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不学无术

编辑推荐 不学无术 ——触摸华夏系列散文游记


作者:月缺儿 童生,786.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5发表时间:2015-01-30 21:50:41
摘要:本已被蛊惑恍惚了的我,豁然“又”悟,还原了本真——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生命的盛大旅行,从呱呱坠地,我的旅行就已经开始,一切入眼的风物,都该是我在这一程生命的孜孜追索里,且行且清晰的“香格里拉”!

那一个又在飘雪的冬日,几个且喜舞文弄墨的好友浅酌,海阔天空里就聊起了我的“触摸华夏”,褒贬不一中,不胜酒力的那个说:“描摹风景里的地理人文、所感所悟的,才是游记,这个故乡映像的系列,就不该纳入散文游记的序列……”这帮家伙喋喋不休争执的,是我的《东流西上》。
   另一个酒酣耳热的,捏着残缺不全的半只鹅掌敲击着餐台:“景致风物皆可游,不过是一方水土,外乡人游得,山中人就游不得?哪个就规范了思乡神游不可记……”
   本已被蛊惑恍惚了的我,豁然“又”悟,还原了本真——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生命的盛大旅行,从呱呱坠地,我的旅行就已经开始,一切入眼的风物,都该是我在这一程生命的孜孜追索里,且行且清晰的“香格里拉”!
   “用我虔诚的灵魂,触摸圣洁的华夏”——我在我的澄明中窃喜,端了那半杯的清雅“洮南香”,一饮而尽,笑美滋滋:“走啦,回去琢磨我的《明月故乡》去喽……”
   新家所在的那一条长白山腹地的山谷,南高北低的直指木其河北岸,那个拥有中心校的小镇,所以这个几百人的小村庄,就被响亮的叫成了大气的“河南”。
   开学的那个早晨,我没有走依然冰封的河面,而是郑重其事地选择了从那座大木桥上走过,走进了镇子里,那片黑榆树荫祐下的新校园,去读我初中剩下的一个半学期。
   宽大而平整的院子里,是三排土坯砌就的规整校舍,分别住着十几个小学班和两个年级的四个初中班。晨阳,映照着冬日里教室明亮的玻璃窗子,映照着一大排炉筒子里袅袅升起的青烟,比起之前马家沟村校的狂野邋遢,乡镇的校容校貌一下子温馨安详了起来。
   敲开教研室的门,大眼睛的文老师一边大量着我的瘦小,一边收下了我的转学通知书。这个跟母亲年龄差不多,梳着齐耳短发的利落女老师,就是教我们语文的班主任。
   教室里我们初一·一班的同学,跟我原来的同学一样地高高大大,那一张张陌生的脸孔微笑着,友好热烈的鼓掌,在一片藏青为主的冷色调里,用抖动着的一抹抹红艳艳,温软着我的拘谨。大声地报了自己的名字,坐稳了课桌后,我才看清了那一片红艳艳,是六十多名同学,差不多每人臂膊上都戴着的红袖标。
   大湾里的小学,我们戴的是红领巾,叫红小兵,初中后的马家沟就不再戴这样的标志了,只是听说不知道多远的将来,会有红卫兵的组织可以参加。我仔细地看了同桌的袖标,上面果然清晰地印着繁体金黄的“红衛兵”字样。
   我拿出报纸包了皮的语文书,等着新学校崭新的第一节语文课的开始,文老师举起的,却是一本红红的毛主席语录。
   “同学们,新学期第一周的语文课,是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毛主席语录——《老三篇》,学习委员带着大家朗读背诵,班长管好课堂纪律!”班主任干净利索又铁面无私地布置完功课,走下讲台,开了门又回头:“谁是值日生?看好炉子别灭了火。”一边微笑出两颊上一对美丽的大酒窝:“谁要是背不下来,就到操场的雪堆里去给我冻着……”一边带上门回了她的教研室。
