联产责任制,母亲考虑到父亲在社办企业上班,我们几个儿女又都在外地读书、工作,只有她一个人在村里,就不想要承包田。可父亲却不同意,非要不可。母亲拧不过他,只好领了近5亩责任田,人家都种葡萄了,我们家也不能在几百亩葡萄田里孤零零地种上几亩高粱玉米呀,也只好跟着种葡萄。种葡萄可不比种庄稼,旱田的庄稼,无论高粱玉米,还是谷子豆子,都不太费劲,春天种上,间了苗,铲几遍,追上肥,蹚上三遍,就几乎没有啥活计了,只等着秋收了。葡萄是几乎离不开人的东西,从春天秧苗上架,就忙起来没完,上架、牵引、捆绑、掐尖、打岔、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稀果、套袋,干了这样,干那样,直到卸完葡萄,剪完枝,把越冬的枝干埋进土里才算拉倒。母亲一个人根本干不过来,起早贪黑,累的半死,还是忙过这样,忘了那样。父亲就趁着早晚,甚至中午,到地里帮着母亲侍弄葡萄,泥了水了,累死累活却乐此不疲。一年下来,葡萄总是不如别人家的长得好,卖不了几个钱,可父亲却毫无怨言。
   我们每次回家,看到他和母亲那样辛苦,都不忍心,总要劝说一阵,可是父亲只是默然不语,过了,依然如此。当看到我们的孩子甜美地品尝他和母亲的劳动果实时,他的目光里竟然闪动着孩子似的自豪和骄傲。总要蹲到小孩子面前,笑嘻嘻地问道:“爷爷种的葡萄甜不?”如果小孩子说甜,他马上接上一句:“那爷爷明年还给你种好不好?”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父亲的脸上笑得像盛开的花朵。不仅是承包田里种满了葡萄,就是家里四间青砖房的大院子里,也种满了菜蔬和果树,从春到秋,应时菜蔬总是吃不完;时令水果也是一茬接一茬,有樱桃、杏子、李子、桃子、苹果、梨、枣、草莓。真是要花有花,要果有果。逢节假日,我们姊妹兄弟从城里回到家里,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觉得是旅游一般,以至于到现在我都对所谓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从不感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侍弄起这些田地和园畦时越来越吃力了,我们姊妹兄弟合计着卖掉农村宅院,出租责任田,把他们接到城里安度晚年,可是父母却坚决不同意我们的意见,特别是父亲,说自己是庄稼院生的,是土命人,怎么可以离开土地呢,何况是故土,只要还能爬得动,就哪也不去。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呀!好说歹说,他主意已定,我们只好做罢。看着父亲满面皱纹、满脸汗水地在田里和院子里忙碌劳累的身影,听着他粗重的喘息和剧烈的咳嗽声,我是既心疼,又无奈。
   前两年,为了发展临港工业,我家所在的乡镇被划给了鲅鱼圈(营口开发区),成了临港工业园的一部分。村子整体动迁了,父母也搬进了楼里。父亲一下子仿佛苍老了许多,整天半躺半坐在沙发上睡觉,脸上的笑容少了,话语也比原来少了许多。没事的时候,总要骑上电动自行车回到故居去看看,尽管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马达轰鸣的厂房。新家是一层楼,窗前有一块巴掌大的地方。我知道父母喜欢花草,原来住农村时,他们总会在葡萄地里或者院子里挤一点空地种上一些花草,窗台上也总是要摆满并不名贵的花卉盆栽,就劝父亲在楼前的空地上栽种些月季、芍药什么的,一方面可以美化环境,一方面也能愉悦心情。可是不料,父亲却固执地又是泛,又是挖,还好一顿改良土壤,从很远的地方,用电动自行车运来熟土,置办了锹镐锄铲,愣是把这块巴掌大的荒地,改造成一个小小菜园。
   小园虽不大,却也生机盎然,长满了韭菜、黄瓜、辣椒、茄子、芸豆、气豆、白菜、萝卜,甚至还有苞米和毛豆。雪白的韭菜花、辣椒花,灿黄的黄瓜花,紫色的茄子花、芸豆花、气豆花,次第开放,争奇斗妍,倒也给小园和家里增添了色彩和欢乐。父亲几乎长在小园里了,帮着这个扶正藤蔓,帮着那个捉捉小虫,一会儿浇浇水,一会儿松松土,任古铜色脸上的汗水在火辣辣的阳光下闪动着熠熠的光芒,时不时地让母亲把采摘的菜蔬送给邻居们,从邻居们那里常赢得感谢和夸赞。这不,还让母亲不辞辛苦地把菜蔬给我们带到城里来了。好像故意展示自己的作品似的。说来也怪,自从有了这个小菜园,父亲脸上的笑容竟然多起来了,也爱说话了,连腰腿疼的毛病似乎也减轻了,饭更是吃的香甜了,晚上睡觉不再辗转反侧、长吁短叹了,总是抱过枕头酣然入眠。
   今年夏天回家看望父母时,父亲不无炫耀地对我们说,“等着,我给你们掰青玉米去,让你妈给你们烀苞米吃。”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往小园里望去,嚯,可不是吗,小园的外围竟然真的长着一行亭亭玉立的青玉米,像威武的战士,腰里都别着小炮弹似的玉米棒子,一看就知道已经灌满了浆,籽粒成熟了。再看看父亲,我忽然觉得我的老父亲也像一株玉米,根须深深地扎在泥土中,吮吸着泥土中并无多少养分的汁液,迎着风雨,沐浴着阳光雨露,在故乡的天空下自由而欢乐地舒展着枝叶,向阳光和大地掬捧出金子般的心。
