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春秋】王羲之与“千古第一行书”(赏析)

精品 【春秋】王羲之与“千古第一行书”(赏析)


作者:镜吾 秀才,182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97发表时间:2015-01-28 16:54:34

【春秋】王羲之与“千古第一行书”(赏析) 众所周知,被誉为“千古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帖》(俗称《兰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旷达潇洒、风流倜傥,是千古奇才,书法和文学巨匠。
   书法上,登峰造极,一篇《兰亭序》被后人公认为“千古第一行书”;绘画上,名噪一时,只可惜他的作品已经失传。文学上,一篇散文《兰亭集序》足以挑战魏晋、六朝万千骈体文,开创清新脱俗的散文风格。政治、军事上,官拜晋右将军、会稽内史,反对大司马、杨州刺史桓温(野心家)不切实际的北伐,桓温不听,招致大败而归。他青少年时代,被太尉郗鉴亲自相中为“东床快婿”,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
   一,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初为秘书郎,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世习惯称呼他为王右军。祖籍山东琅琊临沂,在江苏无锡长大。公元355年称病辞官,定居会稽金庭(现浙江绍兴嵊州市金庭镇)。是东晋两大家族——王、谢两家中王家的子孙,王羲之的祖父、父辈均是东晋王朝的重臣,伯父王导官至丞相,父亲王旷历任淮南太守。王羲之在家排行老二,自幼聪慧过人。东晋时代盛行书法,王家上上下下皆为书法家。王羲之自幼向父亲学习书法,后来又向当时的大书法家、他的姨母卫夫人学习书法。最后又游学各地,学习魏晋时代钟繇的正书、张芝的草书等,博取众家之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将美学引进书法,促使书法从实用书写、美观实用的时代,走向了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唯美艺术的时代。王羲之经常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尤当雁行也。”王羲之善隶、草、正、行各体,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世人常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他留下的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坚》、《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序》等。。而“兰亭序”则是王羲之50岁时的“得意书”,是他的巅峰之作——最唯美的书法作品,因此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以降的大书法家,如唐代的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等,明代的董其昌、文徵明,近代的沈尹默,沙孟海、启功等……无不临摹王羲之的书法,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尤其是对《兰亭序》推崇备至。故此,后世尊称王羲之为书圣。
   二,
   王羲之是个有故事的人。关于王羲之和王羲之的书法有很多趣闻轶事。
   (一)幼年诈睡的故事
   王羲之十岁时,叔父、大将军王敦(后叛乱)非常喜欢王羲之,经常留王羲之在自己的军帐中睡觉。有一天王敦早早起床,王羲之还在帐中睡觉。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急急忙忙进来,王敦屏退左右,和钱凤商讨起谋反的计划,却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内容,知道事件非同小可,自己有可能被杀人灭口,就吐口水,流哈喇子,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成睡得很熟的样子。王敦与参军商讨反叛计划到了一半,想起王羲之没起床。两人大惊说:“不得不杀掉这小子了,以免走漏风声!”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却见王羲之流着口水,打着呼噜,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没有听到他们的谈话,就放过了王羲之。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其实,王羲之吓得都尿床了。他起床后,被子也不敢掀起就逃离了王敦的军营。当时的人都称赞王羲之聪明。后来王敦叛乱被镇压。
   (二)“墨池”的故事
   王羲之自幼喜爱书法。学习书法十分刻苦专心,他在无锡的住宅内有一池子,少年时代的王羲之每天练习书法过后,都要到池子里清洗毛笔和砚台,时间一长,那水池的水就变成了黑色,于是那池子就被后人称之为“墨池”。后来他出任江州刺史,在江西临川(今抚州市)购置了住宅,住宅里也修了一个池子,用来洗笔和砚台,时间一长,也变成了墨池。至今抚州市还有墨池的遗迹。唐代的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就有“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的名句。宋代文学家曾巩的《墨池记》里也有详细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王羲之出任会稽内史时,居住在会稽山阴(今绍兴市),公务之暇,写字为乐,其家又出现了一个墨池。有一次,写字写得忘了吃饭,夫人送了馒头和菜肴,王羲之竟然忘情到用馒头沾墨汁吃进肚子里,夫人看到了,很是心疼。
   (三)“东床快婿”的故事
