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我的邻居“119”(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我的邻居“119”(散文)


作者:苏胜才 白丁,3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17发表时间:2015-01-29 21:06:17

和“119”为邻已经整整二十个年头了,不管是单位还是家属院,都总是隔墙邻居。
   当初我们单位还与金昌日报社合署办公,而自己还是单身,就栖身在单位办公室里,因此与隔墙为邻的金昌消防“119”就有了不解之缘,不管是起床号、早操、训练,还是出警,总是在窗内听得清清楚楚,在窗口看得明明白白。那时,尤其是在“119”内还有一个可以通心的朋友,他虽然是官兵中的官,可是他却喜欢文字,常常拿着他的最新作品来我的办公室探讨,或者在晚上值班的时候打电话去他的办公室聊天。我们也常常在他家里对酒当歌,听他讲他的军营故事;在我的陋室风清月白,听我吹我的文坛逸事,因此对“119”有一种莫名的喜欢。在他的文字里,我了解了“119”人一天都在干些什么;在他的办公室里,我认识了许多“119”的官和兵,觉得他们虽然和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一样,人生开门七件事,少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但他们的生活里却多了些特别的内容,那就是职业的神圣与风险、忠诚与奉献。十多年之后我们单位搬到了党校,可是还是隔着中医院与“119”为邻。更为有意思的是,单位搬到了中医院那边的时候,我的家却又搬到了报社家属楼,且是四楼楼头,几乎与“119”那高处不胜寒的训练塔比肩了。
   我想,自己早起的习惯,可能与“119”为邻二十年来雷打不动的起床号有很大关系。
   那时候,我站在报社四楼的窗口,看“119”的大院,桃红柳绿,满园芳菲,一条长长的水泥跑道将其圈在中央。那些闻号而起的官兵出晨操,一身橄榄绿,或列队,或自由,或快或慢,阵阵口号声中绕着那园子一圈又一圈。我想他们的长跑是不会过于疲累的,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朝气,当然还因为他们围着跑的是一个绿色的“氧吧”,为他们提供了清洁的空气。朋友说,那满园的绿树繁花和碧草菜畦,都是战士们在训练之余,一锹一镐刨掉厚厚的沙石,再从郊外拉来一车又一车的黄土置换出来的。然后精心的施肥、撒籽、侍候,等着有了绿色,不管是官还是兵,在业余都喜欢到那里去,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般呵护着它们的成长,喜悦着它们的顽强,为它们除去杂物,为它们浇水灌溉。是啊,在这个植一棵树比生一个孩子还难的戈壁滩上,谁不爱惜和喜欢一草一木,更何况是自己汗水换来的园圃!
   当然,园圃是知道回报的。
   春天的花朵,为他们送上美丽与希望;
   夏天的芬芳,为他们送上清凉与祝福;
   舞蹈的蜂蝶,为他们送去向往与充实。
   如果说,他们在春夏两季收到的是纯美的精神礼物,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舒缓了身心的疲累,有了些田园的诗意。那么到了秋天,收到的就是更为殷实的礼物了,时令新鲜的蔬菜,诸如茄子、辣椒、香菜、洋葱、西红柿,再加上他们绿色饲养而得的大肉,都摆上了他们的餐桌,那份喜悦自不必说。到了冬天,万木萧疏,有时一场大雪覆盖四野,但那跑道却是什么时候都是干净的,他们总是及时清雪,并将之送到了园内,即保了园圃的墒情,又为他们的强身健体提供了干净清洁的场地。
   有了很好的“营养”,工作的劲头自然就足。
   那时候,我站在四楼的窗口,不管春夏秋冬都能看到他们青春的身影,在训练场上翻飞。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高高的训练塔前,他们扛着长长的带着挂勾的梯子,奔跑如飞,然后一层又一层地以极快的速度向上攀缘,直到塔顶:那数米高的障碍栏和攀杆,窄窄的“独木桥”、低矮的“地道”等等,一切应急可能遇到的环境,他们都一一涉足,一一苦练。通心的朋友说,消防上的事儿,没有这些真本事是不行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茬又一茬。朋友虽然是那样地喜欢着“119”,那些曾经认识的官和兵,到最后都不得不含着泪水华丽转身,有的退休,有的转业,有的调离,有的退伍,但我却一直欣赏着他们创造的那一抹绿,那一份精神,羡慕着那些青春的身影!我不止一次地想,这是上苍给我的一份特殊礼物!
   我想说一棵树,一棵春天里总是早早开花的树。
