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敢问路在何方

编辑推荐 敢问路在何方 ——对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的几点思索


作者:江山一舟 布衣,46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46发表时间:2015-01-31 19:26:50

请看一位山区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作文:
   星期六的上午,我上山摘酸枣,摘一个吃一个,(接下来是连用四十七个“摘一个吃一个”——笔者按)下午回家了。
   一篇文章就这样凑满了一页零两行作文纸。是这位学生巧用了排比句吗?不,是他在无病呻吟!
   究其因,是因为指导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文的内容不可太少,至少要写满一页纸。”追其根,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充足,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泉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过不停。”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积极地融入生活,有了较深的人生感悟后,汇于笔端的那份倾诉,恐怕你想止住都是不可能的。
   当然,驾驭文字的能力要达到这般轻松自如的程度,固然需要较长时间的锻炼,现在拿它来衡量刚刚起步的小学生确也要求过高,但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把一篇记录生活经历的习作写成这样,而且,在农村小学还是较普遍的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
   说白了,对于“摘酸枣”这样的活动,现在的孩子们压根就没好好地体验过。身在山区,推开大门,满山遍野的酸枣唾手可得,那是什么原因让他(她)们止步不前的呢?山区孩子的那份野劲都到哪里去了?!
   据分析,当前的教育机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孩子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他(她)们天天过着“两点一线”的日子。在家里,整天被大人盯得死死的,不许外出玩耍,唯恐有啥闪失;在学校,四角的校园又把他(她)们与外界的世界硬生生地隔离开:即使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也都是被装进现代的高速交通工具中,隔着车窗玻璃,对外面的花花世界走马观花地领略一番,很难做到尽兴。
   试想:大诗人李白纵有行马天空的神思妙想,如果不亲临庐山瀑布之下,去感受那飞瀑震撼人心的神奇,怎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问世;杨万里如果不是小时候经常去田间地头滚打摸爬,哪来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浓浓情趣萦绕于心。
   现在的孩子直接的感受少得可怜,那间接的更多不到哪里去。
   本人利用业余时间经常进入一些知名的文学网站,以文会友,很快发现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当属那些年龄偏大的作者写的回忆录,而这些回忆录的内容无不涉及儿时从大人那里、甚至是街头巷尾说书先生那里听来的故事,可如今,经济大潮中忙碌的人们又有谁愿意牺牲自己宝贵的时间,静下心来给孩子讲那《牛郎织女》之类的美丽传说。请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文化传承,当一个人从小生活在良好的文学氛围里,受到熏陶,慢慢地就会喜欢上文学,喜欢上写作。
   在学校里,国家教育部早就洞悉了这一现象,因此提出了“大语文观”的教学理论,倡导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想方设法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但是由于农村的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又有多少语文教师肯放弃宝贵的时间去搞那些五花八门的实践活动?即使是在正统的语文课上,更多的人也是为了提高本班的学生的成绩,而把眼光局限于课文中的字、词、句上,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机械记忆,学生的想象空间被这无休止的枯燥感受所填满,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他(她)们又怎会激情豪迈地去演绎文字?
   有些老师就做得很好,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毛泽东的《为人们服务》这篇文章时,由于年代跨度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便会把文章产生的时代背景详尽地介绍给学生,以取得知识的纵横衔接;在学习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有的老师会让学生开展一次《假如我是那位抢了小女孩鞋子的男生》的讲演比赛,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他(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提高写作水平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比上来就写读后感要强得多;还有的老师在与学生交谈时,尽可能地传递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譬如发现学生有了厌学的苗头时,讲一些像自传体小说《高玉宝》里面艰难求学的故事给他听,用这样的文学故事启迪学生感悟人生,其效果要比空洞的说教好得多,还熏陶了学生的性情,吸引他们去亲近文学作品呢!
   这样的老师辅导的学生,有着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写作起来会左右逢源,具有广阔的提升空间,那些为了应对考试强令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中的某些篇章和例文来片面追求高分数的做法,只能算是拔苗助长,写作的根远离了生活的沃土,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最后想再说一句:孩子的文学涵养需要家人的相濡以沫,需要社会崇尚文化的大环境,需要校园内老师们的精心辅导,更需要有一个广阔的生活空间。我们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世代秉承,才积累下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千万别到了我们这里产生了断层,在这可怕的断层里是很难培养出有用人才的!

共 18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引述了一个小学生作文的案例,揭示出了农村学校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生活积累的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低。文章分析了造成的原因,指出了成功的做法。特别是文章结尾用排比句提出了家庭、社会文化和校园应该肩负的责任,指出了学生作文能力形成需要的环境条件。引述名言,例举事例,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观点明确,行文逻辑关系清晰而严谨。【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01-31 19:28:04
  该文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教学针对性,作者提出的建议也具有很强的教学指导性,值得语文教师们阅读思考和实践探索。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