   东晋太尉郗鉴想和时任丞相的王羲之的伯父王导联姻,把自己视若掌上明珠的美丽女儿郗璇嫁到王导家。听说王导家子侄甚多,于是郗鉴就派门生到王导府上挑女婿。王导家的子侄们听说太尉郗鉴派人来选女婿,兴奋得很,一个个衣着光鲜、器宇轩昂、精神抖擞,守候在东厢,迎接太尉的门生。那门生在东厢逐一观察了王导家的子侄们,回去后对郗鉴禀报说:“王丞相家的子侄们一个个都不错,衣冠整洁、器宇轩昂。只有一个年轻人太不像话,他坐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傲不为礼,旁若无人呢!”郗鉴听了高兴地说:“这位袒胸露腹者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门生才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导的侄子、年仅16岁的王羲之。那郗鉴早就听说了王羲之的才华和羁傲清高的个性,于是就把宝贝女儿郗璇嫁给了王羲之,郗璇也是书法家,自然夫妻恩爱,琴瑟和鸣。这就是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王羲之从小就具有不慕荣利、旷达洒脱的性格,由此形成了他的书法雄浑开阔,超凡脱俗,潇洒飘逸的风格。
   (四)“写经换鹅”等故事
   伟大的书画家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癖好。王羲之爱鹅,米芾爱石——见到奇石就拜……近代徐悲鸿爱马,黄胄爱驴等。
   王羲之自幼爱鹅,喜欢鹅的引吭高歌,喜欢鹅的遒劲的长长的脖子,喜欢鹅的浮绿水而畅游的姿态,喜欢鹅的高兴时灵动扑腾的翅膀……这在他书写的《兰亭序》中形态各异的三个“足”字、二十个“之”字等字形中都可以看到鹅的影子。
   传说,王羲之在会稽任职时,听说山阴道观有一道士养了一群十分可爱的鹅,于是亲自到道观向那道士请求买几只鹅,那道士起先就是不肯卖,因为他也喜欢鹅。后来听说来人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就改口说:“鹅,我是不卖的,但可以送。条件是请右军大人给我抄写一份《道德经》。”王羲之大喜过望,于是欣然命笔,一挥而就,抄写了一份《道德经》。那道士真的将鹅全部送给了王羲之,王羲之高高兴兴“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五)“入木三分”的故事
   “入木三分”,其一说的是一次,东晋穆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渗入到木板里面去了,足足有三分深度!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其二说的是“案几留字”,说的是一次,王羲之到他的学生家玩,看到一个新做的木案几,十分光滑洁净,忍不住就在上面写了几行字。后来那学生送走老师王羲之,等回来时,发现不知就里的老父亲将王羲之在案几上写的字擦拭掉了,那学生懊恼不已。但当他仔细看那案几,大喜过望,原来王羲之写的字已经渗入到那案几里了,隐约可见。那案几于是就成了“传家宝”。
   (六)“五字百钱”的故事
   “五字百钱”说的是一次,王羲之在蕺山遇到一位老妪,持六角竹扇在叫卖,无人问津。天气很热,老妪很是着急。王羲之心生怜悯,要过了老妪的所有扇子,在扇子上各题了五个字。一开始老妪很生气,埋怨王羲之把她的扇子弄脏了。王羲之笑着问老妪一把扇子卖多少钱?老妪回答说,卖五个铜钱。王羲之告诉老妪,你就说扇子上有王右军的题字,一把没有一百钱,不卖!那老妪一叫卖,果不其然,她的扇子被人们一抢而空。这则故事说明了王羲之的字在当时的价值,以及王羲之对劳动妇女的同情。
   三,
   关于“千古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我们还是先赏析文章,然后评论字帖。
   (一)关于《兰亭集序》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驱除病灾的“祓禊”集会,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王凝之、王涣之、王玄之等四十一人参加。与此同时,这些文人雅士还作了“流觞曲水”的“游戏“,四十一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下了,谁就得饮酒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11人各成诗两首,15人成诗各一首,15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共得诗37首。于是把诗汇集起来,就编辑成了《兰亭集》。大家公推时任会稽内史、晋右将军的王羲之写一篇序文,以纪念这次盛会。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神合一、得心应手,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兰亭集序》。王羲之时年50岁,正是文思积淀成熟、书法炉火纯青的年龄。有人称王羲之时年33岁,这是不可信的,因为参加这次盛会的有王羲之的长子王玄之、次子王凝之,三子王涣之和七子王献之,33岁的王羲之不可能有七个已经成年的儿子。文中的“少长咸集”的“少”就是指他的儿子们。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文字灿烂,字字玑珠。但就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流畅而婉丽的文字而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集哲学,美学,文学于一身的唯美散文。著名的《古文观止》里收录有它,今天的高中语文课本有它,历代编篡的《文集》都有它,可以说《兰亭集序》已经成为我国自东晋以来历朝历代、脍炙人口的千古美文。
   《兰亭集》是一本诗集,没有广为流传,然而该诗集的《序》却名垂于后世。老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这个道理。《兰亭集序》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和文采感动着后人,成为中华子孙学习的范文。
