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茶趣四题(散文)

精品 【流年】茶趣四题(散文)


作者:王祥夫 举人,5146.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09发表时间:2015-02-01 21:55:34

【流年】茶趣四题(散文) 一、大众花茶
   没有什么地方再能像京津两地那么热爱花茶,客人来坐,一般都上花茶,主客相对,在浓浓的花茶香气中说话,真是让人有说不出的好。单说花茶,我以为“张一元”的花茶是北京的最好,每次从杨梅竹斜街穿过去到荣宝斋买南纸,总要顺便到“张一元”看看,是想闻闻那个味儿,那味儿可真是好闻,是经年累月的茶香,我以为能在这种地方工作是一大幸事,我还想,要是那房子不再开茶馆我也许会把它买下来住进去,就为那股子永难消散的茶香。我没事还喜欢上同仁堂,也是喜欢闻那股子味,中药香吗?不敢说香,但闻惯了还非常让人想念,各种的药品里,惟有煎中药的时候让人想到居家过日子金木水火土的生活,又是小泥炉子,又是砂药壶,又是各种各样干燥过的植物和矿物,总让人觉得还有那么点儿原始和神秘。有时候我生个小病,就坚持非要吃那么点中药不可,去医院找中医大夫,看他把脉,看他开方子,再到药房,看那一格一格的药柜子,药柜抽斗上横平竖直用毛笔写着各种各样的药名儿,“王不留”、“刘寄奴”,等等等等,硬是像宋代的词牌,凭空有几分说不清的风雅。说到中药,我想起母亲在那里煎药了,砂药壶“咕嘟、咕嘟”开着,一只筷子在药壶里插着,药壶口上蒙着一张小方纸,筷子就从那张纸插进去。药煎好,还得用小网子潷一下,从开方子到把药喝下去,整个过程要比茶道复杂得多。
   说到茶,是真可以冠之以“茶文化”三个字,现在都在说这文化那文化,连年糕都要往“文化”上靠——“年糕文化”!这是让人没办法的事。喜欢或自以为懂茶的人,一般来说对花茶是不屑一顾。我兄弟偏爱花茶,我总是送些茶给他,但几乎是每次他都很不满意,说,怎么没花茶?我说有送人花茶的吗?起码是,从来都不会有人想起送我花茶,朋友来了,带过来的不是龙井、六安,就是猴魁或安吉。几乎是,没人送花茶,你要是送花茶,可能就会有人说你不怎么懂。起码是,花茶太家常了,但喜欢花茶的人太多,居家过日子,家常的喝茶,还是以花茶为好。大夏天的,在京津两地,惟有端上浓浓的花茶才像那么回子事。花茶是夏天的主角儿,是京津两地待客的灵魂,就京津两地而言,要是一下子取消了花茶,也许会来那么一场动乱。
   我像是不怎么喜欢花茶,但有时候也喜欢喝,吃早点,比如吃混糖饼____北京叫“自来红”的那种,就非得来一壶花茶才解气,喝别的都像是不对。以前在四合院,夏天,朋友来了,坐在丝瓜架子下,或坐在开红花的豆棚下,这时候对路的一定是花茶,如果把铁观音或大红袍端上来,简直的不对路。花茶之好,我以为好在四个字上:“家常大气”。虽没听过有人说哪种茶小气,但花茶却真是大气,可以让人从豆棚一直喝到澡堂,再从澡堂一路喝到饭店,花茶几乎可以深入到人们的每个角落。
   花茶的好,还好在没什么形式和规矩,既不用“关公巡城”,也不用“韩信点兵”,它有一好,就是能让你立竿见影地解渴,最是大众。花茶之下,砖茶也大众,但砖茶得煮,多一道手续不说,还得先从茶砖上用茶锥子往下“片”,记得家大人总是在那里“片”,找到纹理,用一把茶锥子,一下一下地往下“片”,“片”下的茶再放到小壶里去煮,时下日式铁壶在里巷间大行其道,几乎是遍地开花。而过去国人煮砖茶的壶就是普普通通的小铜壶。我以为,铁壶再漂亮也没法子和铜壶比,因为它动辄容易生锈。《沙家浜》里有句好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唱词想是汪先生的杰作,只那么一点点关乎到茶的小事,却从天说到地,“七星”和“三江”一起上阵,气派大得了不得。就以这句唱词分析,落到实处,江南一带喝茶普遍用的还是铜壶。说到壶,喝砖茶不煮还真是不行。煮浓的茶汤叫“茶卤”,喝得时候再兑以开水。这是山西以北和内蒙地面的方法,虽不烦难,但也不如花茶来的方便,花茶是想喝即得,有碗有开水就成。也不讲什么“茶道”不“茶道”。中国人喝茶向来没有“茶道”这一说,倒退三十年,更没有!现在是遍地都是道,“花道”、“香道”、“茶道”,连吃螃蟹,都在叫“螃蟹道”——我宁可不吃!
