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废墟上的鲜花

编辑推荐 废墟上的鲜花 ——解读芦笛诗集《手艺的废墟》


作者:高山雪鹰 童生,84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80发表时间:2009-05-29 17:07:33

汶川大地震后,我对废墟有一种莫名奇妙地恐惧。那些废墟,掩埋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那一段时间里,虽然我多么希望废墟中还会有生命的奇迹,但是几万人的生命和那些该死的废墟一起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沉默不语,留下我们苟且活着。我知道,我也会成为废墟,但那时我已经看不到了,估计也不会感到恐惧,但是此刻,我怕。所以当芦笛先生提出要交换诗集《手艺的废墟》的时候,我一直想不通芦笛先生为什么要给自己诗集取一个这么灰色的名字。芦笛先生给我解释过,但是我已经记不得了。在后来的聊天中,我知道芦笛老师曾经是一位英语老师,现在是一名图书馆管理员。在收到《手艺的废墟》之前,关于芦笛先生,我只了解这么多。
   我们约定是同一天邮寄书的,我们还约定要为对方的诗集写一篇评论。前者是芦笛先生提出的,他想看看谁的诗集跑的更快点。后者是我约定的,因为我迷恋通过朋友的作品来了解朋友。也许是下坡路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我诗集太过浅薄的原因,我的诗集《用心触摸天堂》提前抵达了芦笛先生的手中,而他的诗集迟迟没有收到。
   在等待芦笛先生的诗集期间,我因工作需要到加查县下乡。有天晚上,我一个人沿着雅鲁藏布江边走,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她已经习惯于高高在上。废墟,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两个字。不远处,县城的生活垃圾一堆一堆地堆着,只有滔滔的流水声喋喋不休。我突然觉得宇宙是一个废墟,地球也是,月亮也是。如果没有生命,这废墟该是多么的孤独,一点也显不出它们的神奇和魅力。是生命点缀了废墟,而废墟又为什么总要掩埋生命呢。难道生命是为了废墟而生,而废墟也是为了生命而生?这些头疼的问题恐怕只有哲学家去思考了。
   第一眼看到《手艺的废墟》,我立刻有一种深深的沉重感,一个男人的手里夹着一根烟,任它兀自燃烧,直至变为废墟。“幽雅的自焚/产生纯洁的白/它和前身/朝一个方向行进/它越来越长/而前身越来越短/迷雾里/它最终吞噬了自己的实体/制造出虚无的魂/”。这不就是生命吗?从一开始就和死亡朝一个方向走,直至死亡让生命不得部中止,然后人类给自己编造了一个童话,鬼、神、今生,来世。有时候觉得其实人其实很可笑,明明知道是骗人的,可还是会有很多人会相信。
   转眼,离开故乡已经12年了,我一直觉得故乡对于游子来说,永远只是一个亲切的符号,它只适合思念,不像母亲,至少还可以喊一声。读《手艺的废墟》的第一辑,我知道,芦笛先生的故乡和我的故乡一样已经死了。这是一件多么悲凉的事情。“故乡/很远很远/离开的一刹那/预示着/无法再度真正抵达”(《故乡》)。故乡的月夜是那么优美,“北岸铃响/南岸鸟鸣/垂柳宛若少女”(《月夜》)。这样的故乡只有在梦里回了。“我想不通/为何你愿意用二十七年的青春等我降临/却不肯哪怕多等一天让我送你远行”(《母亲》),芦笛先生在问自己的母亲,赐予我们生命的母亲,也许母亲只是为了我们的降生而生的,她从来不希望我们为她送行。所以任凭我们“肝肠寸断”,母亲再也无法哪怕是答应我们一声,空留我们一次次地思念。《我们的童年》、《竹溪河》、《茶》、《小烘炉》等诸多篇章,把我带到了芦笛先生的故乡,也带回到了我的故乡,只可惜我们都已经无法再真正回到故乡了。即使能回去,那也是下一次更远离开的开始。
   有人说,城市是人类自己为自己修造的囚笼。我信然。“光怪陆离地漂浮/路灯们冷漠俯视/”(《城市峡谷》)。这就是冰冷的城市,戴着口罩和面具的城市,我们甚至不敢大声地说话。但是城市充满了魔力,让几乎所有的人着迷,“一身寒碜万分的草衣/裹着你的凄惶和寒冷/一道道勒进骨肉/把欲望限制到最低程度/”(《路边新来的樟树》),这多么像我在南方打工的妹妹,背井离乡,而微薄的收入、艰苦的生活容不得她有丝毫的欲望,包括爱情。如果说建造城市是人类自找苦吃的话。那人类所追求的虚拟的美就是一种垂死挣扎。“在一张斑驳的脸颊上/带上厚厚的一层面膜/让人不禁想起了立邦漆/化装舞会上的假面具/中国喜剧的花脸道具/”(《做面膜的女人》)。面对老去的容颜,我们试图回到青春亮丽的昨天,殊不知道,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我个人觉得虚荣心最根本就是一种攀比心理,“向别人看齐”、“我不能比别人差”、“他能那样我为什么不能”,人的一生就是在这样满足虚荣心的努力中度过的。从这一辑诗歌中,芦笛先生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着手,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用生动的形象警示我们、教育我们、启迪我们。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芦笛先生对城市化、环境保护的担忧,而且可以读到他对人性回归的呼唤和一颗深深的同情心。
   爱给冰冷的人生带来了温暖。在第三辑诗歌中,芦笛先生以诗歌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人生,记录真诚交往的朋友,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记录社会的真实。“不断有少年/从楼上桥上/决意飞下//到底是谁扯断了/他们脆弱的琴弦”(《跳》)短短的几行诗句,带给我们的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如何减轻青少年的社会压力。青少年决意以“飞下”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以达到解脱。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青少年决意“飞下”呢,是谁扯断了他们脆弱的琴弦。也许正是我们自己有意或者无意地使他们决意“飞下”。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用“大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要求孩子,从来没有或者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正是我们残酷和残忍地把孩子逼上了绝路。天下的父母们,如果你们爱孩子,请爱护他们脆弱的琴弦,不要一不小心,让这本该演奏出最美丽音乐的琴弦在黑夜里哭泣。
   在最后一辑诗歌中,芦笛先生以《语丝小辑》的形式收录了30首看似独立,但又浑然一体的诗歌。这30首精短的“语丝”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他人生的点滴感悟。有时候只是简短几行,却是韵味悠长,值得人深深回味。如:“关不住的龙头/竭力想忍住不哭的女人/泪水敲打着水盆/犹如尼姑敲击木鱼/在冬日里格外刺耳/格外冷清”。通过寻找“关不住的龙头”和“竭力想忍住不哭”的共同处,打开联想的空间,一会耳写到水声,一会写到尼姑敲击木鱼的声音,把诗歌的外延和内涵的空间无限的扩大,以达到理想的诗意。
   这哪里是废墟!看完全书才知道,芦笛先生之所以给自己诗集取名为《手艺的废墟》完全是自谦。我想教书也是一个手艺,10多年的教学生涯,有多少莘莘学子已成为国家的栋梁。图书管理、编辑校报也是一个手艺,把知识的种子传授给学生,启迪学生心灵,教会学生做人。写诗也是一个手艺,把自己的心灵发现告诉给别人,让别人感受生活与人生的美丽,学会享受生活、善待人生。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无论哪一种手艺,芦笛先生留下的是鲜花,不是废墟。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手艺”精通,那需要的是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我们总是自叹我们的汽车工艺、航天工艺技不如人,其实我们缺少的正式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假如我们每一个劳动者、每一位公民都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假如我们都把好了自己的一关,假如我们都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那么就不会出现“三鹿”奶粉事件、山西溃坝事件等悲剧。在网络上和报刊上见惯了当前诗人大批量地“生产”不知所云的诗歌,他们同样缺少的是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而芦笛先生坚守着自己的标准和理想,坚守这自己的师道、诗道和做人的准则,而且虚怀若谷,这与某些诗人、作家的自以为是、高傲自大、目中无人、目的不纯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完《手艺的废墟》使我深信,做人比写诗更重要,要想写好诗,先做好人。
   我在芦笛先生《手艺的废墟》中找到了一朵朵鲜花,我在这一朵朵废墟上的鲜花中陶醉。我试图在这个黑夜里,在所有人都睡着的时候,悄悄地种上一朵鲜花,但是说句实在话,我担心我的“手艺”,虽然我已经不是很害怕废墟。

