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舌尖征文】记忆中的味道

精品 【舌尖征文】记忆中的味道


作者:未来属于你 举人,327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02发表时间:2015-02-01 20:11:01

1】
   小时侯,我最惬意的事就是周末跟母亲出去走走,感受山的郁葱,水的碧绿,花的芳香,草的清芳,水的清甜。每去一个乡村,每到一处景点,那洁净如画的山水都能让我释放出融融的童心。
   走累了,在溪岸石头上或在松软的绿草皮上小坐一会儿。清风拂脸,夹着花果清香,白云悠悠而飘,小溪孱孱而流,溪边芬芳的野花,菜地里绿油油的蔬菜,烟囱里一股股吹烟,这一切都会使我身心轻松,心情愉快,与世无争。
   肚子饿了,走进农家,村民随便炒几个菜,就能让我们吃得非常的香。那柴火烧的大锅饭,香气四溢,闻之就能让人胃口大开。还有那些农家菜,都是原汁原味的,好多都是我叫不出名字,却非常好吃的美食佳肴。让我最难忘的是,油沸馒头夹臭豆腐,那馒头是用甜酒酿发酵的,饭碗那么大的馒头,一把就能握在手心里,然后放开来,又还原形。把它放在油里沸成金黄色,趁热用剪刀剪开,中间抹上辣椒酱,再加二块油沸臭豆腐,香里带辣,非常好吃。
   坐在乡村的土屋里,看炊烟袅袅,闻浓香迷漫,米汤锅巴,寻常小炒、农家腊味,让人垂涎欲滴,乐而忘返。饮着玛瑙般的红曲酒,品着美味的农家土菜青笋老鸭,尝着时令的春江鱼鲜等。吃上这样的一顿原汁原味的柴火饭菜,若神仙一样地快乐。
   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那年,母亲身体不好,而父亲工作又忙,再加上自家的针织厂刚刚起步,所以父亲常常忙到深更半夜才回家。就在那时,我开始学习做饭烧菜,洗衣做家务。
   母亲一病就是三年。三年来,我虽然过得很辛苦,但也学到很多东西,不但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还学会做菜、买菜,而且还会合理安排时间,完成日常的家务和学习。
   每当放学,看见同学们的父母等在学校门口,然后大手牵小手地回家吃热腾腾的饭菜时,我就羡慕不已。我得急匆匆地去学校后面的综合菜市场买菜,肚子饿的直叫,心里还担心着母亲是否也饿了。回到家,按照母亲教的方法,进厨房站在小凳子上洗菜、烧菜。那时我烧菜不叫烧菜,锅没烧热就下油,接着推入菜,马上加入水,然后盖上锅盖,每道菜都是这样煮熟的。母亲说好吃。我知道,是鼓励我。
   后来,外婆教我做端锅菜。外婆说,用水煮着吃,还不如用沙锅炖着好吃。端锅菜就是把各种菜放在沙锅里炖着吃。一尝试,果然好吃。这道菜对于当时不会做菜的我来说,简直是太妙了,真可谓是美味佳肴。在炖菜时,我还可以在旁边做作业。
   端锅菜不仅好吃,还有个传说故事:传说古代有个尚书,他任主考官时,发现有位考生的文章写得特别好,尚书赞不绝口,真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这位考生姓马,他喜欢把马字底下四点写成一横,他看不惯了。于是,他把这位姓马的秀才召来想教育他一番,问道,马无四蹄怎能行走?马秀才答道,骏马奔驰一日千里,怎能看清四蹄?这一答,尚书无言以对。回家对夫人说,想不到我为官多年,且在一个考生面前难堪,罢了他的第一名。夫人听了,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她知道他的脾气,此时,她说什么,他都不会听的。于是,她急中生计,把厨房里烧好的菜,全部倒入锅里,端上桌来。尚书见了,莫名其妙。夫人说,如今朝庭重视人才,出类拔萃的马秀才你不用,将来必然会有人用他,到那时,他得志与你有了成见,我们家的俸禄就难保了,所以连锅端上,趁现在有的吃,你就多吃点,将来恐怕想吃,你也没得吃了。尚书顿悟,点马秀才为状元。后来尚书犯事,马秀才救了他的性命。再后来,夫人去世,尚书为了纪念善解人意的夫人,经常请亲戚朋友来家吃端锅菜。也许是好吃,大家竟然相仿,逐步改进,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火锅。
