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阿佤的烛光

编辑推荐 阿佤的烛光


作者:王双贵 秀才,2807.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0发表时间:2015-01-20 21:51:27
摘要:感人故事

题记:世事皆因果 善恶终有报
   (一)理想的恒韧
   卓春华在名人师范学院内部很是小有名气,特别是在学习成绩上面,也真真是一名数一数二的高才生。并且,在四年大学末了的毕业考试结束以后,他又到阿佤山寨的“后崖村”实习助教。回到名人师范以后,更是从心底里自我感觉就好像在自己的头顶上面,幸运之神给像罩上了一只五彩缤纷的花环,使得他整日里每逢说话做事,脸上都表现出一种乐呵呵、喜滋滋的表情。简直就像他在进入大学校门以前的乡下老家,当着所有众位乡亲和小伙伴们的面,在他家乡东北汪的那个碧蓝深奥的池塘里面,逮住了一条3斤多重的金色大鲤鱼时那样高兴,走起路来屁颠屁颠地欢乐无限。可不是咋的,本来自己的学习成绩就在同级拔尖,班级盖帽,就是以往也从来没有掉下同届学生当中的头三名,再加上他这次助教实践的亲身体验,使得他对教学实践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新认识。所以,在他还没有跨出学校的门坎,走上社会之前,就踌躇满志地笔走游龙。使自己撰写的毕业论文在答辩的时候,在应届毕业生当中,首屈一指,且独占鳌头。
   可是,随着毕业以后时间的往后推移,就连那些比自己学习成绩还差一大截子的同学,对口不对口的都找到了工作单位,就业而离开了学校。眼瞅着空荡荡的集体宿舍里,就剩下他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卓春华的心情就越来越感到无聊,郁闷、沉重和不安起来。其实,别看卓春华在学校大门以内,是一位出类拔萃,学习成绩数一数二独占鳌头的高才生,可是走出学校大门以外不出十步,大人小孩谁也不认识他是哪位,排行老几。因为,他对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和在黑暗处萌生出来的“潜规则”,却还缺乏了解知之甚少。拿他爹老家的话说,是他“念书念多了、念傻了”,是个彪子。他根本不知道,中国在加入“WTO”以后,虽然得到的好处卓著颇丰,可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不良陈规陋习的明侵暗渗,也在我们华夏这文明的古国地面上,无孔不入地滋生、蔓延。尽管中国现在,真正有能耐的人才,还是比较匮乏。可由于有盘根错节的无形之网遮天挡日的密罩和一些密不透明的“潜规则”客串掌控的前提之下,有些个别的单位,尽管是急需高知识层面的人才,但用人却并不是为宏观着想:以才定干去引进人才。
   卓春华的老家是偏远的山村,他的祖宗八代都是老实巴交、从泥土里刨食吃的善良农民。在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当中,好不容易出了一位卖糖葫芦,所谓搞经济的买卖人才。但是,在他所认识的领导层的人物当中,充其量最大的官宦也就是一至四年级,学堂里读书的班组长和学习委员。所以,在毕业以后的双向选择的过程当中,卓春华就没有遇见独具慧眼领导层的官宦人士,来到学校,来指名道姓地聘请和录用卓春华到他们单位就职,发展创业。更别说是对口选项了。
   毕业半年以后,在第六个月第一天的早晨。卓春华简单梳洗一下歪躺在被褥单薄,身单只影的床铺之上,找出那些自己以前发表过的文章翻看、消遣。突然,总务处的那位保养得皮肤像“雪肤艳”的胖阿姨推门而入,送来一份后勤处刚刚下发的书面通知。卓春华接在手中,点了点头,目送着“雪肤艳”远去以后,展开纸张一看,一下子惊呆地定在床上,成了不知砍伐以后撂下有多少年代久远的呆朽木桩:
   “为迎接新生入学做好准备,经学校筹委会研究决定:所有应届毕业生限十日之内,必须离开学校集体宿舍。逾期不离开者,学校要征收日50元滞纳宿舍的住宿金,以示公正。”
   卓春华找到读大一的老乡和女朋友山枣,声音颤颤地说:“学校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撵我滚蛋。这不称职和不讲道理,还说什么育英的摇篮呢?”
