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诗礼簪缨的庭院(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流年】诗礼簪缨的庭院(散文外一篇)


作者:方雪梅 布衣,30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46发表时间:2015-01-26 22:41:57

【流年】诗礼簪缨的庭院(散文外一篇) 一、诗礼簪缨的庭院
   在秋阳中,我走进了北方的一座庭院。
   绿树、黛瓦、老墙,堂阁、亭台、回廊;与所有传统的中式院落是那么的相似。可在我心中,这是一座了不起的庭院,一座在诗书卷帙中昂立的庭院,一座站在中国文化高峰上的诗礼簪缨的庭院。
   公元1084年的一天,微风轻轻地抚动着满院修竹。这座庭院,有幸迎来了一个女子的出生。我想,那该是一个花荫栖地,群雁扶风的日子吧?一定是的,不然,这个名清照、字易安的女子,日后何以有如此奇美的笔力和郁烈多姿的人生?
   怀揣着从书卷里得来的种种感觉,今秋,我从湘楚之地赶来济南。来赴一场迟到了一千多年的会晤,来与心中最典丽的才女,结一场诗文雅缘。
   庭院内,浮水环绕,亭台幽古。
   穿廊的秋风,仿佛掀开了一缝岁月的窗帘。
   在“漱玉堂”、“叠翠轩”、“溪亭”和“有竹堂”之间流连的我,一眼看见了那个花下读书,临窗作词的女子的韶华。原来,她清亮照人的文采背后,是铢积寸累的学识,是一个封建社会里少有的宽松、开明家庭的学养熏陶。
   幼时,易安身边的父执长辈,多为饱学之人。《宋人庄绰之鸡肋篇》提到,易安的外祖父王珪,官至宰相,与黄庭坚结识,其文高韬,有西汉之风。《宋史》则说,易安之父李格非,笃意藏书,擅于词章,常与晁补之、张耒等文才极高者交往,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仕途与苏轼关联紧密,文风也与之一脉相承。深受苏轼崇尚真情与个性,鄙视理学违背人之本性的伦理规范的思想影响,他给了女儿一个如鸟在林,若鱼在溪般自由发展身心的家庭环境。易安母亲王氏,乃大家闺秀,温婉知理,诗书俱佳。在这样的诗书门庭里,易安耳濡目染,长于音律,书法、绘画,词文尤其超群。《碧鸡漫志》称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一千多年前,所有的中国女性都被羁押在封建纲常的院墙里。同时代,司马光府上,“妇女婢妾无故不得出中门,只令铃下小童通传内外”;《牡丹亭》中陈腐不通的杜宝,甚至不许女儿出入自家花园游赏……
   少女易安有幸,有乃父乃母,有这座未染尘俗的庭院,可欢叫着在花园扑蝶逐蝉,可迈中庭出大门,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没有束缚,没有戒条,醉酒迷途不用惊慌,贪玩迟归没有斥责,咏月歌风有人唱和。杜宇声声,杏黄梨绿间,易安渐渐形成了率真、爽直、自由、不羁的个性,文辞也纵横恣意,每每惊人。
   与赵明诚结缡后,夫妻情笃,烹茶论诗,校题签,研金石,集文物……与其他活在封建夫纲重压下的女子相比,易安的自由天性,如春天万木释放出的绿叶,更加蓬勃。以致日后,历经国破夫亡、馈璧之诬、改嫁之侮后,在巨痛深悲中,性格独立的她亦敢冲霜犯露,挥笔写下刺激软弱朝廷的豪句:“南来尚觉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尤其难得的是,金骑南侵的动荡年月,易安这样一个形貌昳昳的小女子,笔下却发出了宋朝的最强声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中国历史上最具血性的声音里,是愤世荆钗的干云豪气与洞天襟抱,是岳飞、辛弃疾们的万古壮怀啊!
