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走出夹缝

精品 走出夹缝


作者:猪不戒 举人,558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01发表时间:2008-10-23 13:39:17

一.
  
   有个古老的传说,赣州是由一只头脚被钉住的乌龟载着的,你要不信,赣州人便会凿凿地把五根巨大的铸铁钉柱指给你看。古代,以赣州为中心的赣南处于中原文明和南方蛮荒的结合部,没有野心,也没有阵痛,赣南人就在这不能漂泊的乌龟上平平稳稳,自给自足地过日子。到了中国近代,蔚蓝色的文明裹着硝烟和血腥登临神州,赣南却超脱于各种强力的牵制,成为遗世的空白。终于,革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襁媬。于是赣南便与根据地、摇篮、老区有了不可分割的血缘。但是赣南人的性格世代繁衍,并不因淡泊或显赫有大的改变。
   日历翻到了一九八四年,这已是粉碎“四人帮”的第八个年头。赣南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这乌龟头脚上的铁钉柱并不是光荣,而是耻辱。改革开放还不到小常宝在深山老林呆的时间,邻居的广东便有如竞赛的脱兔,跑得无影无踪,而赣南却依然故我,身背重负地蹒跚爬行。一向不被赣南人用正眼瞧的广东南雄,不知得了什么仙法,小小一个县的财政收入早已突破了九位数。
   钦羡、迷惑、焦躁,赣南人这才觉得要好好睁大眼睛来看一看,学一学。于是,一个个参观团被派出,一个个会议在召开。于是,几乎是一昼夜间,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公司、经营部、经销部、批发部如雨后春笋从贫瘠的赣南红土啄地而出,有党政机关的,有执法部门的,还有事业、企业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赣发贸易公司便是这种“工农兵学商,大家来经商”的产物。
   中国是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民意识中有较多的平均主义积淀,诸如思想、生活、生产、消费中的某些“一窝蜂”便是这种积淀的泛起和折光。至于这场全民经商的利弊,涉及到许多历史、现实、政治和经济的因素,本文并不想做过于简单的评说。不过有一点已成为事实,便是一昼夜突兀而起的东西又以同样快的速度消失了:许多行政公司被撤,一些“皮包”被弃,一些“巨商”因先天性发育不良而夭折:“海峡”、“华侨”公司经理锒铛入狱,前者诈骗几十万,后者亏空一百六十余万。就与赣发连体诞生的“商业物质”与“商办食品工业”两家公司也是一家倒闭,一家举步唯艰。
   而赣发公司却在这场暴风骤雨中冲出石缝砂砾,长成一棵葱茏茂密的大树.
   它具有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
  
   二.
  
   在做生意的三个要素——资本、信息和人际关系中,资本是最为本重要的,要在白纸上勾画出一个公司的蓝图,首先就必须考虑这个首要又令人头痛的问题。
   紧缩的市财政是无法挤出这笔钱的。于是,聪明的分管市长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一个“西学中用”的办法:众人凑钱买鸡,大家分蛋——办预算外的股份制企业。
   于是,市百货、五交化等九家公司和酱货厂从自己不多的自有资金中,挤出了买“鸡”的份子。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一共凑了二十八万元。资本有了,公司也就在爆竹的欢笑和纷飞的红屑中诞生了。
   做生意就得图发财,名称自然是越大越好。于是,它有了一个即响亮又吉庆的名字:赣发贸易总公司。
   既然是股份制,就得有董事会,正好碰上政策的“一刀切”,五十五岁的领导都得退居二线。这些公司退下来的老同志大都是毕生经商,每个人肚里都有一本自撰自阅的生意经。浪费经验和余热实在可惜,他们便成了当然的董事。而他们个人又并非股份的所有者,只不过是一万或五万公有资金的代表或监护人,无论是原先的经理、书记,还是现在的董事,只不过是时期不同,分工不同而已。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预算外企业,它明显存在许多先天与后天的不足:没有专业公司几十年夯实的基础,没有雄厚的资本储备,没有商品的计划调拨,没有稳定的市场保证……资金有限,只能扩张信息和人际关系的作用,瞄准他人经营与市场经营的薄弱环节奇兵奔袭。然而,每个行业都有专营公司,几十年的惨淡经营,已有相当牢固的地盘和城墙,攻入已属不易,倘若放开胃口,抢了别人碗中的饭,便要受到竭力的抵制和排挤。
   赣发便在这种夹缝中寻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三.
  