   在楼下隔墙“119”院内西北角原有一棵榆树,每年春天它总是最早发芽,但最早生出的不是叶芽,而是小小的暗红花蕾,慢慢地生长,在未绽裂之前,一树暗红,肃穆而庄重。也许在一场春雪之后,也许在一场春雨之后,在你转眼的瞬间,却已是蓬蓬勃勃的一树浅绿淡黄的榆钱儿穗子,赏心悦目。等到榆钱儿熟透随风而飘,便是一树的绿叶,陪着你度过一夏一秋。你能听得见小鸟落在它的枝头歌唱,你能看得见微风轻抚它浓绿的枝叶;小雨中它轻声吟唱,狂风中它坚强厮守。不知道这棵榆树是如何生长在那里的,也许是飞鸟衔着不慎掉落的种子,也许是被风送到了那个角落,反正它就那样在那里扎根了。但“119”人不会因为它是不速之客就怠慢它,而是精心的呵护着它。待着我们这栋隔墙家属楼建成,前面沿小院围墙有了一个尺把宽数十米长的花池之后,它的根须便从墙下的泥土里延伸了过来,它的种子便飘落在了花池里。数度光阴,如今一个窄而长的小花池里,除了满墙的爬山虎,几棵特意种植的其它树之外,大大小小就全是榆树了。尤其是隔墙这边的两棵孪生榆,虽然那边那棵由于建设需要已经被伐,但这孪生榆已经长得葳葳蕤蕤,俨然那棵的再生。恍惚间,常常觉得就是原来的那棵,只是被时光移到了这边,继续丰富着我们的目光!
   我想说的,其实还是“119”大院里的人。
   因为他们青春,他们阳光,他们坚韧,他们执著。
   我不知道那些一茬又一茬的年轻面孔而陌生面孔来自哪里,也不知道最后他们又去了何方,但那种橄榄色的精神和责任却一直留在了自己的生活里。新陈代谢,你走了他来了,时光不知不觉过去了,但精神没有过去,责任没有过去,而且更加发扬光大。
   现正在“119”供职的另一位军官朋友说,毕竟是军营,能一辈子呆在军营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一茬的老兵退伍了,另一茬的新兵就紧跟着来了,传统性的训练年年进行,实战性的演练更是少不了,那些不能确定时间的抢险救灾行动,就更不用说了,逢警必出是使命也是职责。现在的新兵来源更趋多元化,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学生兵一年比一年多,个性都非常强,但他们对军营所要求的比较特殊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活习惯、纪律要求常常让人产生疑虑。正像那首歌里唱的,“人们把爱情想像得太美好太诱惑”。新兵在进警营之前,基本上都有那种对警营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在他们入伍集训的时候,根据现实的需要,都要进行各种方式的生活、学习、体能、思想等全方位的培训。尤其是对警营生活严格程式化的适应,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但是,当他们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之后,基本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因为,按朋友的话说,就像那首《说句心里话》歌里所唱的:“有国才有家,既然来当兵,就是责任大;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家……”他们所受的都是传统儒家教育,“齐家、治国、平天下”谁都懂,更何况他们的文化层次都比较高,理解能力都比较强,因此对警营生活也就处之若泰了。
   由此我想,一个战士的成长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不管他来自哪里,只要有合适的土壤,有合适的雨水,哪怕有风雷电击,哪怕有寒冬酷暑,都能扎根,都能成长,都能应付与承担。

共 28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字中的我,和119为邻二十多年。119不是具体一个人,而是一茬又一茬的年轻又陌生、来自全国各地的面孔。这群年轻人肩负着重要职责,却过着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的柴米油盐生活。并且他们用年轻和朝气,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天然氧吧。‘119’的大院,桃红柳绿,满园芳菲,加上早起训练的那一排排橄榄绿,让作为邻居的作者,感到心旷神怡,充满青春活力。年复一年,作者也养成了和他们一样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文字充满正能量,推荐阅读。【编辑:盈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盈儿        2015-01-29 21:07:55
  有这么一个特殊的邻居,当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甜到忧伤
2 楼        文友:清鸟        2015-01-29 22:51:07
  119,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一种神圣的精神,与他为邻,心里很自豪 。早起的习惯归结于与他为邻的影响,其实 ,这是一种崇拜,表明作者内心的向往,正义和奉献精神的赞美。很不错的短文,传播的是正能量。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