   人各有志,父亲的志向就在于他脚下的土地,就在于生养他的故乡,就像玉米只能生长在这原野田垄中,如果硬叫他生长在钢筋混凝土和柏油马路之间,别说别人无法忍受,就是它自己也觉得浑身不自在呀。这一刻,我真正的理解了他!
   也真是巧,电视里这一刻正在播放刘和刚的《父亲》,那歌词仿佛是我的心声:“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

共 39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生在农村,就把根扎在农村,就把心献给土地。命运辗转,父亲并未因失去诸多离开黄土地的机会而自怨自艾,而是奔到哪里,就把心铺在哪里,就把工作开展到哪里。无论是参军时做一名军人,还是回到故里时做党支书,甚或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站长,再至后来的机械厂、综合厂、化工厂的厂长,都尽心尽力尽责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甚至到了颐养天年享清福的年纪,执拗的父亲仍不愿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黄土地,一刻也闲不下来,把个窗外巴掌大的空地儿伺弄得菜肥花艳。作者借送外甥出国留学亲人团聚之际,看到母亲送来父亲亲手种植的时令蔬菜,睹物思人,感念父亲辛劳的一生。朴实无华的语言,字字情真,句句情深。感谢作者赐稿,欣赏佳作,推荐共享!【编辑:夏洛的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2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1-19 16:23:08
  文风朴实,很有意味。欣赏了!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1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5-01-19 16:38:33
  谢谢淡雅,我本不理解父亲的,但却很敬佩。这种心疼着的敬佩,叫我不得不写出来,于是有了短文,于是有了淡雅的精彩点评,谢谢!
2 楼        文友:夏洛的网        2015-01-19 16:24:25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为荷塘又添靓丽风景!
每一天都是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日子,且行且珍惜!
回复2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5-01-19 16:39:34
  谢谢夏洛的网,文章过于平淡,毫无波澜,但是的的确确是我对老父的真情实感!
3 楼        文友:夏洛的网        2015-01-19 16:38:57
  父亲把根置于他所热爱的土地里,辛勤的汗水泛着晶莹的光,浸润了脚下的土地,那汗水,和泥土一样芬芳!
每一天都是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日子,且行且珍惜!
4 楼        文友:夏洛的网        2015-01-19 16:40:31
  问候作者,期待更多佳作!
每一天都是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日子,且行且珍惜!
5 楼        文友:天龙        2015-01-20 13:22:47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回复5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5-01-20 13:43:31
  谢谢天龙!
回复5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5-01-22 08:24:20
  谢谢天龙!
6 楼        文友:红泥        2015-01-20 13:45:52
  难得的佳作啊,我点进去两次,都没编完,事情有点多,耽误作品的发表了,给您鞠躬了!
回复6 楼        文友:一蓑烟雨独为客        2015-01-21 10:10:14
  红泥别那么客气,能在江山,在荷塘遇到红泥等热心负责的编辑朋友,我真的很高兴,谢谢你,谢谢你们辛勤的劳动!
7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1-21 15:00:48
  恭贺老师美文斩获精品!祝你写作愉快!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