   由于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诞生已近两年的“赣发”在商品世界中依然是面黄肌瘦,步履蹒跚。董事会、经理室全是些有过过五关,斩六将战绩的骁将,但面临着市场阵脚的“固若金汤”,个人、集体、国家一起上,强手如林,僧多粥少加上底子薄,资金周转不灵,连两个平方米的仓库也难找……真是虎落平阳,龙搁浅滩,弄得个个焦头烂额,几乎就要败走麦城。
   1986年10月。金秋,本应是个丰收的季节,但“赣发”的当家人却眉头紧锁,脸上没有半点笑容:生意没做几笔,三十六个口袋却每月要关饷,两年下来,不但没赢利,账面上红笔数字已写下好几个五位数。
   突然,一个信息撞入了猎手的视野:河南有辣椒干现货。信息处理综合处理迅速在猎手大脑进行:河南人不爱吃辣椒,其价必亷;仅次于四川、湖南“不怕辣的江西辣椒却普遍减产,其价也昂。派人赴河南实地了解,报价过来,果不出所料,价格走了一千多里地,跟斗却翻了两番,刨去运费、损耗、物丰价降等因素,获利也甚厚。立即派人驻守产地,组织货源,一车车北辣椒便浩浩荡荡地南调了。
   马克思曾经说过,当资本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时,也就不择手段了。“赣发”的辣椒干一车车开进来,又一袋袋被抢购出去。仓满——告窟——再满——再告窟,这样红火的生意确实能令人辣红了眼,辣急了心。明刺暗探,世上马没有不透风的墙,秘密运输线路终于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于是,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这阵势唬住了河南人,耿直、豪爽并不等于愚笨,物俏价扬,加上“赣发”原先已平抑了销售市场,连同长途运输费,辣椒干一下就辣坏了许多人的胃口。而就在这一窝蜂争先恐后北上时,“赣发”早就金盆洗手,转向经营冷眼旁观辣椒市场的争斗和走向。
   当赣南人被辣椒干弄得丢盔弃甲,赔了夫人又折兵之后,河南人似乎发现自己看到的不过是种虚幻的抢购假象,价格立即争着下跌。老顾主“赣发”又悄悄地镀回辣椒市场,带着更挑剔的眼神,稳笃笃地重操起旧业来。
   一年下来,“赣发”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仅辣椒干一项就赢利八万多,得到一个“辣椒公司”的绰号。
   指挥这场辣椒干争夺战的人,就是当时公司的业务科长——李南生。
  
   四.
  
   说起李南生,赣州商界都知道,这个人可是个做生意的“怪才”。
   其貌不扬,尤其是不修边幅,穿件中山装,总爱敞开几颗钮扣,挽起袖管,皮鞋总是沾满尘土;裤腿也难得一般齐整,给人一种“粗放”的印象。说他普通,实在是无法再普通,除了那双有点乜斜的眼睛,混到人堆里,你便很难再把他找出来。1961年初中肄业便参加了工作,豆腐、水产、蔬菜、批发部、装修部、公司、开票、营业、业务科长、经理,什么没干过?书没读多少,可有关管理、业务的书却买了不少,特别是有关新知识、新技术的书,再贵也舍得,有时还用黑市高价兑换的外汇买。这人滴酒不沾,可爱钻茶楼酒肆;无论是官场、市场、商场,三教九流的朋友都有,平时不大爱说话,可话匣子一开就滔滔不绝,书法的字体、章法,美术的色调、稳“跳”,什么话题都能侃一通,交谈之中便显示出他灵通的信息与广博的知识面;工作务实是出了名的,事必躬亲,最讨厌虚浮的“可能、大概、估计、听说”,你要想打他的马虎眼可不容易,只问你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再用那洞察秋毫的眼睛盯着你,你便得浑身冒冷汗,怀脱兔;平时倒好讲话,也爱帮助人,但要训起人来,也不怕你脸上流血,台阶难下,他就是这么一个精精而又怪怪的人。
   1988年,赣南被列为江西省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试验的第一个步骤便是铺开企业经济承包责任制。不承包也不行,“赣发”势必与它的孪生兄弟一样,在企业与市场的夹缝中窒息、消亡。要承包就要找到承包人,市商业局的领导与董事会的老将们早就瞄准了李南生,而这时的李南生却还处在“大梦谁先觉,春到草堂新”的超脱心境。市商业局局长毕厚堃(后来的副市长)硬是三顾茅庐,费尽口舌,终于把李南生这块顽石说动。
   李南生物色了郭厚林、熊智鹏(后改为刘明恒)为自己的副手。郭厚林是老三届的老大哥,电大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刘明恒是部队转业干部、党员。这个承包体可谓文武齐备,刚柔相济,相得益彰。承包合同也拿出来了,三年承包商业纯销售要达到1215。4万元,实现利润要达到26。224万元。这个数字对于大专业公司来说只能算是小菜一碟,可对于一穷二白,处境艰危的“赣发”来说,无异是天边玫瑰色的朝霞。
   李南生挽起了袖子和裤腿,准备大干一场了。
  
   五.
  