   母亲身体慢慢好转,在母亲手帮手的指导下,我做的菜逐渐有色有味了。当母亲恢复健康后,我就不用赶着去菜场买菜,不用饿着肚子烧菜。母亲总会为我做好多好吃的饭菜,享受着公主般的生活。每当端起饭碗,吃着母亲做的那可口的饭菜时,我就感觉有一种说不尽的幸福和满足,好像每天都像在过节似的,回家也成为我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母亲很会烧菜,勇于实践,款款有新意,只只有特色。我特爱吃母亲烧的螺蛳。家乡的大江里到处都是螺蛳,捡回家后,在清水里滴上几滴菜油,养它一、二天,让螺丝吐净沙泥,再剪去螺尾,清洗干净,准备工作就算是做好了。母亲说,螺蛳要用旺火炒,锅里的油要烧至冒烟,然后放螺蛳、姜、蒜、葱头、椒丝,迅速翻炒,再放入黄酒、豆瓣酱和水,等大部分的螺蛳盖脱落了螺蛳,加点味精翻炒几下就可以装盘了。这样做出来的螺蛳,不仅螺蛳肉味道浓烈鲜辣,而且螺蛳汤拌饭味道会更妙,让人大开胃口。母亲还说,吃螺丝要跟吃鱼一样,要和着汤汁一起吃,味道才会鲜美。母亲告诉我,吃螺蛳最佳时节是清明时节,这时的螺蛳肉不仅丰腴嫩滑,而且体内没有小螺蛳。
   在母亲的影响下,渐渐地我爱上了烧菜,也成了吃货。每当走在各地的街头巷尾,我就会用心去感受、去看、去听,去体验,只要有机会我就偷着学。每次回家,我习惯为母亲烧菜,让母亲尝尝我在外扑捉来的那些不同特色的菜肴。
   2】
   上中学时,我特别喜欢去外婆家。外婆村里不仅地理环境秀丽,而且村里有徐氏节孝坊和马氏节孝坊,对我影响深刻。二座孝坊,造型古朴,装饰无华,独具—格,相距不到200米,建于乾隆年间。这是村里的孝子们,用自己的孝心,换来今天屹立不倒的孝坊,影响着村里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代,也一直感动着我,震撼着我,深深地影响着我。
   外婆的房子临水而筑,古扑安宁,风清盎然,碧水秀丽,鸟语花香。东面是老街,条条青石铺成,古色古香。西面是田园菜地,一年四季更换着田园风光。北面是屋后,成片的翠竹,绿波飞扬,令人心旷神怡。
   春天,早晨起来,我习惯拎个小篮子,扛把锄头去竹林挖笋。小黄狗总是摇着尾巴跟随着我,嘴里不停地发出快乐的呜呜声,一会儿跑到我前面去,一会儿又停足扭头看看我,绕着我转圈儿。
   好了好了,别转了,到竹林了。我拍拍它的脑袋。
   幽静的竹林热闹极了,彩蝶在草丛中结伴而舞,小鸟在竹枝上梳理羽毛,叽叽喳喳地好像在欢迎我们。此刻,竹林里更加热闹了,我的歌声,狗的欢叫声。
   外婆说,竹笋要早晨去挖,毛笋头上有露珠,说明是好笋,长大能成为毛竹,要留着。头上没有露珠的笋,是孬笋,长不大,只能挖了吃。
   毛笋挖回家后,外婆就烧“毛笋烧腌肉”给我吃,腌肉是外婆自己腌制的,很香。外婆做的毛笋烧腌肉非常好吃,肉笋爽嫩,汤汁鲜美。她把毛笋剥壳后,洗干净,切成滚刀块,再放沸水里焯几分钟,然后捞出,再和切成块的腌肉一起放入沙锅,加上清水,加上黄酒,用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炖至肉烂熟,然后加上白糖、味精,淋上麻油就可以吃了。我百吃不厌。
   每次走进竹林,我总是要仰望一番,竹子透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似乎有一种无穷的力量,帮忖着外婆。外婆三十多岁时,外公就去世了。当时我母亲13岁,大舅7岁,小舅才4岁。外公走后,外婆的生活来源全靠屋后的那片竹林。外婆起早落夜编织竹篮子、斗笠等竹制品。几乎每天都要砍竹子,竹林始终都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不屈不饶生长着。听母亲说,外婆非常的不容易,日子过的十分困苦,几乎每天都要编织到鸡叫,才去睡觉。这样的日子一直到舅舅他们大学毕业才歇下来,也一直没有再嫁。外婆的坚强、勤劳、见识和爱心,使全村人对她敬爱和崇拜。