   文章一开始,写了兰亭集会,简要说明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和与会者,接着就写景,借景抒情。最后是议论。这篇文章的文眼和主题是:“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表明了王羲之的正确的生死观、人生观,有如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重玄学、务清谈、鲜实效、醉心于老庄学说的社会风气,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批评。在此,“一”和“齐”都是动词,翻译为现代文就是,“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荒诞的,把活到800岁的彭祖与一出生就夭折的殇子同等看待是极其荒谬的。”王羲之痛斥了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自己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善待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而这正是作者编辑《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所在。在文章末尾,王羲之坚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魏晋时期的骈体文占据了当时的文坛,这种文体讲究对偶、辞藻、音律、典故,形式华丽,但极不利于抒发真实的思想和情感。王羲之不拘骈体文形式,大胆地使用流畅明快、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推陈出新,开创了清新隽永、飘逸洒脱的散文风格。特别是文中使用的“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若合一契”等词语均被后人当作成语使用,极大丰富了汉语言文学宝库,从而也奠定了《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后代著名文人写作的散文都可以看出受到《兰亭集序》的影响。如,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苏轼的《赤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使用了《兰亭集序》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的表现手法,可以看到《兰亭集序》的影子。
   (二)关于《兰亭集序帖》
   《兰亭集序帖》——俗称《兰亭序》,又称《禊帖》,或称《临河帖》,一共28行、324字,成就了王羲之一生巅峰的辉煌。《兰亭序》实际上是《兰亭集序》文章的草稿,涂改处就有五处,增添字处就有一处——“崇山”,错别字处就有三处——“峻岭”的“岭”字写成了“领”字;“每览”的“览”字写成了“揽”字;文章末尾的“后之览者”中的“览”字也写成了“揽”字。然而瑕不掩瑜,这些瑕疵反而彰显了《兰亭序》的拙朴美,原始美,自然美,宛如漂浮有树叶的流泉美,有着影翳的明月美,渔舟点点、白帆片片的大海美……据说,王羲之在兰亭聚会后回到家重新抄正了几份《兰亭集序》,“终不能逮”,都没有原先那篇“草稿”写得精妙,而得以流传于世的还是《兰亭集序草稿》。

共 781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作者试图将散文与书法评论文合二而一。从散文来说,增加散文的知识性,历史的厚重感;从评论文来说,通过使用散文的语言和写作手法,增加评论文的可读性和文采。文章的第一章,作者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王羲之的生平和主要事迹。第二章,讲述了有关王羲之的六则小故事,刻画出王羲之旷达、飘逸的性格和形象,从而让读者理解王羲之的书法和文学风格的形成。第三章,赏析并论述了王羲之散文《兰亭集序》,高度赞扬《兰亭集序》挑战魏晋、六朝骈体文,开创了一代文风;从美学的角度和书法学的“笔法、结体、章法”角度赏析并论述了《兰亭序帖》的唯美及韵律,从帖中感受到的古典音乐的天籁之音,这一章,作者写得文采飞扬。最后一章,详述了《兰亭序帖》留存状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较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一定的书法功底。推荐欣赏。【编辑:秋觅】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203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5-01-28 16:56:58
  用一篇散文,介绍王羲之其人其文其书法,欣赏学习
秋觅
2 楼        文友:紫色        2015-01-28 17:26:06
  镜吾先生的文章叙事流畅,议论鸿博,文采飞扬,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对王羲之和《兰亭集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美学的角度来赏析《兰亭集序帖》是先生的一大创造,不禁叹服先生的博学多才。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3 楼        文友:刘雪儿        2015-01-28 21:45:56
  这样的文章雪儿不敢言语,只能用心学习。
刘雪儿
4 楼        文友:雪修        2015-01-29 10:52:18
  文章条理清晰,内容丰盛,文笔厚重,学习了。问好。
5 楼        文友:镜吾        2015-01-29 11:00:43
  感谢秋觅先生精心写的编者按和评论!谢谢文友紫色,刘雪儿、雪修等热情的跟评!