   “赣发”原有门点三个,即赣发贸易批发部、赣顺华丽装修承办公司及其展销部。小地方再修整也养不了大鱼,小木再精雕也出不了恢宏,要发展就必须扩充网点,而步人后尘,拾人牙慧也断没有出路。八十年代号称信息年代,生产、销售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无我有,人有我快,人单一我系列,人低档我高级,人价昂我平抑”。李南生的经营指导思想取得了董事会的支持,并在承包体内部得到统一后,便立即付诸实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审美心理和消费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光讲信誉不重门面的“老字号”店铺前景暗淡,家庭的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被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大件”取代,室内装璜也逐渐走入家庭,尽管还只是苗头初现,但年轻人追求时尚的潮流,必将使其成为前景可观的趋势。机不可失,“赣发”又一家新的门点,赣州市第一家装饰材料店——华美装饰材料经营部经过一番紧张筹备,1988年3月12日在红旗大道开业了。它的新奇带来了明显效益,刺激了赣州装饰材料店的群起,这是后话。
   “赣发”所属华丽装修公司展销部紧挨着赣州茶楼。这茶楼可是几十年的老字号了,早已名不副实,经营的并非茶,而是清汤、粉、面。由于市中心的偏移,茶楼门庭冷落,生意萧条。市饮服公司给茶楼下达每年二千元的利润指标不但不能完成,还要由公司补贴六千元一年,全店十三个职工谈不上奖金,工资也难保。李南生早就有扩张野心,坐在“赣发”楼上就觊觎上了这座茶楼,并吞过来,干什么?开酒家!
   设想一提出,董事会与承包体都认为李南生不定是哪根神经出了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下决心狠刹吃喝风,必要的接待也搞“分餐制”,多少靠公款吃喝为生计的饮食业偃旗息鼓,摘牌更辙,这年头是办饮食业的时候吗?人家饮食服务公司可是专业性公司,搞饮食积几十年之经验,是精明的里手行家,对茶楼尚无起死回生之妙方,你李南生一个从未搞过饮食的门外汉能有回天之术?况且睁眼看看,买上二两棉花纺(访)一纺(访),街头小贩,流动摊点密密麻麻,海域多少饮食好做?
   “我们必须看到消费水平、生活节奏引起了食品结构的革命,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与营养、方便成了现代饮食的特点,不了解这个趋势和特点,就搞不好饮食。我们还是那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李南生巧舌如簧,说得大家迷迷惑惑,怦然心动起来。
   茶楼资金归还饮服公司,十三名职工(包括两名退休工人)全部由“赣发”接收过来,与饮服公司办好移交手续,茶楼新开门面,重新装修好,送广州培训的厨师、服务员也回来了,1988年11月,“广州酒家”隆重开业。
   广州酒家首创赣州饮食业夜市经营,还推出了许多以前赣州人只是耳闻而未口品的广州早茶,在饮食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却一枝独秀,生意出奇地好。为了探寻这种反差,《赣南日报》进行了报道和议论,连建省不久的大特区——海南省的《海口晚报》也由此引出了一篇《一窝蜂与‘独创’》的社会评论。且让我们看看其中的一段:
  
   吃喝风一刹,蜂拥而起的餐厅、酒楼骤然断了公款公粮,生意没法做下去,便纷纷摘牌打烊,改弦更张。值此饮食业普遍萧条冷落之际,江西省赣州市大公路却又突然冒出一栋装修考究的“广州酒家”,赫然一幅“食在广州尽品天下美味,财茂三江广揽四海食家”的对联高悬门外。开张以来,宾客盈门,大有爆棚之势,度其财“茂”之道,一是利用了人们“食在广州”的趋求心理;二是移植了质精味美的粤菜糕点和独此一家的早茶。
  
   看到“广州酒家”生意兴隆,赣州市的一些大饮食业纷纷群起效尤,推出川味、广味、赣味早茶,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为宣传,但都因食客不继而无法坚持下去,而广州酒家开业以来,却把生意越做越红火。喝早茶已成了赣州市某些家庭的早餐安排,这里更多的是成为了人们接待客人和洽谈业务的必须场所。酒家仅早茶一项收入每天就达两千多元,等于原先“赣州茶楼”一直未能完成的一个月利润计划,相当于赣州市另一家老牌“东北面馆”三天多的营业额。碰上星期天、节假日,广州酒家一天的营业额就达一万多元。
  

共 1059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全面而周详的数据与事实,将赣州市一个时期的民生经济介绍得清清楚楚的,时代在发展变化,商品大潮冲击下的古老地方,也许经历得更多是一种面对外面世界的阵痛。【编辑:邬海波】【江山编辑部 ·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空灵如镜        2008-10-27 11:57:28
  每个时代都有精英出现,一个诚信务实而又创新的商人是能成功的.
以后不来了哈
2 楼        文友:苗枕茸        2015-09-12 17:45:24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