   花茶好,就好在家常大众,想喝就成,抹掉一切形式,解渴生津!所以,怎么能让人不喜欢花茶?
   二、茶外之茶
   是《金瓶梅》的前几回,记不大清了,写西门庆为了潘金莲踅来踅去地找王婆,王婆是盘马弯弓风言风语忙着引西门入道,且还不忘抓紧时机挣几个茶钱,给西门“浓浓地点了两盏稠茶。”想必这茶里边的内容够丰富,“浓浓的稠茶”是茶吗?当然是,起码是在明代,可以喝到嘴里的茶算很多,不像现在,所谓的茶,只是开水加各种的茶叶。当然有人喝红茶会把糖或蜂蜜或果汁加进去,但加芝麻加花生加酸梅和盐的事想来是没有。这是现在的茶,但即使是现在,有些被叫做茶的未必也都是茶,比如油茶,喝此茶的地域我想应该很广,小时候每年隆冬,家大人都会请点心店的人来做一回牛油油茶,以牛油做的油茶想来应该不多见,牛油加牛骨髓先在锅里熬,再把炒过的白面加进去,里边当然还会放些芝麻碎,炒这样的油茶火不能大,是一直搅,搅到透亮,然后把它盛出来,盛到一个深盆子里,等它凉成一个硬坨子再把它倒出来。吃得时候要再放锅里煮,吃多少用刀从坨子上切多少,这油茶好吃吗?味道很特殊,又热又烫又厚稠的那么一碗,在隆冬的一大早喝下去可真是顶事。数九隆冬,相信这样的油茶要比油条豆腐脑儿顶事。我的父亲在冬天都喝这个,年年还总是请人来做,每做这种油茶,像是厨间的一件大事,白花花的牛骨头,大块大块的牛油,炒好的老大一盆子的白面,这种油茶一冬也只做一次,等这一大坨油茶吃完,冬天也就过去了。此油茶虽然叫茶,但与茶却没一点点关系,吃的时候父亲还会浇一点黄酒在里边。这种油茶,一般是咸的,没见有谁用糖。油茶、油茶面——油茶面现在市上有得卖,散装或袋装都有。北京名小吃“面茶”也是那么个意思,面茶以隆福寺小吃店的最好,我以为这是冬天的吃食,数九寒天扬风掉雪,此物最是暖老温贫,面茶端上来最好不要马上下嘴,不小心会烫着。饭量小的人,把面茶当早点,只来一碗就行,不须再点别的。做面茶,也离不开牛骨髓。牛骨髓放火锅里涮着吃是白的,但放锅里一炼,是十分的清澈。牛骨髓可以做髓油馅儿炸糕,吃髓油馅儿炸糕要像吃汤包那样先吸一下,才不至于出洋相。一说髓油馅儿,不用问,一定是牛的骨髓,很少有人用猪和羊的,猪和羊难道就没有骨髓了吗?当然不会没有,但上不了这个阵。
   油茶、面茶其实都不是茶,但又都叫茶,这种叫法十分古远。还有就是三清茶,一年仅喝一次的茶也就是三清茶,就像是春饼,在我们家也只是一年仅吃一次,想吃,要等来年。三清茶是季节性的,喝三清茶的时候,不用问,一定是春节刚过,九九数完梅花正开。这时候是喝三清茶的时候,家大人说喝三清茶一年到头图个清爽,所以,每年家里都要喝一次,此茶一喝过,杏花桃花相继大开,天也就暖和了起来。三清茶也不是茶,是梅花加上佛手再加上松仁,喝三清茶得让调羹出场,不能光用嘴。松仁捣碎,佛手切成碎丁儿,梅花却是整的,把这三样东西和藕粉一起用滚开的水冲开,但不能太稠,用调羹一舀一大块就算失败。这碗茶很好喝,清香甜美而又不稀汤寡水,佛手的香加上梅花的香,再加上松仁的香,松仁最好多放一些。喝三清茶,还要有茶点,墨水瓶盖儿大小的细小点心。
   三清茶可以说跟茶没一点点关系。但我以为喝三清茶是春节过后最好的节目。
   现在说到茶,范围是一下子小了许多,很希望有一本讲中国茶的大书,把茶之外的茶也都不妨写进去。说到茶,在中国,是山外青山——青山更在青山外。且都是文化的青山!
