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舌尖征文】外婆的“回锅肉”

精品 【舌尖征文】外婆的“回锅肉”


作者:罗伊 秀才,292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66发表时间:2015-01-24 10:35:10

我天性好吃,对于童年往事,现在记忆犹新的是外婆做的回锅肉。
   那个时候四川的农村家家都养猪,而且是本地土猪成华猪,不是现在广为引进的洋品种。每次到腊月里杀完猪,都会用盐把肉先腌渍在大盆里,然后用绳索把切割好的肉捆绑起来,悬吊在竹竿上,最后熏制成腊肉后,高高地挂在屋内的木梁上,作为一家人第二年的肉食。足够的盐分,加上没有水分,能让肉保留很久。
   在肉将熏未熏、将干未干的时候,外婆往往会用菜刀切一些下来,做成回锅肉。在什么地方,做回锅肉首先是要水煮一煮,再炒一炒,这也是此菜名称的由来。绝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做。但我勤劳的外婆不会这样做,她会把肉皮放在有文火的锅上烤一烤。烤成焦黄后,她又用刀把肉皮刮刮,刮成金黄。经过这么一加工,肉的香味已经开始在屋里轻轻凸显出来。
   肉皮处理好了,就要煮了。我的工作也要开始了,我是外婆的小帮手。我坐在灶膛前,把已经着了的火拨弄得更明亮一些。煮肉对回锅肉的定形很是重要,肉不结实,就不能切得厚薄均匀。肉太结实,瘦肉便发干,再炒的时候就散架了。所以,煮肉要慢火,水温也不能过高,时间也不能过长。
   在外婆把煮好的肉晾凉并切好后,小表哥他们也蹦蹦跳跳回来了。他们从地里弄来了青蒜苗、胡萝卜,并在水井边洗得干干净净。在外婆的巧手下,所有的蔬菜切成或段或片状,而她夏天晾晒的蘑菇片也泡发好了,这些食材如同在等待画家光顾的调色盘,进入候命状态。而外婆历来在夏天晾晒干菜,从蘑菇片到豇豆角,还有茄子片。这些干菜外表丑陋,吃起来美味。
   我烧锅的使命就是该大火一定要大火,该小火的时候一定要小火。烧锅的过程是一个很生动的过程,我记得我在一篇短篇小说中有所描述。火候,历来是中国美食烹饪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火已经烧得很旺了。外婆放了一点菜籽油,菜籽油是四川的本地植物油,油烟大,香气四溢,青烟袅袅上升。在这个时候,外婆把肉片放入锅里,并不停地翻转。肉在锅里溢出了更多的油脂,动物油。肉已经完全浸在油分里时,外婆放入花椒,剁碎的豆瓣辣酱。四川菜的主题是麻辣,麻麻的感觉来自花椒,辣辣的感觉来自豆瓣酱。大红的主色系中带有紫黑色的点点繁星一定是川菜的主打色。外婆做人和做菜一样,从不敷衍,所以外婆做的辣酱历来是村子里最好的。虽然每次剁辣椒时,她的手都会红通通好几天。而在那几天,已经七十多岁身体矫健的外婆也会累得直不起腰来。
   这个时候充满生动气息的就不是我灶膛里发出来的了,而是锅里发出来的食物跳跃碰撞欢快的歌声。火需要稍稍小一点了,因为要放蔬菜了。胡萝卜不易软烂,最先放的就是它。如果说豆瓣酱对肉类是最好的调料,那么四川土生胡萝卜和回锅肉就是最佳拍档。一个鲜甜,一个香辣,独有的四川风味,完全相融。农村里的土房建得非常高大,又有烟囱,油烟味并不会聚集很久。但那种强烈地气味显然对外婆的眼睛造成了冲击,她一只手忙着翻菜,一只手撩起围裙,拭擦眼角。她总说她的眼睛越来越不好了,老是流泪。我知道她是在想念,想念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大约好长时间都没有回来看我和外婆了。因为她又怀了孕,会给我生一个小弟弟,外婆说。我也可以离开灶膛,我要拿洗脸毛巾给外婆。外婆非常节约,新毛巾她都一剪为二,做两次用。又流泪了,外婆一边放下锅铲,一边接过毛巾,说我变得很乖,踮着脚尖,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她。要得到外婆的爱很容易,我在几个月的时候就来到了外婆的身边,和她生活了好几年,外婆都会偷偷地拿东西给我吃。但并不是经常,因为那个时候很穷,而且小孩子很多。可我拿东西给她,她一定会拿东西给我吃。果然,外婆擦完眼角后,从锅里挑出两三片肉,装到一个小碗里,连同筷子一起递给我。
   我首先站好,然后小心翼翼地端好碗,鼻子不停地抽动,嗅嗅香气,真让人迫不及待啊!对回锅肉视若珍宝的我慢慢地回到灶门前,坐到我的小板凳上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吃完后,舔舔嘴唇,常常地出一口气,哦,好辣,好香,好好吃!然后站起来,把碗又交给外婆。外婆重新拿一个没有油的干净的碗,盛了一点米汤给我。然后,把双手擦擦,摸摸我的头,说,慢点喝慢点喝。由于实在是太辣了,有时候喝米汤会呛到,外婆则会蹲下来,拍拍我的后背。
   看胡萝卜变软了,外婆便放入蘑菇片,再炒至蘑菇片入味后,又需要大火了。这一次大火将决定这道菜的成败,这次需要放入青青的蒜庙。蒜苗出锅一定要青,黄色就不好看了,但如果光是青,没有完全融入这道菜,那么以前的功夫也就白费了。因为一道菜,其实就是各种材料完全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的过程。蒜苗的香气和颜色既提味又提色,所以成败在此一举。我的火没有问题,外婆让它们熟络和相亲相爱没有问题,那么这道菜就可谓大功告成了。我们最伟大的乡土画家,——外婆,她又画出了一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开始诱惑着她的家人们陆陆续续回家享用。
   把回锅肉盛起来后,外婆就用煮肉的肉汤下了一盆面条。最后,在锅里放上熟猪油,放入切好的白萝卜丁、盐,翻炒均匀,再把筲箕里滤好的米饭铺在上面,盖好锅盖。这是煮饭很重要的一道工序,——箜(音:kong,音平,四川方言,找不到合适的字,就用这个字代替吧)饭。箜饭外婆往往亲自操作。一边注意火候,一边收拾厨房,并把饭桌摆好。而我急急忙忙就去叫上满山疯跑的小表哥们,一起去叫在田地里劳作的外公,以及大舅大舅母大表哥大表姐他们回家吃饭。一会儿后,他们说说笑笑、前前后后地一个个很快就回家了。一般到年底,地里都没什么活路做。我的外公在解放前是一个富农,他的做人信条是,多耕作多挣钱多买地,解放后,虽然土地不能买卖了。然而当土地分包到户后,他的地里的农作物一定比谁家的都长得好。
   通常情况下,桌子上只有一个主菜,其他的便是四川泡菜,和小菜。泡菜,人人都知道。而那道小菜,很少有人去做。那就是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单独将豆渣和盐拌匀放入泡菜坛子里,然后勤换水,这样也可以存放一年左右。吃的时候,将蔬菜干泡发后剁碎,和豆渣一起放入锅里炒炒,最后出锅后浇上红油。这种红油是由朝天椒和野山椒制造出来的,所以这份小菜非常开胃和爽口,远胜于泡菜,独具风味。
   虽然当天的主菜是美味的回锅肉,而且就只有一碗,但人人都很克制,包括我的小表哥们。对我来说,因为我开始已经吃过了,所以也没有那么馋了。尽管如此,我的大舅大舅母都还给我用筷子夹起回锅肉,放到我碗里,爱怜地说,小丽,多吃一点。我的最小的小表哥不服气地对他的妈妈小声说,我也想多吃点啊!大家哄堂大笑,我的大舅说,男孩子嘛,那么好吃长大了能干啥子哟,多吃点饭,今天还有面条呢,来,倒点菜汤给你,这,最下饭了。
   从小就爱吃肉,我长大了依然还吃肉。然而,无论是五星级饭店,还是家常小馆,以及我的以掌勺为业的先生,包括我自己,谁都做不出外婆那种回锅肉。
   去年,我回老家,在大舅家的新堂屋里,望着笑容满面的外婆遗照,我先生由衷地说,你外婆做的回锅肉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素面朝天”,她只要做出来了,你们就一定爱吃,所以她没想太多;不像我们现在做菜,总想着改良创新,做出花样来,迎合人们日渐挑剔的口味。说实话,现在想取悦食客们确实是难上加难,因为食客们大多对美食和做出美食的人不再心存感激。
   想法多了,菜就变味了,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了;选择多了,人就不懂得珍惜别人辛辛苦苦的劳动了,而且也吃不出什么味道来,暴殄天珍,他最后说。
   是吗,外婆?其实您的外孙女婿只说对了一半,出身于殷实之家的他不知道,您在您的每一道菜里,都倾注了您对家人满满的爱。如果说川菜注重技巧,是不对的,因为它更注重原材料和颜色以及口感。但如果说川菜注重心意,那一定是对的,因为每一个四川人都有一颗热爱家人热爱生活敬畏自然感恩天地的心。再如果把人比喻成一道菜,外婆,您一定是您小外孙女的回锅肉。独此一份,回味无穷。
   岁月深处,是外婆牌回锅肉不断冒出的缕缕香气。岁月越久,味道越浓。

