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幽州台上的一声悲涕(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幽州台上的一声悲涕(散文)


作者:孔夫子门生 童生,96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11发表时间:2015-02-04 10:37:00

让历史回溯到公元前311年,战国七雄中的燕国迎来了一位英明的君主——燕昭王。而此时的燕国在经历了一番国内王位的争夺和强齐的入侵后,已是万事凋敝。他深知国家的振兴,人才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为此,他在都城北面修建了一座雄伟的楼宇,用以招徕天下英才。并且,在楼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做为赠给贤士的礼物,此心可谓至诚。于是,天下英才齐聚于燕国,最终使燕国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而那座聚集了天下英才的楼就是蓟北楼,又称黄金台、幽州台。
   在蓟北楼建成的一千年以后,朝代更迭为周,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所建立的朝代。在时光的车轮的碾压中,一切的事与人都化为了尘埃,被一缕缕历史的风吹拂,飘荡在天宇间。英才,毕竟是人,燕昭王招来的那些英才也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只留下他们的思想和事迹在史册上熠熠闪光,照耀着后人。而蓟北楼仍然巍峨地挺立在沂水之滨,虽然楼上不再有黄金。恰恰是在这时,具体的时间是公元697年,蓟北楼来了一位才华盖世的人物,他叫陈子昂。他此次到访蓟北楼,心情并不好,可谓愁绪缱绻,悲郁得很。当时的陈子昂是跟随则天皇帝的侄子武攸宜来征讨进犯的契丹人的,可是,周朝军队在和契丹人交战中,屡战屡败。不懂军事的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而又刚愎自用,不听人言。而陈子昂不仅仅是一个文人,还有着敏锐的政治见识和指挥作战的能力,他多次向武攸宜进言,希望武攸宜能够采纳他的作战计划,甚至请求武攸宜派他出兵作战。武攸宜是不会答应的,他不在乎胜败,他是来镀金的,金没镀上,皇亲国戚的威严是不能丢的。陈子昂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言已经触怒了他,最终,陈子昂被降为军曹。陈子昂空有满腔报国志,只如落花付水流,抑郁沉闷的心绪剪不断,理还乱。他需要排遣,他需要把满腔的苦衷向人倾诉,可人头攒动的军营中知音难觅。好!且出外走走,于是,陈子昂走出军营,信步来到了蓟北楼。一个他早闻其名的地方。
   时间,应该是黄昏,心情沉郁的诗人在昏黄的天气里看着日落西山,夕阳一点点地下落,他的心情也愈发地低沉。陈子昂拾阶而上,每一步都踏着悲凉。当他登上蓟北楼顶,看着楼内的摆设和墙壁上前人、今人的字画,不禁想起了燕昭王招贤之事。缓缓地,当时的陈子昂定是缓缓地抬起头,举目远眺,眼前是空旷的大地,在瑟瑟的北风中,陈子昂迎风独立,一种从来没有的孤独感随着沉郁的心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一起涌出。百感交集间,一首传颂古今的诗篇吟诵而出: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为什么是“登幽州台歌”?而不是“登蓟北楼歌”呢?是因为,这“幽州”二字承载了他多少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啊!他此次来到这个被契丹人进犯的幽州,是想以自己的才学报效国家。而今,空有满腔才华无处施展,看着领土的被践踏,他怎能不痛心。站在幽州城的最高处,他要把压抑在心中的悲愤之情,要把连日来的抑郁之情和孤独之感统统地发泄出来,天可鉴,地可知,他陈子昂是一个一心报国的人,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悲痛者,他悲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他不是为自己而哭,而是为国家而哭。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悲愤中的句子是因为触景而生。在蓟北楼上,他想起了修建幽州台来招纳贤士的燕昭王和率燕军攻陷齐国七十余城池的将军乐毅;想起了创建大汉王朝的刘邦和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想起了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和他们手下的众多英才。微风吹过,他感到了一丝冷,而恰恰是在这时,他想起了本朝开创了“贞观盛世”的繁荣景象的太宗皇帝和当时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
   “能和这些赏识人才的君主生活在一起该有多好!为什么在我陈子昂就如此生不逢时呢?则天皇帝,你也可以称为一代明君了,可你为什么就听不进我的话呢?如能得您的赏识,我定会倾我所有的才华,报答您的知遇之恩。”当时的陈子昂是否会这样的想呢?
   可这毕竟只是想而已,因为,现实是残酷的,对前人的想象和对现实的感叹只不过会更加增强他的悲伤罢了。“前不见古人”中的“不见”里隐藏着多少陈子昂的悲伤啊!
   “后不见来者”当陈子昂挥笔写完这五个字的时候,他感到了人生的短暂。其实,历史在某个时期,总是会出现一些明君的,在他离开人世后,他相信也定会有赏识他的人出现。“可是,明君现世,子昂不在啊!”陈子昂的生不逢时之感愈发浓厚,而悲伤之情也愈发地浓郁。
   两句话,十个字,却有两个“不见”,这样的反复运用,让陈子昂郁积在心中的生不逢时的悲愤之情奔涌而出,直撞击今人阅读者的双眼。能够打动人的语言是最直白的,因为,它一下子就能够让人明白,一下子就能抓住人的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十个字,两句话,多么质朴,而就是这样质朴的语言才能直击人心。
   陈子昂独立在高楼之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北地边塞一望无边,营帐在夜色中显得是如此地渺小。看着惨淡的云,听着凄怆的边声,陈子昂愈发感到了渺小。他想到了宇宙的广大,自己只不过是历史的一粒尘埃,而就是这粒尘埃,却没有发光的时刻。最是悲伤失意时,陈子昂俯仰天地,遥想宇宙,孤独之感,寂寞之情愈发浓厚,这种种无法抑制的情感让他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有屈原的“楚辞”之风,把两句用“兮”连起来,“念天地之悠悠兮,独怆然而涕下”,让人更加认为是楚辞体。陈子昂在写这两句的时候,好像想起了屈原,他感到,自己就是曾经的屈原,同样的生不逢时。
   转眼,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当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好像还能听到陈子昂在幽州台上的那一声悲涕,而人才的生不逢时的一幕幕是否还在上演呢?

共 22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幽州台上的一声悲涕】是一篇让人感动的散文,为作者感动,为陈子昂感动。文章先是介绍了蓟北楼的来历,又介绍了《登幽州台歌》的来历,还原了当时陈子昂的处境以及心绪,使读者回味那朝那代的历史,让人更加深入理解了陈子昂,了解幽州台,了解这一首诗的愁肠哀绪。生不逢时,爱国的臣子昂,让人敬佩,也让人惋惜。文章语言很有感染力,让人动容,值得细读。问好老师,推荐欣赏。【山水神韵编辑:林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琳        2015-02-04 10:39:2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好诗,好的文章。问好夫子老师,祝您创作愉快!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2 楼        文友:林琳        2015-02-04 10:40:36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好诗,好的文章。问好夫子老师,祝您创作愉快!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回复2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5-02-04 14:14:26
  谢谢林琳精心编辑,辛苦啦!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