   今时今日,在这庭院里穿行。我想在满庭清荫的某一隅,与迷醉在藕花丛中的易安相遇,与流寓江南、愁压舟楫的易安相遇,与风鬟霜鬓、哀乐交杂的易安相遇……我想从易安的杯中残酒,砚边余墨里,将宋时风雨与这奇女子的胸中烟云,看个真切。
   只可惜我迟到了一千百多年!与她磅礴的一生缘悭一面。
   一千多年后,易安担心的海棠,仍然兀自肥瘦;易安牵挂的风中梨花,依然如云似雪;易安心疼的梅花残蕊,还在风雪枝头;易安情牵的家国河山,正秋阳万里。而易安,却随着宋词的韵律,款款进了每个国人的灵魂深处。
   “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来寻易安旧踪的人比肩接踵。在人群里,瞿然四顾,我看到庭院大门前的抱柱上,有一副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易安笔力奇绝,词中有婉约的淑女情怀,更有高逸的爱国深情,当得起这样的评价。《今古词论》有言:“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被后人与李煜、李白相提并论,无疑,易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女子。
   秋阳照影,思绪绵长。
   眼前的门楣匾额,蜡像图文,泉水繁花,一景一物让我出生种种绮思:齐鲁有易安,是济南之幸,是山东之幸,更是中国文化之幸运。在这座古老的庭院里,开明家庭的诗礼熏陶,成就了她的个性与才华。千年后的今天,如若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园林,千家万户,都成为诗礼之所,那华夏之芸芸众生,一定气华质雅。
   辞别易安故院,复又在历史书卷最壮丽的地方寻她。
   历史,在岁月的蔓草荒烟间行走了数千年。除了印痕最深的零星片段,众生万物,前朝旧事,已经被时光之水洗刷得残迹全无。而易安,那么凤仪万端,那么凛然高拔地活在宋词里,美如锦缎、灿若云霞。
  
   二、密印寺秋雨
   仲秋刚过,便在一场绵绵的秋雨里,踏上了西去宁乡的旅途。
   以前多次路过,却无暇久留。印象里,关于这方山水,是由几个零星的词汇串成的。那便是:花明楼、沩山、沩江与密印寺。在我心目中,花明楼披着红色的风云,是波澜壮阔的现代史中,一曲壮丽的歌谣;沩山与沩江绿烟缭绕,将荆楚之地,抹上了两笔常绿的亮色;而密印寺则是历史的一张黄页,给我们回望的目光,铺开了抵达旧岁的通衢要道。
   旧岁在一千多年前的晚唐。
   唐宪宗元和末年(公元820年)的某天,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长者,云游到峰峦奇伟,林木密茂的沩山山麓,见此处景色不凡,有长风追林,微雨湿花之美,惊为大福之地,更是徘徊不忍离开。此人,正是声名俱远的风水大家司马头陀。不久,司马头陀云游到江西百丈山,将发现沩山福地之事,告知百丈禅师。百丈禅师听说有这样的妙处,心绪大动,派灵佑禅师前往沩山,结庐为庵,传经说法。
   灵祐禅坐沩山,过着农禅并重的生活,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为。不久,百丈禅师也来到了沩山,置身苍茫林海,山色天光中,百丈禅师知道,如此广阔的福地,决非几个僧人所能造化得了的。于是,他上疏朝廷,请求派人开拓。其时,佛教正在昌盛时期,唐皇即命丞相裴休召各大寺院的僧众,聚集沩山,辟山开田,兴建寺宇。后来,唐皇又赐寺额“密印禅寺”。由此,密印寺禅众日增,盛极一时。此后,灵祐禅师传法仰山(在今江西宜春),创立了沩仰宗。据史籍记载,唐宋时期,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寺内铸有千僧锅、万斛洪钟,声震山野。
   密印寺建成後,先后由宋朝的空印法师、明朝的彻当法师、清朝的慧山大师、民国的僧宝法师等历代著名方丈住持;又得到唐丞相裴休,裴休之妻陈夫人、宋代著名大思想家张栻等历史上最有名的兴寺大德的助力;更因为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沩仰宗的祖庭,遂闻名全国,声名远及东南亚和日本,直到今天,依旧是重要的佛教圣地。
   一千多年后的此时,我在秋雨里,听密印寺的禅声。
   踏入山门,一副对仗工整,书法古朴的门联“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将这座古寺的千年历史烟云和来龙去脉,压缩在寥寥的十个方块字里:它告诉人们,所谓密印,是指印度向中国传入的佛教密宗;而“衡岳”、“仰山”,指灵佑禅师是来自衡山南岳的仰山宗的高僧。我想,只有对古寺历史有透析解悟的人,笔锋上才能蓦然荡开这样的绝对。而在一帘微凉的秋雨里,欣赏前人精心结撰的妙笔,也是我等后来人的一份福报。
   走过钟鼓楼、警策殿、祖堂、禅堂,我的耳畔,淅沥沥的秋雨,化着了千年的暮鼓晨钟和高僧们的诵经声,将饱受尘役之劳的凡心,无声地净化。眼前,淡黄色的墙壁,橘色的飞檐,余香尚存的桂花树,僧人们从容的背影,袅袅的香火青烟,以及苔痕苍绿的石阶,正是可以寻绛的历史的脉络,引领我来参悟僧寮、禅房在苍生大地间耸立的意义。
   我想,万佛殿的12988尊佛像,一定让信众看到了佛的无所不在;密印寺后山上,高达90多米、雄伟壮观而又充满了佛教慈悲情怀的千手观音塑像,分明在时时俯视人寰,庇佑着这片土地上的苍生。也许,因了密印寺普照的佛光,先人们才在这方山水间,以“乡土安宁”之意,置宁乡县吧?