   舅舅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不管怎样,无论如何都不让外婆编织竹制品了,定要外婆好好享清福。但是外婆还是没有忘记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虽然不编织了,但每到春天,桃花盛开时,村前村后,漫山遍野都是野菜时。外婆会让我拎一个她亲手编织的小竹篮,带我去野外剜荠菜,摘马兰头,割苦荬菜、拔水芹菜、刨野胡葱等野菜。
   荠菜是一种非常好吃的野菜,不管是炒,还是做汤,清香嫩滑,鲜美味醇。特别是炒年糕、炒肉丝香干、包饺子,有股清香,吃到嘴里,鲜香四溢,妙不可言。
   马兰头也好吃,摘回家清洗干净后,放开水里烫一下,用清水漂去浮沫,捏去水,然后切碎,同开洋、火腿、冬笋、香菇、香干等拌合,浇上麻油,哇!入口脆嫩清香,别有风味。
   苦荬菜不像荠菜和马兰头那样个头小,叶子长长的很大棵,割几下就是一篮子。回家后,我洗干净它,急着要外婆做给我吃。这野菜从来没有吃过,绿油油的很养眼,很想尝尝味道如何。当外婆爆炒给我吃后,我才知道这苦荬菜不好吃,有点苦。外婆说,是有点苦,所以就不太有人喜欢吃。可是在过去,你母亲和你两个舅舅常常用它当作饭来吃,还吃不饱,你母亲更是辛苦,晚上饿着肚子,还常常帮着编织竹篮子到深夜。听了外婆的一番话,我低下脑袋默默地吃着这带苦味的苦荬菜,我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努力读书,像舅舅那样,长大了,出息了,母亲喜欢吃什么,我就给什么,一定要让母亲过上最最幸福的生活。
   水芹菜是外婆的最爱,炒肉丝,炒香干不仅好吃,还营养丰富,并且清热解毒、降血压。
   胡葱是我的最爱,外婆的菜地边,竹林里,遍地皆是。刨回家用它炒鸡蛋,炒饭,香气四溢,美味一绝。
   这些野菜,在以前可是外婆充饥的菜,而今却成为清香鲜美,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后来,外婆干脆把这些野菜从野外移植到竹林中和院子里。
   外婆的院子很美,虽然不是很大,却被花花草草装点得像个小花园。院门朝南,面临碧水,我常坐在香樟树下的青石门槛上,看看书,写写字,哼哼小曲,伸伸懒腰,歪着脑袋,看鹰击长空翱翔,江鸥翻飞,白鹭舞翔。闷了,坐上小木船,到江里去随风飘荡,跟江上的飞鸟和水里的鱼儿说说话,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与感动,享受鸟语鱼跃的幽静。热了,“扑咚”一声跳入水中跟江水做个亲密接触,任鱼儿亲吻全身。饿了,江里的鱼虾自己抓,不带任何泥土腥味,肉质鲜美。地里的蔬菜自己摘,味道纯正,没有农药化肥,全是满口溢香的时令蔬菜,新鲜美味。自己点火做饭,站在灶台前,一边切菜,一边听着火苗在锅底下歌唱。晚上,更是喜欢坐在满院的月光下,看萤火虫打着灯笼漫游院子的逍遥神态,听大自然蜂蝉雀鸟合演的奏鸣曲,看滔滔东去的江水,古筝一曲《春江花月夜》,我将院子演绎得生气又热闹。
   冬日的午后,在暖阳的院子里与外婆一起用石磨磨豆腐,我推磨,外婆添豆。
   浸黃豆、磨黄豆、滤浆、点卤、夹好模板、铺好豆腐布、放进豆腐脑、压好豆腐等。平时我们吃的豆腐就是要经过这一道道的工序才能做成的,做豆腐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吧?点卤更是一件技术活,豆腐做的好与不好,关键要看点卤点得好不好。
   喝一碗豆浆,吃一碗豆腐脑,这是我小时侯在外婆家经常享受到的。豆腐做好后,就可以炸油豆腐了。我按外婆的要求,把豆腐切成2厘米大小的正方形,待锅内油烧热后,把切好的豆腐投入油锅,油啪啪啪地响,这时用锅勺不停地在锅内轻轻地搅动,待炸成金黄色时捞起。这时的油豆腐,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特别好吃。
   豆腐做好了,有关豆腐的菜,外婆一个个做给我吃。“小虾烧豆腐”,这菜小虾入嘴化渣,豆腐滑嫩,汤汁鲜美无比。“荠菜豆腐汤”。这菜翠白相得益彰,豆腐滑嫩爽口,荠菜清香味美,芡汤鲜醇。“冻豆腐”。这菜咸辣味浓,软嫩味鲜,我非常喜欢吃。还有“沙锅炖豆腐”、“蘑菇炖豆腐”、“泥鳅炖豆腐”等等。
