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香天涯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香】宽容天地宽(散文)

编辑推荐 【墨香】宽容天地宽(散文)


作者:尔雅的秋风 布衣,39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10发表时间:2015-01-22 00:33:21
摘要:宽容天地宽。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心胸开阔,恭谦礼让的人为世人敬仰。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就更需要发扬光大。“六尺巷”典故,在如今已远远超出其本意,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桐城的“六尺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许是被“和”字哲学充盈得最宽阔的街巷之一了。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道诗云,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最近之所以引起注视,源于2014年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低调造访此地,11月18日,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廉政文苑栏目发表了《让人三尺又何妨?》一文,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专门介绍安徽桐城“六尺巷”。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了“六尺巷”,感悟带给我们的思索与启示。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里的张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张英的宽容旷达让六尺巷的故事被广泛传诵。
   据说,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后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经讲到这个故事,示意国家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来桐城六尺巷参观时,曾风趣地说“那时的吴家做得不太好”。(似乎是代表吴家做自我批评)引得周围人笑声一片。吴仪很认真地说:“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世人:大度做人,克己处事。”
   修身为先,大度做人。让人三尺又何妨,失三尺之地,换万世流芳。张英的谦逊礼让,不仅成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更是中华民族里仁为美、和谐理念的充分体现。六尺巷虽不足200米,但是文化内涵却远非四五分钟距离所能承载的。几百年后的今天,当一些人争长论短、追名逐利、争权夺势,在虚假的寒暄中,掩藏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的时候,六尺巷带来的是触及灵魂、发人深省的人生思索,是在世事纷争中归于宁静与平和的精神净化。让一点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张英的其言其行蕴含着中华传统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更体现出为官者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便是一代儒臣风范的体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家国思想、家国情怀,六尺巷的故事彰显了儒家修身、齐家、仁者爱人的博大内涵,更在修德方面,留下了最好的文化传承遗产。
   在佛教中,宽容的事例比比皆是。佛教中讲忍辱,实际就是宽容的广义概念。在汉传寺院,我们一进入寺门就会见到一尊大肚弥勒佛,他是佛教宽容的形象代表。弥勒佛的全称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他代表着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未来。弥勒菩萨在中国的应化道场是浙江奉化雪窦寺,据说他就是契此法师,又称布袋法师。他整天背着大布袋到处度化众生,尽管弘法艰难困苦,但依然自得其乐。弥勒佛的形象就是依布袋法师的样子塑造的,他的形象表达了深奥的内涵:笑容表现了愉悦的心情和对未来的希望,方耳象征着福气,大肚表示宽厚能容。
   当我们拜佛时,就会从佛像中看到宽容、平直和开怀。在拜佛之中,我们自己也就熏染上宽容、喜悦的福气。在礼拜弥勒佛时我们会受到甚深微妙的启发:生活之中肚量最为重要,它给了我们广大的思想空间和无尽的欢欣。布袋法师说: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好的肚量就像他所说的大布袋,展开来像遍十方那样宽大,那才有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任由自己悠游,生活自在,到哪里都可以契机应缘,都可以和谐圆满。
   宽容使我们表现出好的情性,同时也能引发别人的回响。禅宗有则公案;古代一个禅院里的老禅师,有一天晚上,他到院子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一看就知道有出家人越墙出去溜达了。这位老禅师就把椅子移开,然后自己蹲在那里。不久,果然有—位小僧人翻墙,踩着法师的背跳进院子。小僧人见刚才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不禁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老禅师这时并没厉声责备,只是以平和的语气说:“天冷夜深,当心着凉。”这位禅师宽容了弟子,徒弟也因师父给他反省悔过的机会而深感内疚,此后,他再也不做违规的事了。不久寺院所有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就更没有人再到墙外闲逛了。这就是禅师的肚量,是他的宽容给了弟子接受教育和成长的机缘。
   一位僧人若懂得宽容之道,会使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益;在现实生活中,当领导的若能宽待员工,便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如果人人都能以宽容之心待人,我们的生活便会显得十分美妙,处处变得和睦融洽,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也因此会成为人间净土。
   宽容天地宽。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心胸开阔,恭谦礼让的人为世人敬仰。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就更需要发扬光大。“六尺巷”典故,在如今已远远超出其本意,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桐城的“六尺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许是被“和”字哲学充盈得最宽阔的街巷之一了。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

共 21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自身的一种修养。懂得宽容,不仅有利于己,有利于人,更有利于社会。文章从“六尺巷”的故事来开篇,旁征博引,层层递进,紧扣“宽容”二字加以分析、挖掘,向读者阐释了“宽容天地宽”的道理。本文文笔清新、行文流畅、立意新颖、主题鲜明,是一篇弘扬我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传递正能量的散文佳作!值得品读!倾情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墨香,期待精彩继续!【责任编辑:肖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肖洁        2015-01-22 00:54:13
  宽容天地宽是一篇极富人生哲理的佳作!欣赏秋风老师的佳作,肖洁受益匪浅。初次编辑老师的佳作,若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老师多多海涵。
2 楼        文友:墨香天涯        2015-01-23 16:08:26
  谢谢秋风一直以来对墨香社团的支持与付出,敬礼!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