   “要不你就留校读研吧。”山枣说,“三年研究生毕业了,咱俩可以一同参加工作。”
   “我倒是想呀。”卓春华说,“可钱呢?4年本科,我爹已经为我累得筋出力尽了,再叫他供我三年读研,就是敲碎了骨头他也没那个能耐。”
   “要是能半工半读就好了。”沉默了好长时间,山枣说着从自己的兜里掏出300块钱,数了又数翻来覆去地端详着抽出一张揣回自己的兜里,把剩余的两张递给卓春华说:“拿着,出门办事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卓春华把钱接过来以后,从中间对叠起来,又对折叠起来,然后,他拉过山枣的纤细的左手,把折叠得板板正正的200元钞票放在山枣的手心,又板起她的那4根纤细的手指,摁放在手心当中的钞票上面说道:“留着,你没地方弄钱,我好说,马上就可以出去挣钱了。”可是,第二天早晨,当山枣从餐厅里打来了稀饭、油条,来到卓春华的宿舍一看,这里已是人去楼空,连床上的铺盖卷也没了踪影。
   (二)旮旯之灯
   卓春华来到坝上乡政府驻地,直接去找乡政府一把手刘大旺。因为,他以前实习的时候同刘乡长打过交道,两个人认识,所以见面以后卓春华就没有过多的客套,直截了当地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到阿佤山的那个后崖村去教书。”
   刘乡长看着卓春华捧给他的文凭、简历和一大堆获奖证书以后,呵呵一笑说:“后崖村的那两位代课教师都已经转为正式教师了,他们不再时常撂挑子、闹着离开那里了。”卓春华听了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蔫蔫地杵在刘乡长还算阔卓的办公室里,走,没有一个可去的地方,留也没有管白吃饭免费宿的窝窝。
   过了好长时间,乡政府那位专门负责跑交通的小机灵阿巴棤不知深浅地说道:“阿佤山的鹰嘴崖不还是一个盲区吗?县政府已经几次催促我们,得在那里开堂办学呀。”
   刘大旺乡长睁大着两只山核桃般的眼睛,盯着卓春华看了足足有九分半钟的时间以后说:“那里条件艰苦一点,也正需要像你这样的高才生去那里发展。”
   卓春华一听有点喜出望外:“那好哇!”说着他把行李卷往肩膀上一甩,对交通员阿巴棤说:“走,带我去鹰嘴崖吧。”
   “等吃过中午饭以后再走吧。”刘大旺乡长就好像又干出了一项惊天动地的硕大政绩似的,十分友好地挽留卓春华说。
   卓春华抬头看了看山顶树梢上的太阳沉思了一会说:“不,还是走吧,早去,能早一点熟悉学校的情况。”
   乡长怕阻碍了百年大计,也不便强留,于是,就由着卓春华和阿巴棤他们倆个人一阵风似地去了。当卓春华紧跟在阿巴棤的身后跨上一座秋千般的吊桥的时候,卓春华虽然双手死死地扶着吊索,可心里还是就像挂在崖口的气球一样,分秒不停地晃荡、飘动着。好容易到了吊桥的尽头,一条曲径幽深的羊肠小道,以六、七十度夹角的斜坡,朝着远方的天空延伸着,看着就像一直连绵到云端。走着走着,一架由木棒和藤条编成的悬梯,从灰蒙蒙的崖顶垂直而下,展现在卓春华和阿巴棤俩人的眼前。卓春华瞅着悬梯,又看了看阿巴棤,尽管心里打怯,双腿颤抖着,语气依旧强硬地对阿巴棤说道:“让我先上吧,你在下边瞄着点,也好有个照应。”
   阿巴棤扯了一下卓春华的胳膊,说:“这样的悬梯一共有5道。还是我来先上吧,你在后边学着点。如果你先上,一旦失手,咱们两人都得玩完。”说着,他从腰间摘下一束都磨得发了毛的尼龙绳索,把一头系在自己的腰间,把另一头递给卓春华说:“我登上顶头,等系好绳头以后,以摇摆为号,你把绳头系在自己的裤腰带上,稳住身体,贴近悬梯千万不要往下看,学着我的样子瞅着山顶,大胆地往上攀登,保准不会有事的。”
   当卓春华紧两手像钳子一样的攒住悬梯,紧贴着石壁往上攀爬的时候,只感觉身后湍急的涧水声铮铮地在山谷间回荡。还没等他爬完5架悬梯,通身的衣服就全粘在了身上,早已成了一只落汤的水鸡,就连头发的稍尖上,也在“吧嗒吧嗒”地滴着汗水。随着心里鼓音的节奏,卓春华暗想:现在的这第一堂课,简直就好比向刚入托幼儿园的孩童,传授大学微积分课程的高等数学,还要费力和难上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以上。然而,更令他没有想到的还是在最后的一架悬梯的上方,伸下无数只古铜色的手臂,把他们两个当成宠物似的,连拽带拉地拖上崖顶一块旮旯型的平坦的地方——阿瓦山极顶鹰嘴崖村。卓春华刚眨巴掉睫毛上的水珠,还没顾得上喘口粗气,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崖顶的所有人群,全都袒胸光脚露脊背,半赤裸着身板。大爷们斜披毯绺,嘴上叼着用柳木疙瘩,自己手工雕琢的烟斗,大娘们则披着兽皮条条,条绺边上系满了疙疙瘩瘩的野果核皮。全都衣衫破烂袒胸露怀。肩上背着瘦小的孩子,两只大的有点深凹的眼睛却呆滞无神。身后,就像山外的孩子做游戏当中的扯小鸡一般,围着一大群芝麻花般密度的孩子,眼睛都大,不管是男孩女孩,十多岁以下的全都一丝不挂地光着屁股,通身上下就像一块经过多年风吹雨琢的柞木树桩子一样,黝黑透亮。卓春华掏出身上仅有的5块钱,塞给最近前的一位小女孩,小女孩看了看卓春华,又看了看花彩斑斓的钞票,把它塞到自己的母亲手里。她的母亲接过钞票,对着太阳看了又看,然后从胸襟里掏出盛烟丝的货包,放上一撮烟丝以后,用树枝般的手指卷成一个喇叭形的直筒。卓春华见了大颗、大颗的泪珠掉在地上吧嗒有声。他拿过烟筒,把里边的烟叶又倒回货包,用手比划着:“买糖吃,留给娃买糖吃。”他又把钱放回女人手中:“留着给娃买糖吃”。那一刻,卓春华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留下来,尽管每月只有230元钱的代课金,但为了这群孩子的明天,自己也一定要留下来,于是说道:“阿巴棤,把你的尼龙绳留下来,给我用一段时间吧,我的第一堂课就是练就:能轻松地,来回攀登下面的这5架悬梯。”卓春华说道。