共 30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手艺的废墟》一定凝结了诗人很多的心血,同样,作者的文章亦非常用心,对诗的解读,以及由诗想到的很多,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我在芦笛先生《手艺的废墟》中找到了一朵朵鲜花,我在这一朵朵废墟上的鲜花中陶醉。我试图在这个黑夜里,在所有人都睡着的时候,悄悄地种上一朵鲜花。”这样的感觉,怎一个美字说得!废墟和鲜花,两个对比鲜明的词语,是不是可以说,作者的高明之处,亦是把这两个对比鲜明的词语组合起来,以达到一种视觉和心灵的冲击,从而有一些思考。推荐阅读!【编辑:梅暗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梅暗香        2009-05-29 17:12:56
  在沉重中思考,在废墟中种植鲜花。那些具有生命力的诗句,不懂诗的我,也被打动。
   问好!期待多多赐稿。:)
爱哭爱笑,爱静爱闹。
2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5-29 20:08:49
  我在芦笛先生《手艺的废墟》中找到了一朵朵鲜花,我在这一朵朵废墟上的鲜花中陶醉。我试图在这个黑夜里,在所有人都睡着的时候,悄悄地种上一朵鲜花,但是说句实在话,我担心我的“手艺”,虽然我已经不是很害怕废墟。
   全面深入,颇有灵气的解读。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