   三、饮茶说玻璃
   紫砂器不单只是宜兴有,但说到紫砂就离不开宜兴。
   到了宜兴,可以说是遍地紫砂,有人想买紫砂壶,但转了一天都没有收获,再转一天,还是没有收获,因为紫砂太多,让他看花了眼。我喝茶不怎么用紫砂,朋友送的几把壶平时都摆在那里,有时候也会用来冲一壶随便什么茶,也就那么随便喝喝。紫砂壶要长久地用才会精神焕发,总不用,放在那里,会渐渐失去神彩。紫砂花盆种花不错,但紫砂不宜做餐具,用紫砂汽锅做汽锅鸡,鸡好吃,锅可不好看,油头油脸。印象中,云南昆明的汽锅鸡最好,为什么?不知道。鸡小且嫩,香气扑鼻。要二两酒,把鸡先吃完,再来一碗白米饭打发鸡汤,鸡汤最好再热一下,放些整片整片的薄荷叶子在里边,味道很是特殊。好像是,在云南昆明,吃什么都要放些薄荷,要不,真不知道那么多的薄荷怎么打发?
   说到喝茶,我以为还是以玻璃器为好。无论红茶绿茶,只要一泡在玻璃杯里,茶的颜色便会格外焕发。玻璃是从国外传来,据说是威尼斯人首先发明,一两千年前或更早,在中国,玻璃器贵比黄金。常见的汉代“蜻蜓眼”珠子,入土既久,一旦出土,珠光宝气光怪陆离真是有说不出的好看。说到“陆离”二字,其实就是“琉璃”。少时读屈原《离骚》,其中有这样的句子,“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当时还不懂“陆离”是什么意思。古董行习惯把不透明的玻璃叫“琉璃”,透明的玻璃叫“玻璃”。南北朝时期的玻璃器大多都是两河流域那边过来的舶来品,到了唐代大概还是如此,但要是看法门寺出土的微绿玻璃托盏,我想那应该是我们本土所产,《东京梦华录》里有记载酒肆盛酒用玻璃器,可见玻璃器在宋代的普及程度,但玻璃器终不如瓷器结实,磕磕碰碰,动辄碎裂。吾乡大同曾出土北魏时期的波斯玻璃碗,学术界多以为当时是用来饮茶的,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虽已大开,但我却以为用这样的玻璃器做茶具不大可能,因为其遇热容易裂璺。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散文《美的存在与发现》,写到了玻璃器:“成排玻璃杯摆在那里,恍如一队整装待发的阵列,玻璃杯都是倒扣,就是说杯底朝天,有的叠扣了两三层,大大小小,杯靠杯地并成一堆结晶体,晨光下耀眼夺目的,不是玻璃杯的整体,而是倒扣着的玻璃杯圆底的边缘,犹如钻石在闪出白光,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一排排玻璃杯亮晶晶的,造成一排排美丽的点点星光。”玻璃器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晶莹的闪光。我喜欢在家里比较暗的地方放一个很大的玻璃瓶,让它把光线折射出来。
   为了喝茶,我经常是见到玻璃杯就买,但杯口儿一定要大一些才好。“明前”和“雨前”最好用玻璃杯冲泡,喝茶不但要享受春茶的味,更重要的是享受春茶的颜色,那种无比娇嫩的颜色,除了春茶不会再有的颜色。如用紫砂壶冲泡不会有这种效果,也很少有人用紫砂壶冲泡“明前”和“雨前”,如用瓷杯冲这样的春茶,白色的瓷杯和黑色的瓷杯都不会有玻璃杯那样的效果。人类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一直在那里追寻美的过程,所以,喝茶既要用嘴又要用眼睛。我最近一直在喝诗人三夫送的“大佛龙井”,此茶名气虽没有“梅家坞”那么大,但论色香味,均不让梅家。
   以玻璃杯冲茶其实是极大众化的,放茶倒水而已,我主张,几乎是所有的“明前”和“雨前”都要后投,先把水倒上,再把茶叶投进去,看茶叶慢慢在水中载沉载浮,看春茶的颜色在杯里慢慢洇开。喝红茶,用玻璃杯也好,好的祁门红,初始作葡萄酒色,喝下来,渐做琥珀色,让眼睛感到舒服。但日本的抹茶却不能用玻璃杯喝,一是抹茶挂杯,二是抹茶不会让光线从杯那边透过来,也没见过有人用玻璃杯喝抹茶。绿茶粉和抹茶最好用黑色的茶碗。抹茶其实也很大众,一碗茶,传来传去大家喝,虽然有那么点不卫生。