   佛法庇佑,这片宁静的乡土,水秀山青,天高地阔,桃花艳红,李树栖雪。河洲、水湄,山地、丘岗,风好水也好,引得十埠八州的百姓,来此成群而居。到如今,这片荆楚之地的境域内,有无数的“大屋”:黄家老屋、曾家老屋、胡家老屋、彭家老屋、赖家老屋……有众多的“屋场”:学堂屋场、张家屋场、宝塔屋场、石家屋场、樟树屋场……有数不清的“冲”:魏家冲、龙家冲、何冲、瓦窑冲、井冲、大路冲……还有颜家塘、罗家塘、烟塘……有朱家湾、李家湾、湖塘湾、火烧湾……都是百姓们劳作与栖居的所在,也是自古遗留下来的地名。
   这里的屋、冲、塘、湾,这里的门巷里闾,头顶密印寺普照的佛光,抬眼可见沩山来烟,低眉可遇沩江落日;从十丈红尘里移步,便可访山寺老僧,感悟苍苍古寺,杳杳晚钟里的无限禅意……我想,在此地安生立命,无论怎样的素春荤夏,清秋寒冬,日子一定如流水欢音,安稳而静好。
   秋雨,从千手观音的指缝间滴落,又向天风高处飞散。
   远古的长风,与脚下的群山,奔向我的视域。山那边,沩江安静地穿过宁乡县城,它倒映出这片古老乡土的千年历史,也映出了澜湾、星河绿洲、豪德广场、爱琴湾等让人意夺神飞的新楼影……楼、山、江、寺,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水墨画。
   在微凉的秋雨里,我双合十,祈愿密印寺的万佛,永远庇护这方沃土,庇护天下苍生。

共 39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诗礼簪缨的庭院》及《密印寺秋雨》可说是一篇优美的记人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纯真细腻的感情、自然流畅的笔调、深厚古朴的功力和悠悠叙述的节奏、潇洒自如的笔墨描画了一个人、一座寺,读来令人心驰神往、美不胜收,独具一格,艺术上颇具特色。写易安居士的文很多,但能在深厚的历史中传达出自己独特感受的文章不多,文章《诗礼簪缨的庭院》脉络清晰、特点突出,作者能不落俗套,不用过多笔墨渲染,而是能以己度人,感受到一代奇女子的精神风貌。《密印寺秋雨》则写得极其安静,作者立身于历史烟云中探本求源,对此地此时写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与文化,以自己的性情赋予了密印寺独有的魅力与情趣,置身其中,心灵都净化了,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这种悲悯情怀,作者将自己融入到此情此境之中,达到了高度的情景一体、物我合一的境界。此外,该文用字也非常讲究,作者凝练准确的用字,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感谢作者赐稿流年,佳作,推荐阅读!【编辑:地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地人        2015-01-26 22:44:48
  小生湖南人,宁乡路过几次,竟不知有此寺,真真是遗憾了!拜读大作,学习了,一读即入境,真真是妙极!谢谢此稿流年,上好茶!
2 楼        文友:慕寒        2015-02-05 09:35:18
  李清照,字易安,宋朝杰出女词人。
   一直都很喜欢李清照,却无缘于其生长生活过的地方,感谢作者带我游历了女词人的故居,以后有机会,一定顺着作者的指引,到大明湖畔寻找易安居士的足迹。
   感谢作者的文字分享,遥问春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