   跟外婆学了一些豆腐菜外,我还学会了一些蒸菜。外婆说蒸菜少了煎炒烹炸,没有油烟,既卫生又节省人工时间,还保留了食材本真的营养美味,最适合冬日进补的佳肴。虽然外婆的蒸菜方式很老土,但味道还很不错的,很有特色。外婆告诉我,蒸菜的原料必须要新鲜,配料搭配要合理,调料要恰到好处,掌握时间和火候更是关键,这样蒸出来的菜肴味道才好。外婆的清蒸鱼最好吃,出笼后去掉葱白姜丝,鱼汁饱满,筷子轻轻一戳,鲜汁涌出,吃一口肉质细嫩,口味清新,美食佳肴。特别是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日,屋里生个火炉,坐在温暖的火炉旁吃饭,把脚搁在火炉架上,吃着外婆做的各种热气腾腾的沙锅菜、蒸菜,感觉被外婆细心呵护着真得好幸福。
   外婆的小院子是我快乐的天堂,心灵深处永远的港湾,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也成为我永恒的回忆。
   3】
   大学毕业后,一次同学会结束时,几位同学说,到杭州不能不到桐庐,桐庐环境优美,山的伟岸,石的气势,水的灵韵,林的秀色,已闻名大江南北。
   来吧!来到桐庐,你们就会发现,桐庐每到一处地方,都有值得你们一看的风景。一步一景,目不暇接,会让你们情不自禁地便生出千丝万缕的留恋。这绝不是我吹的,凡是去过桐庐的游客都是这么说的。特别是桐庐瑶琳仙境,如诗、如画、如梦,简直就是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进入瑶琳仙境,你会发现自己就在这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仙雾腾腾,祥云缥缈的仙境中腾云驾雾,美不胜收。

共 744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1)农家的美味俘获着自己,那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菜,给了作者味蕾的满足,在母亲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做端锅菜。而此节中的传说故事,诠释了端锅菜的由来,为本文增添了色彩。作者最爱母亲烧的螺蛳,让人看着垂涎欲滴。(2)此节作者回忆了外婆做的“毛笋烧腌肉”,其精致的制作方法,令人赞叹。外婆做的野菜花样繁多,让作者尝到了美味的可口,成为作者永恒的记忆。(3)在杭州的桐庐,作者不仅领略到了祖国美好山河,也在此品尝了桐江的鱼味,美艳的乡俗小吃,让作者大开眼界。篇章里的三个章节均可独立成章,但却一脉相通,舌尖上的美味贯穿文章始末,令人目不暇接,欣赏!【编辑:阳媚】【江山编辑部《舌尖上的故乡》获奖征文0150406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5-02-01 20:12:02
  一篇值得一读的舌尖美味,预祝友友取得好成绩!
2 楼        文友:指尖流过殇        2015-02-02 10:56:35
  语言很精美,文章很诱人,预祝你取得好成绩
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3 楼        文友:未来属于你        2015-02-02 11:10:23
  谢谢编辑阳媚,敬茶“雪水云绿”。问好!
   谢谢友友鼓励,重在参与,呵呵!觉得这题有太多的回忆,写着写着就长了一些,辛苦了。远握!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4 楼        文友:娓娓道来        2015-02-04 14:05:13
  哇,这么多美食啊,看得我眼花缭乱垂涎三尺。有好多特色小吃偶还是头回听说呢,像油炸臭豆腐、毛笋烧腌肉等等,想想就觉得非常诱人。看美文是越看越馋的,有机会到杭州,记得请我品尝一番哈。
“头顶奈何天,胸藏汪洋海。世纪对话已成昨天,千年守候仍旧痴心不改。她端坐寒洞茫然低吟,她仰望星空愁绪满怀。她在苦苦找寻,找寻着那份属于自己的童话和色彩…”心锁如何打开,请君不妨一猜。待到云消雾散,等我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