共 32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外婆家的“回锅肉”原汁原味,这是最大的特点。作者以故事叙述的方式给我们展示着外婆做“回锅肉”的场景,一个老人,一个小女孩,老人在锅台,小女孩在灶台口,屋子里的水汽烟雾……回锅肉做好了,那个小女孩,垂涎三尺,外婆递给小女孩回锅肉……在生动的场景描写中,写出了外婆做回锅肉的工艺程序,渲染出了回锅肉的美味诱人。值得注意的是,该文还融入了感人的亲情,写出了温暖幸福。【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舌尖上的故乡》获奖征文0150406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01-24 21:54:30
  回锅肉,是四川最为普通和有名的一道菜。文章通过场景中的人物动作和心理等的描写,把回锅肉写得很感人,写得诱惑力十足。读着文章,口水都来了。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罗伊        2015-01-26 09:24:29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烹饪美食重在过程、感受,而不是结果与果腹。而且美食是一个治愈一切思念的灵药,我希望把这剂灵药分享给需要它的人。
  
   问候春雨阳光老师,感谢你给我的辛苦编辑和精彩点评!感谢美食的力量!四川人的文化和传统,实际上是差不多大多数中国人的对生活的态度,所以川菜在各地遍地开花,节节高升!
  
  
   罗伊真诚祝福春雨阳光老师冬日安好、生活愉快、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