   我手忙脚乱地翻出来毛主席语录,一个高挑清秀的女同学,已经在讲台上领读了起来:“为人民服务……”
   《老三篇》倒是不陌生,稍加温习,大部分同学就都背了下来。于是接下来的语文课还有政治课、自习课,叫“波子”的班长就领着一大帮“红卫兵”们,帮助“二俅子”、“大钦”他们几个背不下来的淘小子,让他们在讲台上一遍又一遍,你方唱罢我登台地念来念去。
   二俅子的父亲是镇政府的“笔杆子”秘书,大钦的爸爸是供销合作社的一把手,学习委员“娟子”的爸妈都是大钦爸爸的手下,所以就不敢怎样奈何这几个家伙。班长波子,是我们校副校长的儿子,按说应该可以震摄住这帮“顽主”,却偏偏跟学习好的镇上“柳会计”的儿子“老疙瘩”还有二俅子他们几个是好朋友,于是一伙人每天就半真半假的,在讲台上演着双簧逗乐子。
   语文课,过了关的大部分人,就这样看着“顽主”们乱七八糟的折腾,跟着人云亦云地起哄,跟着没心没肺地轻松快活。
   腋下夹着木质大三角板的数学老师,高高大大的留着小胡子,是隔壁初一·二班的班主任。那个自制的三角板中心,巧妙地拓出来一个刻度精准的半圆量角器,无声地彰显着主人的睿智与博学。
   胡子老师在黑板上潦草地涂沫了一个山谷的断面,指着谷地相对的两面三角小旗,铿锵有力:“本学期我们学习山地测量,重点是掌握梯田的修建技巧,为我们家乡的农业学大寨储备有用的知识。”
   我狐疑着看了看同桌的数学课本,原来我们这所教育改革的试点校,学的是正儿八经的“海龙教材”,里面的测量内容,除了密切的理论联系实际之外,每一个章节的开始,都以鲜明耀眼的“毛主席语录”开篇,跟我在老家带来的课本廻然迥异!
   胡子老师拿出了一卷细绳,指点着几个同学每隔一米系上一根红布条,做成了测量用的米绳,下课的钟声就“铛、铛、铛……”的响了起来。
   从此以后的数学课,我们就经常溜过冬季冰冻的大河,或是涉过夏季凉爽的河水,去我家河南谷口的小迪子山,插旗拉绳地玩着不亦乐乎的游戏。老师的那个充满了灵性的三角板,就总是有了闲暇,躺在讲桌上睡它自己香甜的大觉。
   文老师的婆家,在山里一个叫西北岔的村子里。春天,我们跟着她去哪里帮助生产队薅玉米苗,采山野菜。薅玉米苗,可以换来生产队给安排的几天白吃白住,采山野菜,老师说是要解决班费。到了秋天,也是为了班费的问题,我们又跟着老师去西北岔剥玉米、捡核桃。
   经常跟我一起放学走大木桥回家的“眼皮”,是前面说到的“国瘸”的三哥,这家伙眼皮长也“鸡贼”的很,书包里总揣着他二哥的旧课本。我们去小迪子山插旗的时候他不去,说肚子疼在教室翻旧书看。我们去捡核桃的时候,他就装着肚子拉稀跟我说,我才不去呢,好几百块钱就买了几把破笤帚,班费都让波子他们溜须给老师家了。
   也是啊,人家二班,就从来也不采野菜也不捡核桃——我迷惑着,却还是每次都要跟着波子他们去老师的婆家村。
   高中的校舍,建在北山根的脚下,全镇的高中生都汇聚到了这里,所以人多了班级也多了,我的同学朋友也跟着多了起来。只是这个全镇唯一的高中里,老师们总是朋友一样的跟那帮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们,打篮球下象棋。每个学期都讲不完的课程里,我唯一还能坚持着自己都翻完的课本,除了语文,就是有世界各地图片的地理和有故事的历史书了。
   学校的后面,省冶金矿采矿丢弃的废料堆下边,有一大片棠棣子林。一丛野玫瑰下,山泉汩汩流淌着甜丝丝的矿泉水。大学生和老师们没完没了的球类对抗赛的时候,谢老二、一比一、卢子还有老疙瘩我们一小帮,就去棠棣子林旁的松树下,玩一分钱的“三打一”,那时候我们的兜里,都会揣着采山菜、捡核桃、捉蛤蟆换来的几块钱。玩不上的,就吹着哨子在废料堆上走队列,清一色的灰布上衣,远远的看去,仿佛一队军仪俨然的新四军,雄赳赳地杀进了那个不学无术的年代里。
