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偷瓜(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偷瓜(散文)


作者:李志平 布衣,47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34发表时间:2015-01-30 18:06:2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过来的农村人,都有偷瓜的经历。那是那段艰苦岁月的生活写照,现在说起来,一半是喜悦,一半是沉重。
   那时还是大集体,土地都归集体所有。春天到了,队长带领社员在某一片地种下了西瓜、黄瓜、茄子、柿子、豌豆……社员统称这片地为瓜地,瓜地的面积根据队的大小有所不同,一般种四五十亩。
   夏天到了,瓜地里的各种蔬芽都结果实了。这时,队长会选几个看瓜的人。在农村,看瓜的营生不但轻闲,更主要的是这个营生“有权”,一是想什么时候吃瓜摘下来就能吃;二是别的社员想要吃个瓜,要求看瓜人,每每还要赔着笑脸。看瓜人都是和队长关系好的人。看瓜一般两班,白天一班,晚上一班。
   西瓜成熟了,队长会根据人口的多少给社员分西瓜。但是,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分回家的西瓜被孩子几天就吃光了。家里的西瓜吃光了,但是还想吃,市场上的瓜买不到(主要是没钱买),有瓜的地方就在瓜地。于是,我们几个楞头小子便想方设法去瓜地偷瓜。
   看瓜人为了防止社员偷瓜,把家里养的狗栓到了“瓜茅庵子”前。狗的嗅觉、听觉灵敏,每每远远的看到有偷瓜的人,狗仗人势,汪汪的狂吠声震天动地。看瓜人听到有情况,便箭一般从“瓜茅庵子”里出来,向偷瓜人追去。偷瓜人看见情况不妙,便会逃之夭夭,不管偷没偷上西瓜,或者偷的西瓜是生是熟……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看瓜人看的紧,偷瓜人也在总结经验。白天偷瓜专瞅中午,因为中午看瓜人要午休,我们几个小伙伴蹲在瓜地边的玉米地里,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从每一颗西瓜上扫过,看哪颗西瓜熟了。谁偷哪片上的西瓜,各自分好工,然后以兔子奔跑的速度一齐向瓜地跑去,摘下自己选中的熟西瓜,嘴上叨一颗,两个手抱两颗,然后掉转身子朝玉米地跑去。这时狗的汪汪声惊醒了看瓜人,但是,等看瓜人从“瓜茅庵子”里出来,我们早已飞奔出了瓜地,潜藏到了玉米地里,看瓜人只有站在瓜地骂娘的份儿了。
   偷出来的西瓜,便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了。几个小伙伴围坐在一起赛瓜,先订规矩,一般是黄瓤为上,打出黄瓤瓜的人为赢;如果打不出黄瓤瓜,那么就是沙瓤为赢。虽然比赛的结果出来了,但是却没有奖励的东西,一般只能是口头表扬奖励,说一些诸如“你的眼睛真吃劲,隔着瓜皮还能看出好赖瓜”之类的话。赢了的人趾高气扬,就像拿破仑通过凯旋门一样威风。就是这样,吃剩下的西瓜藏起来,第二天再吃。
   看瓜人为了防止偷瓜,又在靠玉米地的瓜地边搭起一个新“瓜茅庵子”,这样我们偷起瓜来便困难重重了。于是,又想办法,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声东击西的办法在这里用上了,几个小伙伴分成两组,一组在东,一组在西;东边的一组佯装偷瓜,看瓜老汉看见东边偷瓜,边骂边向东边追去;看到看瓜老汉追到东边了,潜伏在西边的伙伴以最快的的速度进到瓜地,偷上了西瓜抱着便跑,看瓜老汉只能站在瓜地中央大声骂我们这些偷瓜贼。
   一天中午,我们去偷瓜。大家合计,南“瓜茅庵子”边上的西瓜最好,可是,紧挨着“瓜茅庵子”,偷瓜的难度可想而知。于是,几个小伙伴合计,让二后生前去“瓜茅庵子”侦察,因为“瓜茅庵子”前拴的狗是二后生邻居家的,认识二后生,不会咬二后生。于是二后生便大摇大摆向“瓜茅庵子”前走去,来到“瓜茅庵子”前,从墙上留的小孔悄悄望去,队长正抱着二后生邻居婶子亲嘴呢。二后生太小,大热的天,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赶快撤退出来。二后生说完这件事情,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云。直到长大了,我们知道了他们这是“权色交易”。
   又一天中午,二后生又去侦察。离“瓜茅庵子”很远,便飘来燉肉的香味。二后生侦察回来,把看瓜老汉二大爷在锅里燉肉的事情告诉我们。伙伴们立即抖起了精神,一合计,不偷瓜了,要偷这锅子燉肉!于是又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成功的把一小锅肉连锅带肉偷了出来,然后把肉狼吞虎咽吃完,又悄悄把锅放在了瓜地堰畔。
   这次偷肉,可气坏了二大爷,虽然二大爷逮不住我们,但远远地也能认得我们是谁家的孩子。于是告给了家长,家长知道这件事情,都把自己的孩子骂了个狗血喷头,有的还踢了两脚。
   经过这次的教训,伙伴们又总结起了经验,又一个中午,伙伴们在距离瓜地不远的渠里耍水,耍完水,把泥从头到脚抹成个“泥猴子”,然后去偷瓜。这回,二大爷就是看见有人偷瓜,一个个都是“泥猴子”,也不知道是谁家的“泥猴子”偷的。
   常言说,偷瓜没罪,逮住切碎。偷西瓜演变成了娱乐活动,我们除了白天偷瓜外,有时晚上也去偷瓜。天黑下来,50米以内便什么也看不见了,偷起瓜来更方便。看瓜的二大爷也在总结经验。有一天,二大爷不在“瓜茅庵子”里睡觉,睡在瓜地里,我们摸索着进了瓜地。由于是晚上,白天偷瓜的技巧再也用不上了,只能用手摸,摸住一颗西瓜,用指头弹弹,听声音判断是否熟了。有一次,有个家伙弹瓜,尽然弹到了睡在瓜地里的二大爷的脑袋上……
   队里每年种瓜,我们每年偷瓜,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年年长大。后来,大集体解散了,土地分到了家家户户,每家都种瓜,我们不偷瓜了,就是队里的后生们也不偷瓜,偶尔走进瓜地,随便摘一颗,打开吃了,解解渴。至此,偷瓜成为历史。
   去年,二大爷去世,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二大爷抬灵。二大爷看瓜,我们偷瓜的历史又浮现在我们眼前,那样清晰。二大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偷瓜的记忆连同二大爷的面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共 21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生动也很沉重的文字,有那个年代农村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看瓜的二大爷,偷瓜的孩子们,一幕幕生动的故事,那是六七十年代农村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农村变样了,但是偷瓜的记忆连同二大爷的面庞却永远留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化作这些文字让读者一起回忆。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5-01-30 18:08:51
  生动的叙述,童年时偷瓜的故事,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秋觅
2 楼        文友:赵文元        2015-02-02 18:15:19
  呵呵,老兄去看看我的偷瓜,一定会发现咱有相同的地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