   中国各地的茶馆,用玻璃杯的不多,大多是带盖儿瓷杯,我喝茶,喜欢找个有庭院有植物的地方,交钱,领一壶开水,要两只带盖儿白瓷茶杯,然后找地方坐下来慢慢喝。年前与金宇澄去上海静安寺西边,居然找到这样的喝茶地方,坐在池塘西边的小亭子里,喝了半天茶,说了半天话,池塘对面坐了许多老头老太太,也在喝茶,也在说话。坐在我们喝茶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静安寺以东那栋张爱玲住过的小楼,那栋楼的大大出名完全是因为张爱玲曾于此居住。忽然就想到了当年张爱玲和胡兰成在那里会面的时候,难免不一边说话一边喝茶,无端端的,总觉得张爱玲喝得应该是红茶,或许就是五月春摘的“大吉岭”,而且是用大个儿的玻璃杯。满满一杯,红孜孜的。胡兰成的那张脸呢,想必也是红孜孜的。
   四、煮雪烹新茶
   这几年,不知为什么,北方的雨雪总是没有南方的多。若喝茶论水,雪为上品,下雪的时候,如能扫些雪用来泡茶算是一件风雅事。住在城下居的时候,一位茶友支持我的这种想法,要送我大瓮以储雪水,这位老兄开酒坊,有得是那种黑釉大瓮,那瓮有多大?要比武松把蒋门神的老婆栽到里边的那口缸还要大。古人喝茶,水为第一品。《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说她旧年用“鬼脸儿青”花瓮蠲得那一坛子雪水是从玄墓梅花上收的,在地下足足埋了五年,夏天取出来,才只喝了一次,这样的水,一般人喝不到。

共 649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散发着浓郁茶香的文字,读来真是妙哉!作者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品茶、知茶、悟茶、说茶、叹茶,感叹于茶,吸取自然精华,天赐于杯壶温情之中,赞那山水之中,茶张扬着无法抵挡的诱人魅力。生活是丰富的,喝茶就是一种生活,充满着美丽的旋律和色彩,开启着人们智慧的门扉。执手相视的日子,慢一些,停下你匆匆远行的脚步,细细品味这款款而来的岁月。茶叶是谦和、中庸、味美之物,名茶更是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髓和茶文化的美妙诗意。品之,让人融入自然,荡涤身心。本文从大众花茶、茶外之茶、饮茶说玻璃和煮雪烹新茶娓娓道来,美不胜收,韵味无穷,也不乏对生态污染的隐痛。问安作者!佳作,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203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5-02-01 22:03:22
  我是云南人,读到王老师这篇佳作,真的是如饮甘泉,久久回甘,赏心悦目啊!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2-03 12:13:2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3 楼        文友:浪里飞梭        2015-02-11 15:54:46
  陆羽以生命写茶,品陆羽茶经多的是世事沧桑人情悲欢。王主席以生活话茶,茶味中饱含对生活的沉淀和历史文化的提练。高赞!
无欲则刚,无心则静,无求则富,无为则成。一叶浪尖过,心平路自平。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