镜吾
6 楼        文友:玉彊道人        2015-01-29 21:56:05
  好一篇至诚至善的歌咏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篇章,使人读后浑身热流涌动,尤其是竟吾老先生自己学习王羲之书法心得体会的那一段,让人读后拍案叫绝!老先生从《兰亭序》书法的笔法美,结体美,章法美三个方面来阐述个人的深刻见地,让更多学习王书的书法爱好者深受其中三味的启迪。这是老先生穷其一生学习王书体会的精华,竞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习王书法文友的精到之作,可见老先生文品、人品之高尚!这样的美文不评精品,更待何时!
2015年元月29日,特将原网名“玉彊道人”更改为“寻梦潇湘”。
7 楼        文友:镜吾        2015-01-30 10:59:40
  感谢玉疆道人先生热情洋溢的评论,江山网人才辈出,有你这样的知音文友,真是三生有幸!
镜吾
8 楼        文友:秋觅        2015-02-01 05:57:42
  复审理由:文章叙事流畅,议论鸿博,文采飞扬,条理清晰,内容丰盛,文笔厚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竟吾老先生自己学习王羲之书法心得体会的那一段,让人读后拍案叫绝!老先生从《兰亭序》书法的笔法美,结体美,章法美三个方面来阐述个人的深刻见地,让更多学习王书的书法爱好者深受其中三味的启迪。这是老先生穷其一生学习王书体会的精华,竞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习王书法文友的精到之作。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作者试图将散文与书法评论文合二而一。从散文来说,增加散文的知识性,历史的厚重感;从评论文来说,通过使用散文的语言和写作手法,增加评论文的可读性和文采。文章的第一章,作者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王羲之的生平和主要事迹。第二章,讲述了有关王羲之的六则小故事,刻画出王羲之旷达、飘逸的性格和形象,从而让读者理解王羲之的书法和文学风格的形成。第三章,赏析并论述了王羲之散文《兰亭集序》,高度赞扬《兰亭集序》挑战魏晋、六朝骈体文,开创了一代文风;从美学的角度和书法学的“笔法、结体、章法”角度赏析并论述了《兰亭序帖》的唯美及韵律,从帖中感受到的古典音乐的天籁之音,这一章,作者写得文采飞扬。最后一章,详述了《兰亭序帖》留存状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较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一定的书法功底。推荐精品!
秋觅
9 楼        文友:玉彊道人        2015-02-03 22:06:28
  祝贺镜吾老先生喜获精品,黄金终于闪耀熠熠光辉!
2015年元月29日,特将原网名“玉彊道人”更改为“寻梦潇湘”。
10 楼        文友:镜吾        2015-02-04 17:11:48
  谢谢各位文友的评论!谢谢春秋社团上报复审!谢谢江山网精品评审组加精!老朽半个多世纪热爱书法、崇拜王羲之的情节皆凝聚于此文,从此死而无憾事矣!
镜吾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