   中午饭,我们就掏出各自带来的咸菜大煎饼,在野玫瑰下的山泉边聚野餐,跟我最好的卢子,家住木其河上游的帽儿山,带来的炸林蛙煎小鱼儿,总有我的一份。
   放学时依旧跟我同路的眼皮,跟着我们一起,却从来也不参加我们的游戏,一个人歪躺在棠棣子林里看他的书,这个懒家伙有了时间也不进山发小财,瞎摸胡的就知道看他的破书,难怪他的兜里,总是比脸还干净着。
   伏天里的星期天,家里没有活帮着做的空档,谢老二和一比一就会约了我沿着木其河上朔抬喇蛄(小龙虾),两个人在急水流的地方撑好了抬网的木柄,叫伊平的一比一就拿了一把二齿钩子,钩动大块的卵石,那些原始野生的喇蛄们,就会懵头转向地撞进我们的网子里。
   大半天的功夫,每个人能分到大半水桶,回家敲碎了壳滤出的浆汁,加了鸡蛋蒸出的喇蛄豆腐,那份鲜美,就成了清贫岁月里,一家人难得的牙祭。
   高二的上半年,我们终于明白了头一年恢复的高考,已经彻底击溃了那个“白卷先生张铁生”创造的神话梦幻,开始了不到一年的临阵磨枪。
   看着眼皮这时候的信心满满,看着眼前形同天书的课本,我知道,从“海龙教材”开始,到“玫瑰泉”边的放纵胡闹,这三年里学业的荒废,已经让大湾里那个一直尖子生的我,败给了恶劣环境里懒惰的我自己!
   高考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这一批几百人的应届考生,只有眼皮,考取了白城粮校,让我的母校,摆脱了那一次全军覆没的尴尬。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归根结底啊,用在学业上,何尝不是如此?
   二十来岁身强力壮的同期学哥们,可以回乡务农;“红粮本”的干部子弟可以去当几年兵,然后回来接班安排工作。其时还不足十五岁瘦小单薄的我,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不学无术的我,在那个夏天里,常常坐在木其河中的大石头上,一任西流入江的河水,冲击着我的没着没落……
  

共 35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描写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候,在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老三篇,人人背诵毛主席语录,认真抓阶级斗争的年代,作者正是在校园读书的年龄。学校不重视抓学习,回到家里也不关注成绩。或许,到了入学年龄而不得不上学而已。老师学生们时常一起打球,玩扑克,或走队列,或到山上采野菜。个别看书学习的,却被当成另类,当成书呆子。而当国家恢复高考时,全校几百名应届生,却只有被大家看成书呆子的人考取了粮校,而其他不学无术的学子们直到这时候,头脑才真正的清醒。拜读。【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5-01-30 21:50:59
  与作者有着同样的经历,我走进校园时候,还不认字时候就跟着老师机械式地背诵毛主席语录,背来背去,只是其音,而不知其意。我想与作者应该是同龄人吧。问好。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回复1 楼        文友:月缺儿        2015-01-30 21:57:24
  79年我高中毕业16岁。感谢紫气东方老师一起回忆曾经那个年代的不学无术。感谢倾情点评推荐,祝福冬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