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果园里

编辑推荐 果园里


作者:颖骄 秀才,123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23发表时间:2015-02-03 08:12:14


   卸苹果的时候,有一天,家住镇上的表婶火急火燎地进来开门见山地说:“给婶子帮个忙吧?卸两天苹果,客商就要进园装苹果了,明天必须卸完,婶子实在找不下人了,才给你开这个口。”
   表叔是我公公的远房表弟,那我算他们的远房侄媳妇,因为远,一直没有走动,直到两年前我们搬到这个镇上,我接送孩子常常从他们家附近经过,互相才熟识的,他们对我这个半路捡来的侄媳妇比对侄子还热情,还关照有加。所以这点儿小忙还是义不容辞的,说好让孩子在学校食堂凑合一天,迅速收拾好就去了果园。
   今年苹果丰收,加上价钱又好,表叔表婶满脸乐开了花,虽然忙,气氛还是相当不错的。
   因为我缺乏锻炼,有恐高症,上高梯子怯场,只好打打下手,跑跑腿,随叫随到,有求必应。
   大家把成熟的果子象对待新生娇儿一样轻轻地摘下,为防止互相扎伤,顺手用凹口剪子把苹果把儿剪下,然后放进胸前挂着的布袋里,满了就叫我,我接下来放进塑料筐子里,然后有人专门用小推车送到铺有彩条布的指定堆放处,因为树型大,枝条茂密,躬身穿梭其间,真不是一般的减肥动作,两天我就觉得裤腰松了不少,必须得用皮带了。
   帮忙卸苹果的还有一个七十岁的老头,瘦高瘦高的,戴一副石头镜遮住了上半脸,他上树出奇地敏捷,高高挂在树稍的苹果他也能摘下来,表婶看见了连忙制止说:“那么高,您年龄大了就别摘了。”他一听,还故意倔强地又轻松摘下一个让大家看,好像在强调:“别看我七十岁了,但还没老。”
   大家都忙着手里的活儿,虽然近在咫尺,互相也顾不上多看对方一眼,但是并不耽误说话。
   他们讲过去的乡史村史,还有解放前的传说,其中有一段说到明朝有一个部落起义失败流落驻扎于此才繁衍了这么多人,我对这种说法明确表示质疑:“先不说仓颉造字,雷公造碗吧,乡野粪土中发现过开元通宝和宽永麻钱,说明这里……”
   话一出口,我就发现我说错话了,我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不应该在关公面前耍大刀,驳了关公的威风,那不是找死吗?果不其然,那老者厉声喝道:“那你说,黄帝和炎帝谁大?黄帝的女人叫啥名字?是哪里人?”
   看这阵势,我就在想,该不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不让他占了上风,没完没了了咋办?这里毕竟是火急火燎地卸苹果,不是智力竞赛赛场。
   但是老者不依不饶地又大声追问起来,引得满园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儿往这边看。这可咋办?我向来比较害怕老年人和小孩子,怕冒犯他们没法收场,输了丢人,赢了也不光彩。
   当着众人的面被他一次次追问得没辙,最后只好说:“炎帝大,炎黄炎黄,炎在前炎帝肯定大。黄帝的女人叫丽娱是白水人么……不过我不太了解杜康,请您给我讲讲杜康的故事吧?”
   那老者终于有了台阶下,不但没生气,还很开心地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他当年代表全村人去县城开会,被县长单独接见商讨酒厂事宜的经过,还有酒厂的几度变迁。
   后来大伙又扯到我们村发生的一段革命故事,跟我以前听到的版本略有不同,相传国民党小分队追捕两个革命干部,眼看着就要追上了,被我们村的乡亲藏了起来躲过了一劫,后来留下了一段佳话,以前听说是藏在麦瓮里,今天听说是就近藏在高窑里,哪个版本更可信些呢?
   其实,老年人和小孩子也不难相处,首先要尊重他们,交流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必要的时候要示弱,让他们有被认可有存在价值的感觉,敬他一尺,回收一丈,不然你就等着难堪吧。
   此前,我就非常佩服表婶,快六十岁的人了,逢会卖菜的时候,不管你买多少种菜,她口算都不会失误,菜挨着秤盘,她的账就脱口而出了。她不但帐算清楚,口才也好,能一边在高空迅速给苹果套袋,一边反应灵敏地与相邻园子的人耍笑逗贫,一整晌不带休息的。
   她曾经说:“跟上你这叔,屋里穷得叮当响,把我亏死了……”
   别人接茬:“听说那时候给你提亲的现在有当乡长的,当经理的,当董事长的,你都没同意,偏偏跟了……”
   正在一旁劳动的表叔才逗呢,接住话茬笑着说:“你知道的太少了,还有一个西乡的,已经当了省委秘书了呢。”
   我一直以为他们的话是开玩笑的,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表婶当年可是当地非常走红的戏曲演员,经常登大台子的角色,我注视着眼前的表婶,眉宇间似有尚未被风霜掩盖的不凡气质,我有点儿信了。
   我说:“婶婶,把这苹果树当舞台,给大家唱一段吧?也让我开开眼。”
   表婶想起还有我这晚辈在,回身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等忙完这阵子闲了着,婶婶给我娃把好吃的预备着,在家里拿着话筒给你唱。”
   我想起了曾经有一天碰见她买碟片的情景。人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风霜掩盖不了,黄金代替不了。
   果园里,没白去。
  

共 19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描写了在果园里接触到的人和事,反映了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尽管这里都是世世代代的农民,或是靠种植生活的果农,但他们之中不乏有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知晓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作者在边劳动边闲聊中,感知了他们并非想象中缺乏知识和学问的农民,认识了世界之大,高人之多;知道了与他们说话也要讲究方法,并非想象中的直来直去。欣赏。【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5-02-03 08:12:32
  中国之大,高人之多,即使在深山之中,也有许多饱读诗书的有学问之人。拜读大作。问好。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回复1 楼        文友:颖骄        2015-02-03 08:47:23
  谢谢精彩点评,很高兴遇到您,也祝您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