   就这样,一座低矮邻崖搭建的土坯矮房,是教室、宿舍的同居一体。门外,由三块石头支起的瓦罐,成了卓春华天地共饮的锅灶,四周是学生玩耍活动,游戏的操场和卓春华广阔的露天餐厅。由于年龄的悬殊,卓春华只好在同一间屋子里面,把17名学生按年龄段区分,划为3个不同的年级,区别施教。对超龄儿童侧重加点,对他们进行另灶加餐,并利用早晚劳作的空闲时间,在全村成年人当中,开展了全面性的识字扫盲活动。没有书籍,卓春华自己编写,不能打印,就想方设法用复写纸抄成不同年龄段的3个版本。
   3年下来,村民能识字了、认钱了,也能够用汉语与外界进行沟通了。这时,为发一封长信,卓春华自攀上鹰嘴崖的3年时间,第一次踏上回坝上乡、乡政府驻地的归途。信上,卓春华给读大四即将毕业的田山枣说:在城里为鹰嘴崖的村民,找一份比较妥实的打工活路。半月过去了,工作没有传来着落,却等来阿巴棤把田山枣送上了鹰嘴崖来。倆人见面,田山枣也不管包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穿着稀奇古怪、赤皮露肉的男女老少,双拳使劲地捶打着卓春华两边三色的肩膀,并扑在他的怀里说:“你真狠心,3年多的时间,不给我打一个电话!”
   “手机没电,就是有电在这里没信号,也不能使用。”
   晚上,明眑闪亮的田山枣怎么也不能入睡,眼前仿佛又传来悬梯下面那泛着浪花的“哗哗”奔腾涧水的声响,脑海中一个大胆地想法,渐渐地孕育生起:“明天,我要到乡驻地去,找一家有电脑的地方,我要在网上以小换大的形式,把咱俩的手机都卖掉,换回两台小水轮发电机来。”
   卓春华摸摸田山枣的前额:“你没病吧?”
   田山枣说:“别忘了,我是学机电一体化的,我不但要让鹰嘴崖的村民用电照明,我还要教这深山里的百姓跟城里人一样,也能使用手机与外界沟通。我要用咱俩的双手,在这鹰嘴崖的尖顶,架起一条通向外面世界的金色桥梁。”
   通电的这天,阿巴棤和刘大旺乡长都来了,阿巴棤把刘乡长送给卓春华和田山枣的手机交到他们两个人的手里,刘大旺乡长则郑重其事地捧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的通知。至此,鹰嘴崖村自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灯火通明、山体妖艳。
  

共 45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朴实而不惜条件艰苦,置身于山区教育事业的青年,卓春花的感人事迹。他用自己的执着,给山区点燃了希望之火。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尽管我们教育部门非常重视教育,也在教育方面加强加大了投资力度,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但还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渴望着知识,渴望着文化的拯救,知道了卓春花的情况,他的女友山枣也义无反顾地投身而来,和卓春花并肩作战。虽然卓春花曾经有过失望和无奈,但付出总有收获,心存梦想,总会等到闪光的那一刻。感人的场景,动人的故事,先进的事迹,将永远被我们铭记。感谢作者带来的精彩,期待更多佳作。【编辑:哪里天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5-01-20 21:55:02
  问好作者,欢迎作者加入江山文学网站,期待更多精彩!
哪里天涯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5-01-20 22:03:49
  小说中的标点符号及个别句子做了一些修正,段落也调整了一下,这样,会便于阅读,希望下次发稿能注意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不到之处,还望见谅。另外,问后的一些信息删除了,如果需要联系,可以在评论回复中注明,或者直接加QQ。网站规定,文后一般不允许留这个,还望理解。看文前的提示,文友的这个好像是个故事集的样子,如果每一篇故事没有连贯性,独立成章的话,以后也不需要注明。
哪里天涯
3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5-01-20 22:10:23
  语句上,应再凝练,情节的推进也略显急躁。
哪里天涯
4 楼        文友:王双贵        2015-02-11 20:06:17
  感谢文友的阅读和评价、鞭策和鼓励。鄙人将更加努力,以答谢朋友的恩爱。
5 楼        文友:王双贵        2015-03-04 13:48:40
  抒健康人生,唤健康能量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